轟隆一聲巨響,打破了德州荒漠的死寂。普萊維迫不及待地下井尋找他勘探多日的寶藏,卻跌入伸手不見五指的深淵。慶幸的是,這塊用一條腿換來的銀礦為他賺取了第一桶金,而他的靈魂卻被永遠埋在了深井之中······
▲電影《血色將至》鳳凰衛視電影臺1月7日 13:45 /1月18日13:50播出
上面這個片段取自電影《血色將至》的開頭。影片由美國當代頂尖獨立導演保羅·託馬斯·安德森執導,改編自厄普頓·辛克萊1927年出版的小說《石油》,講述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西海岸油田工業迅猛發展時期,一個野心勃勃的銀礦工人,在金錢的驅使下,不擇手段獲取石油與財富的同時卻逐漸喪失人性與靈魂的故事。
▲保羅·託馬斯·安德森,電影史上首位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大滿貫的導演。
與導演以往作品以多角色、多線敘事為主且幽默怪誕的風格不同,《血色將至》轉而採用沉重嚴肅的基調,將筆墨重點落在石油大亨丹尼爾·普萊維的人物刻畫上。在影片中獨挑大梁的丹尼爾·戴-劉易斯也不負眾望,他飾演的丹尼爾·普萊維這一角色被外媒評為新世紀十年來最偉大的表演。
踉蹌的腳步,睥睨的眼神,陰晴不定的情緒,劉易斯通過對人物形態、肢體動作與豐富的表情成功塑造出一個氣勢逼人、眾叛親離的貪婪石油主形象。
從一無所有到坐擁百萬資產和大片油田,從尚存善念、收養工友遺嬰到冷酷地拋棄養子、殺死冒牌弟弟,普萊維這個人物的性格與內心世界的變化正是通過他與敵人的利益糾葛、與兒子的愛恨交纏等角度體現出來。
影片中唯一與劉易斯有大量對手戲的保羅·達諾飾演一個披著虛偽宗教外衣的年輕傳教士伊萊·桑迪。他利用宗教控制當地居民,以強佔鎮上的土地和開採屬於他們的石油為理由要挾普萊維為他的「第三啟示教會」捐錢,是普萊維石油致富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伊萊·桑迪(保羅·達諾 飾)
一個靠誆人得來的石油發家致富,一個靠石油建立教堂滿足私慾,兩人因為石油而產生的財產糾紛成為影片矛盾衝突的主線。劉易斯在戲中與保羅的三次交鋒不僅迸發出激烈的火花,在推動情節高潮迭起的同時,也奉獻了他近年來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表演。
井噴事故發生後,伊萊欲向普萊維索要捐款卻不料反被暴打一頓。急促的大提琴聲在鋼琴重音落下時戛然而止,劉易斯五個巴掌連扇過去,反覆的責問加上猙獰的面孔令他渾身散發出咄咄逼人的壓迫感。
在教堂受洗的這場戲中,劉易斯不僅精準地抓住人物每個細微表情與眼神的變化,甚至他的眉毛、血管和每一根頭髮都在飈戲。不僅如此,同一句臺詞都能被劉易斯演繹出不同層次的情緒張力。
為了讓輸油管從班迪家通過,普萊維違心答應受洗入會。在神父伊萊的指示下,他稍顯猶豫後低語:「我捨棄了自己的孩子。」伊萊仍不罷休,普萊維只好抿緊嘴唇、強忍著心中的怒火任其擺布。
隨著伊萊的步步緊逼,普萊維的情緒在下巴的不斷顫抖與雙眉的蹙動中逐漸攀頂,噴湧而出的三聲懺悔飽含憤怒、屈辱與內心深處不願承認的愧疚。
當他被伊萊報復性地當眾狂扇耳光和受洗後,普萊維臉色突變,咧著嘴露出了狡黠的笑容:「輸油管到手了。」這段極具張力且生動細膩的表演絕對能載入影史前五。
仇恨輪迴帶來的最後一場戲將兩人的矛盾衝突升至頂點。在普萊維的豪宅內,伊萊再次忽悠他捐款。回想起在教堂受到的屈辱,狡猾的普萊維不僅讓伊萊自揭偽先知的真面目,他還大聲斥責、甚至拎起保齡球瘋狂地追打伊萊。
最終,神棍伊萊死在了普萊維沾滿血腥的雙手下。蹣跚佝僂的背影、極盡誇張的表情,一個酗酒成性、精神近乎失常的偏執狂被劉易斯詮釋得淋漓盡致。
如果說普萊維的陰險毒辣體現在他與伊萊的利益紛爭上,那麼他僅存的人性只留給了養子HW。當純真的嬰兒觸摸他的鬍鬚時,這個粗獷的男人露出了溫柔的神情,雖然是因為眼前俊俏的臉蛋能幫他在買地時騙取他人的信任與憐憫。
井噴事故讓HW喪失了聽力。而普萊維卻永遠將石油擺在比兒子更重要的位置,最終冷酷地拋棄給他帶來負擔的HW。雖然後來又接回了兒子,但是父子之間的裂痕卻再也無法修補。
HW最終還是離開了父親。臨走前,普萊維大聲辱罵HW不過是自己「從沙漠裡撿回來的爛貨」,卻在兒子離開後低頭不語,此時鏡頭閃回至他與兒子在一起最快樂的時光。這場戲被劉易斯處理為壓抑之下內斂的悲傷,卻比慟哭更加令人心碎。唯一的親人也走了,從此他徹底跌進了萬劫不復的地獄。
除了飽滿多層次的表情,劉易斯在聲音上的表現也十分驚豔。據國外媒體報導,為了塑造角色,劉易斯聽了導演保羅寄給他的19世紀末至1927年間的錄音帶,還反覆研究淘金電影《碧血金沙》(1948)以及影片導演約翰·休斯頓的紀錄片。這才有了影片中西部牛仔的口音和王者風範的、極具壓迫感的強硬語氣。
《因父之名》裡的愛爾蘭口音,《我的左腳》中腦癱患者口齒不清的聲音,還有《林肯》中有著尖細聲線、略帶沙啞的伊利諾州口音······僅僅是臺詞功力這一項,劉易斯就能做到無障礙來回切換各種口音,更不用提他「瘋狂」的「劉氏表演秘訣」——每次演戲都花大量時間(至少一年)做準備,從形體、思維、心理等多個層面揣摩角色,徹底拋開自我,完全與角色融為一體。
為了詮釋身殘志堅的天才畫家,劉易斯把自己固定在輪椅上,花了幾個月練習用左腳寫字,讓工作人員和家人餵食;
▲電影《我的左腳》中劉易斯演技炸裂的腳趾。
在西部片《最後的莫希幹人》中,劉易斯學習捕獵、扒野兔皮,甚至親手造了一艘印第安獨木舟,回家過聖誕期間都帶著戲中十斤重的燧發槍;
▲《最後的莫希幹人》鳳凰衛視電影臺正在播出
網上流傳最廣的劉易斯「不瘋魔不成活」的段子就是他在出演《林肯》前不僅閱讀了100多本關於林肯的書,還寄給史匹柏一盒錄音帶,磁帶裡的聲音尖細、略帶沙啞,還混雜著伊利諾州口音。電影開拍後,劉易斯就騎馬去劇組,讓所有人包括導演稱呼他「總統」、「先生」,連去姨媽家過聖誕都用林肯的語氣與人交談,遂被人請出了家門。
▲劉易斯憑藉《林肯》三度封帝
對於同樣令他摘得奧斯卡影帝的普萊維一角,劉易斯也花了兩年時間做準備:詳細研讀西部採礦史,學習當時的工具用法與採礦技術,還在愛爾蘭威克洛郡自家大宅的後院裡建了一口井架,這才有了影片開頭近15分鐘出神入化的「默劇」式表演。拍攝期間,劉易斯化身成影片中貪婪的魔鬼,在最後一場怒砸保齡球的戲中,保羅·丹諾被他嚇得不輕,還有一位演員也因承受不了他的瘋狂投入而退出。
這種極端的體驗派+方法派的演戲方法,讓劉易斯每次都難以抽離角色。他曾表示「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釋放掉這一切帶給他精神上和情感上的震蕩」。於是,每結束一部作品,劉易斯都會消失於大眾視線好幾年,直至2017年,他正式宣布息影。
▲2012年,丹尼爾·戴-劉易斯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最偉大的男演員」。
前不久,丹尼爾·戴-劉易斯與保羅·託馬斯·安德森再度合作的《魅影縫匠》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十年前二人合力打造的《血色將至》載譽無數,被視為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如今,石油大亨搖身變為服裝設計師,無疑成為他最完美的謝幕方式。畢竟,無論優秀的演員抑或服裝設計師,他們傾其一生,只為向世人呈現最完美、最極致的作品。
▲劉易斯的息影之作《魅影縫匠》已於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IMDB高達8.8分。
文:福爾魔歌
編輯:福爾魔歌、蒙小度
推薦閱讀:
·開直播、懟網友,網紅編劇的人生是什麼樣的?
·中國戶籍制度該如何改?
·收藏!這份出自39位全球頂尖人才的書單看了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