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中華民謠》,別老捂嘴笑,咱得知道為啥要把「菊花插滿頭」

2020-08-18 多肉小娘子

大家好,我是多肉小娘子,小娘子這廂有禮了。1995年春晚留下了太多經典,黃豆豆的《醉鼓》,趙麗蓉、鞏漢林搭檔的小品《如此包裝》,還有於文華和尹相傑演唱的《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這些都是多少人的珍貴記憶。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的春晚上,還有一首歌一夜爆紅,它就是由孫浩和陳紅共同演唱的《中華民謠》。


一、《中華民謠》往事

《中華民謠》,原本是歌手謝東在1994年發表的個人專輯《笑臉·一路等候》中的其中一首,然而這首歌自發表以來,一直沒有大火,而專輯主打歌——《笑臉》此時已經紅遍大街小巷。

也就是在同一年,當時恰好有一個青年歌手正參加第六屆青歌賽(1994年),這個歌手就是孫浩。

正值比賽時期,有人向孫浩提議,讓他在比賽的時候唱這首《中華民謠》,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反對,反對的人都覺得這首歌太土了,受眾太小,不適合拿來比賽。

奇妙的是,孫浩一聽《中華民謠》就立即愛上了這首歌,於是由這首歌的其中一位詞作者——馮曉泉(此歌另一個詞作者是張曉松)出面,與謝東達成協議,對這首歌進行了改編,並由孫浩進行重新演繹。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孫浩帶著這首《中華民謠》成功走上了青歌賽的冠軍寶座,獲得了當年青歌賽的一等獎。

此時,《中華民謠》已經有了一定的聽眾了,然而,真正讓它成為膾炙人口的網紅歌曲的是次年,也就是1995年的春晚。

1995年,由孫浩和陳紅搭檔,在春晚的舞臺上共同演唱了這首《中華民謠》。憑著朗朗上口的旋律,《中華民謠》一夜爆紅,成為了男女老少都愛唱的歌曲,甚至當時的很多學校,也喜歡在課間的時候放這首歌。

據孫浩回憶,春晚過後,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一位七八十歲的老媽媽手裡拿著蒲扇,看見他後高興地一把拍住他的肩膀,充滿驚喜地喊出六個字:孫浩!《中華民謠》!

當時孫浩只會尷尬微笑,根本不知道怎麼回應,因為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為一首歌而被全國人民記住和喜歡。後來他還在某節目裡說過,當時覺得滿大街都在唱他的歌,自己還感到蠻不好意思的。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當年春晚的舞臺上,排在孫浩和陳紅的《中華民謠》前一個節目,正是《中華民謠》真正的原唱——謝東,不過他這次帶上春晚舞臺的節目並不是《中華民謠》,而是已經讓他成名的歌曲《笑臉》。

二、「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自古簪花那些事

一時間,大街小巷都在唱《中華民謠》,然而有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為什麼這首歌的歌詞裡,有一句叫「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

這還得從咱們老祖宗的一個習俗——簪花說起。

簪花在我國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古代漢族傳統習俗,男女皆可。在很多人印象中,花是代表女人,只有女人才會把花戴在頭上,如果有一個男人把花插在鬢邊,就會被人嘲笑說他「娘裡娘氣」的。然而,咱們中華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簪花的人,其實是一個男人,他就是戰國時期的屈原。

據記載,當年屈原在汨羅江邊吟詩時,他就喜歡把秋蘭、芳芷、杜衡等奇花異草佩在衣襟上或是插到鬢角邊。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簪花此時還只是屈原的個人行為,事實上,在先秦時期,簪花並不流行。

簪花普及是在漢朝。晉人嵇含曾在《南方草木狀》中寫到:

「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於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

也就是說,素馨(耶悉茗花)、茉莉花是從外地移植的,到了南邊後,由於它的芳香惹人喜愛,人人們都競相種植。

陸賈《南越行紀》中也曾這樣寫道:

「南越之境,五穀無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緣自故國移至,不隨水土而變,與夫橘北而為枳異矣。彼之女子,以彩絲穿花心,以為首飾」。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然而茉莉花和素馨花卻不因為改變種植地而改變其濃鬱的花香,所以為漢朝女子所喜歡,經常用來當首飾簪在頭上、佩在身上。

就是在現代,在咱們生活中都還能發現,那些比較講究的老太太就有佩戴茉莉花的習慣。

其實在漢朝以前,我國並沒有很多花卉種植,到了漢朝以後,人們也才慢慢開始種植花卉。花卉種植在漢代,還只是上層貴族或者有錢人才玩的東西。

漢代有個富商,不但多金,更有一個花卉園。後來這個富商獲罪被處死,家產也都充了公,他家花卉園裡的花卉植物也由於深受皇帝喜歡,而被移植到了皇家花園當中。

在漢墓中曾出土過多個簪花陶俑,包括簪花舂杵女俑、簪花奉食物女傭等,由此可見,簪花在漢代尤其是上層貴族,已經是個普遍現象了。

到了唐代,簪花已經很流行了,最喜歡簪花的帝王當屬唐玄宗李隆基,他老喜歡賜給臣子花,因此,簪花在唐朝就不但是風雅之事,更是地位的象徵。

到了宋朝,簪花進入鼎盛時期。最直觀的是在《水滸傳》裡,小霸王周通愛簪花,浪子燕青更是簪四時花,還有短命二郎阮小五,頭插石榴花…這些人物形象足以說明簪花在宋朝之盛。更有宋朝詩人楊萬裡曾在詩中如是說:

「牡丹芍藥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

到了明清,簪花習俗雖已式微,在上層貴族中仍有留存,《甄嬛傳》中,甄嬛從甘露寺回宮,已經是風光大盛,這時候,皇后卻讓她給自己頭上簪了牡丹,就是為了告訴甄嬛:別忘了,我才是正宮娘娘。

三、重陽不是只能簪茱萸,還能簪菊花

在流行簪花的唐宋時期,不止表明心志要簪花,彰顯地位要簪花,到了重陽佳節更要簪花。

唐朝詩人王維就曾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這樣寫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古代,每到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簪茱萸花,因為茱萸花有一種奇特的藥味,能夠驅除蟲子,所以它又有一個雅號叫「闢邪翁」。

除了簪茱萸,人們還會在重陽節簪另一種花——菊花。唐代詩人杜牧就曾在《九日齊山登高》中這樣寫道: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而咱們前面提到的《中華民謠》中「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也正是來源於此。



無獨有偶,宋代詞人晏幾道也寫下這首《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稱重陽。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由此看來,菊花在古代重陽節的地位,就相當於粽子、月餅在現代端午節、中秋節的地位。

因此,古代重陽節,人們除了茱萸,最常簪的就是菊花,於是孟浩然才在《過故人莊》裡寫下「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千古名句。

可是現代的菊花,已經被汙名化了,一說到菊花,人們最常想到的就是不可描述的人體器官,再不然就是墓碑,因為菊花常常用來祭奠死人。

然而在古代,菊花卻是非常高雅的花卉,陶淵明獨愛菊,因為它是花中隱士,世人亦愛菊,因為它代表著不畏嚴霜,堅貞高潔: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唐·黃巢《不第後賦菊》)

希望今人能夠重新認識菊花這種美好的花卉,而不是談菊色變,談菊低俗。

相關焦點

  • 鞠婧禕大笑時為啥老捂著嘴?當她把手放下來,網友:還是捂上吧
    鞠婧禕大笑時為啥老捂著嘴?當她把手放下來,網友:還是捂上吧娛樂圈是從來不缺美女的,不管是天然美女還是後天的「人造美女」。而鞠婧禕就是頗有爭議的美女中的一員,雖然她本人和粉絲都相信鞠婧禕是天生的美女,但是大家的眼睛可是雪亮的,我們都知道,鞠婧禕有著「四千年美女」美女之稱,但是由於現在和出道時的長相變化太大,所以也被網友們稱為「四千刀美女」。
  • 男孩子捂嘴笑,「太娘了」?
    但是後來鏡頭有帶到朱正廷捂嘴笑的一個畫面,蔡國慶秒從欣賞變得嚴肅起來。在節目中批評朱正廷的捂嘴笑這一動作是錯誤的,說男孩子不許這樣捂嘴笑。「捂嘴笑」不是禮貌嗎?其實可以看出來,蔡國慶批評朱正廷捂嘴笑並不是帶有惡意的diss,而是作為前輩對後輩的一種提醒,粉絲大可不必這麼急著跳腳。一直以「奶油小生」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的蔡國慶,也曾受到很多說關於外形氣質的不好言論。
  • 盤點那些一輩子只唱了一首歌,然後就吃老本再無新作品的歌手
    在90年代初期,一首《中華民謠》唱紅了大江南北。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歌詞寫的真是「驢唇不對馬嘴」,還冠以大氣的名字《中華民謠》,但是它就是火了。後來在電視上看到唱這首歌的歌手,一位面色黝黑的小夥子,起初筆者還誤以為是香港演員劉青雲呢,後來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孫浩。孫浩也憑藉這首歌紅遍全國,參加各種演出。但是,20幾年過去了,似乎他再也沒有唱過新歌,就是現在到哪裡演出還是那句「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
  • 69歲張紀中「菊花插滿頭」攜家人登高過重陽,仿佛置身武俠世界
    巨大的年齡差距,加上張紀中老當益壯69歲老來得女,相關話題在網絡上的熱度空前高漲。張紀中的女兒張語芯現擔任愛奇藝副總裁,是他和首任妻子王玎所生。有首歌裡有這樣一句歌詞:「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人的在風雨後,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
  • 捂嘴笑就是不夠陽剛,矯枉過正了嗎?
    範丞丞、朱正廷他們樂華七子最近上了一個綜藝節目叫《少年可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
  • 泉州音樂人蘇世洪:閩南民謠 唱咱厝人的歌
    泉州網9月11日訊(記者 張博)1976年的冬天,臺灣青年畫家李雙澤一句「唱自己的歌」的吶喊,從此開啟了「臺灣現代民歌時代」。什麼叫民謠,民謠有何魅力?開啟「臺灣現代民歌時代」三劍客之一的胡德夫這樣解釋:唱自己的歌,寫自己的詞,表達自己的情,是自己腳踩的土地,熟悉的人以及信仰的東西。
  • 蔡國慶教導朱正延「男孩不許捂嘴笑」,性別的刻板印象「苦」了誰
    蔡國慶教導朱正延「男孩不許捂嘴笑」,網友:捂嘴笑招誰惹誰了?但是,作為資深演唱家的蔡國慶老師在教導朱正延時,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只指出了動作上的錯誤,還特別糾正了朱正延「捂嘴笑」的這個動作。很多網友看到這段視頻之後,也發表了「兩極分化」的觀點,一類網友認為捂嘴笑招誰惹誰了
  • 他唱《中華民謠》大紅,轉型成了演員,你還記得他嗎?
    其實,孫浩曾是90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手,那首經典的《中華民謠》就是他唱的。這首歌,當年可是紅遍大江南北,幾乎人人都會哼唱兩句。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之後......參賽時,孫浩非常不走尋常路,因為他沒有唱流行歌。他相中了一首《中華民謠》,結果異軍突起,直接令無數人耳目一新。憑藉這首歌,孫浩斬獲了通俗組的季軍,名氣大為提升。
  • 50歲李菁菁被小21歲老公喊寶貝,幸福捂嘴笑,卻被吐槽辣眼睛
    說起李菁菁,估計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名字,但是如果看見這張臉的話,估計大家就能知道了,李菁菁演過很多電視劇,她所塑造的形象也讓人印象深刻,如今她已經50歲了。近日,還在社交平臺上和老公秀了一波恩愛。50歲李菁菁被小21歲老公喊寶貝,捂嘴笑一臉幸福,卻被吐槽辣眼睛李菁菁與現任老公在一起年齡相差很大
  • 宋春麗老得漂亮很有氣質,即使滿頭白髮,也要化妝活得精緻!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是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像以前的狀態那麼貧苦,而且以前很多人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現在大家不僅可以吃得飽穿得暖,而且也可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
  • 阿國網絡隨筆:為啥咱立不起來呀?
    咱一輩子沒吃過虧,咱一輩子沒承擔過風險,咱立起來嗎?    那個老闆沒虧個幾百萬幾千萬,那個老闆沒被人忽悠過。    他虧錢了,或他被人忽悠了,是不是他就不幹了。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老闆,不就是哭一會兒,笑一會兒嗎?    為啥老闆懂人性呀?    就是他被無數的人坑過。
  • 故事:別打我嘴
    老海不知道名嘴是什麼意思,人家就告訴他,像電視上那些播音員、主持人,他們的工作就是講話,說的通俗一點就是靠嘴吃飯。如果混得名氣大了,人們就稱他們是名嘴。老海一聽,又驚又喜。小梅這孩子長相的確不錯,就是天生有口吃的毛病,從小沒少被人笑話,沒想到現在竟然成了名嘴。看來人到了大城市,變化就是快。再過兩天,女兒就要回來了,想想女兒進省城一年多,這還是頭一次回家,老海樂得睡不著覺。
  • 民謠,臺灣陳建年唱得純粹
    陳建年,一個來自臺南的警察,抱著吉它寫歌唱歌,就在鄉下唱著唱到了海邊唱到了臺北走自己本土的路來創作音樂,他祖輩留下的原生態歌謠,大多是很即興地嗚呀嗚呀的歌謠,他把這些搜集起來,加入豐富的編曲,融合了現代民謠,芭莎,藍調等,那種和聲和拍子豐富的技術層面,簡直是一個小型的鄉村小酒館。他質樸的聲音,毫無城市專業音樂工作者唱的那般聲音雕琢過的技術嫻熟,帶著很濃的鄉土氣息,那是八十年代前鄉村民謠的典型唱法,而現在已經很稀有了。
  • 男星朱亞文妹妹結婚,大方送紅包捂嘴笑,場面溫馨!
    朱亞文與新人一起合影,可能是為妹妹找到好夫婿而高興,朱亞文忍不住捂嘴笑。作為內地實力派男星,朱亞文自從出道以來都比較低調,以作品說話,一步步走得很穩。他的作品佳作不少,如《闖關東》、《紅高粱》、《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等,專業能力獲得肯定。2018年,他參加湖南衛視的《身臨其境第一季》,以出色表現獲得年度總冠軍。
  • 楊冪模仿「高級綠茶」,演技拿捏到精髓,網友:「大愛你的捂嘴」
    01與選手飆戲,捂嘴輕笑讓她拿捏到「綠茶」的精髓 在最近更新的《奇葩說第七季》的綜藝節目裡,有一位選手參賽,她選擇討論的話題跟「綠茶」相關
  • 吊帶襪、捂嘴笑!讓陳凱歌目不轉睛的張大大,才是最大的「贏家」
    在近一期的《演員》中,張大大雖然沒有表演作品,但是身穿黑色吊帶襪,女孩式的捂嘴笑,卻是吸引了不少人。 張大大也知道自己長相不行
  • 有種意外叫「雙手暴露年齡」,謝娜用手捂嘴自拍,手比臉老了10歲
    有種意外叫「雙手暴露年齡」,謝娜用手捂嘴自拍,手比臉老了10歲!我們都知道,對於娛樂圈的女明星來說,保養是他們一生都在追求的事情,看著那一張張毫無瑕疵的臉,在背後也是花了不少的功夫做保養,而且我們都知道對於現在的女藝人也是看不出年紀了,因為在他們的臉上沒有留下什麼歲月的痕跡,所以網友們看了以後也是非常羨慕的,最近看到了一張謝娜的手部近照,才明白了,每個人的手是騙不了的,一眼就能夠看出真實年紀。
  • 河南鄭州一婚禮現場,伴娘忘扣扣子褲子當場滑落,伴郎捂嘴笑跪了
    現場畫面很滑稽,主持人速度沒有褲子快,同在舞臺的伴郎笑跪了。觀眾評論到:這個伴娘火了,在場的單身男士都記住她了,不愁沒男朋友了。我是硬核少年,社會我是硬核少年,社會萬象,人情冷暖,我有不一樣的觀點。伴娘本來穿著伴娘服,考慮到要玩遊戲,便在後臺換了便裝。穿黑色T恤,搭配運動褲。由於上場比較急促,伴娘沒來得及認真檢查衣服,就匆匆上臺參加遊戲了。舞臺上共3組伴郎伴娘,伴郎西裝革履,伴娘則都換回了日常裝扮。遊戲開始後,主持人開始指揮伴郎伴娘做動作,誰做錯了就要接受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