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版」五星紅旗首次在月球成功展示,背後有武漢這所高校科研團隊

2020-12-23 閃電新聞

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12月3日23時10分,上升器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升空,踏上返航之旅。在完成採樣任務上升起飛前,著陸器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的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嫦娥五號」國旗則是一面真正的旗幟。

12月4日央視《新聞聯播》報導圖片

徐衛林教授和團隊成員王運利、曹根陽、盛丹、潘恆研討國旗研製技術問題

武漢紡織大學研製的嫦娥五號「織物版」五星紅旗飛向太空前留影

這標誌著,在中國航天歷史上,第一面在沒有溫控的嚴酷環境條件下的織物國旗,成功在月球上展示。月面國旗展示系統由中國航天三江集團聯合武漢紡織大學等單位共同研製,其中國旗由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國旗展示系統技術負責人範開春團隊聯合武漢紡織大學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衛林教授團隊歷時八年、持續攻關完成,華茂集團一同參與了研製及生產,華茂集團用其六十多年的生產經驗,依靠嚴格的品質管控技術,提供了近於「苛刻」的質量保障,保證了國旗的航天品質。研製期間,探月工程三期總工程師胡浩、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中國航天三江集團等單位領導專家多次來校指導。

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師胡浩一行來學校指導國旗研製工作

學校向胡浩總師一行匯報國旗研製過程

徐衛林教授為胡浩總師一行介紹國旗研製過程

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國旗展示系統技術負責人範開春現場指導國旗生產關鍵工序

此次月面展示國旗裝載在著陸器外側,無任何溫控保護措施。當整流罩脫落後,國旗將面臨著太空中的高度真空、高低溫循環以及強計量紫外輻照等極端環境條件。為確保國旗在月面展示時的完美呈現,徐衛林教授團隊經過一系列科技攻關,開發出了體現中國特色的耐極端環境條件的高性能紡織品國旗。

展示國旗在航天五院進行環境試驗前準備

月面國旗展示系統環境實驗現場圖

該面國旗以國產高性能芳綸纖維材料為主、採用我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複合紡紗技術」,攻克了高模量差異纖維高品質紗線製備的技術難題,製備出高品質月面展示國旗面料;利用小分子調控技術實現了芳綸纖維的結構調控及顏色構建,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極端紫外條件下優良的耐日曬牢度。該面國旗同時利用我校榮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的「優質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細粉體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技術」製備了微納米蠶絲粉體,利用其與顏料粒子的協同作用,從本質上解決了極端條件下顏料熱升華及熱遷移牢度問題。通過以上技術攻關,實現了國旗在太空環境中耐受極端高真空、高低溫循環,以及強計量紫外輻照等條件的高色牢度顏色構建的目的。

近年來,學校發揮紡織、材料等學科優勢,以學科鏈深度對接產業鏈,與行業龍頭企業協同攻關,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科研和應用不斷拓展。據悉,該團隊承擔了該項任務後,還承擔了「天問一號」等航空航天關鍵任務。未來,徐衛林教授所帶領的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將不忘初心、堅持不懈,將月面展示國旗研發中取得的關鍵技術民用化,讓航天技術普惠萬家。

來源:武漢紡織大學國重實驗室

責任編輯:範昊天

作者:曹根陽 王運利

相關焦點

  • 月球上升「織物版」五星紅旗,背後有這些硬科技 | 新京報專欄
    據新京報報導,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而在點火起飛前,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成功展開。
  • 月球亮相的「織物版」國旗不簡單 科研團隊花費超1年時間選材
    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後,點火起飛前,著陸器上攜帶的一面五星紅旗成功展開,標誌著月面國旗展示系統首次在月面展示成功。這是繼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美互拍實現中國國旗首次亮相月球,和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國旗帶向月球背面後,我國國旗又一次在月球表面的成功展示,也讓中國探測器在月球上再次打上「中國標識」。更令人驕傲的是,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的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 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亮出的國旗是一面真正的「織物版」旗幟。
  • 五星紅旗再次閃耀月球 揭秘國旗展示系統的3個「1」
    12月4日,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面起飛,攜帶月球樣品成功進入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五星紅旗閃耀月球!嫦娥五號月表國旗展示照片公布
    五星紅旗在月球上是怎麼展開的?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12月3日23時10分,上升器帶著「月土」順利升空,踏上返程。在完成採樣任務上升起飛前,著陸器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意味著月面國旗展示系統成功運行。
  •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安慶造」五星紅旗登月的背後故事
    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五號傳回地面的國旗展示影像,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閃耀月球!隨即,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導,這面「『biu』一下彈出來的可可愛愛的五星紅旗」在網絡刷屏。這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也是第一面在沒有溫控的嚴酷環境條件下的紡織品「織物版」國旗成功在月球上展示。
  • 熾熱的紅燦爛的黃 我是月球上第一面織物五星紅旗
    當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面起飛,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升空,踏上返航之旅的時候,我留下來了!我是誰?我是月球上第一面織物五星紅旗。和嫦娥三號... 當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面起飛,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升空,踏上返航之旅的時候,我留下來了!我是誰?
  • 五星紅旗如何實現在月球「飄揚」?接下來還有哪些高...
    本文轉自【新聞聯播】;昨晚,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上升器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升空,踏上返航之旅。詳情見>>>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克服了哪些難題?五星紅旗如何實現在月球「飄揚」?接下來還有哪些高難度操作?
  • 「嫦娥五號」展示的國旗是咱安徽造 8年前就下訂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3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而這面織物版國旗系安慶市的安徽華茂集團生產。探月首用旗杆式國旗12月3日23時10分,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面起飛。
  • 五星紅旗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三技術大展神威
    據人民日報12月4日報導,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成功將攜帶月球樣品的上升器送入了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第一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五星紅旗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
  • 五星紅旗閃耀月球,現場照片來了
    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今天,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背後13所高校助力,看看有沒有你的高校
    前幾日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月球採土任務。人們親切地稱嫦娥五號為「五姑娘」,此次月球採土行動稱為「月球來的快遞」,但是這次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行動背後助力的高校有哪些你知道嗎?喜愛航天事業的同學們不要錯過今天的推送,這些學校將有可能成為你將來會選擇的高校哦!打起精神來跟著我進入到今天的主題吧!
  • 成功了!五星紅旗在月球升起,嫦娥五號將把「無價之寶」帶回中國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昨夜(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點火成功,安全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對於我航天事業來說是一項裡程碑式成就。
  • 月面48小時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自12月1日23時11分成功落月以來,嫦娥五號在約48小時內迅速完成了「挖土」「打包」「升旗」「起飛」等一系列工作,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 那面五星紅旗,永久留在月球?答案來了!
    導讀今天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從嫦五返回器前跑過小動物是什麼?此前展示的五星紅旗還在月球嗎?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有答案了!五星紅旗隨嫦娥五號著陸器永久留在月球此次任務,嫦娥五號實現了五星紅旗在月面首次「獨立展示」。這面五星紅旗是留在月球,還是隨嫦娥五號返回地球,外界對此十分關注。
  • 月球亮相的國旗有什麼高科技?正負150℃下不褪色
    月球亮相的國旗有什麼高科技?「嫦娥五號」國旗展示系統在月面成功打開模擬圖【月球亮相的國旗有什麼高科技,月球上的美國國旗怎麼樣了】北京時間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面起飛,攜帶月球樣品成功進入預定環月軌道。
  • .| 「嫦娥」凌晨回家,月球「土特產」成功籤收,背後的意義到底有...
    1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對月球 科研 意義有多大?於此同時,美國在1969年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前蘇聯版的登月計劃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這讓前蘇聯探月工程的整個團隊都掙扎在焦慮之中。自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後,前蘇聯政府就認定,再繼續實施載人登月已無任何現實意義可言。為了在將來的太空競賽中扳回一局,蘇聯決定發展一種新「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