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12月4日報導,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成功將攜帶月球樣品的上升器送入了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第一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五星紅旗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點火起飛前,著上組合體還實現了月面國旗展開以及上升器、著陸器的解鎖分離。要知道這次國旗展開,其實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這面閃耀月球的五星紅旗重量只有1公斤,在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下依舊不褪色。
國旗之所以能實現獨立展示,主要就是依靠月面國旗展示系統輔助。作為我國太空探索的重要動作,對國旗展示系統的高要求可想而知。一方面,它必須實現高可靠、高安全性自主解鎖展開。另一方面,為了讓全景相機捕捉到比例協調、元素豐富的國旗照片,展示系統還要在打開時伸出探測器,並提供合適的拍攝角度。更為關鍵的是,這一系統還需採取輕小型化設計,滿足著陸的重量要求。
據悉,「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後,上升器經歷了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隨後才進入預定環月飛行軌道。一段時間後,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同時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為什麼「嫦娥五號」不直接飛回地球?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面起飛後不直接飛回地球?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如果直接返回,就相當於把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打包」在了一起,這樣會增加月面降落和起飛的重量,擠佔了樣品的運力。其二,與地面起飛存在很大差異,「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並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面臨著地月環境差異、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以及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等諸多問題。其三,就是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還需要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進行自主定位。
蘇聯為什麼只帶回300多克月壤?
44年前,蘇聯就是因為少了月球軌道上的中轉站,還要額外增加很多返回地球所需的燃料,所以才極大降低了負載能力,最後只帶回了300多克的月壤。因此綜合來看,「嫦娥五號」上升器不直接返回地球既是出於現實的考量,又是我國科技進步的一大表現。
實際上,此次月面發射成功,已經意味著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三個掌握月面發射技術的國家。「嫦娥五號」雖然已經匯聚了中國最為先進的太空探索技術,是有史以來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但這還只是我國的起點,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在月球建立基地,壯大我國整體力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