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父母多少都有點「狠心」

2021-03-04 第一中考

作者:想飛的汪小喵

來源: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記得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張這樣的照片。

照片裡,一個穿著藍色T恤的男孩兒坐在教室自己的位置上寫作業,教室正前方牆上的鐘表顯示時間為晚上8點24分。

這是男孩兒的母親那晚發在朋友圈裡的一張照片,配文:

孩子忘了把練習冊拿回家,和他商量後,決定去學校拿練習冊,並且在學校完成後再回家。

希望今天以後,孩子能夠學會為自己的錯誤買單,養成良好的習慣,自己對自己負責。

 

這條朋友圈發出來,引來不少留言,有的說男孩兒母親對孩子過於嚴苛,完全可以讓孩子第二天到學校補,沒必要大晚上逼著孩子去學校拿作業,還讓孩子在學校完成後再回家;

有的則說男孩兒的母親做的對,在原則面前,家長要做的就是堅守,這樣孩子才能遵守原則,才能真正養成好的習慣。

 

對於男孩兒媽媽的做法,我也持保留態度,真的有必要在這樣的事情上如此較真兒嗎?

為此,我特意諮詢了我的一位教師朋友。

沒想到朋友說,好的教育,父母多少都有點「狠心」。因為只有在某些事情上真的狠下心來,才是真的愛孩子,才是真的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朋友和我分享了發生在她和女兒萱萱身上的一件事情。

 

萱萱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

老兩口對孩子的溺愛讓萱萱的脾氣越來越大,稍有不順心,就嚎啕大哭,甚至在地上打滾,直到大人滿足自己的要求後,才會停止哭鬧。

 

到了萱萱上小學的年紀,朋友把孩子接到了身邊,可問題也隨之而來。

萱萱經常在學校與同學發生衝突,不是把同學的橡皮扔到地上故意弄髒,就是用鉛筆把同學的筆記本劃花。

 

朋友感到很苦惱,每次出現問題,自己都會苦口婆心地教育萱萱,而萱萱呢,通常都是一言不發,朋友說得多了,萱萱就會委屈地哭泣。

這下,朋友便不忍心繼續說下去了,而是反過頭來安慰哭泣的萱萱,好像在學校發生的問題也一下子不重要了。

然後,沒過幾天,同樣的問題,同樣的處理方式,長此以往,惡性循環。

 

朋友很痛苦,她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萱萱的問題一天得不到解決,她的問題就會愈演愈烈。

為此,她特意梳理了自己處理萱萱的問題的模式,她意識到,萱萱把自己從小到大形成的模式用在了學校裡。

但是自己往常使用的「招數」在同齡人面前並不見效,既然這些「招數」都沒用,那「破壞」也許就是她能想到的唯一辦法。

而自己雖然很明確地告訴了孩子她的做法是錯誤的,但是一來並沒有提供解決方法,二來,也是最關鍵的,每次萱萱採取眼淚攻勢時,自己就敗下陣來,看上去自己每次都對萱萱進行了教育,實際上卻是次次不了了之。

於是,萱萱從不認為自己真的犯了錯,她可以在學校繼續自己的行為模式,也可以在家裡永遠獲得母親的原諒。

所有的問題搞清楚之後,朋友下定決心,絕對要堅守住自己的原則,同時,必須讓萱萱意識到自己確實犯了錯。

沒過多久,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這一次,朋友帶著萱萱進了臥室,開始講道理。

和往常一樣,沒一會兒,萱萱就留下了眼淚,她一邊抽泣,一邊露出了委屈的表情,朋友給了萱萱一個擁抱,只是擁抱過後,聊天並未結束。

 

你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把別人的橡皮扔到地上嗎?

你覺得自己這樣做真的對嗎?

 

期初,萱萱拒絕跟朋友交流。

好吧,可是媽媽希望你知道,今天我們必須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媽媽想要知道你的真實想法,然後和你一起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的方法。

 

朋友和萱萱面對面僵持了一個小時,期間,萱萱起身想要出去,朋友站起來阻止了。

一個半小時過去了,萱萱突然說:

媽媽,我只是,我真的好喜歡那塊橡皮。

 

朋友心裡一陣欣喜,

我尊重你的感受,但媽媽不接受你的做法。喜歡並不代表你可以隨意去破壞別人的東西,那橡皮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禮貌地詢問那個同學自己是否可以用一下那塊橡皮,即便沒有得到同學的允許,你也沒有權利把橡皮扔到地上。

想一想,你把同學視若珍寶的橡皮扔到地上弄髒了,那位同學該有多傷心呢?

 

也許是心裡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吧,萱萱哭得更傷心了。又過了半個多小時,萱萱揉了揉眼睛,突然說:

媽媽,我錯了。

 

媽媽很高興,你能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件特別偉大的事,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的。

那麼,咱們來聊聊這樣的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解決呢?我想,也許你能想出一個不錯的辦法。……

 

朋友說,那晚和萱萱的談話持續到了晚上11點多,期間看到孩子那麼困,一次次想躺在床上睡覺。

可自己猶豫片刻還是堅持和孩子完成了談話,達成了共識:

第一,明天到了學校首先要跟那位同學道歉;

第二,不能隨意破壞別人的東西,這是媽媽的底線和原則,犯錯不可怕,但要有承擔錯誤的勇氣。

 

後來呢?萱萱的問題有改善了嗎?

 

漸漸地看到了一些效果,現在基本不會再出現隨意破壞別人東西的現象了。

有時,還會就學校發生的事情跟我做一些簡單的討論了呢。只不過,教育這事兒哪有那麼容易,尤其是像萱萱這樣小時缺少父母教育的孩子。

現在你知道了吧,好的教育,父母多少都有點「狠心」,尤其是在原則和底線面前。

當你身體力行地一次次明確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的時候,孩子也會漸漸地形成這樣的原則和底線,那時,不是你而是孩子自己的處事原則會告訴他,什麼樣的事情他不能做。

 

想起在網絡上看到的一個視頻,一位年輕的媽媽向專業的育兒師進行求助,原因是自己3歲的兒子因為長期的溺愛經常性地大哭大鬧,甚至出現傷害自己的行為。

育兒師向媽媽推薦使用了淘氣毯,方法是當孩子出現不遵守與父母共同制定的規則時,就需要坐在淘氣毯上穩定情緒,直到停止哭鬧,父母才能夠走到孩子身邊,一同面對接下來的問題。

 

其實不用想也知道讓一個哭鬧不止的孩子乖乖地坐淘氣毯是多麼不容易,視頻中的孩子三次試圖離開淘氣毯,他大哭,他不停甩動自己的胳膊和腿,甚至在地上打滾。

可無論孩子怎樣排斥,在一旁的媽媽怎樣心疼,育兒師都堅持一定要完成坐淘氣毯。

果然,在孩子第三次「逃跑」失敗後,他漸漸地安靜了下來。這時,育兒師告訴孩子的母親現在可以去抱一抱孩子,並且跟孩子討論規則問題了。

 

淘氣毯的使用,其目的是要讓孩子承認和面對自己所犯的錯誤,進而學會遵守規則,這是一個完整連貫的過程,每個環節缺一不可。

如果父母因為心疼哭鬧的孩子而中途暫停,那麼規則對於行為的規範作用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就像視頻中的育兒師說的那樣: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堅持原則是因為我們自己過不了自己心裡的那道坎兒。


正面管教》一書中曾提到:

不管是教師亦或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

和善而堅定才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說,好的教育,父母多少都是有點「狠心」的。

 

狠心,不是說教或控制,不是出現問題時,你對孩子大聲吼叫甚至施以懲罰,而是以清醒、堅定的姿態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在孩子面前始終堅定地守住自己的底線。

狠心,是父母在孩子逃避問題時,不嬌縱,不放棄,始終尊重孩子,並將共同制定的原則堅定地貫徹執行下去。

 

孩子的問題,多半是父母的問題,教育從來不是一件易事。

父母只有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會朝著更好的方向成長,做和善而堅定的父母吧,因為好的教育,父母多少都有點「狠心」。

作者簡介:想飛的汪小喵,富書專欄作者,80後新手媽媽,愛生活,愛寫作,用心經營婚姻,用心寫繪生活。努力讓寶寶如其所是地成長,努力讓平凡的生活孕育無限的可能,願我的文字能引起你的共鳴和思考,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轉載請加微信:fushuzhuoluo

-第一中考-

初中 | 小升初 | 學習方法 | 家庭教育

微信公眾號:dyzhongkao

-助您一路升學無憂-

★回復 升學群 加入各年級微信群,每日領取免費資源 

★回復 一模 獲取上海中考歷年一模真題

★回復 二模 獲取上海中考歷年二模真題

★回復 分數線 獲取上海中考歷年分數線

★回復 中考真題 獲取上海中考歷年真題

★回復 中考須知 獲取上海中考政策完全解讀

★回復 學習方法 獲取分別針對五門學科的學習指導

★回復 真題資源 獲取上海歷年中考真題、一模、二模全套真題

相關焦點

  • 父母不「狠心」,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勞,再忙也要讀一讀
    教育需要嚴格且堅定的力量,古往今來都一樣。 有遠見的家長都知道,只有狠心地管教,孩子將來才能真正成器。 如果父母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將來就別埋怨他不爭氣。 01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影子。
  • 作為父母的你還不懂,孩子的未來,最終拼的是父母的狠心
    事實上,通過各種少年天才的案例,可以看出每一個少年天才在年幼時期,父母的督促都是非常嚴格的,甚至也是孩子心目中不折不扣的"虎媽"。 只有在少年時期不斷拼搏,才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才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優秀少年,然而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在以下5個方面"狠心"對待,不管孩子採用多麼激烈的態度反對,"狠心"
  • 郭晶晶二代,體操皇后劉璇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心狠」
    看到劉璇的教育,很多網友說:太狠了,4歲的孩子比大人的生活還規律,簡直生無可戀。劉璇的教育確實過於狠心,可不得不說,養育孩子這件事,父母必須要有點「狠」。和劉璇有一拼的,還有郭晶晶。自從兩個孩子開始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後,她狠心地要求每天必須練琴6小時,不管孩子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抵抗,她都絕不心軟。甚至有次全家去芝加哥旅行,她在酒店預訂了早晨6-8點的宴會廳,讓女兒們練琴。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蔡美兒太狠了,她的虎媽式教育也引來了很大的爭議。但是8年後,很多人都被打臉了。
  • 敘狠心父母送女兒當自殺炸彈
    在一個生命無法得到保障的國家,本該坐在學校裡念書的孩子們會有怎樣的命運呢?法蒂娜和艾斯拉的父母為她們指明了一條通往「天堂」的道路,那就是背起自殺式炸彈,炸毀警察局。狠心父母        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有一戶普通的四口之家。五年前,他們的生活還很平靜幸福。艾斯拉是這個家庭的新成員,兩歲的小姑娘得到了父母和姐姐無盡的寵愛。
  • 小學生考試忘寫名0分崩潰大哭:父母越「狠心」,孩子越「省心」
    我們就這樣每天練習一頁計算題,兒子從有時錯一題有時錯兩題,到後來每一頁都全部正確,只用了半個學期的時間就做到了。也正是因為我這樣狠心地堅持,才換來了這一次的滿分,兒子開心地說:「媽媽,我還要繼續每天寫一頁計算題!」沒有孩子天生就是學習的料,父母能夠針對孩子暴露出來的問題,適當狠心地逼孩子一把,不僅能夠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更能夠快速提升成績。
  • 3歲被迫雪地「裸跑」,父母狠心的背後,不止是對孩子的愛
    在孩子的教育上到底是嚴格一點,讓孩子技能滿滿,還是寬鬆一點,讓還有個快樂的童年一直都家長們思考和討論的話題。對於何宜德的父親來說,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孩子的體育、學習、身體和情商,何爸爸都沒有落下,不得不說,效果也確實不錯。不過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對,因為孩子從半歲就開始了這樣的魔鬼訓練生活,根本沒有童年,是父親把這些東西強加給孩子的,做父親的太狠心了。
  • 小學生考試忘寫名98分變0分崩潰大哭:父母越「狠心」,孩子越「省心」
    父母在孩子受挫時,及時跟孩子分析利弊,告訴他凡事都有前因後果,因為他不認真學習,就要承擔起學習成績不好帶來的一系列後果。 在這段時間裡,父母一定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或者耍賴而妥協,父母要狠得下心來,才能讓孩子儘快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 好的父母,都要適當做到「絕情」
    女孩媽媽稱,女兒放寒假玩了半個月了,慢慢就放飛自我不想學習了,更是嚷嚷著不如跟姥爺去放羊好玩。媽媽絲毫沒有留情,真的讓女兒放羊去了,還交代女兒:「這些羊你都要數清楚了,一隻都不能丟,丟了就得賠錢。」嘟嘟說完後,瞄了一眼無動於衷的表姐,開始放大招了。表姐皺了皺眉頭,只能無奈的又給了一根棒棒糖給嘟嘟:嘟嘟見狀後立馬站起來,擦乾眼淚,接過棒棒糖,麻利的撕開糖紙,開心的吃了起來。表姐的女兒嘟嘟今年已經五歲了,是個很可愛的小姑娘。可是只要一張開嘴巴,看到的只有她滿口黑色的蛀牙,還經常因為牙疼要去醫院。「孩子要吃,不給她就鬧,一哭可以哭上一個小時,我也是沒辦法。」
  • 易烊千璽:我們需要一個狠心的父母
    有沒有特別不喜歡父母讓你學這麼多?每一幀千璽的畫面,都有一大波網友的的彈幕,「太man了,再也沒辦法叫弟弟了」,「真的長大了,荷爾蒙爆棚!」也正是有了媽媽的堅持和狠心,千璽對自己的要求也從未鬆懈,堅持和高要求也成了他骨子裡的東西。電影、舞蹈,每一項,他都竭盡全力,努力和能力都不容小覷,如此多才多藝的千璽,難怪全網都覺得他未來可期。其實,天才和普通人之間差的就是一個狠心逼你的父母。
  • 多少年輕人,在父母的打擊教育下長大
    隨後,「為什麼中國父母總喜歡打擊式教育」這個話題上了熱搜。「小時候我爸基本沒誇過我」、「不僅沒誇過,還總是拿親戚朋友小孩跟我對比」、「我即使演講比賽全校第一,即使英語考出年級最高分,我爸都有詞來埋汰我、損我,我現在40歲了,也沒聽他說過一句好話!」、「自卑就是這麼來了」……在微博話題下面,充滿了類似的評論。
  • 擁有玻璃心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父母應該怎麼教育?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可愛,但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就更不用說有兩個相同的孩子。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其獨特的天性,生活當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父母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過於內向,見到陌生人不敢說,不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嘴那麼甜。
  • 最自律的孩子背後,都站著最狠心的父母,日本小學:習慣從小養成
    做什麼事都很有條理,自律程度令人震驚。為什麼日本小學生能做到這麼自律?是天生的嗎?並不是。日本有句俚語,沒有天生自律的孩子,都是父母狠心培養來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個日本家長的4個「狠做法」,供大家參考借鑑。什麼是自律?
  • 楊迪下跪感謝父母 這種鼓勵式的教育方式,有多少人夢寐以求?
    「而且從來都是鼓勵式的教育」在這些簡單的話語中,飽含了多少情意?最後,楊迪跪在了父母面前。大概,楊迪父母也會因為有這樣的兒子而感到欣慰。鼓勵式的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家庭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影響。鼓勵比懲罰更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溫暖,會讓孩子生活在愛裡,被愛滋養長大的孩子,內心定是充滿陽光和向上的。
  • 寒夜中離家出走的少年,刺痛多少父母的心?教育需要父母好好說話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母沒有辦法學會好好說話,對孩子動輒打罵,其實是無法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的。很多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注意自己的交流方式,不會好好說話,最終弄傷害了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 「山楂妹」張月喬:因殘疾被親生父母狠心拋棄,成名後只愛養父母
    因為這些疾病,張月喬被狠心的親生父母拋棄。所幸她遇到了善良的養母韓幫蘭和養父張宗水把她撿回家,當成親生女兒一樣細心呵護。經過了漫長的3次手術,張月喬終於治好了脊柱,多餘的手指也恢復了正常。失望的張月喬回家後,發現母親有點不對勁。丈夫告訴她:「你去尋找親生父母,卻忽略了養你23年的養父母,讓他們多難過。」這時,張月喬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行為已經傷害了母親的心,於是她決定放棄了尋親,留在養父母身邊。
  • 為求兒子上學,母親長跪不起,曝光了中國家庭最危險的教育
    這個古老的故事,以懲戒母體的寓意,拷問最失敗的一種教育: 子宮教育。 那個早已走出母體子宮的孩子,在出生後相當長的歲月裡,還被父母像個嬰兒一樣保護起來,呵護在類似於子宮的溫暖舒適的溫室裡。如果,你搜開百度,輸入「要錢,砍傷父母」這些關鍵詞,就會發現,很多人間慘案,都在詮釋著「子宮教育」的教訓: ●山東郯城30歲兒子酒後向60歲母親要錢,遭到拒絕後,拿起菜刀將母親砍成九級傷殘。 溺愛兒子多年的母親,被搶救過來後,還在向法官求情,讓放過兒子。
  • 李湘為了王詩齡狠心辭退照顧她16年的保姆,留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王分地,顧名思義,他出生那年正好趕上農村分地,他是超生的,沒有分到地,父母起名王分地。大學畢業後,考上了公務員,和我們在一個城市裡。愛人也是公職人員,雙職工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是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撫養長大。王分地老家在農村,父母沒有跟過來,他的孩子自然由姥姥撫養。王分地想培養兒子從小愛勞動的習慣。
  • 找到父母了!13個月男童被遺棄,誰這麼狠心拋下他?
    今天上午,有一個小男孩被父母丟棄了在無錫市惠山區石塘灣陡門村一民宅的門口,民警和120都來到了現場,隨後這名男孩被送到了解放軍101醫院。△101醫院急診科護士長 任美玲:這個男童是早上8點左右120送過來的,除了身上有點磕傷外,沒有器質性病變。
  • 感恩節:做父母的要學會感恩孩子,中國父母都缺一堂感恩教育課
    這一幕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我腦海中卻回想著一位做教育的朋友說過的話:「中國父母都缺一堂感恩教育的課!」好像我們經常向孩子索取,卻忘了,感謝他們。形式上的讓孩子懂得感恩,我們家長自己呢,又做到了多少?什麼是感恩教育?
  • 羅志祥媽媽怒斥周揚青太絕情:是非不分的父母毀掉了多少孩子
    一句「慈母多敗兒」道出多少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弊端。就這樣一紙起訴書直接寄到了前夫家裡,對簿公堂時前夫的父母也來了,前公婆不但不責罵自己的兒子沒盡父親的責任撫養孩子,反而指著閨蜜的鼻子痛罵她太狠心,故意離間他們父子的感情,讓父親以後在孩子面前抬不起頭來。這種羅志祥媽媽們只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傷害,卻從來不會看到孩子對別人帶來的傷害。正是這種過分寵溺的教育,把孩子逐步培養成自私自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