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母沒有辦法學會好好說話,對孩子動輒打罵,其實是無法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的。
很多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注意自己的交流方式,不會好好說話,最終弄傷害了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0114歲少年寒夜離家出走,刺痛多少父母的心
在浙江杭州,發生了這樣一件另網友們感到五味雜陳的事情。
一名14歲的男孩,因為在家裡被爸爸罵了一句「滾出去」,於是帶著書本、帳篷還有被褥離家出走了。
剛開始孩子的父母還以為孩子在賭氣,沒一會兒就會回來了,可是沒有想到孩子一直沒有歸家。
擔憂的父母這時才打電話報警,尋求警察的幫助。最後,警察通過查找監控,發現了坐在地鐵口啃包子複習功課的男孩身影。
在通過追蹤之後,民警找到了在河邊荒地扎帳篷的孩子。
這個新聞讓很多網友心疼這個離家出走的小男孩,這麼寒冷的夜裡他一個人要怎麼度過呀
一些父母也意識到了,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最傷的是孩子的心。如果不是因為爸爸的一句「滾出去」,誰捨得離開溫暖明亮的家,走進深深的夜色裡呢?
最後民警的協調之下,男孩回到了家裡。警察告誡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溝通,互相包容,切勿意氣用事 。
如果孩子離家出走發生了什麼意外的話,最心痛的還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人。
所以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學會好好溝通很重要。
02父母好好溝通對教育孩子有什麼積極作用?
·孩子能夠聽進父母的話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好好溝通,和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溝通關係,能夠讓孩子將父母的教導聽在耳裡,記在心裡。
孩子能夠聽進父母的話,對孩子自身的成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孩子能夠少走彎路。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溝通是建立情誼的橋梁,父母和孩子好好溝通才能夠擁有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做一個真正懂孩子的父母。這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能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父母和孩子好好溝通,可以有效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孩子在和父母雙向溝通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對父母的依賴、崇敬的感覺。
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良好高大的形象,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讓孩子心悅誠服的將父母的教育記在心裡。
·在溝通中傳遞知識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和孩子好好溝通,能夠讓孩子在和父母的雙向溝通過程中,學到父母傳授的一些日常生活知識。
比如說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者問答的形式向孩子傳遞一些相關的安全教育知識,讓孩子在溝通中不知不覺的建立起對於安全的認識。
03當溝通不順利,對孩子的教育有何消極影響?
·影響和諧的親子關係
如果父母沒辦法學會和孩子好好溝通,好好說話,會導致溝通這件事情進行的不順利,影響父母和子女之間和諧的親子關係。
如果親子關係不和諧的話,父母永遠只能徘徊在孩子的內心世界之外,無法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
家庭教育專家盧勒女士認為,「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溝通的鑰匙,不僅僅掌握在孩子手中,而是父母和孩子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把,最重要的是父母手中的鑰匙。
如果父母學不會好好說話,無法擁有「孩子世界」的溝通鑰匙。
·孩子遇事不會用溝通解決問題
如果在教育的過程當中,父母沒有辦法和孩子順利的溝通,而是用其他不積極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話,孩子也不會利用溝通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方式會極大的影響到孩子的行為方式。如果父母採取用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話,孩子也會繼承這一行為方式,遇到事情不會用溝通去解決問題,而是用暴力去解決。
·孩子出現消極的性格特徵
如果父母沒有辦法和孩子順利溝通的話,就無法讓孩子學會在溝通中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排解自己的憂愁。
當這些負面的情緒堆積在孩子的內心,沒有一個宣洩的出口時,他們會慢慢累積質變,從消極的情緒轉化為孩子消極的性格特徵。
因為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都沒有通過溝通來幫助孩子排解自己心中的憂愁,孩子還能和誰抒發內心的苦悶呢?
04父母如何與孩子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注重溝通的效果
父母想要和孩子在一起溝通的橋梁,一定要注意自己溝通的方式以及溝通帶來的效果。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所以想要讓自己和孩子的溝通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以及聲調,還有自己的面部表情。
只有讓孩子在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感覺如沐春風,這種良性的溝通才有可能持續下去。
·做孩子忠實的傾聽者
馬歇爾·盧森堡就曾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溝通不僅僅是親子之間的對話而已,和溝通同樣重要的是要成為孩子忠實的傾聽者,認真傾聽孩子的煩惱,並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認真地和自己溝通,而不是敷衍了事。
這樣會讓孩子有被尊重和被重視的感覺。
·在溝通中給予孩子正面評價
在《溝通的藝術》中,把我們身邊的人分為協助自我者和破壞自我者。協助自我者是指賞識我們,並能夠對我們有正面評價的人,他們的言語和行為,能不斷地增加我們的自信心,自尊心。
所以父母若是想要和孩子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經常給予孩子正面的評價,讓孩子感覺到溝通給自己帶來的正面影響。
這樣他才會更加有信心地和我們分享他的一切。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