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中離家出走的少年,刺痛多少父母的心?教育需要父母好好說話

2020-12-23 文竹媽媽

文|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母沒有辦法學會好好說話,對孩子動輒打罵,其實是無法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的。

很多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注意自己的交流方式,不會好好說話,最終弄傷害了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0114歲少年寒夜離家出走,刺痛多少父母的心

在浙江杭州,發生了這樣一件另網友們感到五味雜陳的事情。

一名14歲的男孩,因為在家裡被爸爸罵了一句「滾出去」,於是帶著書本、帳篷還有被褥離家出走了。

剛開始孩子的父母還以為孩子在賭氣,沒一會兒就會回來了,可是沒有想到孩子一直沒有歸家。

擔憂的父母這時才打電話報警,尋求警察的幫助。最後,警察通過查找監控,發現了坐在地鐵口啃包子複習功課的男孩身影。

在通過追蹤之後,民警找到了在河邊荒地扎帳篷的孩子。

這個新聞讓很多網友心疼這個離家出走的小男孩,這麼寒冷的夜裡他一個人要怎麼度過呀

一些父母也意識到了,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最傷的是孩子的心。如果不是因為爸爸的一句「滾出去」,誰捨得離開溫暖明亮的家,走進深深的夜色裡呢?

最後民警的協調之下,男孩回到了家裡。警察告誡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溝通,互相包容,切勿意氣用事 。

如果孩子離家出走發生了什麼意外的話,最心痛的還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人。

所以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學會好好溝通很重要。

02父母好好溝通對教育孩子有什麼積極作用?

·孩子能夠聽進父母的話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好好溝通,和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溝通關係,能夠讓孩子將父母的教導聽在耳裡,記在心裡。

孩子能夠聽進父母的話,對孩子自身的成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孩子能夠少走彎路。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溝通是建立情誼的橋梁,父母和孩子好好溝通才能夠擁有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做一個真正懂孩子的父母。這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能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父母和孩子好好溝通,可以有效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孩子在和父母雙向溝通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對父母的依賴、崇敬的感覺。

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良好高大的形象,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讓孩子心悅誠服的將父母的教育記在心裡。

·在溝通中傳遞知識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和孩子好好溝通,能夠讓孩子在和父母的雙向溝通過程中,學到父母傳授的一些日常生活知識。

比如說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者問答的形式向孩子傳遞一些相關的安全教育知識,讓孩子在溝通中不知不覺的建立起對於安全的認識。

03當溝通不順利,對孩子的教育有何消極影響?

·影響和諧的親子關係

如果父母沒辦法學會和孩子好好溝通,好好說話,會導致溝通這件事情進行的不順利,影響父母和子女之間和諧的親子關係。

如果親子關係不和諧的話,父母永遠只能徘徊在孩子的內心世界之外,無法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

家庭教育專家盧勒女士認為,「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溝通的鑰匙,不僅僅掌握在孩子手中,而是父母和孩子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把,最重要的是父母手中的鑰匙。

如果父母學不會好好說話,無法擁有「孩子世界」的溝通鑰匙。

·孩子遇事不會用溝通解決問題

如果在教育的過程當中,父母沒有辦法和孩子順利的溝通,而是用其他不積極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話,孩子也不會利用溝通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方式會極大的影響到孩子的行為方式。如果父母採取用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話,孩子也會繼承這一行為方式,遇到事情不會用溝通去解決問題,而是用暴力去解決。

·孩子出現消極的性格特徵

如果父母沒有辦法和孩子順利溝通的話,就無法讓孩子學會在溝通中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排解自己的憂愁。

當這些負面的情緒堆積在孩子的內心,沒有一個宣洩的出口時,他們會慢慢累積質變,從消極的情緒轉化為孩子消極的性格特徵。

因為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都沒有通過溝通來幫助孩子排解自己心中的憂愁,孩子還能和誰抒發內心的苦悶呢?

04父母如何與孩子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注重溝通的效果

父母想要和孩子在一起溝通的橋梁,一定要注意自己溝通的方式以及溝通帶來的效果。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所以想要讓自己和孩子的溝通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以及聲調,還有自己的面部表情。

只有讓孩子在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感覺如沐春風,這種良性的溝通才有可能持續下去。

·做孩子忠實的傾聽者

馬歇爾·盧森堡就曾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溝通不僅僅是親子之間的對話而已,和溝通同樣重要的是要成為孩子忠實的傾聽者,認真傾聽孩子的煩惱,並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認真地和自己溝通,而不是敷衍了事。

這樣會讓孩子有被尊重和被重視的感覺。

·在溝通中給予孩子正面評價

在《溝通的藝術》中,把我們身邊的人分為協助自我者和破壞自我者。協助自我者是指賞識我們,並能夠對我們有正面評價的人,他們的言語和行為,能不斷地增加我們的自信心,自尊心。

所以父母若是想要和孩子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經常給予孩子正面的評價,讓孩子感覺到溝通給自己帶來的正面影響。

這樣他才會更加有信心地和我們分享他的一切。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從學生離家出走,說說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怎麼教育
    去年,我任教的班有個女生離家出走了,去了男朋友家。她的媽媽很著急,在夜裡十一點了還給我打電話,叫我幫勸勸她女兒。我很驚訝,如果不是她媽媽親自跟我說,我都不會相信這個女生會離家出走。因為這個女生是我的課代表,長得白淨,高挑,很開朗,一頭長長的黑髮,在別人眼裡就是個乖乖女,做課代表也很負責,我對她很滿意。
  • 周冬雨《少年的你》刺痛無數人:多少父母,正親手把孩子送往監獄.
    多少糟糕的父母,把家變成監獄,囚禁著一個孤獨受傷的孩子。又有多少孩子,窮盡一生,不過是砸爛監獄的高牆,砸開手腳的鐐銬,站在陽光下,對自己說句「我愛你」。案件發生後,為了不影響陳念高考,小北負責出面拋屍,並在案發後替陳念頂罪。他想讓她好好的,活成他的希望。而她以為他們還能相見,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
  • 13歲男孩與父母爭吵 留下字條離家出走
    13歲男孩與父母爭吵 留下字條離家出走警方查詢公共視頻鎖定孩子所在列車 家人乘坐火車追趕終團聚「爸爸媽媽,你們別找我,我出去走幾天……」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下班回家的父母看到字條不知所措……在接到報警的大東警方判斷出孩子可能離家的時間,經過對公共視頻的查詢,一個小時後孩子確定在瀋陽至南京的列車上,孩子家人立即乘坐另一列火車去追孩子,終於在錦州南站追上男孩所在列車見到孩子,一家人團聚。
  • 14歲男孩被罵離家出走,結局很意外,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契機要抓住
    14歲男孩被罵,離家出走,結局很意外杭州一位14歲的男孩,因為作業沒有完成,與父親發生爭吵。後來一氣之下,趁爸爸媽媽沒有下班就收拾東西離家出門了。父母回家發現孩子一直沒有歸來,家裡東西都收拾得很好,在擔憂之下報警求助。結果在警方的幫助下,發現孩子來到了地鐵入站口處看書做作業。
  • 陳松伶離家出走投靠乾媽,董卿說:和父母鬧意見,錯了
    最後,終因母親的持續反對和家暴,她在17歲那年離家出走,住進了乾媽家裡。此後的陳松伶,一切似乎非常順利。她如願考上香港中文大學,拍戲、讀書、走紅,一時成為炙手可熱的影視歌三棲明星。最終,在陳松伶離家出走17年,一貧如洗的時候,還是家人接納了她。她終於和母親和解。有人說,家人不信信外人,還對外人毫無防備之心,陳松伶經歷的這幕悲劇,皆由她自己一手造成。誠然,陳松伶當初離家,是為了避開母親的家暴,還想求取安靜的讀書環境,但是,是否真的只有離家出走這一條路可走呢?她投奔而去的乾媽家,真的是無條件地接納了她嗎?
  • 遭夫家三兄弟家暴,女子離家出走十餘天,父母苦勸:為孩子回家吧
    近日,一個丈夫給離家出走的妻子寫的道歉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11月21日下午三點,在一次爭吵中,廣西桂林的李亮家暴了妻子。「沒有很用力的打,我習慣用右手,這次也是用左手拍了幾巴掌……」李亮是這樣是這樣回憶當時的情形的。
  • 男孩未完成作業離家出走:挨凍受餓也不願回家,父母應該反思了!
    這不,曦曦媽剛剛刷今日頭條,頁面中又彈出這樣一個報導——「10歲男孩離家出走三天三夜後續:孩子在渝中區找到了」。原來,重慶高新區一名十歲男孩因未完成作業,害怕父母責備,便於13日傍晚偷偷離家出走。孩子這三天三夜只吃了兩頓飯,第一天主要活動於沙坪垻小龍坎附近,後面兩天便到了渝中區多個地方遊蕩,每天風餐露宿,還好被好心人看到後聯繫了其父母,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 少年「逃離者」:用離家反叛原生家庭,有人成年後嘗試回家
    然而在現實世界的一個隱秘空間裡,許多離家出走的少年像她一樣在尋找出口——他們用離家的方式反叛父母或家人,意欲切斷和原生家庭的聯繫;另一方面,他們又極度渴望一個溫暖的家。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流浪兒童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中國有流浪兒童約100萬名,其中一半以上是離家出走者。
  • 和父母鬧矛盾,10歲小女孩拉著行李箱離家要出走
    和父母鬧了矛盾,晉州一名10歲左右的小女孩竟然收拾好自己的行李離家出走。幸虧,熱心路人及時發現小女孩的異常,迅速報警求助。民警經過一個小時的溝通,終於讓小女孩說出家人的聯繫方式,幫她回到了父母身邊。8月4日晚上,營裡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一名10歲左右的小女孩,拉著行李箱,疑似要離家出走。擔心女孩出現問題,這名群眾趕緊挽留住小女孩並報警。營裡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報警後,迅速趕到了事發地點,見到了熱心的報警群眾和這名10歲左右的小女孩。當時,小女孩手裡拉著行李箱,一臉的不愉快。
  • 25歲4孩媽離家出走:她當初是自由戀愛還是父母之命(令)?
    然後女孩離家出走了。 男子還有臉尋找。 新聞中還有一個細節,女孩的父親說,女孩跟其「丈夫」是相互喜歡,十幾歲就早戀,屬於父母拉也拉不住,一心想要跟男人走的那種?
  • 義烏三胞胎姐妹離家出走 背後原因太讓人心疼
    三姐妹牽動著大家的心,4月18日下午4點左右,義烏公安局福田派出所在各「黨建+單元+警務」作戰群中發布了三姐妹的尋人啟事,好消息在兩小時後傳來:三姐妹找到了。  好端端的學生,為什麼要離家出走?這背後三姐妹的懂事讓人心疼。
  • 哥哥離家出走,突遭車禍去世,刀郎一生無法釋懷
    爸媽很嚴肅地教育刀郎,讓他遇到事情考慮清楚,不要腦子一熱,做出糊塗事。不久,父母要長時間外出演出,家裡只留下兄弟倆。父母叮囑刀郎的哥哥,好好管住弟弟,不要出亂子。哥哥談戀愛不順利,受到刺激很大,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
  • 9歲孩子用歌聲感動全場,刺痛父母心!
    9歲孩子用歌聲感動全場,刺痛父母心!9歲孩子用歌聲感動全場,刺痛父母心!9歲孩子用歌聲感動全場,刺痛父母心!
  • 16歲男孩遭母親「粗暴教育」後離家出走 民警拉網式排查搜尋找到
    1月13日凌晨,四川綿陽一名16歲男孩離家出走。警方接到報警後,隨即根據家屬提供的孩子特徵,進行拉網式排查。經過半個小時的搜尋,民警成功將孩子找到,母子二人相擁而泣。原來,男孩因為在學校表現不好,母親主動將孩子接回了家,並用「粗暴」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在凌晨離家出走。
  • 10歲男童無緣無故離家出走,在外三天被好心人發現,原因令人心疼
    10歲男童無緣無故離家出走,在外三天被好心人發現,原因令人心疼陝西榆林高新第一小學正在舉行期中考試,小學生為考個好成績,在進校時紛紛參拜孔子像,有站著彎腰鞠躬的,更有男生使出一記滑跪滑出近2米遠,到孔子像前參拜。
  • 林州:負氣女生離家出走 民警全力尋回
    映象網訊(記者 賈利超)十三四歲,少女的豆蔻年華,也是青少年心理從懵懂期步入叛逆期的年齡,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近日,林州市公安局姚村派出所成功找回兩名離家出走的少女。
  • 被父母罵到想自殺!一個家庭的悲劇,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過了十二點,等父母回到家,發現她已經停止了呼吸。事後,這對後知後覺的父母才回憶起,女兒曾經在被責罵時多次透露過輕生的念頭,她試圖給了父母很多次信號,卻都被忽略,而更殘忍的是母親當時的回應是,你死了才好呢,你這個麻煩精。終於孩子在絕望中走投無路了,這個14歲的少女,每天反反覆覆地醞釀著自殺,難以想像她所經受的痛苦和煎熬。
  • 訊電流年FM|那些離家出走的少年少女最後都怎麼樣了
    搖滾給人的印象總是是非主流的,他們往往背叛現實社會中的準則和倫理,追求創造一個超越現實的烏託邦。他們背負著叛逆和中二的罪名,用他們的歌聲感染更多少年少女,走上叛逆的道路。然而,現在的TAKA卻與我們平時印象的不同,他的歌聲裡卻傳出了對家庭與家人的眷戀。這是一個叛逆少年蛻變的故事。
  • 難忍父親責罵,9歲少年帶著行李箱夜間離家出走,多虧遇到他們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  今天(10月22日)凌晨,在鄭州市桐柏路與市場街交叉口附近的地鐵站口,一名小男孩在黑夜中瑟瑟發抖,手裡還拉著一個行李箱,旁邊卻沒有大人跟隨。  男孩一臉委屈,眼裡還含著淚水。儘管此時地鐵口大門緊閉,可他卻不肯離去,倔強地站在那裡,似乎要等到天亮地鐵開門。
  • 熱播劇《少年派》收官,背後是天下父母的影子!暴露出5點教育真相!
    這部劇中關於孩子在學習上的教育和引導,也讓很多父母產生了強烈共鳴。今天,就帶大家一探究竟。《少年派》主要講述了林大為(張嘉譯飾)和王勝男(閆妮飾)本是一對互懟不斷的歡喜冤家,隨著鬼馬伶俐但成績堪憂的女兒林妙妙(趙今麥飾)升入重點高中,三口之家正式開啟高考「備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