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全民版無錫站歐瑞立專場海選結束,在整個海選過程中,歐瑞立的老師們發現很多參賽的孩子在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很少用語言貼切、完整地表達出來,以導致爸爸現場會束手無策。下面教會各位家長一些在家就可以做的情緒遊戲,讓我們一起帶孩子們學會正確認識情緒和表達情緒。
PartI 認識情緒
寶貝們不開心時並不能準確地知道為什麼不開心,什麼表情是不開心,那就先從認識情緒開始。
1.圖片表情
從舊圖書或雜誌上剪一些不同表情的人臉圖片,如微笑、哭泣、生氣, 和寶寶一起講講這些人臉分別代表什麼樣的情感,比如他是高興,還是難過?識別這些情緒臉時,還可以說說,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表情,是因為他見到媽媽下班回來,很高興?還是因為剛剛摔了一跤,有點疼得要哭了?
效果:加深對簡單表情及相應情緒的印象與認識。
2.聽指令變表情
媽媽發出一些指令,讓寶寶做出相應的表情,如「高興」「難過」「生氣」等。然後讓寶寶來發指令,媽媽變換表情。剛開始表達的表情要簡單些,等寶寶熟悉後再逐漸擴展。
效果:幫助寶寶理解不同的表情。
PartII 表達情緒
知道自己不開心,卻用踢小板凳,摔玩具來表達,這可不是好方法。
3.戴面具,說情緒
媽媽畫一些表示不同情緒的面具,如高興、難過、生氣等。遊戲開始,媽媽分別戴上不同表情的面具,說出相應的心情,如「寶貝自己吃飯了,媽媽很高興,親親寶貝。」「寶貝不理媽媽,媽媽很難過,寶貝抱抱媽媽吧!」之後將面具交給寶貝,鼓勵寶貝也像媽媽一樣,說出自己現在的心情和希望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效果:讓寶貝學習抒發情緒並簡單說出了解決方法。
4.高興?不高興?
平時帶孩子出去玩得很興奮時,可以一起感慨:「今天玩得真開心啊!」如果遇到因為天氣或爸爸要加班而取消安排好的活動時,也可以表達不開心的情緒:「唉,真沒勁。」
效果:關注自己的情緒,建立心情與事件之間的初步關係。
5.心情說出來
當孩子說了自己開心或不開心時,就可以試著讓他們將自己高興或不高興的感覺表達出來,例如不開心時可以說:「今天不高興,想哭。」當孩子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媽媽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並給予反饋。可以趕緊抱起寶貝,詢問他為什麼不開心,需要幫忙嗎?讓他感受一個完整的情緒表達的過程。
效果: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用哭鬧等肢體動作來表達。
6.心情故事
入睡時媽媽和寶貝一起安靜地聊聊當天各自的心情。媽媽可以先和寶貝說一些當天自己上班時遇到的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像講故事一樣講得完整些,然後隨意地問問寶有沒有同樣開心或不開心的故事。有時不需要媽媽啟發,寶寶寶貝順著媽媽的聊天模式開始說自己的感受了。
效果:幫助寶貝了解自己的情緒,同時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PartIII 趕走壞情緒
壞情緒還可以用別的方法趕走它,讓我們試試這些方法,逐個玩起來吧。
7.聽快樂的音樂
準備一些節奏鮮明、歡快的歌曲,當他覺得無聊或情緒有點低落時,可以播放出來。和著愉快的節奏,媽媽可以抱著寶貝一起跳舞,也可以讓寶貝自己跟著曲調擺動身子、扭扭屁股。美妙的音樂可以減緩他莫名的不開心。
效果:音樂是調節情緒的最好方法之一,孩子慢慢會將這種體驗轉換為自己調節情緒的好方法。
8.戶外運動
當寶貝哭鬧、情緒不好的時候,帶他到戶外一起追、跑、打鬧一番,或者踢皮球,玩追影子遊戲等。這樣能讓寶貝盡情地運動起來,寶貝也會將不開心完全忘掉,恢復平靜了。
效果:幫助寶貝轉移注意力,釋放不良情緒。
9.心情畫
寶貝情緒不好時,可以和他一起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紙上亂畫。一開始他不知道要畫什麼媽媽可以邊亂塗邊說「今天加班回來晚了,不高興」,用黑色畫一團亂亂的線;還可以說「明天就是周六了,可以和寶貝一起出去玩」,用粉色或綠色畫些小線條。慢慢地,寶貝也可以用塗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了。媽媽可以耐心地在旁邊看著,不用問太多。
效果:引導寶貝將內心的感受、想法和情緒等轉換成視覺符號,用塗鴉的方式表達出來,及時排解和宣洩不良的情緒。
(備註:以上內容選自網絡。)
情商教育,決定孩子命運的教育!
①情商比智商重要100倍!一個人的成功20%來自智商,80%來自情商!
②情商指揮智商的發揮,情商決定命運,高情商成就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
③情商培養的關鍵期在童年,童年接受情商訓練將影響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