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陪孩子玩玩這些正確認識自己情緒的遊戲!

2021-03-02 歐瑞立情商學習中心

《爸爸去哪兒》全民版無錫站歐瑞立專場海選結束,在整個海選過程中,歐瑞立的老師們發現很多參賽的孩子在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很少用語言貼切、完整地表達出來,以導致爸爸現場會束手無策。下面教會各位家長一些在家就可以做的情緒遊戲,讓我們一起帶孩子們學會正確認識情緒和表達情緒。

PartI 認識情緒

寶貝們不開心時並不能準確地知道為什麼不開心,什麼表情是不開心,那就先從認識情緒開始。

1.圖片表情

從舊圖書或雜誌上剪一些不同表情的人臉圖片,如微笑、哭泣、生氣, 和寶寶一起講講這些人臉分別代表什麼樣的情感,比如他是高興,還是難過?識別這些情緒臉時,還可以說說,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表情,是因為他見到媽媽下班回來,很高興?還是因為剛剛摔了一跤,有點疼得要哭了?

效果:加深對簡單表情及相應情緒的印象與認識。

2.聽指令變表情

媽媽發出一些指令,讓寶寶做出相應的表情,如「高興」「難過」「生氣」等。然後讓寶寶來發指令,媽媽變換表情。剛開始表達的表情要簡單些,等寶寶熟悉後再逐漸擴展。

效果:幫助寶寶理解不同的表情。

PartII 表達情緒

知道自己不開心,卻用踢小板凳,摔玩具來表達,這可不是好方法。

3.戴面具,說情緒

媽媽畫一些表示不同情緒的面具,如高興、難過、生氣等。遊戲開始,媽媽分別戴上不同表情的面具,說出相應的心情,如「寶貝自己吃飯了,媽媽很高興,親親寶貝。」「寶貝不理媽媽,媽媽很難過,寶貝抱抱媽媽吧!」之後將面具交給寶貝,鼓勵寶貝也像媽媽一樣,說出自己現在的心情和希望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效果:讓寶貝學習抒發情緒並簡單說出了解決方法。

4.高興?不高興?

平時帶孩子出去玩得很興奮時,可以一起感慨:「今天玩得真開心啊!」如果遇到因為天氣或爸爸要加班而取消安排好的活動時,也可以表達不開心的情緒:「唉,真沒勁。」

效果:關注自己的情緒,建立心情與事件之間的初步關係。

5.心情說出來

當孩子說了自己開心或不開心時,就可以試著讓他們將自己高興或不高興的感覺表達出來,例如不開心時可以說:「今天不高興,想哭。」當孩子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媽媽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並給予反饋。可以趕緊抱起寶貝,詢問他為什麼不開心,需要幫忙嗎?讓他感受一個完整的情緒表達的過程。

效果: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用哭鬧等肢體動作來表達。

6.心情故事

入睡時媽媽和寶貝一起安靜地聊聊當天各自的心情。媽媽可以先和寶貝說一些當天自己上班時遇到的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像講故事一樣講得完整些,然後隨意地問問寶有沒有同樣開心或不開心的故事。有時不需要媽媽啟發,寶寶寶貝順著媽媽的聊天模式開始說自己的感受了。

效果:幫助寶貝了解自己的情緒,同時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PartIII 趕走壞情緒

壞情緒還可以用別的方法趕走它,讓我們試試這些方法,逐個玩起來吧。

7.聽快樂的音樂

準備一些節奏鮮明、歡快的歌曲,當他覺得無聊或情緒有點低落時,可以播放出來。和著愉快的節奏,媽媽可以抱著寶貝一起跳舞,也可以讓寶貝自己跟著曲調擺動身子、扭扭屁股。美妙的音樂可以減緩他莫名的不開心。

效果:音樂是調節情緒的最好方法之一,孩子慢慢會將這種體驗轉換為自己調節情緒的好方法。

8.戶外運動

當寶貝哭鬧、情緒不好的時候,帶他到戶外一起追、跑、打鬧一番,或者踢皮球,玩追影子遊戲等。這樣能讓寶貝盡情地運動起來,寶貝也會將不開心完全忘掉,恢復平靜了。

效果:幫助寶貝轉移注意力,釋放不良情緒。

9.心情畫

寶貝情緒不好時,可以和他一起用不同顏色的筆在紙上亂畫。一開始他不知道要畫什麼媽媽可以邊亂塗邊說「今天加班回來晚了,不高興」,用黑色畫一團亂亂的線;還可以說「明天就是周六了,可以和寶貝一起出去玩」,用粉色或綠色畫些小線條。慢慢地,寶貝也可以用塗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了。媽媽可以耐心地在旁邊看著,不用問太多。

效果:引導寶貝將內心的感受、想法和情緒等轉換成視覺符號,用塗鴉的方式表達出來,及時排解和宣洩不良的情緒。

(備註:以上內容選自網絡。)

情商教育,決定孩子命運的教育!

①情商比智商重要100倍!一個人的成功20%來自智商,80%來自情商!

②情商指揮智商的發揮,情商決定命運,高情商成就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

③情商培養的關鍵期在童年,童年接受情商訓練將影響孩子一生!



相關焦點

  • 《菲力的17種情緒》: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
    ,引領我們去體察:喜愛、生氣、害羞、嫉妒……並幫助孩子學會辨別、說出這些感受。通過菲力對情緒的認識和處理,幫助孩子們打開情緒的一扇窗,讓孩子們從中照見自己,讓父母也協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在共讀繪本時一起聊聊每種情緒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感受,回憶以前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這種情緒。爸爸媽媽也不妨敞開心扉聊聊自己在什麼時候最開心,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火。2、角色替代遊戲:誰是菲力的小生氣/幸福?在情緒來臨時,引導孩子去觀察自己或者爸爸媽媽是不是和菲力有一樣的情緒了?3、重複認識。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這也是為什麼在一個問題發生後要對孩子進行長時間的耐心開導,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恢復冷靜,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其次,孩子分析問題不夠深入全面。孩子之所以會被情緒掌控,其實是過分關注自我。孩子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所以通過情緒的爆發來保護自己。
  • 關於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電腦和遊戲的幾點建議:
    原因之二:家長沒有正確的應用電腦和使用網絡的觀念。幾乎所有的家長在談到電腦時,都會不約而同地用一個詞「玩兒電腦」,大家想一下,當我們用一個錯誤的概念來面對一種工具時,錯誤的概念會不會錯誤地引導著孩子對電腦的理解和認識呢?「玩物喪志」我想這個道理每個家長都心知肚明,可是有沒有想過,自己恰是製造「玩物」的啟迪根源呢?
  • 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怎麼辦?正確培養樂觀心態,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3、欠缺主動性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的這些表現,說明他很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要重視起來。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孩子總是不主動。做事情總是懶懶散散,就像石子一樣,踢一下動一下。當孩子有這些不好的表現,家長要多觀察重視起來,避免孩子陷入悲觀的情緒越來越深。二、過於悲觀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 多帶孩子玩迷宮智力遊戲,4大好處你可能從沒想過
    這些小細節,一般人記不住,但他就像被印在了腦袋中一樣。能幫助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當一個孩子沉浸於如何找到出路,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路上的細節,比如樹木的形態、路上的小草或地上的石頭甚至沙子……這些關注,能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經常這樣做,其實跟我們小朋友平時在家裡撿豆子訓練注意力是差不多的道理。
  • 教你如何帶孩子讀懂《 How do you feel》 ,正確表達情緒!
    每天我們的心中都會有各種情緒交雜,「情緒」是個抽象的字眼,看不見也摸不著,除了自己能體會,周遭的人或是關心我們的人也感受得到。 維持正面的情緒很重要,但是負面的情緒更是無法避免。 那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呢? 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助孩子給情緒「定義」。
  • 如何正確認識疏導負面情緒?
    任何的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負面情緒也一樣。正確的認識負面情緒,它也可以幫助我們成長。如何正確地認識負面情緒,並且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呢?首先要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就像一個彈簧,你越想讓它收縮,它越是用力反抗你。
  • 與幼兒談性,陪孩子認識身體與性器官名稱
    很多家長面對剛出生的孩子,與他們互動時,自然會叫孩子的名字:「小嘉、你的名字叫小嘉,小嘉好可愛,媽媽好愛你,謝謝你來做我的寶貝。」再大一點,也會陪孩子認識自己身體構造的名字:「這是你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小手手……。」大人總是充滿愛地與孩子一起認識身體各部位名稱,孩子大一點還不會說話,大人會問:「小嘉的眼睛在哪裡?」當小嘉準確指出眼睛部位時,大人總是開心的笑著說:「答對了!你好棒!」
  •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孩子從2歲開始,會迎來「小叛逆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小情緒也會越來越多。想要搞清孩子紛繁複雜的情緒世界,讓他們學會控制脾氣,或許這些繪本可以幫到你。將抽象的「情緒」化為孩子可感受到的視覺體驗《我的情緒小怪獸》[西班牙] 安娜·耶納斯 著「情緒」是抽象的,想讓孩子了解情緒是什麼,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低幼兒童來說,還沒形成抽象的思維能力,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需要靠感知來獲得。
  • 陪孩子玩感統遊戲的好處,從感統遊戲中的收穫
    ,孩子從最開始的害怕,到後來可以自己坐上去,再到後來可以獨立蕩鞦韆,再到後來自己獨立玩出新玩法,這一系列的挑戰,都是在突破孩子的心理障礙,每一次進步,都是在建立孩子的自信,這種自信建立後反過來也會促進感統能力的發展,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網絡建立變得「自信」,以此良性循環。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丨你有這麼多的新鮮點子陪孩子玩嗎?
    文丨易小星我已經很久都想不出來有什麼新鮮的遊戲點子陪孩子玩了,每每覺得自己就是那個最不稱職的媽媽,很多時候要向別的媽媽討教看看究竟要如何應對來自孩子的「糾纏」,哈哈,友好一點說是陪伴才對吧。閨蜜小米給我推薦了這本書《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我們照搬下來,孩子也就長大了,這多省心省力,等於一本遊戲指導書啊!有這麼神麼?我心裡嘀咕著入了一本,你還別說,看完了之後感覺真的佩服作者們的腦洞大開,這可真是用知識武裝頭腦的鮮活例子啊。
  • 有一個陪自己打遊戲的父親是什麼感覺?
    這些二維畫面在現在看來略顯灰暗,似乎不是一個剛上小學的小孩能夠理解的,可是這些畫面和文字卻一直印在了我心裡,成為我內心深處對於「好遊戲」評價的唯一標準,讓我的腦海裡總是潛移默化地迴響著那個屬於屏幕裡的世界的聲音。可以說,老爸玩的這些遊戲,是構築起我世界觀的第一道基石。
  • 孩子總發脾氣不聽勸,讀這些繪本!用心理學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第二本:《我為什麼不高興》【英國】莫莉·波特 適合3~10歲 這本繪本主要是講述了小朋友經常會遇到的12種情緒,包括開心、憤怒、厭煩、害羞、害怕等等。同時呢,不僅教會小朋友們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還針對這些小情緒,給出了處理的小建議。比如說開心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 疫情時期,如何陪孩子一起幸福成長
    疫情數據不斷上漲,為抗擊疫情不能出門,負面情緒撲面而來。孩子們延期開學,家長們延期復工。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對待這個特殊時期?也不知道該怎樣去幫助孩子度過這段特殊時期?近日,優加青少英語特邀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陳採霞教授帶來了一場《特殊時期,如何陪孩子一起幸福成長》的線上家庭教育講座,收穫了家長們的好評。
  • 孩子情緒起伏大,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學會「情商管理」是重點
    孩子情緒起伏大,就是眾多家長面臨的一個難題。有的父母抱怨自家孩子陰晴不定,前一秒還在哈哈大笑,後一秒可能就在哇哇大哭,帶孩子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對於那些情緒起伏大的孩子,需要父母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教會他們自我"情商管理"。
  • 孩子發脾氣狂扇自己臉?還是有自虐傾向,是「情緒飢餓」的表現
    也有一些孩子喜歡保持沉默,處在一個比較偏僻的角落,不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有些父母認為這些沉默的孩子是因為太過於害羞而沒在意,但這些孩子往往會出現情緒飢餓的問題。2.孩子情緒不穩定。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教育的一個重點。作為父母,在生活中要有一雙善於發現孩子問題的眼睛,多加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避免孩子產生情緒飢餓的問題,緩解孩子的情緒飢餓父母可以試一試以下三種辦法。
  • 我的孩子玩電子遊戲成癮怎麼辦?
    他們會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不想做家務和作業,拒絕家庭聚餐,甚至忽視個人衛生···這就是家長為什麼討厭自己的孩子玩電子設備的原因。但是我們的做法真的對嗎?回想一下,當你在家的時候,是不是自己也沉溺在手機、電視和電腦的世界裡,甚至會因為這些忽略孩子一些「陪我玩」的要求?
  • 孩子總有消極情緒?利用「思維導圖」,擊敗孩子的「情緒怪獸」
    小張發現最近這段時間孩子的情緒總是不穩定,因為一點小事就會發脾氣,前幾天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遊戲輸了,氣急敗壞的他直接把別人推倒了。後來小張還帶著孩子去登門致歉,結果孩子完全沒覺得自己錯了,依舊每天都跟身邊的人鬧矛盾。
  • 如何正確處理負面情緒
    比如,有的人會像祥林嫂一樣,逢人就哭訴自己的痛苦遭遇,或者喜歡在朋友圈裡發一些很負面的信息,這種人就是習慣了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它的「痛苦之身」對一種名叫「全世界都在害我」的胜肽上癮了。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會經歷各種煩惱和痛苦,是因為我們的「痛苦之身」需要這種「胜肽」,它甚至會製造時間來釀造痛苦。那要如何處理這些負面情緒呢?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教育學家:每一把遊戲都是孩子在成長!
    一逢寒假暑假或節日的小長假,家長紛紛頭疼孩子痴迷於手機中的遊戲,「手機」一度成為引發家庭矛盾爭吵的重要源頭之一。面對放假期間孩子沉迷手機,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到遊戲的全方位概念,不能將遊戲簡單歸類於壞的,更不能教遊戲歸類於網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