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蝙蝠俠黑暗騎士》的網友也許對小丑這個角色有些捉摸不透,今天我們就小丑這個角色進行解析,當然,我們並不是推崇影片中小丑的犯罪手段,只不過小丑身上散發的這種魅力,深受觀眾的喜歡。
影片中,反派角色小丑的終極目標是要證明,沒有人是不會崩壞的,而放眼整個高譚市,「正義的象徵」蝙蝠俠,是小丑唯一的障礙,因此,對付蝙蝠俠就成了小丑的唯一任務,為了完成這個目的,他制定了一系列縝密的計劃。
準備期
影片中高譚市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即便有蝙蝠俠坐著,犯罪勢力依然不可小覷,小丑深知,打倒蝙蝠俠的辦法只有「攻心」,因此,他必須得到蝙蝠俠的完全注意。所以他得先要擺平其他的惡勢力,才不會讓他們打亂小丑的計劃,或是讓蝙蝠俠處理其他的犯罪而分心。於是小丑開始布局,先搶了黑幫的銀行,讓他們為商討對策聚集在一起,然後在闖入正在開會的會議室,以蝙蝠俠作為「誘因」,讓他們委託自己出面。
但小丑也知道黑幫並沒有那麼容易聽話,因此他必須「殺雞儆猴」!於是便在會議中不斷挑釁,而上鉤的就是脾氣暴躁的「甘博」,並且放出懸賞公告:50萬懸賞小丑的實體,活捉的話100萬。在預測了甘博正在期待自己被抓,小丑假扮成屍體成功地接近了甘博,殘忍地殺害了他之後,黑幫也正式接受了他的天,讓小丑代表他們出面對付蝙蝠俠,至此,小丑的準備工作已就緒,可以跟蝙蝠俠正面對決了!
執行器
小丑要獲得蝙蝠俠注意的第一步就是十分犀利,直接抓了假冒蝙蝠俠的市民當眾殺害,並將視頻畫面播放給了全市,試圖威脅蝙蝠俠公開真實身份,否則每天都會殺死市民,要知道蝙蝠俠雖然是正義的象徵,但實質上卻不受法律的管轄,而小丑就以蝙蝠俠「違法」的事實,並將自己定位成「吹哨者」,再將全體市民拉進來一起當制裁者,逼迫蝙蝠俠就範,當然,小丑並不會幹等,也知道蝙蝠俠不會只為了普通市民就屈服,於是立馬進行了下一個計劃,殘害了更有影響力地位的警察局局長與法官,並將目標放在檢察總長哈維丹特身上。
在他闖進布魯斯榜丹特舉辦的晚會上並沒有找到丹特,卻遇見了蝙蝠俠,在這裡,他得到了最意外的收穫,那就是蝙蝠俠對女主瑞秋的關注。即便他不知道蝙蝠俠的真實身份,但看到蝙蝠俠奮不顧身的就瑞秋,於是他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
小丑接著進行他的下一步,也就是刺殺高譚市的市長,雖然布魯斯緊跟在後,並且靠著高登炸死阻止了市長被殺,可布魯斯卻對小丑束手無策,決定屈服,揭露身份,沒想到丹特卻搶先他一步,冒認自己是蝙蝠俠。
調整期
小丑並沒有料到丹特會冒認,同時他也絕對不會相信丹特就是蝙蝠俠,於是小丑開始調整自己的計劃,打算來個一石二鳥,一次性解決丹特和蝙蝠俠,於是他假意想要劫走被移送的丹特,但真正的目的卻是讓自己被炸死的高登抓住,然後被送進黑幫的會計師劉先生的囚禁處,而在他被捕的當下,他也早就部署好了下一步,買通了警察,綁架了丹特和瑞秋,並將它們藏匿在兩個不同的地方,有趣的是,在被捕的過程中,小丑一度和馳騁而來的布魯斯對峙,但布魯斯在最後一刻還是收手,選擇自摔,而不是直接撞死小丑,而這一畫面讓小丑看到了機會,想要賭賭看,能不能讓布魯斯因為衝動而破解,而蝙蝠俠自摔時,小丑反而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小丑主動被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要救出劉先生,二是獲得與蝙蝠俠面對面的機會,而在偵訊室裡,小丑也終於有機會見到了蝙蝠俠,並且是除了自己的大絕招「命運的選擇」!他告訴蝙蝠俠丹特和瑞秋的所在地,但卻故意講反了,而深知布魯斯一定會選擇就瑞秋,以他的本事也一定能救到瑞秋,所以小丑的用意就是要讓布魯斯去救情敵丹特,而兩人也將會為了瑞秋的死反目成仇。可以說,小丑走到這一步已經贏了,讓蝙蝠俠做出就心上人而不是情敵這個決定,就足以證明蝙蝠俠在面對任性時一樣會屈服,這也讓小丑志得意滿。
收割期
當蝙蝠俠衝出偵訊室,和高登兩路去就丹特和瑞秋時,當然也是小丑的好時機,他先挑釁讓自己被攻擊,然後趁著制服了一名警員,借著引爆了他早就安插在拘留室裡的人肉炸彈,這也是一舉兩得,製造混亂逃走,趁機劫走劉先生,就出劉先生表面上是旅行他對黑幫的承諾,拿回他們的錢,但實際上卻是想要瓦解高譚市的黑幫,於是他燒了所有的錢,這也讓黑幫沒了用武之地,這也讓自己成了這個城市獨特的,沒有銅臭味的罪犯。
除此之外,小丑也順利黑化丹特,在醫院裡,他對丹特對峙,對自己的犯罪行為坦誠不會,而面對丹特的怒火,小丑借力使力,將責任推給了那些輕易被自己售賣的執法人員,這招特別狠毒,因為丹特一直以來都是以法律和制度為準則,但沒想到自己的愛人最後卻死在警察的怠惰上,身體和心靈的床上,再加上對執法人員的仇恨,最終讓自己的理智崩潰,成了小丑的最佳助手,雙面人,而小丑另一個收個計劃就是徹底摧毀這個城市的道德,他利用城市陷入混亂,大家爭先逃難疏散的時機,以炸彈作為威脅要挾兩艘載滿乘客的輪船,並在此放出自己的大招「命運的選擇」,讓雙方炸毀對方的船,好救自己,沒想到雙方都狠不下心來。
而小丑也在還沒能手動引爆之前就被蝙蝠俠抓住了,而在最後一招命運的選擇之前,小丑料事如神,所有的計劃都在按照他的計劃發生,而唯獨最後的計劃卻因為誤判了兩艘船上乘客的人性而失敗,而小丑的失敗,卻讓觀眾認為這是輸給了編劇,而不是輸給了人性,一兩個人或許能遵守道德底線,而兩艘船上數百人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確概率很小,當然,電影畢竟有他的目的,不能讓小丑真的得逞,也要呈現出正義致上。
關於這部電影中的小丑,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