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原文標題:宮崎駿最討厭的動畫家居然是他!還曾嚴厲批判:他的言論和主張都是錯誤的!
《設計百人》是日本設計小站推出的新欄目,聚焦100位設計大師,講述他們精彩的人生物語。第七期設計人物:手塚治虫(漫畫家)
努力到最後才是生存的真正意義。
——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之於日本,如凱撒之於羅馬。」有人這樣形容。
如今的日本動漫風靡全球,宮崎駿、新海誠是中國年輕人最耳熟能詳的名字。但說到現代日式動漫的「開山鼻祖」,還是被譽為「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
他是日本第一位導入助手制度與企業化經營的漫畫家,首創了電影式的鏡頭語言來表現漫畫,最先提出創立不同風格流派的動漫,也是少女漫畫第一人……可以說,手塚治虫是整個現代日本動漫產業的締造者。
1953年,手塚治虫的《緞帶騎士》是公認的世界第一部少女漫畫
1989年2月9日,手塚治虫去世,日本舉國哀悼,並追憶這位先驅對日本動畫、漫畫事業做出的貢獻。
但當時年僅48歲的宮崎駿,卻站出來說:"手塚治虫的作品我很不喜歡,不僅不喜歡,而且很不以為然,他迄今的所有言論和主張都是錯誤的!"
宮崎駿為什麼這麼說?這兩位日本動畫界的巨擘之間又有怎樣的愛恨糾葛?
手塚治虫VS宮崎駿:
兩代動畫大師的生死愛恨
· 從學生到反叛者 ·
1947年出版的《新寶島》被譽為「日本現代漫畫起點」。
在手塚治虫的啟發下,後來創作了《哆啦A夢》的藤子·F·不二雄、《假面騎士》的石森章太郎等一大批年輕人才開始走上漫畫創作的道路。
手塚治虫在東京居住的公寓,被稱為"漫畫聖地"。十幾位後來日本響噹噹的元老級漫畫家都搬來過這裡,只為了方便向手塚治虫請教。
宮崎駿也是看手塚治虫的漫畫長大。他一度加入過手冢的「蟲製作株式會社」工作。後來為了擺脫手冢風格的影響,宮崎駿還親手撕毀了自己的漫畫。
從學生到「反叛者」,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 手塚治虫的原罪論 ·
說到兩人的對立,不得不說到那部日本動畫的「開山之作」——《鐵臂阿童木》。
《鐵臂阿童木》之前,在日本人印象裡,動畫片還只是「哄孩子」看的。
當時一集6-9分鐘的動畫,需要畫上大半年時間。成本高,工期長,受眾小,關注度低,電視臺都不想在動畫上做投入。
為了幫助動畫片在電視上普及,手塚治虫接受了電視臺開出的極其廉價的製作費,以及「周更」這樣在當時業內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了趕上「周更」,製作班底通宵加班作畫是常態,但與高強度工作對應的卻是極低的薪水。
雖然《鐵臂阿童木》大獲成功,但這種低價合同也直接影響了之後其他動畫公司與電視臺的合作——手塚治虫的價格都只有這麼多,其他人怎麼好意思開高價?
當時在東映動畫的宮崎駿也受到了這種衝擊。除了創作,他還要代表一線動畫人與投資方談判。
儘管這一切並非手冢的本意,但卻給當時的宮崎駿造成了極大困擾:如果不是手塚治虫籤下如此廉價的合同,或許一切都會不一樣。
· 商業VS藝術,日本動畫的兩條道路 ·
為了實現「周更」,手塚治虫想盡辦法來「偷懶」。當時主流的動畫是每秒24幀(12張),《鐵臂阿童木》每秒只有8張。
還有就是局部作畫。畫面其他不動,只有嘴在張開、閉合、半張……通過這些「騷操作」,手冢完成了這項當時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
雖然當時宮崎駿還未成名,但已經敢叫板手塚治虫了。他認為這種粗製濫造的動畫,根本不應該存在於世上。
在這之後,手塚治虫只要出新片,宮崎駿就會跑去批鬥一番。日本某網站上有個「宮崎駿暴言榜」,幾乎每句都是針對手塚治虫的。
但手塚治虫從未公開回應過宮崎駿。
面對兩人的勢不兩立,日本業界也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手冢讓動畫通過電視獲得大眾關注,開闢了商業化道路,並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得以存活,並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文化。
手冢鼓勵更多人加入動畫行業,他當時的工作室,不用考核任何專業技能,僅僅面試覺得你行就可以上崗。
MADHOUSE創始人丸山正雄,京都動畫創始人八田陽子,SHAFT創始人若尾博司……現在日本動畫的半壁江山都是蟲製作株式會社當年撒下的種子。
另一派站宮崎駿。認為手塚治虫讓動畫劣質化,快餐化。他將動畫從業者帶入深淵,是導致至今為止,動畫從業者活多錢少、工作環境惡劣的始作俑者。
漫畫家安彥良和說: 「在一直行走在動畫片正途道路上的宮崎駿眼中,我們這些人是根本無法原諒的。」
罵了手塚治虫大半輩子,70歲時,當記者再度問宮崎駿對手塚治虫的評價。
他說:「如今的我已經是比六十歲去世的他年長的人了。對於年紀比我輕的人,我不必多說什麼了。」
商業化的手塚治虫真的是愛錢嗎?
· 商業化並不是為了錢 ·
將動畫製作商業化的手冢真的是愛錢嗎?實際上,很難這麼說。如果是為了錢,身為醫學博士的手塚治虫完全可以去當醫生,不僅收入豐厚,社會地位也高。
事實上,為了解決緊缺的製作費,手冢四處低頭打廣告,募集資金,拉贊助,先是賣掉了阿童木玩具的版權,接著還自掏腰包,拿出自己漫畫賺來的錢填補。
早年發現中國出現很多自己作品的盜版,手冢不但不追究賠償,反而為中國的孩子也能讀自己的漫畫而高興。
· 他的夢想是拓寬動畫的邊界 ·
與宮崎駿對畫面的極致要求不同,手塚治虫更注重動畫的故事性,他將動畫當作一種講故事的手段。
他把電影的構圖引入到漫畫創作中,用分鏡表現故事和情感,現在所有的漫畫都在沿用這種方式。
手冢的集大成之作《火鳥》,創作歷經34年,系列中的每一本都可作為獨立故事進行閱讀,串聯起來卻又是一個螺旋狀的時間環。
「火鳥」擁有不死的生命,它的鮮血是人們不擇手段想得到的「靈丹妙藥」……通過「火鳥」和追逐它的貪婪者,手冢想探討的是「輪迴」「永生」「善惡」等哲學的終極問題。
手冢最早提出要將動畫的邊界拓寬,不僅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
所以,相比宮崎駿筆下永遠溫暖、正義的故事,手冢創作了很多真正的悲劇。《佛陀》、《火鳥》、《怪醫黑傑克》都是很複雜的敘事和主題。
一生熱愛是漫畫
手冢從小喜歡看漫畫。原本是醫學院學生的他,因為看了動畫片《海神兵桃太郎》深受感動,立志要做動畫家,並在學生時代就開始獨立創作漫畫。
· 在30位討債人面前作畫 ·
因巨大虧損,1973年,蟲製作株式會社倒閉,欠下三億巨債。但手冢沒有停止手中的畫筆,《怪醫黑傑克》就是他在30位討債人面前畫的。
手冢有間沒有門牌的工作室,只有本人有鑰匙。手冢一周有5天在這裡閉門創作,一日三餐和報紙都是由經紀人送來。
· 創作動力是截稿前一刻的喜悅 ·
在閉門創作的日子,手冢獨自待在工作室中。
30分鐘一頁的漫畫,有時3部連載漫畫的原稿同時進行,剛畫完少年漫畫的第一頁,就開始畫時代劇漫畫的最後一頁。
40年如一日,有時為了趕稿,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他堅持角色的動作和表情主線,都由自己親自來畫。
有時連吃外賣的功夫都沒有,手冢後來因胃癌去世,應該跟這種不規律的飲食有很大關係吧。
出行時,隨身攜帶稿紙,方便在等車、坐車時繼續作畫。有時車子明明經過家門口,也不能進屋去看一眼。
他焦慮自己的老化現象,有段時間發現自己畫不了圓,就關在房間裡跟自己較勁。「不是害怕的問題,想要更多的時間啊!」
如果不是真的熱愛,誰能堅持下來呢?時刻被截稿的恐懼支配,創作的動力,就是截稿前一刻完成原稿的喜悅和解脫感。
這部紀錄片拍攝於手冢去世前兩年,完成原稿時的他在鏡頭前難得放鬆,開心得像個孩子。
他說自己還想再畫40年,直到100歲。
永遠的「漫畫之神」
2019 年 10 月,東芝存儲器公司 Kioxia公布了一個名為「手冢2020」的項目。
通過AI對手塚治虫的65部作品進行分析,模仿手冢作品的畫風和思想,創作了一部新漫畫向他致敬。
漫畫的主人公是 AI 學習了 6000 張手冢漫畫角色圖像之後生成的,之後由專業創作者添加服裝和對話之類的元素進行完善。
2014年,日本NTT DOCOMO電信公司,針對「最能代表日本的漫畫家」發起了群眾投票,手塚治虫以10751票,44%的得票率高居榜首。
從18歲發表首部職業漫畫作品《小馬日記》起,42年時間,他留下了700餘部漫畫作品和15萬張漫畫原稿。
他是日本現代動畫的奠基人,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日本動畫的新發展。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說的還是「給我一支鉛筆。」
因為他說:「努力到最後才是生存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宮崎駿VS手塚治虫,站在命運十字路口的日本動畫 動畫學術趴
2、遠比「996」苛刻的日本動畫業:跟宮崎駿、手塚治虫工作,你能堅持多久?WeLens
3、AI 復活已故漫畫家手塚治虫,出版新作續寫傳奇 HyperAI超神經
4、NHK檔案館:手塚治虫創作的秘密 嗶哩嗶哩視頻
5、東映興衰史:驚了?日本漫畫之父手塚治虫居然要立志打敗東映 幽谷靈夕 嗶哩嗶哩視頻
6、焦點扯談:手塚治虫是毀滅日本動畫的罪魁禍首?謠言與臆想是如何產生的?JK低手魚太 嗶哩嗶哩視頻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