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已經翻到了6月份,以跑拍賣作為主業的大象猛然發現,半年快過去了,都還沒有參加過一場「正經」的拍賣會,幾乎每天都在手機上看到各種各樣的網拍信息,弱弱的說一句,實在看得有一點煩了。但由於內地入境香港的強制隔離措施延長到了7月7日,這對原定於7月上旬舉行的香港春拍蒙上了一層陰影,今天已經有公司宣布,將7月的春拍和10月的秋拍合併到一起了。對於半年幾乎沒有體驗過「大拍」的內地藏家而言,正如今天我們的標題所言,6月14日,今年的第一場「正經」春拍即將創新舉槌,這場拍賣,將在東京舉行。
東京中央拍賣和大象有著長達10年的緊密合作關係,而2018年,東京中央更是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了在亞洲享有極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拍賣品牌。
東京中央拍賣在華人收藏圈有著極為廣泛的人脈,每次東京中央大拍最值得期待的,還是那些深藏日本的精美中國古董,可謂生貨雲集,往年,3月初舉槌的東京中央春拍往往是全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的第一站,而到了見證歷史的特殊的2020年,還是他們,推出了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春拍」。
東京中央拍賣首屆LIVE AUCTION預展現場
東京中央拍賣首屆LIVE AUCTION將於6月14日舉槌,之所以大象將其稱之為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春拍」,是因為儘管這場拍賣採用了多種在線競投的方式,但從各方面來看,這場拍賣完全達到了春季大拍的級別。首先,從門類上,本場拍賣推出了中國書畫、關東藏書家同一收藏、古代經書、古籍善本、茶語清心、古今文房雅玩、古董珍玩、ARTS IN LIFE等各類專場,稱得上是一場綜合性的大拍;其次,拍賣在東京中央的東京公司本部進行預展,在日本的朋友可以通過預約的方式前往公司上手實物;同時,本場大拍還精心印製了圖錄,可以說,方方面面都完全符合一場線下春秋大拍的標準。
但與此同時,由於如今絕大多數內地藏家都無法趕到日本拍賣現場,東京中央拍賣開啟了多場景拍賣創新體驗,開啟網絡和現場結合的全新拍賣模式。
東京中央拍賣將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允許客人來現場進行競投,在拍賣前按照東京中央現場競投規則進行登記並領取號碼牌。
如無法前來現場參加拍賣,可選擇電話或書面委託形式進行競投,屆時將有專人進行服務。
此次特增設東京中央拍賣網絡競投功能,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ipad、計算機等移動端進行競投。
東京中央拍賣仍然會和內地主要的幾家同步拍平臺合作,同樣可以遠程參與本場拍賣。
以下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今年的第一場「正經春拍」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吧。
罕見乾隆御題宮廷畫師力作
Lot 197
清 (康熙-乾隆)方琮 太古千峰圖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臣方琮恭畫。
鈐印:臣方琮(朱白)、常存奉日心(朱)
題跋:太古千峰靜,幽人一事無。穀神能蘊藉,春色有工夫。蕭寺依雲構,危亭借石扶。亦云工位置,吳苑此規模。乙亥(1755)御題。鈐印:乾隆(朱)
藏印:德化李氏凡將閣珍藏(朱)
來源:李盛鐸舊藏。
御題詩著錄:《御製詩·二集》巻五十六,頁3,《題方琮山水圖二首其一桃蹊春靄》。
141×84.5cm 約10.7平尺
JPY: 5,000,000- 8,000,000
RMB: 325,000-520,000
本場封面重器!在乾隆朝清宮畫師中,這位方琮的存世作品較少。他是浙江人,字黃山,胡敬所著之《國朝院畫錄》卷下雲,「方琮,字黃山,張宗蒼弟子工山水。《石渠》著錄四十有八。」方琮長期供職內廷,為乾隆時期重要的宮廷畫家,其畫作多深藏於皇家內府,民間流傳極少。據清宮檔案記載,方琮曾多次奉乾隆御旨與郎世寧合作繪畫,如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五月初七日,郎世寧、方琮奉命畫白鷹絹畫一幅,方琮畫樹石;又如曾與郎世寧合作為「瀛臺聽鴻樓」下東牆畫《叢薄行詩意畫》。郎世寧去世後,方琮成為乾隆中晚期宮廷藝術的重要擔當者,畫作遍及紫禁城、中南海和圓明園。乾隆為母親八十大壽歷四年而成的樂壽堂大型玉雕「丹臺春曉」(俗稱「壽山」)即由方琮主持畫稿設計。
2018年西泠秋拍
清 方琮《扁舟載鶴圖》
成交價:1840萬元
方琮在市場上流通的真跡極少,如2018年的西泠秋拍上,一件石渠寶笈三編著錄的方琮《扁舟載鶴圖》1840萬元高價成交。而相比較西泠這件,東京中央即將呈現的這件《太古千峰圖》更是難得的帶有乾隆皇帝的御題!
《太古千峰圖》局部
畫上方乾隆御題詩《桃蹊春靄》,著錄於《御製詩二集》題方琮山水圖二首之其一,曰:「太古千峰靜,幽人一事無。穀神能蘊藉,春色有工夫。蕭寺依雲構,危亭借石扶。亦云工位置,吳苑此規模。乙亥御題。」
御題詩著錄:《御製詩·二集》巻五十六,頁3,《題方琮山水圖二首其一桃蹊春靄》。
乙亥是乾隆二十年(1755),應屬方琮中年以後的代表畫風,渾厚而蒼潤,為南宗正脈。
清 方琮《楓林秋意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楓林秋意圖》,同樣題於乙亥年。「一夜霜吹宇千林,葉繢峰蕭蕭。且未下爓爓如濃,仿佛天孫織依稀。白帝逄扶筇人小,住應是託喬松。乙亥御題。」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與東京中央的《太古千峰圖》尺寸幾乎一致,可作比對。
左:東京中央拍賣 Lot197《 太古千峰圖》 御製詩文
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楓林秋意圖》御製詩文
本作清宮原裝舊裱,原汁原味保存至今,同時,作品鈐有【德化李氏凡將閣珍藏】,該藏印為藏書家李盛鐸(1859-1934)的收藏印。
李盛鐸(1859-1934)的藏書赫赫有名,宋元珍本極多,尤其是一些罕見的佛經刻本。因李盛鐸做過翰林編修、監察御史、陜西巡撫,因此,這幅宮廷御製為清廷賞賜的可能性也很大。
寫經珍品領銜佛教藝術品
佛教大約在中國南北朝時期傳入日本,直到著名政治家聖德太子(574—622)執政之時,日本本土信仰、儒家思想與佛學整合到了一起,日本佛教走上了昌盛之路。法隆寺、四天王寺、中宮寺、橘寺、廣隆寺、法起寺、葛城尼寺等著名寺廟相傳都始建於這一時期。
隋唐時代,日本曾前後近20次向中國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其中僧人佔相當數量,成為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西行求法」運動。日本佛教在平安時代(794—1192)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並且成為了日本最大的宗教,延續至今。也正是在平安時期,大量來自中國的佛教題材繪畫也被帶到了日本,並且在日本的各大寺廟中被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每次東京中央的春秋大拍,佛教藝術品都是不得不看的焦點。
2019年東京中央秋拍
2-3世紀 犍陀羅浮雕 「大光明之神變」
成交價:2.24億日元
就在去年9月的東京中央秋拍上,一件日本老實業家精心打造的淡路城・錦翠集古館舊藏的2-3世紀 犍陀羅浮雕 「大光明之神變」,拍前估價5000-8000萬日元,一路激烈競價到2億日元落槌,加上佣金約合人民幣1500多萬元,創下了犍陀羅藝術拍賣的最高成交紀錄。
Lot 276
無極圓舟書『廬舍那佛說梵網經卷』二卷
紺紙金泥 冊頁
30×1029cm 約27.8平尺×2
JPY: 500,000-800,000
RMB: 32,500-52,000
《廬舍那佛說梵網經卷》上、下兩冊,附日本原裝木盒,該冊乃明末清初僧無極圓舟尼紺紙金泥書,冊尾有清初慧林性機題跋。題跋,全文如下:時延寶七年,歲在己未臘月初十日,大明國嗣祖沙門慧林機合十拜題於佛日方丈。延寶七年即日本紀年1679年。
題跋者慧林性機(1609~1681)是黃檗宗的高僧,順治六年(1649),登黃檗山參謁隱元隆琦,受拔擢而任記室之職。十一年,隨隱元東渡日本,歷任東明寺、聖壽寺、普門寺等之記室、綱維等職。延寶八年(1680),住持萬福寺。
這冊寫經為紺紙金泥,紺紙為青而含赤色之紙。以金泥書寫經文,表現莊嚴華麗,故非應用於一般之寫經,而多用於為祈願而寫經(願經)之類,該冊即為祈願而書寫的願經。明末清初高僧的發願寫經,原汁原味,數百年來,極為完好的傳承至今。
Lot 277
至元十二(1275)年 高麗國莊穆王后發願寫經『妙法蓮華經』
紙本 手卷
畫:15×36.5cm 約0.5平尺
字:17×948cm 約14.5平尺
JPY: 3,000,000-3,500,000
RMB: 195,000-227,500
這卷是七百多年前元代時期的高麗寫經。2016年中國嘉德秋拍上,元至正八年(1348)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拍出747.5萬元高價,是元順帝的皇后——奇皇后的發願寫經,而有意思的是,這位奇皇后正是一位高麗女子,後該寫經為日本實業家、政治家久原房之助(1869-1965)舊藏。而東京中央的這卷寫經和嘉德747.5萬的這件,有著相通的歷史背景。
從1231年至1273年,從窩闊臺到忽必烈,蒙古先後九次徵討高麗王朝,到了1273年,就連濟州島都被蒙古人攻打了下來,元朝完全徵服了朝鮮半島,在高麗設置了徵東行省,之後的100多年,高麗王朝儘管名義上仍然保留著,但其內政與外交均受到元朝的控制。而高麗王朝得以勉強保留王朝名義上地位的一個絕妙辦法就是——和蒙古人聯姻!東京中央的這卷寫經便是大有來頭!
而東京中央的這卷寫經卷末款「元至元十二年九月吉日敬寫法華經一部願高麗國莊穆王后臨月平安」。莊穆王后即元朝齊國大長公主,姓孛兒只斤氏,名忽都魯揭裡迷失,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女,便正是元朝和高麗聯姻外交政策下的首位下嫁高麗的元朝皇族!此經為元至元十二年九月發願所寫,此時莊穆王后懷胎足月,臨盆待產,此經即為祈願莊穆王待產平安。月底即元至元十二年九月三十日生子王璋,即後來的忠宣王。此經為莊穆王后臨月待產發願,為當時高麗皇族最頂級級別,其罕見程度,不言而喻。
Lot387
2-3世紀犍陀羅佛手
H:37.5cm
JPY: 200,000-300,000
RMB: 13,000-19,500
Lot394
明銅鎏金釋迦摩尼佛坐像
H:32cm
JPY: 2,000,000 - 3,000,000
RMB: 130,000-195,000
齊白石、吳昌碩精品領銜書畫板塊
左:齊白石與小澤文四郎(右一)等合影
右:須磨彌吉郎在齊白石畫作前
作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兩座巔峰,吳昌碩詩書畫印四絕,金石味最是入畫入書入世人心中;齊白石「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畫題妙句更是令人尋味不已。生平甚至未曾謀面的兩位大師,卻同時是中國近代畫家中,在日本影響最大作品流傳最多的書畫家,東京中央本場LIVE大拍,書畫部分仍然以吳昌碩和齊白石的精品領銜。
Lot 019
吳昌碩(1844-1927) 篆書七言對句
戊午(1918)年作
綾本 立軸 對聯
釋文:高原棕桕秀而樸,淖淵鱺鰟樂其深。
款識:山口先生屬集舊拓獵碣字,時戊午花朝,七十五叟吳昌碩。
鈐印:俊卿之印(朱)、倉碩(白)、缶無咎(白)
盒內題:浪越青桃山房藏。
128×30cm 約3.5平尺×2
JPY: 800,000-1,200,000
RMB: 52,000-78,000
Lot 020
吳昌碩(1844-1927) 雁來紅
壬戌(1922)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彩霞籠住海珊瑚。壬戌七月朔。畫竟讀之。略似華之寺僧設色。吳昌碩。年七十九。
鈐印:老缶(朱)、系臂琅琊琥魄龍(朱)
135×34cm 約4.1平尺
JPY: 500,000-800,000
RMB: 32,500-52,000
Lot 021
齊白石(1863-1957) 菊下伉儷圖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漠漠春殘無豔色,東籬秋盡有霜葩。一般艹木關天命,芍藥無綠見菊花。杏子塢老民並題。
鈐印:齊大(朱)
89×46cm 約3.7平尺
JPY: 800,000-1,200,000
RMB: 52,000-78,000
Lot 022
齊白石(1863-1957) 八蟹圖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杏子塢老民。
鈐印:齊大(朱)、木居士(白)
46×48.5cm 約2平尺
JPY: 300,000-400,000
RMB: 19,500-26,000
Lot 214
陳衡恪(1876-1923) 綻放
戊午(1918)年作
設色絹本 立軸
來源:關東實業家同一收藏。
97.5×34cm 約3平尺
JPY: 150,000-200,000
RMB: 9,750-13,000
Lot 012
于右任(1879-1964) 草書杜甫詩四屏
紙本 立軸 四屏
釋文: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夕峰來不近,每日報平安。塞上傳光小,雲邊落點殘。照秦通警急,過隴自艱難。聞道蓬萊殿,千門立馬看。
款識:杜詩二首。觀漁老弟正,于右任。
鈐印:右任(朱)
133.5×32cm 約3.8平尺×4
JPY: 500,000-800,000
RMB: 32,500-52,000
Lot 237
王建章(明- 清) 山水人物扇面
設色金箋 鏡心
16.5×51.5cm約0.8平尺
來源:小萬柳堂舊藏。
JPY: 50,000-80,000
RMB: 3,250-5,200
Lot 238
王建章(明- 清)羅漢扇面
設色金箋 鏡心
15.5×44.5cm約0.6平尺
來源:小萬柳堂舊藏。
JPY: 50,000-80,000
RMB: 3,250-5,200
生貨金石碑拓
受到文化母國中國的影響,日本自古以來就是碑帖拓本收藏的重地。早在鎌倉時代(1192-1336)便傳入了宋代黃庭堅和蘇東坡等的書法拓本,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8)傳入了元、明諸家的法帖。到了近代,受到著名金石學家楊守敬、羅振玉等的影響和推動,更是有大量的碑帖拓本流入日本。楊守敬作為清朝駐日公使何如璋的隨員,從明治十三年(1881)至十七年在日本逗留了5年。
楊守敬(1839-1915)
日本著名書法家日下部鳴鶴在《學書經歷談》中曾這樣寫道:「明治十二三年間,中國金石學家楊守敬作為清朝公使隨員來到日本,此人長於歷代碑帖研究,通曉書法,富於收藏,他帶來從周至元的歷代碑帖一萬二三千件,而以往流入日本的中國碑帖不足其數的百分之一。我想這是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就逐一借之研讀。在借閱過程中,我記錄了每通碑的年代、字體、撰文和書寫者以及碑石所在地等內容,然後按照年代順序進行排列,編纂了一萬餘條的碑帖目錄,歷時五年。至此,我對中國歷代書法字體、風格的沿革洞然於心,過去的疑問大體都解決了。」
辛亥革命後,羅振玉與王國維亡命日本,住在京都,直到偽滿洲國成立羅才回國。羅氏精通金石書畫和碑帖之學,去日本時帶了大量的碑帖拓本,其中有很多宋拓、明拓的善本。在其旅居日本期間,曾將所藏書畫、碑帖送給日本同行。
Lot 474舊拓『漢尹宙碑』拓冊
L:38.5cm; W:25cm
JPY: 150,000-200,000
RMB: 9,750-13,000
Lot 091
明拓『西峽頌』、舊拓『漢韓仁銘』、宋拓『爭座位帖』拓冊 三冊
題跋①:漢武都太守李翕西狹頌碑,立於靈帝建寧四年六月十三日。此碑墨氣尚舊,搨手字口,故臻精妙。餘見大興翁先生仁和趙音高,皆有明時搨本。仿佛無異其書法,歐得其一,趙得其二,大可學也。其永保之。道光十五年三月十四日。杭鴻山樵記。鈐印 :杭鴻山樵(朱)
藏印:小瓠(朱)、金石之壽(朱)、宜子孫(白)
題籤:明拓西狹頌。鈐印:白汀(朱)
題跋②:魯公書南宮,謂其行草可學,真便入俗坐位帖。公書之恆恭者香光,因陝刻漫漶刻入鴻堂帖中,石墨鐫華,謂其不及陝本,良然此帖明時已漫藏至今,更百數十年,益不可觀。然舊物難得,此本較今拓略隹,是數十年前物也。友人華州王峭石處見一本明初拓本,神採奕然,誠可寶也。乾隆辛亥六月十日。醉複寫記。雲山籠居士。鈐印:鑑□(朱白)、周亞如印(白)
藏印:上下千年(朱)、乾生好古之章(白)、叔杜金石印(朱)
題籤:宋搨爭坐位帖。甲戌孟冬日。江左宋叔杜氏珍藏於百二蘭亭齋。鈐印:宋氏鑑古(朱白)、叔杜金石印(朱)、百二蘭亭齋叔杜金石印(朱)
來源:關東藏書家同一收藏。
①L:35.5cm; W:18.5cm
②L:36.5cm; W:18.5cm
③L:31.5cm; W:18.5cm
JPY: 300,000-400,000
RMB: 19,500-26,000
Lot 096
何紹基(1799-1873) 行書詩詞卷
紙本 手卷
釋文:①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②蘇軾《滿江紅·東武會流懷亭》。
③蘇軾《雨中花》。
④顏真卿《爭座位帖》。
⑤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
⑥米芾《畫史序》。
⑦《米家書畫船》(得月簃叢書初刻)。
⑧《米襄陽志林》(清河書畫舫)。
⑨米芾《書史》(略)。
鈐印:子貞(朱)、何紹基印(白)
藏印:臥怠齋鑑藏(朱)
題籤:何紹基真跡。陸潤庠題籤。鈐印:漫漶不辨
題籤者陸潤庠(1841-1915),字鳳石,號雲灑、固叟,元和(今江蘇蘇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善書法,尤擅行楷,方正光潔,清華朗潤,意近歐陽詢、虞世南筆法。在蘇州留下墨跡較多。嘗為留園、獅子林、網師園等園林書聯。
來源:關東藏書家同一收藏。
22.5×27cm×15 約0.5平尺(每幅)
JPY: 300,000-400,000
RMB: 19,500-26,000
品質明清官窯瓷器
明清官窯瓷器也是東京中央拍賣的特色強項所在,首屆LIVE拍賣同樣呈現了多件可圈可點的精品。
Lot420
清乾隆 爐鈞釉梅瓶
H:31cm
JPY: 500,000-800,000
RMB: 32,500-52,000
爐鈞釉以銅、鈷等元素為呈色劑,釉呈紅、藍、綠、紫、青等色。其燒成分為兩步,先是高溫燒成素胎,然後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釉吹在胎上,低溫二次燒成。釉面自然垂淌,相互熔融,形成彩斑或條紋,釉質或光潤,或凹凸不平,似山嵐雲氣與斑點交混在一起,布滿器身,如同五彩繽紛的孔雀尾羽一樣,整齊美麗。
2018年東京中央春拍
清 乾隆 爐鈞釉鋪首燈籠瓶
成交價:2530萬日元
2018年東京中央春拍上呈現的一件清乾隆 爐鈞釉鋪首燈籠瓶拍出2530萬日元,可作參考。
瓶內無釉露胎,呈肉紅色。瓶內似有詩文四行,墨色隱約可見。
品相完整,外配日本桐木原箱,也可見其在日本藏家的精心傳承。
Lot417
明萬曆 青花龍紋四足方爐
底款:大明萬曆年制
L:14.5cm; W:10cm; H:9.5cm
JPY: 500,000-800,000
RMB: 32,500-52,000
明萬曆 青花雙龍戲珠獸耳四足方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 明萬曆 青花海水雲龍紋四足方爐 ,與本器極為相似,可作比對。
Lot419
清乾隆 茶葉末釉荸薺瓶
底款:大清乾隆年製
H:33cm
JPY: 300,000-400,000
RMB: 19,500-26,000
Lot421
清乾隆 粉青釉纏枝花卉紋碗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H:12.5cm;D:26.5cm
JPY: 500,000-800,000
RMB: 32,500-52,000
Lot422
清乾隆 黃地粉彩開光忍冬紋碗
底款:乾隆年制
H:6cm;D:11.5cm
JPY: 1,500,000- 2,500,000
RMB: 97,500-162,500
來歷: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8日,Lot524。
Lot 496
1951-1956 年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出版珂羅版 水野清一、長廣敏雄編著『雲岡石窟』 三十二冊全
L:38 cm; W:29.5cm×32 冊
JPY: 800,000-1,200,000
RMB: 52,000-78,000
真正對雲岡石窟進行全面系統調查和研究的,是日本東方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前身)的水野清一、長廣敏雄等學者所進行的全面調查、記錄及實測工作,並輔以小範圍發掘。這項工作從1938年一直持續到1944年,他們獲取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包括照片、拓片和手繪的實測圖。這部堪稱巨著的考古調查報告,具有極高的數據價值和學術價值,是20世紀50年代日本學者研究雲岡石窟集大成的代表作。
雖然這部報告在學術界具有很高的評價,但因種種原因,僅作內部發行,且印量極為有限,僅印了200部,多存於日本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流於民間或存於國外者甚少。在中國國內,僅有少數幾家圖書館和研究機構珍藏此書。
Lot136
靜樂堂義清四分一包銀波紋金摘壺(付共箱)
箱款:朧銀車束式內南鐐湯沸 靜楽堂義清作
印:義清(朱)
底款:義清
H:17 cm 重 619 g
JPY: 600,000-900,000
RMB: 39,000-58,500
此壺觀賞性實用性俱佳。壺身運用含蓄的銅色來表現翻騰的海浪拍打狀,包覆於銀壺上,配以金摘,有畫龍點睛之效。
Lot163
北村靜香 純金青海盆(付共箱)
款:純金輪花青海皿 北村靜香造 純金參拾二匁付 応需造之
印:靜香(朱)
底款:純金 北村靜香花押
H:1.5 cm; D:15 cm 重 133 g
JPY: 500,000-800,000
RMB: 32,500-52,000
北村靜香(1904-1976),出生於日本岡山市錦釘,本名茂雄,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即「人間國寶」 在日本有博物館。師承金工名家真鍋靜良,以「一塊造」、「口打出」(一體成型包含壺嘴的技藝稱之為「口打出」)絕技聞名於世。作品器身多用錘子由一塊銀反覆錘打而成,簡約素雅,大方美觀,被視為世界金工史上的神話。青海盆是茶道器具用語,純手工打造。其手工錘打的盤身質感有如海面上的波紋,以此得名。一般的青海盆材質以銅合金與銀質居多,此作是少有的純金質精品。
Lot164
北村靜香 南鐐金鎹破壺(付共箱)
箱款:金鎹入南鐐破れ湯沸 応好々造戊戌初春 北村靜香作
印:靜香(朱)
底款:北村靜香花押
蓋款:北村靜香花押
H:18.5 cm 重 437 g
JPY: 800,000-1,200,000
RMB: 52,000-78,000
還是金工大師北村靜香的作品。鎹技藝來源於中國,多用於青瓷之上,在破損處運用此技藝進行修補,看似簡單連結,卻是十分考驗工匠的技藝,然非高超技藝而不能完成。金工師將此技藝運用於制壺上凸顯其高超技藝。本以為是損壞之壺,雖具有修補之感,卻給人無限遐想。
Lot382
Takashi Murakami
村上隆(B.1962)
花田中的隨意門
限量300
絲網 金銀箔 籤名 編號 原盒
50x50cm
2019年
註:附kaikaikiki原裝畫盒
JPY: 200,000-300,000
RMB: 13,000-19,500
Lot384
Takashi Murakami
村上隆(B.1962)
人人期望可達到
限量300
絲網 金箔 籤名 編號 原盒
46.4 × 94cm
2019年
註:附kaikaikiki原裝畫盒
JPY: 400,000-500,000
RMB: 26,000-32,500
預展(預約制):
6月1日-6月13日 10:00~18:00
拍賣:
6月14日 11:00(東京時間)開始
競投方式
現場競投、電話委託、書面委託、網絡競投
預展/拍賣:
東京都中央區京橋3-7-5
東京中央拍賣 本社 2F
掃碼觀看完整電子圖錄
同步拍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