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視界】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大劍客墨跡集體亮相拍場論劍!

2021-02-06 大象世界

忙碌秋拍季的下一站,我們造訪的是廣州,今天我們探訪的廣東小雅齋秋拍,廣東地區的拍賣行可謂各具特色,尤其是在如今這個並不算景氣的光景之下還能做得十分活躍的,無疑是有著自身的必殺絕技的。如果說華藝國際堪稱是嶺南藝術品拍賣的大航母包羅萬象,那麼小雅齋則正如其名氣一般,便稱得上是給藏家帶來一股小清新之風。

我們在小雅齋拍賣所見,由於其團隊的徵集能力和資源極強,一場大拍所見,竟然大部分都是從未在拍場所見的生貨,其中,還有不少堪稱二十年來在拍賣市場上僅見的特殊拍品。小雅齋的相當一部分藏品都來自於海外徵集,而且都稱得上出身名門,來源有序,也正是這樣的給力徵集渠道,才能夠呈現如此多的生貨和奇品了。

首先來看看今天我們標題中所提到的,我們都知道,古龍、梁羽生和剛剛去世的一代大俠金庸先生被譽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稱得上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承載著國人生生不息的俠客夢。

當代書法的市場行情,「名頭」比書法本身的優劣對於價格的影響要大得多,作為當代中國最膾炙人口的武俠作家,其書法真跡的市場價格,其實是要遠遠超過絕大部分當代職業書法家的。但事實上,在公開拍賣市場,三位大俠的書法真跡出現極少。

201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

金庸 對聯

成交價:80萬港元

金庸(1924-2018)

說到金庸先生的書法,最標誌性的當然便是這幅匯聚了他畢生14部武俠小說的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了,大象多方求證下,這是已知金庸先生市場僅見的一副對聯,2012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80萬港元,而試想一下,這幅對聯如果放到金庸先生向我們告別的2018年,大象可以想像一下這幅對聯出現在拍場之上,將會拍出什麼價格來,個人觀點,大象可以輕鬆看到500萬!而在即將舉行的廣東小雅齋秋拍,也將呈現一幅金庸先生的墨跡。

LOT0180 

陳立夫 金庸  書法 鏡片 水墨紙本

34×97.5cm;40×60.5cm

說明:附陳立夫合影。同一上款。

估價:RMB 150,000-250,000

陳立夫和金庸的兩件書法為同一人上款,被藏家精心的裝裱在一起,成為了同一個標的呈現。

金庸書法上鈐蓋:「飛雪連天射白鹿」朱文印和「笑書神俠倚碧鴛」白文印。

拍品同時附有陳立夫先生和藏家的合影,可見其來源的極為可靠。

而相比較金庸先生的墨跡,古龍先生(1938-1985)的墨跡在市場上出現的機率更低,幾乎十年來難得見到一件,相比較金庸先生,古龍大俠去世已經三十多年,如今要覓得一件來源可靠古龍先生的真跡,實在太難了,而廣東小雅齋這次便出現了那麼一件,而且竟然估價低到令人無法想像的地步。

LOT0182 

古龍書法 鏡片 水墨紙本

35×50cm

估價:RMB5,000-8,000

說明:上款人牛哥牛嫂。

大象在小雅齋庫房看到這件古龍先生的墨跡後,做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測試,在隱去落款的情況下,將書法發到了微信朋友圈上,請大家猜這是誰的書法,大象的微信朋友圈果然是高手雲集,竟然有至少5位朋友留言回答正確,說出了古龍的答案,這也可見,古龍的書法還是非常有辨識度的。武俠小說可以寫得如此精彩,他的字自然也有著幾分俠氣,之間古龍先生的字仿佛小李飛刀一般飄逸——「問兄掌中何握有雙刀,掃盡人間無數。」

古龍(1938-1985)

這幅市場極其罕見的古龍墨跡來源極為可靠,直接得自於上款人「牛哥牛嫂」家,「牛哥牛嫂」是誰呢?1950年,古龍全家從香港遷到臺灣,在美軍顧問團擔任圖書管理員。他任圖書管理員那年,臺灣作家、漫畫家李費蒙和馮娜妮結為了連理,他們的筆名是「牛哥」、「牛嫂」。牛嫂是古龍的校友,她是張學良拜把兄弟馮庸的女兒。

「牛嫂」回憶那時的古龍時提到:「我們認識了當時還一文不名的古龍,古龍是我中學的校友,他尊稱我為學姐,也叫我『古龍的媽』」,「他爽朗的性格以及好酒量,與我們夫婦特別投緣,與他聊天不會感到無趣。因而他來我們家的次數也最勤,漸漸地我們夫婦把他列為共飲時的第一人選,以後我對他也有了一份特別的關照。」臺灣著名武俠作家諸葛青雲曾說,「如果古龍死過一千次,牛嫂一定救他九百九十九次。」

影視劇中的小李飛刀和孫小紅

牛哥牛嫂對古龍十分照顧,讓從小就遭遇家變的古龍感受到家庭溫暖。古龍甚至曾經這樣說,「小李飛刀」就以牛哥為原型。而幼年就被拋棄、孤獨流離的劍客阿飛,則是古龍自己的寫照。至於對阿飛理解照顧的孫小紅,自然就是馮娜妮的化身。孫小紅是李尋歡的第二個戀人,馮娜妮也是牛哥的第二任妻子。

在市場上能看到的古龍墨跡,幾乎無從追尋,可能也和古龍先生惜墨如金有關,但面對小李飛刀和孫小紅,「阿飛」快意寫下了「「問兄掌中何握有雙刀,掃盡人間無數。」

LOT0181 

書法 片 水墨紙本

58×35cm

估價:RMB 5,000-8,000

梁羽生的墨跡在市場上也十分罕見,2017年北京保利秋拍「古事」專場上,一幅尺幅不大的梁羽生寫「七劍下天山」拍出11.5萬元。而小雅齋這件則是梁羽生為藏家所寫的《陋室銘》,在市場上,極其難得出現的作品。

和剛才看到的三大俠客真跡一樣,小雅齋的相當一部分藏品,全部都得自於十分直接和可靠的渠道。對於很多近現代歷史名人的書法墨跡而言,由於他們並非是職業的書家,其書法往往沒有太多的規律性,因此,收藏他們的作品,來源是否可靠顯得太重要了!以下我們再來看兩件蔣介石的墨跡。

LOT98

蔣中正 書法

水墨紙本 鏡片

附:蔣中正與溫永琛合照。

出版:CHINESE CALLIGRAPHY & PAINTING BY WAN WING SUM

24.5×16.5cm.約0.4平尺

RMB: 120,000-180,000

相信這件蔣介石的書法光看字義就會引起許多朋友的興趣,這樣的四個字,掛在很多地方都再合適不過了,而書寫的人還是這樣的大名頭。而更為難得的是,這件蔣公的書法來源極為可靠。

拍品附帶上款人溫永琛和蔣介石合影

上款人溫永琛(1922-1995),廣東鶴山人。早年家貧失學,投身商業,惟篤好書法,其書法早已相當不凡,還曾在上海舉行書法展覽,申報記者以「嶺南神童」稱之。溫永琛還是著名的微畫畫家,甚至可以在蟋蟀須上寫百多字,蔣介石欣然為他題寫「弘揚國粹」四個字,可謂實至名歸。

這件蔣介石直接寫給溫永琛的書法還出版在了溫氏的書法集中。

LOT99

蔣中正 信札

水墨紙本 鏡片

30×13cm.×9  約3.2平尺

RMB: 200,000-300,000

這封蔣介石的信札,其上款人可是大有來頭,這便是蔣介石畢生最為信任的得力助手——陳誠(1898-1965),字辭修,浙江麗水市青田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1949年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中華民國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

LOT76

康有為 書法

水墨絹本 鏡片

51×205cm  約9.4平尺

RMB: 180,000-280,000

目前已知的尺幅最大的康有為四字書法橫披!小雅齋的藏品是不是每一件都很有特色!

這件書法的上款人是李時燦(1866-1943),字敏修,河南衛輝府(今河南衛輝市)人。著名學者、教育家、藏書家。李時燦是,光緒十八年進士,授刑部主事,1913年起,歷任河南教育司司長、清史館協修,中州文獻徵集處總編輯等職。井被選為參議院議員、眾議院議員。

從落款來看,「禮義廉恥」是康有為在癸亥(1923)年三月為李敏修所書,康有為在1923年年底還曾邀請李敏修與他一起同遊陝西講學、考察。康有為與李敏修同遊終南山圓光寺,為李敏修賦詩以記遊:「絕頂雙峰峭壁懸,翠崖丹磴萬松喧。下有茅庵禪寂者,先爭一覺法方圓。」該作品現藏平原博物館。由此可見,這一時期兩人交情甚篤。

康有為是晚清倡導碑派書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對《石門銘》和《爨龍顏》用功尤深,2米多長的巨幅匾額,充滿氣勢開張,渾穆大氣的陽剛之美,饒有漢人古意,是康有為不可多得的巨幅佳作。

LOT7

王福廠 書法

水墨紙本 八屏

135×33.5cm.×8?約32.6平尺

RMB: 30,000-50,000

王福廠(1879——1960)是晚清民國時期的一代書法金石名家,二十多歲時就成為了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如果您收藏研究近現代金石書法,王福廠是絕對繞不開的人物。小雅齋秋拍這次極為罕見的推出了同一藏家珍藏的王福廠書法篆刻作品25件(LOT1-LOT25),這可能是國內第一個個人珍藏王福廠作品專場,而更加令人豔羨的是,全場書法作品都在2-3萬元起拍,篆刻作品全部無底價!相信屆時會引起極其熱烈的關注。專場精彩作品眾多,大象只給朋友們看其中的一件,這可能是市場出現過的唯一一件王福廠的八條屏書法,也可見這一超低估價專場的水平之高了。

LOT81

王福廠 書法

水墨紙本 對聯

出版:《印證小集》46-48合集,中華民國81年元月出刊。

198×22.5cm.×2   約8平尺

RMB: 80,000-120,000

又是一件可能您從來沒有見過的奇品,近2米長的王福廠書法奇聯!——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匡廬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出版:《印證小集》46-48合集,中華民國81年(1992年)元月出刊。

該對聯的上款人郭世五即民國時期大收藏家郭葆昌先生,郭葆昌(1879—1940),字世五,別號觶齋主人,民國時歷任總統呈啟官、總統府庶務司長等職,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督陶官。所藏書畫瓷器多清宮遺珍,當世罕匹。乾隆皇帝三希堂中的二希——王珣《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即曾為郭葆昌所有。王福廠為郭葆昌(1879—1940)這樣的高人寫對聯,自然是極其用心,寫下了這樣的奇品一件。

LOT504

左宗棠 書法

水墨紙本 對聯

出版:《中國書法通鑑》P899,河南美術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歷代名人楹聯墨跡》P56,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名家楷書楹聯集粹》P84,藍天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136×30cm.×2  約7.3平尺

RMB: 無底價

左宗棠(1812-1885)大名鼎鼎的晚清名臣,曾國藩說:「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潘祖蔭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三次權威出版的左宗棠對聯,在小雅齋竟然可以做到無底價起拍。

LOT506

曾國藩 書法

水墨箋本 對聯

199×47cm.×2 約16.8平尺

RMB: 無底價

曾國藩(1811-1872),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這副對聯可是大有來頭,乃是曾國藩為彭玉麟秋水蘋花館落成之賀所書。

彭玉麟秋水蘋花館

上款人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清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畫家,人稱雪帥。 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中興四大名臣,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

何競武(右圖)

到了民國時期,這副名聯被何競武收藏,何競武早年在早年曾在北洋軍閥軍隊任第一路總指揮部交通處長等職,後任中華民國中將,陸海空軍總司令副官長。這幅對聯直接得自何競武先生後人,小雅齋拍賣在徵集時還拍下了對聯在藏家家中的情形。

LOT50

張大千 潑彩鉤金紅荷

設色紙本 鏡片

說明:上款人為陳蘭皋,作品得自陳蘭皋家屬,附合影照片。

畫:53×95cm.  約4.5平尺;

書法:105×33cm.  約3.2平尺

RMB: 1,200,000-1,600,000

本次小雅齋秋拍的焦點拍品之一,極為精彩的張大千 潑彩鉤金紅荷,上款人陳蘭皋(1914-)廣東中山人,民國時期任中山大學教授、兵工署工程師、軍政部越南區特派員辦公處秘書等。後到臺灣,任臺灣電力公司課長、處長、總工程師、協理;1981年,當選十二屆代表大會中央委員。

作品得自陳蘭皋家屬,圖為張大千《潑彩鉤金紅荷》掛於藏家客廳

這幅《潑彩勾金紅荷》作於己未1979年,為張大千晚年力作。濃豔的紅荷、花蕾用泥金勾勒,在深邃墨彩的環繞中「猶抱琵琶半遮面」,作品還附帶藏家的合影一張。

LOT41

吳昌碩 破荷淡彩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70×47cm  約7.2平尺

RMB: 200,000-300,000

LOT43

齊白石 牽牛蜜蜂

設色紙本 立軸

出版:1.《國泰美術館選集》第十輯P33,國泰美術館,1978年。

2.《國泰美術館選集》第四輯P13,國泰美術館,1981年。

說明:1. 家琰題軸籤:白石老人牽牛真跡。家琰題。鈐印:家琰(白) 2. 上款人似為姚際虞(1884-1974),字頌椒,號漱石山農,人稱之「姚老夫」,浙江嘉興新塍人。嘉興新塍名醫,畫家。喜研佛理,好交遊,與太虛法師、弘一法師、張大千等過往甚秘。

66×33cm  約2平尺

RMB: 650,000-850,000

LOT44

齊白石 梅花

設色紙本 立軸

出版:1.《梅軒珍藏中國各家書畫選》P232。

2.香港集古齋《中國書畫展覽》集古齋三十六周年,1994年11月。

展覽:香港集古齋《中國書畫展覽》,1994年第一號展品。

168.5×42cm  約6.4平尺

RMB: 600,000-800,000

LOT45

齊白石 尊者像

水墨紙本 立軸

出版:《丹青鑄史(二)--十墨山房藏近現代書畫集》P55,河北美術出版社,2009年。

52×32cm  約1.5平尺

RMB: 600,000-800,000

LOT47

徐悲鴻 壽桃

設色紙本 鏡片

鈐印:悲鴻(白)、平湖秋月(白)

款識:廿五年歲始,悲鴻。

說明:1.曾入藏上海博物館。畫幅外有"市文286"標籤,是歸還抄家書畫的其中之一。

2.原上海市政府秘書長張蘇平舊藏。

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徐悲鴻所作動物畫為多,《壽桃》題材涉筆極少,多為贈予親近、政要或者特別命題而作。本件作品所鈐「平湖秋月」即為原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之藏印。張蘇平(1913-1987),山東武縣人。一生積極參加抗日救國,宣傳共產黨思想等進步活動。1949年解放後,歷任上海市軍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際處處長等。他博雅好古,精於鑑識,庋藏極豐。張氏乃性情中人,既愛酒、又愛畫,把零花錢用來喝酒就無法買畫,買了畫就無法喝酒,最後還是畫癮戰勝了酒癮。徐悲鴻《壽桃圖》就是他省了酒錢而購買的。畫幅外有「市文286」的標籤,是歸還抄家書畫的其中之一。

110×32cm  約3.2平尺

RMB: 600,000-800,000


LOT531

張大千 山水

設色紙本 鏡片

說明:上款人鄧芬(1894-1964),字誦先,號曇殊,別署從心先生,廣東南海人。擅山水、仕女、花卉,不拘一格,隨手即成,天才橫溢,別饒佳趣。張大千稱其為:「現代嶺南唯一國畫家,無與敵手。」

100×31cm 約2.8平尺

RMB: 無底價

廣東小雅齋2018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時間:2018年11日4日-5日 上午9:30-下午18:00

拍賣時間: 2018年11月06日

地點: 廣州市越秀區環市東路412號遠洋賓館4樓國際會議廳

【大象視界】大象帶您看庫房

相關焦點

  • 武俠小說推薦: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全集
    36冊)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2.古龍武俠集(共81冊)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鬥,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等。
  • 古龍的詩和金庸的詩,誰更勝一籌,看他們分別如何描寫劍客的
    說起武俠小說,就不得不提及武俠小說的「三巨頭」,梁羽生、金庸和古龍。其中最早開始涉足武俠小說的是梁羽生,然而影響更廣的,則是金庸和古龍。無論是金庸武俠還是古龍武俠,都在武俠的基礎上,融入了各種元素。如王朔般,有人認為武俠是「不入流」的。
  • 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金句頻出,展現百味人生
    這是武俠大師金庸先生給他的長篇小說所寫就的一幅對聯,提到了他的14本小說。 金庸開創了一個屬於武俠的時代,作為那個時候最為特殊的存在跟他一樣作為那個時代奠基人的還有古龍與梁羽生。 金庸、古龍、梁羽生構成了那個時代中國人共同的武俠記憶,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武俠文的年代。
  • 為何金庸劇快被拍爛了,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作品卻沒人翻拍?
    中國的武俠小說是很多人的心頭愛,金庸、古龍、溫瑞安以及梁羽生的筆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英雄好漢,在他們的筆下我們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我們也都夢想著成為現實中的那個角色。以前沒有電視,人們就看小說,現在電視普及之後,我們每每打開電視都能看到各大頻道播放著改編自這些老前輩作品的電視劇。
  • 金庸筆下的儒俠是郭靖,梁羽生筆下的儒俠是張丹楓,那古龍呢?
    基於這點,我們來看看武俠三大家金庸、古龍、梁羽生筆下的儒家之俠分別是誰。一、金庸筆下的儒俠—郭靖金庸筆下一共有3位儒俠,分別是:改滿為漢的陳家洛、傾覆大明的袁承志、守衛襄陽的郭靖。從形象上看,才華橫溢、武功高強的陳家洛最符合儒俠的形象,但金庸筆下最具代表性的儒俠卻偏偏是少知無識的郭靖。在形象上,郭靖當然不像儒俠,但在精神上,郭靖則完全符合儒家之俠的特徵。
  • 梁羽生和金庸古龍齊名,他的經典武俠劇你們看過幾部?
    梁羽生和金庸古龍齊名,他的經典武俠劇你們看過幾部?提到武俠劇的話,金庸和古龍的基本上都會脫口而出,什麼《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絕代雙驕》《小李飛刀》《楚留香》等。其中梁羽生和金庸、古龍齊名,並稱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許多人對他的小說改編成的影視作品知道的卻不多,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梁羽生8部經典武俠劇,一起看看吧!
  • 同為武俠宗師,為何古老、梁羽生作品沒人翻拍,金庸的卻拍爛了?
    這股武俠風是武俠四大宗師掀起的,他們分別是:古龍、溫瑞安、梁羽生、金庸。四個人挑起整個武俠界大梁,不過時至今日,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耳熟能詳,其餘三位泰鬥的武俠小說很少有人翻拍,這又是為什麼呢? 四個人在武俠世界地位不一,梁羽生在評價自己在武俠創作地位時,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金庸。從他的話來看,開創武俠小說的潮流是他打下的。
  • 梁羽生的反骨和金庸的肋骨
    2009 年,梁羽生先生在澳洲雪梨去世,各大中文媒體自然有很多的悼念追憶的文章。但是他很好奇女人意淫起來是個什麼套路,我說那你直接問我就可以了,女人意淫的套路就是,一個男人建功立業之後,可以三妻四妾可是他偏不,他只愛我一個。  這話現在說起來蠻戲謔的,不過回想起少年看武俠小說的經歷,自己也蠻吃這一套的。
  • 梁羽生與金庸的「武俠」世界
    這篇評論的發表,尤其是在金庸「接招」刊發了《一個「講故事的人」的自白》後,這場充滿了「火藥味」的「大PK」,也間接引發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們在茶餘飯後對於「金梁二人關係到底如何」的話題研究。而引發金梁「PK」的話題源頭,還得從他們創作武俠小說說起。
  • 梁羽生《七劍下天山》中的一首詞,難度極高,金庸古龍望塵莫及
    」——2009年1月22日,一代武俠小說宗師梁羽生與世長辭,這是金庸先生送上的輓聯。「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金庸和梁羽生,都是在1924年的3月出生,所以說是「同年」,金庸、梁羽生、古龍和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所以說是「同行」,1949年,金庸和梁羽生都在《大公報》工作,1952年則同在《新晚報》任編輯,所以說是「同事」。
  • 這次不是金庸古龍,而是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
    在9月份的網劇備案中,可以看到梁羽生的武俠巨著《雲海玉弓緣》要被翻拍了!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拍過多個影視版本,電視劇有84版和02版。84版由亞洲電視出品,曾偉權、馬敏兒等主演,這版沒有在內地電視臺播出過,看過的人估計應該不多。
  • 金庸古龍梁羽生,3位武俠宗師的3本冷門小說,誰更勝一籌呢?
    大家都知道,金庸、古龍、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三大宗師,代表了武俠小說的最高水平。不過,這三位宗師的水平,誰高誰低,還是有不少爭議的。
  • 這次不是金庸古龍,而是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
    在9月份的網劇備案中,可以看到梁羽生的武俠巨著《雲海玉弓緣》要被翻拍了! 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拍過多個影視版本,電視劇有84版和02版。 84版由亞洲電視出品,曾偉權、馬敏兒等主演,這版沒有在內地電視臺播出過,看過的人估計應該不多。
  • 古龍作品集再版 武俠已失往日風光
    我相信很多三十歲以上、年輕時曾熱愛武俠小說的讀者在看到這段話的時候,縱使想不起來這是《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開頭,也一定會強烈地感覺到它出自古龍的手筆。在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電腦甚至電視機也尚未普及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大學和中學裡最搶手的課外讀物恐怕是各種各樣的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而其中最受歡迎的又莫過於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的作品,這三個人並稱為武俠小說三大家。
  • 古龍筆下的三大絕世劍客,每一個都完勝獨孤求敗,第一個無解
    煮酒論英雄,若英雄都有所同的話那我們應該看什麼呢,今天我們聊一下古龍筆下的三大劍客如果單拿這三大劍客來講的話,他們就是武俠小說裡面神級的存在,非要比得一個高下的話也很難說。那我們就拿金庸的第一劍魔獨孤求敗與他們一起來比較一番。江湖中的刀劍都是無眼的,大神與高手之間的過招就是一瞬間決定生死。許多武俠高手出手即是大傷,而且劍鋒所到之處就是江湖。
  • 除了金庸、古龍、梁羽生之外,武俠小說界的大師還有哪一些?
    除金庸、古龍、梁羽生之外,堪稱武俠小說界創作大師的,還有王度廬、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宮白羽這幾位。 實際上,和以上這幾位相比,金庸、古龍、梁羽生只能稱為「小字輩」,甚至,金庸、古龍、梁羽生能有如此大的成就,那是站在這幾位大師肩膀上的緣故。 先說一下這幾位最負盛名的代表作。 現在說王度廬的名字,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一說電影《臥虎藏龍》,估計全世界大部分華人都聽說過。
  •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談到武俠小說時,金庸和古龍總是兩座繞不開的大山,他們開了中國武俠的新紀元,是武俠小說界的泰鬥,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金庸和古龍,一個是香港人,一個是臺灣人,金庸比古龍更早寫武俠小說,從1955便開始寫小說,以《書劍恩仇錄》開始一直到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些武俠小說在華人武俠小說界裡,影響深遠,影響了中國幾代人。
  • 金庸劇拍得快爛了,為何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不見翻拍?
    中國的武俠小說是很多人的心頭愛,金庸、古龍、溫瑞安以及梁羽生的筆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英雄好漢,在他們的筆下我們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我們也都夢想著成為現實中的那個角色。 然後來說說古龍,影視作品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小李飛刀》系列了吧, 以焦恩俊版本最為出彩,其他版本幾乎聽都沒聽過
  • 10張老照片回顧金庸一生:圖3夏夢確實很漂亮,圖9和馬雲西湖論劍
    【年輕時帥氣的金庸】2018年10月30日,武俠小說宗師金庸(原名查良鏞)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百年中國武俠小說史,以金庸和古龍名氣最大,而古龍英年早逝。古龍去世後,武俠小說以金庸名頭最盛、享譽最長,橫掃華人的世界。
  • 《古龍作品集》89部全精排版[Epub.Mobi]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漢族。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