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都灰大片了,為什麼我還是最喜歡蝦米音樂?

2021-02-19 哎呀音樂
就像在網抑雲那些矯情評論中扎眼的「我聽這麼牛逼的歌,為什麼還沒有女朋友?」
而網易雲的死對頭蝦米音樂,它既沒有文藝的Logo,也沒有後半夜的惆悵留言,就連名字都是個海產品……看上去實在是跟「優越感」這三個字絕緣。——有人說,網易雲是普通人聽歌的軟體,蝦米音樂是愛樂人聽歌的軟體。作為一個蝦米音樂的老用戶,我見證了無數愛樂人將細心分組的資料,專輯信息,音樂風格,一點點排列規整,最終把蝦米打造成了一本全面的音樂百科收錄譜……
有那麼一小撮用戶,始終不肯卸載這款軟體,忠實的追隨在它的身後。

先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幾家音樂App的發展歷史: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千千靜聽,作為國內最早的PC端聽歌軟體,那個大屁股電腦屏幕右下角的耳機圖標,甚至一度被我認為是系統的自帶軟體。 

直到2005年QQ和酷我橫空出世,把千千靜聽的蛋糕搶的一乾二淨,迎來用電腦軟體聽歌的風潮。當時的蝦米音樂只能跟在後面舔舔盤子。

其實2006年時,蝦米還不叫蝦米,它還只是個叫Emumo的小網站,意為Earn Music&Money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讓音樂人能賺到錢」。

這也代表了蝦米音樂早期的產品定位和理念,在「愛音樂的煩惱」一文中,創始團隊可以說出「尊重音樂人的相關權益是需要落到實處的,光喊口號是虛偽甚至卑鄙的」。所以你可以從這看到這個團隊的理想主義。

他們精準抓住了市場的問題:音樂人沒有收入、聽眾需求市場龐大,我們需要改變這個現狀。

但在2006年,對網際網路音樂版權的監管非常鬆散,通過電腦複製一首歌曲的成本幾乎為零。所以,蝦米網上的音樂基本上都是...你懂的。但當時行業內的音樂網站都這樣,沒有例外。

到了2013年,據說網易的一幫程式設計師用爬蟲爬了蝦米的數據做出了網易雲音樂,但網易雲的製作人裡並沒有什麼愛樂人,所以爬來的數據即使是錯誤的,也沒人發現。

網易雲通過這種方式,一腳踹飛了千千靜聽的飯碗,這時才開始音樂App三足鼎立的局面。而這時的蝦米似乎不一樣,雖然一開始,大家都莫得版權,但蝦米音樂另闢蹊徑,開始採用付費分享的模式,鼓勵音樂人上傳資源,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付費下載,有點像現在的各種專業論壇。可以說,蝦米音樂的創始團隊是真的熱愛音樂,他們從阿里離職開始逐夢,早期便以用戶為中心,建立起了最全的專業曲庫,堅持以「高品質音樂」為產品定位。在豬和鵝瘋狂搶食的時候,只有它從一開始就想改變音樂行業的現狀——讓所有音樂人都能吃口飽飯。但是現實還是很殘酷的,聽歌還要錢?一聽這個模式投資人先跑了。創始團隊把房子賣了,股票抵押了,破釜沉舟一頓操作,最後成功把自己賣回了阿里。也許是因禍得福,靠著阿里的強大背景,蝦米硬是撬開豬場鵝場的嘴,在後來的版權戰中搶出一塊市場,而阿里音樂也通過蝦米拿到了進軍音樂市場的門票。但蝦米的夢想好像還沒起飛就又落地了,它的問題從06年開始就從未變過,就一個字——錢。就算投靠了阿里,蝦米依然缺錢,看看現在蝦米萬曲叢中一片灰的現狀就知道了,滿屏寫滿了勸退。分歧點是在2016年,最主要的原因依然出現在版權問題上。但當時的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對此並不重視,此時他將戰略中心重點放在了由天天動聽升級的阿里星球上。由於產品體驗不良、功能過多過雜,高曉松獲得了」音樂電商「的名頭,阿里星球很快就涼了。顧此失彼之下,蝦米音樂BUG頻發,版權流失,用戶量急劇下降。創始人團隊被轉崗,淪為阿里音樂集團的邊緣。

前兩年阿里又給對家——網易雲音樂投了幾個億,分析市場的那幫人說這是連吳抗魏打擊騰訊,咱也不懂那些個,咱只知道騰訊手握華納索尼啥也不怕,愈發覺得阿里大有放棄蝦米之勢。結果就是現在一張專輯裡之能聽一首兩首,或者偏偏有一首兩首聽不到,你說你全掛掉了也行啊,這你讓我把肉吃進嘴裡了不讓咽硬生生給我摳出來這不噁心人呢嗎?但就算如此,老用戶們雖然含著淚咬牙切齒,但也忍不住每天打開軟體籤個到,懷念一下曾經的「崢嶸」歲月。而在這背後支持著這幫人的不是蝦米的情懷,而是蝦米音樂能站在鄙視鏈頂端的最大原因——專業性和網易雲QQ音樂的開發團隊不同,蝦米音樂的開發者顯然是懂音樂的,這裡從蝦米的風格分類就能看出來。沒錯,就是那個曲風流派的選項,點進去能看到的只有幾乎純白的網頁,甚至還有純英文的風格簡介,總讓理工男有種在看論文的錯覺:毫不誇張地說,蝦米音樂的這個功能絕對是業餘愛好者最好的音樂風格百科全書。雖然有的分類仁者見仁,甚至有些不太準確,但如果今天能在這兒學幾個新名詞,明兒個也許就能讓樂隊成員對你的崇敬再多幾分。除此之外,蝦米的樂手信息、專輯信息的完整度也讓人驚詫,在蝦米音樂裡,基本上只要是能叫上名字的樂手,就會有全套的介紹,而網易和QQ就比較寒酸。尤其是Les Paul老先生最慘了,所有的音樂App,我竟然只能在蝦米上看到他的生平簡介。還有老鷹樂隊的封神專輯《加州旅館》,也是只有蝦米才有其詳細介紹(雖然已經聽不了了)。而網易雲則壓根沒有專輯介紹這一板塊。如果再小眾些,進入到重型領域,你會發現,諸如immortal等黑金屬樂隊,在網易雲上連一張樂隊成員大頭貼都混不上。

雖然說immortal樂隊成員都是被黑金屬耽誤了的喜劇演員,但這個反響也足以讓長發少男哭花屍妝。而蝦米對這幫桀驁青年就比較友好,在immortal歌曲的評論區,還是在認真地討論音樂:

⬆️   蝦米音樂

在國內,可以說蝦米是小眾音樂風格的天堂,尤其是重型,蝦米有著相對來說最好的環境,即使大牌樂隊的歌全都被下架,喜歡小眾風格的樂手們依然能在這裡找到家的溫暖。反正我身邊的金屬樂手,無一例外全部申請的是蝦米音樂人。而說到音樂人,就要提到蝦米的另一個優勢——用戶本身,這幾年,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開始放肆擁抱「下沉市場」,大力推一些作品質量堪憂的「獨立音樂人」。頭部音樂人涉及巨大金額的版權費博弈,所以咱就不說了,就來說說佔比最多的中低層的廣大音樂人們。你可能會在一個網易音樂人的主頁中找到熟悉的「上床下桌」,在宿舍簡單用手機錄製的cover作品,甚至是用全民K歌、唱吧等軟體進行錄製,一股廉價混響味兒,歌曲本身的水準也大多不盡人意。但你很難在蝦米音樂人中找到一個連錄音音效卡都沒有的選手。

造成這個原因其實就和這幾種軟體的出身有關了。蝦米音樂從一開始就篩選了一部分用戶。(甚至今天的衰退期也可以美其名曰說是在篩選用戶……)之前說了它的網站最初運營模式,可以說,蝦米的全部,都是由一群真正熱愛音樂的人類共同創造並且積累到今天的。它的所有樂手,專輯信息都是開放給用戶修改的,它可能不全,不正確,但是它在通往正確的道路上。在把音樂信息努力作到最好的同時,蝦米還保證了這部分信息的來源是用戶自己。當一群頑劣少年聚到一起完成這樣的事情時,會從內心生發出一種好像為了振興祖國音樂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的感覺,當他們覺得自己「振興國搖,振興重金屬」的口號不是一句空話的時候,很難不高調起來。反觀今天的蝦米,明顯就給老用戶一種「馬縣長」的感覺,吃著火鍋唱著歌,回頭就被麻匪給劫了,這倆麻匪臉上也沒麻子,一個叫網易,一個叫騰訊。他倆主張與民同樂,倒更像是一個社交軟體,網抑雲熱評,還有現在加入的小視頻,不正是這種社交功能的最佳體現嗎?但如果打開他倆平臺上最火的歌曲專輯,你會發現,裡面除了音樂文件、無病呻吟和彩虹屁,可能什麼都沒有。我自己是彈吉他的,如果讓我打一個比方來描述蝦米用戶對網易雲和qq的鄙視,那想必是——「就像一幫指彈玩家,瞧不起前三品民謠玩家一樣:我的吉他是真的要演奏的,而你只是抱著吉他耍嘴皮子。」回到蝦米音樂本身,它之所以能站到鄙視鏈的頂端,靠的就是這份專業硬實力,和從06年延續至今的用戶對話體系,形成了蝦米音樂最獨特的用戶群。不過呢,這種無聊的東西也只存在於那一小撮用戶心中,哪有一個APP是十全十美的呢?網易雲有市井氣息,有人情味,QQ音樂版權多,曲庫全……最終還是要根據個人需求去挑。作為一個樸實無華的音樂欣賞者,或許把現在的蝦米作為一個強大的搜尋引擎和學習工具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喜歡蝦米音樂?陪伴瀑布的音樂分享
    雖然現在聽歌少了還是感到悵然若失。作為一個10年左右的老用戶,搜索了一些相關信息後總想寫點什麼。從瀑布運營起,蝦米音樂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店裡的音樂播放器。播放的音樂是店裡輕鬆氛圍的一部分,也有不少客人找我問過瀑布的歌單。因此也想寫寫這三年來在瀑布常放的歌(大部分是蝦米推送給我的)來紀念這個自己非常喜歡的APP。獨立流行Indie Pop/ 獨立搖滾Indie Rock
  • 蝦米音樂,終於還是關停了
    就這樣,「蝦米難民高手群」「蝦米小池塘」「蝦米音樂漂浮島」等群組營運而生。最初的召集者組建建立了「蝦米社群管理層」微信群。還在讀大一的小步是裡面最小的蝦米用戶,其他成員都喜歡叫他「小朋友」。 「我只是從初中用到大學,用了7年還是學生,其他人都是從學生時代,用到工作,甚至到成家還在用,他們對蝦米的感情肯定更深。」小步說。
  • 蝦米音樂真要關閉了嗎?
    在蝦米上聽歌整整十年了,上萬次的播放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口味推薦,十年收藏製作的各類歌單,用心寫下的歌曲評論,以及那些美好音樂承載的十年記憶,就要這樣消失了。不過蝦米音樂的苦日子不是最近才來的,自從2013年被阿里收購之後,就聽說蝦米的日子越來越艱難。最近一兩年看著歌單裡的歌曲大片大片的變灰,我的使用頻率也較巔峰時期大為下降。
  • 你好蝦米,再見蝦米|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阿里巴巴|阿里星球|蝦米網
    作者 / 喬治蝦米離開的第一天,想它……在關停消息傳了一個月之後,昨日上午,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於2021年1月5日0點,正式停止服務。告別微博的評論區,一片不舍與惋惜。「爺青結」、「眾籌可以留下你嗎?」、「我的網絡淨土,就這麼沒了」……但蝦米,終究是要和他的用戶們說再見了。
  • 蝦米音樂,讓我和你好好說聲再見!
    因為蝦米音樂,又不只是一個音樂App:它還是把音樂分類做到極致的「音樂博物館」,是特別純粹的音樂社區,是「爺青結」中的那個「青」……就像在網抑雲那些矯情評論中扎眼的「我聽這麼牛逼的歌,為什麼還沒有女朋友?」而網易雲的死對頭蝦米音樂,它既沒有文藝的Logo,也沒有後半夜的惆悵留言,就連名字都是個海產品……看上去實在是跟「優越感」這三個字絕緣。
  • 12歲的蝦米音樂,究竟為何而死?
    「宇宙那麼大,可為什麼我找不到比你更好的音樂網站和APP呢」「哭!蝦米最懂我的品味了」「突然好難過」「以後聽五月天再也沒有像回家一樣的感覺了」...... 蝦米音樂是個文藝青年,內容和口碑是其最初的核心競爭力。
  • ZIII關注 | 蝦米音樂,難說再見
    大菲說她最喜歡在高三晚自習帶著耳機聽自己創建的歌單;最喜歡養養蝦米,把能量捐給小耳朵計劃;喜歡看每周十首和自己的本周最佳;也最喜歡蝦米在停運前的年度回憶…… @張張更是無奈說道:「我的會員還有幾天才到期,五月天的歌以後要去哪裡聽?」
  • 蝦米之死:音樂是一種理想主義?
    當時王巖便有預感,蝦米可能真的離死不遠了,「我已經很久沒有打開過了,就躺在我手機的某個角落裡吃灰,不卸載還是出於一種懷舊情緒。」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轉型To B音樂服務。蝦米為用戶提供了複製連結、導出Excel等方式轉移歌單,把這份音樂記憶保存下來。不過王巖已經整理得差不多了,「很多老歌又重聽了一遍,但也有很多以前很喜歡的歌變灰了,幸好還能在其他地方聽到。」
  • 那些年,我在蝦米音樂上找「靈魂」
    正在韓國讀書的柏岑看到推送消息的第一眼,有些慌了,她趕緊點開蝦米,發現App還能正常打開後鬆了口氣,但不安的情緒還是縈繞著她,思索片刻後便開始在蝦米建立歌單。「在蝦米上可以自己創歌單,然後寫一些對歌的感受,這些年的情緒我都是寫在動態裡面,回看收藏列表時,會很清楚的回想起當時聽歌的心情,經歷了什麼事情。」柏岑說道。
  • 那些年 我在蝦米音樂上找「靈魂」
    正在韓國讀書的柏岑看到推送消息的第一眼,有些慌了,她趕緊點開蝦米,發現App還能正常打開後鬆了口氣,但不安的情緒還是縈繞著她,思索片刻後便開始在蝦米建立歌單。「在蝦米上可以自己創歌單,然後寫一些對歌的感受,這些年的情緒我都是寫在動態裡面,回看收藏列表時,會很清楚的回想起當時聽歌的心情,經歷了什麼事情。」柏岑說道。
  •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
    當蝦米音樂宣布將於2021年2月5日停止服務,傷感和懷念頓時在網上蔓延。很多樂迷撰文回憶12年來在蝦米的故事,以及自己的音樂審美如何在這裡被啟發和滋養。「我覺得沒什麼好懷念的。」在蝦米倒閉傳聞開始時,蝦米創始人王皓就顯得十分淡然。早在兩年前,他已經告別音樂行業,帶著家人旅居泰國。他坦言,蝦米可能是錯過了一些機遇,但回過頭看,關閉也是必然。
  • 蝦米&網易雲,我最愛的音樂都在上面,下架前一直聽!
    公眾號ID:YOHO_GIRLbyebye蝦米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正式宣布了關停的消息。作為從13年開始就用蝦米的我來說,還是挺難過的,畢竟用了七年,蝦米的音樂品味已經被我培養得很好了,可以說是除了淘寶之外第二個最懂我的APP了
  • 蝦米音樂,漫長的告別
    「我不會像有些人說的那個當時沒賣(給阿里)就好了,這種話毫無意義。不賣當年就死了,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王皓說。商業大勢,浩浩湯湯,王皓擋不住的,巨頭也終究順水推舟。畢竟「一超」格局下(都算不上「多強」),再耗下去也是枉然。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儘管播放器業務關停,音樂人業務仍將繼續。蝦米官方表示,未來業務重點將轉向B端的音樂商業場景服務。
  • 為什麼我們如此懷念蝦米音樂?
    未來,將是騰訊系音樂軟體和阿里系音樂軟體兩分天下的格局。但對於許多蝦米音樂人來說,這個軟體根本無法替代:那麼,版權和用戶數都不佔優勢的蝦米音樂,到底憑藉什麼徵服了音樂人的心?懂音樂在國內,很少有音樂軟體能夠像蝦米音樂一樣,對曲目進行如此細緻和專業的分類。
  • 音樂人們2018都在聽什麼歌
    Gamera - Tortoise單曲來說是去年聽的最多的一首了,東南亞風味,美妙,很烏龜,個人認為是Tortoise最好的一首歌,《A Lazarus Taxon》整張都好,四月來演愚公音樂節,特別冷,沒有什麼人,現場很好,演金曲的時候很感動(Tortoise所有歌都是金曲!)。
  •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
    當蝦米音樂宣布將於2021年2月5日停止服務,傷感和懷念頓時在網上蔓延。很多樂迷撰文回憶12年來在蝦米的故事,以及自己的音樂審美如何在這裡被啟發和滋養。  「我覺得沒什麼好懷念的。」在蝦米倒閉傳聞開始時,蝦米創始人王皓就顯得十分淡然。早在兩年前,他已經告別音樂行業,帶著家人旅居泰國。他坦言,蝦米可能是錯過了一些機遇,但回過頭看,關閉也是必然。
  • 今天,蝦米音樂宣布關停,這次真的要說再見了
    所以啊,別看現在蝦米用戶量少,但用戶粘性依然是其他音樂App羨慕不來的。可想而知,多少忠實蝦米音樂用戶聽到關停消息後傷心欲絕,直呼青春結束。誒等等,為什麼是青春結束?小雷數了下手指頭,發現蝦米音樂從2008年開始,到現在不知不覺已經走過12年。不過嚯,真正追溯到源頭,還得從2007年說起。
  • 蝦米音樂關了,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傷心?
    不過靜下心來想一想,其實因為版權丟失等問題,我從去年開始就從蝦米轉到網易雲做為聽歌主戰場了,再輔以Bandcamp,其實蝦米音樂「退居二線」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真到這一天到來的時候,還是難免會覺得可惜,但捫心自問,就算蝦米不關閉,我還會繼續選擇它作為聽歌的主力平臺嗎?可能也不會。
  • 那些年,我在蝦米音樂上找「靈魂」
    「在蝦米上可以自己創歌單,然後寫一些對歌的感受,這些年的情緒我都是寫在動態裡面,回看收藏列表時,會很清楚的回想起來那個時期你聽到這個歌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你經歷了什麼事情。」柏岑說道。我找不到它了。」幸運的是,沒過幾天,因為有網友點讚評論,柏岑收到了蝦米音樂的私信通知,她找回了自己的夢。「蝦米對我來說是情緒和精神依靠的地方,我覺得可能對很多人都是,只不過大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送別蝦米音樂
    無論是風格分類、歌手介紹還是專輯信息等方面,蝦米音樂是國內其它音樂軟體可望不可即的,堪稱國內的一本線上音樂百科全書(至少對大多數的聽眾而言如此,雖然也不乏拷貝和機翻的),就連筆者撰文時偶有不知名的藝人也會去蝦米音樂搜集資料(但只是作為無數收藏夾中信息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