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15春拍 大觀之夜 • 1949之前的張大千專場綜覽

2021-02-14 中國嘉德拍賣

中國嘉德2015春拍「大觀之夜」經特別策劃、傾力徵集,推出「遠師古人——1949之前的張大千」專場,集中呈現十五幅大師傑作,重點回顧張大千1949年之前汲古出新的創作生涯,涵蓋其花鳥、人物、山水各個題材的精品力作,力圖展現大千先生作為「畫家中的美術史家」的不凡成就。

大千夫子在榆林窟

張大千的藝術生涯和繪畫風格,經歷「師古」、「師造化」、「師心」的三階段:40歲前以古人為師,40歲至60歲之間以自然為師,60歲後以心為師。在以古人為師和以造化為師的兩個階段裡,張大千先生下東瀛、旅滬上、遊黃山、踏羅浮、居蘇州、歷北平、登華山、攀峨眉、赴敦煌,期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與古人神交,又以自然為師,以古求新,「遺貌取神」,得天機神韻。其以古為師和以造化為師階段的作品確如其自作詩句「飛星隨意摘,漫向世人誇」。

張大千1937年自畫像


在《大風堂名跡序》中,張大千先生概括了其早年遍臨古代大師名跡,從專一研習石濤到四僧、張大風、元明四家、直溯宋、五代董源、巨然。花鳥不局限於華喦、金冬心、八大、陳洪綬、徐渭,後來隨著收藏的增加直追牧溪、梁楷。人物由改琦、顧洛、任伯年、新羅、上達唐寅、張渥以至後來宋元諸家乃至敦煌壁畫。這種傳統臨摹的淬鍊,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43年張大千在甘肅榆林窟


師古人自然重要,但師法造化更重要。張大千說:「古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見聞廣博,要從實際觀察得來,不只單靠書本,兩者要相輔而行的。名山大川,熟於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筆自然有所依據,要經歷的多才有所獲。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獸都是一樣的。」

740

張大千 陶圃松菊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丁丑(1937年)作

165 × 64.5 cm

著錄:

1.《張大千學術論文集》(九十紀念學術研討會),137頁,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1988年版。

2.《雄獅美術》第207期,第86頁,1988年5月。

3.《嘉德二十周年精品集·近現代書畫卷(三)》 1045頁,故宮出版社,2014年。

展覽:「張大千畫展」,中國美術館,1983年6月14日-30日。

此幅《陶圃松菊》據大千本人所述,是得觀蓬萊于氏藏品後所作的臨仿之作,《陶圃松菊》原本為清代大家吳歷晚年的山水力作,乃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正月在嘉定為陸廷燦所寫。


陶圃松菊圖(局部)

大千所題七言詩「漫擬山樵晚興好,菊松陶圃寫秋華。研朱細點成霜葉,絕勝春林二月花。」即為吳歷舊題。吳歷之作取黃鶴山樵筆意,旨在表現山林歸隱之致。張大千對這件作品讚賞不已,以為此作是吳漁山效仿王蒙筆法的畫作之最,推為海內第一。

陶圃松菊圖(局部)

是圖中,張大千於王蒙的山水意象可謂形神兼得,滿密式構圖、高遠的表現方式、山石皴法及構造與黃鶴山樵如出一轍,似又兼得吳歷墨法之醇厚。圖中林木蔥鬱,山勢挺拔威嚴,院落林園隱現,間以文人高士的隱居生活,深得前人山水的意境。加之效法吳歷用硃砂點苔,表現山林秋趣,整幅作品趣味昂然矣。

陶圃松菊圖(局部)

此圖作於1937年春,張大千尚借居北京頤和園,跋中所提蓬萊于氏即為其好友于非闇。1938年大千再題此作,將之作為向友人靜亭兄賀壽之禮。「靜亭」即蕭文江,河北衡水人,當年琉璃廠專營書畫的「靜寄山房」主人,三十年代初張大千在北平的字畫銷售由其代理,為張大千的作品打開北平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此人懂畫,亦對張大千在北方市場的開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陶圃松菊圖(局部)


1983年4月,張大千病逝於臺灣。為了紀念大師一生的藝術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牽頭商借大陸公私機構個人藏品,匯集張大千作品200幅,於同年6月16日至30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盛大的「張大千畫展」,這件《陶圃松菊》也位列其中。

1983年中國美術館張大千畫展現場

根據當時畫展目錄,我們知道當時這件《陶圃松菊》由著名藏家王有林收藏。此幅後來輾轉流入東瀛,為日人寶藏。2007年通過中國嘉德釋出回歸大陸,由現藏家珍藏至今。

1983年畫展目錄


本幅上款「靜亭」即蕭文江,河北衡水人,當年琉璃廠專營書畫的「靜寄山房」主人,三十年代初張大千在北平的字畫銷售由其代理,為張大千的作品打開北平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此人懂畫,亦對張大千在北方市場的開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742

張大千 羲之換鵝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72.5 × 75 cm

著錄:《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張大千》,第47-49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

來源: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舊藏

此幅畫面左上仿趙體書「大得七年三月十六日自山陰還道中寫換鵝圖與國寅山長趙孟俯」。後附小字題記一行「趙承旨換鵝圖真跡卷為先師李文潔公所藏,今歸大風堂。其樹遠肇李迪,後來為六如所宗,偶展為堂幅並記此。大千居士爰。」鈐朱文印「張爰」,白文印「大千大利」。仿趙之題雖僅三行二十七字,卻頗顯趙書神韻,體現出作者出神入化的臨摹功底。


羲之換鵝圖(局部)

張大千酷愛古代詩詞,早年深受其師曾熙、李瑞清的薰陶,同時受詩友謝玉岑的影響,詩風清新婉麗。對古代詩人詞客的景仰,也是他喜畫高士的一個重要內因。同時他十分講究畫面的詩意表達,常在畫上題前人詩句或自撰詩文,以映發畫意,大千高士圖在構思上也自成風調,他著眼於高士形象的神氣刻劃,不多作情節性的鋪陳,背景力求簡潔,點綴有典型性的景物,如松樹、柳條、竹林、叢菊、山巖、溪泉等,以烘託人物的精神氣質。不以情節取勝,以情境感染人,這是大千高士畫的重要特色之一。

羲之換鵝圖(局部)


大千高士畫的另一個突出成就,體現在技法形式的個性創造方面。他的高士畫技法,與他的山水畫、仕女畫同樣,經歷著對傳統三燻三沐的探索和磨鍊。縱觀其高士畫,各個時期取法前人有不同的側重,並逐漸走向綜合各家之長,創立自我獨立風格的道路。三十年代後期,大千有緣觀看到唐代名作孫位《高逸圖》和元代張渥的白描人物,唐人調暢高古的鐵線描和張渥秀拔飄逸的筆法,使他心慕手追。在三十至四十年代,他的畫筆中明顯地融入了兩家的筆意。

此幅畫作碩大,品相極佳。畫的內容為傳說晉代書聖王羲之以書作換鵝的故事。兩侍女前方正襟危坐著當為書聖。此三人工筆繪之,極為生動傳神。

羲之換鵝圖(局部)

畫面上部所繪為樹木、樹幹挺拔,佔畫面大半,似為冬日景象。此幅表現了作者憑藉描繪人物及樹木的高超技藝,營造出平靜疏朗的氛圍。從畫面風格和題款來看,此幅應為大千三十年代中後期的重要創作。

738

張大千 僧繇法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甲戌(1934年)作

156.5 × 67.5 cm

著錄:《古韻今情—寶熙齋藏品集》97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張大千的青綠沒骨山水約出現於三十年代中期。張大千在1934年正是以此種典型富麗堂堂的山水震撼了北平的觀眾。大片白雲用粉,巒頭樹木用青綠,山頭亦用白粉,偶而大片用金鉤畫,此為紅樹、青山、白雲奇峰的磅礡景致,氣派堂皇而極富裝飾性。

僧繇法山水(局部)

僧繇法山水(局部)

大千在這類作品上多有題跋,述及淵源家數,上溯宋代王晉卿,甚至遠及楊升和張僧繇。惟上述楊、張兩家,有的作品已湮沒,有的尚無公認可信畫跡傳世。故大千所據者自畫史記錄外,尚參考後人所仿臨者,如董其昌的《峒關蒲雪圖》等,復加己意而成。此幅題識中也可看見張大千的自得,沒骨飛白,在一段時間內,是張大千山水明顯的特徵。

745

張大千 持蓮仕女

立軸 設色紙本

甲申(1944年)作

111.5 × 49.5 cm

上款:「慕蘊夫人」即著名實業家李國偉的太太,著名民族資本家無錫榮德生之長女榮慕蘊。張大千寫贈李國偉之《觀世音菩薩》即由中國嘉德2012年春拍釋出,此幅《持連仕女》依然由其家族委託,來源可靠,彌足珍貴。

持蓮仕女(局部)

1944年大千在重慶辦完展覽後,返回青城山,仍住上清宮。大千在這裡飽覽山水風光,描繪奇花異卉。當年8月還為上清道觀作鳳冠仕女一幅,青城道士將之勒石立碑,為青城山添一勝景。


持蓮仕女(局部)

此幅《持蓮仕女》作於當年嘉平月,時張大千已返回成都,致力於整理敦煌未完成的作品。經過壁畫的洗禮,張大千筆下的仕女一改明清以來的纖弱,轉變為豐腴健美。此幅仕女手持金蓮,頭戴鳳冠,「遺世而獨立」,頗有「林下風度」。衣飾的每個細節都精心勾摹,唐人衣飾之華貴,在大千筆下栩栩如生。

746

張大千 味江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庚辰(1940年)作

92.5 × 40 cm

展覽:

1.「張大千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美術館主辦,1983年6月16日-30日,中國美術館。

2.「張大千遺作展覽」,上海博物館,1983年4月22日—5月22日。

大千一生好入名山遊,青城山是影響大千一生山水風格的重要名山,得山川蒙養,以青城入畫者每每見諸筆端。抗戰軍興,舊都蒙塵。大千先生於1938年離開北平,輾轉入川,居於青城山上清宮。「自詡名山足此生,攜家猶得住青城。」該地景色秀麗,清幽恬靜,誠屬創作之最佳環境,故至自敦煌歸來後,仍居該地。筆下不少佳作亦寫於青城期間,此即所謂「上清借居」時期。

味江山水(局部)

此幅《味江山水》作於1940年,當年七月,大千遊普照寺,登絕頂,得以俯瞰味江之勝。此幅大千自題「以二石之法寫之」,以石濤石溪筆法,融入遊歷寫生所得。是畫依味江所流作平遠、深遠構圖,畫面廣袤,景致深遠,極目騁懷。此稿「味江」大千1948年亦曾再作一本,以董巨長披麻皴入畫,可見大千對同一題材的反覆琢磨與推演。

此畫原為著名收藏家王有林所藏,1983年張大千去世後,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為紀念這位大師分別舉行了「張大千畫展」,《味江風帆圖》先後被這兩個重要展覽借展,其重可知。

737

張大千 仿石濤松水石橋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32 × 51.5 cm

著錄:《張大千畫集》第七集,第24頁,歷史博物館(臺灣),1990年。

張大千早年受到其書法老師曾農髯的影響,開始習作山水畫。由於曾農髯是石濤的愛好者,因此大千學山水也以石濤為起步,而且終其一生也一再強調石濤對他的影響。

仿石濤松水石橋圖(局部)

此幅為其早年臨仿石濤之作,題款中言及「臨大滌子真跡」。對照石濤原本,布局構圖與石濤原作相幾類似,可見大千臨古功夫一流。大千師古而不泥古,其從石濤、八大上溯董其昌,並進而溯流而上遠追子久、黃鶴,並深得董巨雄渾氣質。大千血戰古人的這條路,是從石濤開始的,最後融會貫通,終成一家。

739

張大千 石樑觀瀑圖

立軸 設色紙本

甲戌(1934年)作

119 × 58 cm

來源:北美私人珍藏

張大千的山水對於石濤筆法、墨法、章法、布局、意境等方方面面的揣摩可謂用心之極。他既借觀飽覽各家之藏,復四處搜集,兼用心臨摹,對苦瓜之藝揣摩得淋漓透澈,所畫得其神髓。

石樑觀瀑圖(局部)

本幅《石樑觀瀑》乃張大千三十五歲所作,畫中構圖布置,人物景物位置經營全出自石濤,設色樸厚,用筆老辣。畫松樹遵從石濤三筆一組的樹法,筆鋒先著針尖,下筆輕而收筆重,略加渲染。山石輪廓用輕柔的筆法勾出,卻無柔弱之感,顯示出張大千可扛鼎的勁道筆力。山石的背陰面則以豐富多變的擦筆為之,無一筆濃墨,狀出清靈秀逸的深山幽徑。

石樑觀瀑圖(局部)


此作勾皴簡率粗放,隨意點染夾葉、雜草,無論山水的造型、筆法,還是畫中的題款,脫略不羈,純然不離石濤宗法,可見張大千在卅歲期間已完全掌握了石濤書畫的精髓所在,並已可以自由出入其間。

741

張大千 芭蕉仕女

鏡心 設色紙本

戊寅(1938年)作

112.5 × 56 cm

著錄:《中國近代名家畫集—張大千》,第28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

來源: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舊藏


此幅為大千早年筆下仕女之典範,仕女倚靠湖石,凝神細思。湖石上攤開的書箋,卷上潔白無跡,尚未留下片言隻字。仕女開臉娟秀,細眉彎如新月,雙目凝視若含無限幽思。其容其飾,明豔中流露典雅之風,端莊中別具嫵媚之韻。

芭蕉仕女(局部)

在主體人物描繪外,尚具足夠空間添上背景,大千巧心經營,補蕉葉、幼竹、細草伴襯。仕女開臉體態沿襲明清以來仕女畫的路數,融合吳小仙之爽利,兼具改費之妍麗。全畫工寫結合,悅目中含飄逸之趣。

743

張大千 茶花蝴蝶

鏡心 設色紙本

庚辰(1940年)作

87.5 × 38.5 cm

著錄:

1.《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張大千》,第15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

2.《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畫—張大千、蕭謙中》,第28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

3.《近現代國畫精品鑑賞與收藏—張大千》,第28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

來源: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舊藏

1938年,張大千自北京輾轉回蜀,直至1940年,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青城山上清宮。在遠離車馬喧鬧的人群後,大千得以潛心創作,耽研筆墨,藝事精進良多,因而在此時期有不少佳作產出。此幅《茶花蝴蝶》即作於此年八月。以每日在青城所見山茶花為主題,傳移模寫,至為精工。

茶花蝴蝶(局部)

山茶枝幹轉折向背,花瓣疊展,敷色厚重,蕊芯點以嫩黃之色,準確表現了花的質感和光感。從而引得蝴蝶翩翩而至。此作上追宋人工筆神採,堪為大千四十年代折枝花卉至精之作。

744

張大千 觀音大士

立軸 設色紙本

戊寅(1938年)作

92.5 × 48 cm

著錄:《張大千作品選》,圖編3,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年版。

「觀音」是張大千常畫亦擅畫的人物畫題材,其中又最喜表現水月觀音,多為繪贈好友,或乞福之用。張大千早年筆下的觀音像深受明代唐寅、清代華嵒和費丹旭的影響,筆下女性形象秀美頎長,清秀雅致,作品講究含蓄內涵。本幅《南無觀世音菩薩》畫成於1938年,乃此一時期大千觀音像的典型代表。

觀音大士(局部)

本幅中,觀音大士棲巖閒坐,頭頸後有如月頭光,慈眉善目,容止若思,開軸而觀,祥和之氣頓時飄然於畫外。大士身旁,一叢墨竹冷逸長出,透體淨瓶內按楊柳嫩枝,端置於石端。本幅用線於嫵媚中見出力度、粗獷中見出圓潤、瀟灑中見出雍容,水墨和淡色畫出的巖石及竹影清雅秀逸,更襯託出觀音造像的冰清脫塵之姿。

747

張大千 聽泉圖

立軸 設色紙本

甲申(1944年)作

163 × 24 cm

上款:「知秋仁兄方家」應為有「葉知秋」筆名的文壇耆宿孔羅蓀(1912-1996),上海人,40年代與茅盾、老舍、郭沫若、胡絜青、葉以群等好友都寓居蜀地,擔任重慶《文學月報》主編。194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後歷任南京市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著有《野火集》、《小雨點》、《文藝漫筆》等。

聽泉圖(局部)

寶積寺是嶺南羅浮山九觀十八寺之一,始建於宋朝慶曆年初,是一所一千多年歷史的古寺。張大千曾攜三侄張心銘同遊同入羅浮兩過寶積寺。1934年作《羅浮寶積寺》,並題以自作七絕:「寶積寺前朝日紅,杖藜來看老人峰。流連小阮知吾意,兩坐泉聲樹色中。」

十年之後,張大千再寫此作,以明豔的青綠色,十水五石之功,層層渲染,將山間的雲氣與山石的層次肌理描繪的淋漓盡致。題材雖同,詩文卻由原來的「流連小阮知吾意」改為「流連阿買知吾意」,「阿買」為唐朝韓愈的子侄,此番改動顯然是受到了敦煌一行影響,故對於唐風心摹手追。又用窄幅的形式,將原本只是位於高坡之上的寶積寺,與蜀地的山勢結合起來,安置在高峻奇險的懸崖。

聽泉圖(局部)


右側緩斜的平坡之上,張大千與門人化身為身穿白袍的韓愈與阿買,正席地而坐,遠眺樹木與竹林環繞的寶積寺,聆聽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山間清音。飛瀑幾經跌宕,又匯聚成蜿蜒的溪流,穿過林間小橋。山腳下又有兩位策杖高士與抱琴的侍從正緩步而行。整幅畫面,跌宕起伏,氣象萬千,格調亦高遠古樸。

748

張大千 仿董源松泉圖

鏡心 設色紙本

丙戌(1946年)作

121 × 48 cm

1946年,張大千在北京買到董源《瀟湘圖》,遂請方介堪刻「瀟湘畫樓」一印,此印只在張氏四、五十年代少數臨古山水中鈐用,後期則幾乎未見。除《瀟湘圖》外,1946年前後,張大千還先後購得另外幾幅董巨派畫作。目前所見大千在1945年和1948年都有題為《仿董源松泉圖》傳世。

仿董源松泉圖(局部)

此本《仿董源松泉圖》作於1946年,前景作三株繁枝密葉的喬松,一高士閒坐於坡巖上賞瀑,一童子隨侍一側。背後山峰瀑布飛流而下,在雲樹沉沉之間隱沒於松梢,復轉折為奔流曲泉衝出山腳,注入溪澗激起水紋渦漩。此畫山石以董源的披麻皴為主,層疊而上,輔以直苔,點出山脊走向,然後以花青赭石兩色層層漬染,造成土石渾厚草木華滋的效果。

仿董源松泉圖(局部)

大千在前一年1945年乙酉夏日於成都昭覺寺所臨《北苑松泉圖》上題曰:「樹暈濃厚,山色渾淪,不以險刻取奇,自然高邁,學北苑正當於大開合處著意,一墮巧趣便非真諦。」以上代表了大千在1940年代中期對董源山水畫的基本認識,亦有助我們了解大千臨本所致力達到的境地,與畫面風格的效果。

749

張大千 林壑蕭散圖·行書

成扇 設色紙本、水墨紙本

丙戌(1946年)作

20 × 51.5 cm

著錄:《嘉德二十年精品錄·近當代書畫卷(三)》,第1165頁,故宮出版社,2014年版。

抗戰勝利之後,北平經歷八年抗戰後剛剛復原,文物易手頻繁,催生市場極為活躍。這對好古敏求的張大千來說如魚得水,在抗戰期間被壓抑很久的收藏欲望一發不可收拾。1945年11月大千飛赴北平,搜羅散失在市場上的歷代名跡。他甚至將原擬在北平購買房產的五百兩黃金,轉而用來購買古畫。這讓他在臨古上日益精進,直窺宋元堂奧。

此幅《林壑蕭散》作於1946年初夏,此時的大千已從北平返回成都,並移居沱水村居。此幀青綠設色,明豔動人。得董巨雄渾氣質,益之以大千的秀潤。細觀此扇,可見《江堤晚景》的巍峨山頭,亦可見《水村圖》之生機無限。

750

張大千 天台松頂

鏡心 設色紙本

丁亥(1947年)作

120 × 40.5 cm

上款:「武樵仁兄」即萬耀煌(1891-1977),湖北黃岡人。早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北京陸軍大學第五期。1927年參加北伐,任65師師長兼27軍代軍長;1935年任第25軍軍長。抗戰時期,率部轉戰京滬,調升15軍團司令兼武漢衛戍副總司令。1946年任湖北省政府主席。赴臺後,歷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國策顧問、中央評議委員等職。

天台松頂(局部)

如果說張大千最初學習石濤繪畫藝術,是因為「髯師則好石濤,為山水松梅」的話,那麼後來已變被動為主動,認識到石濤繪畫藝術之偉大,他曾將其藝術比喻為萬裡長城,有方印章的印文就為「道濟長城」。張大千不遺餘力地研究、學習石濤繪畫藝術,以致由「昔時唯恐其不入」,到「今則唯恐其不出」。

天台松頂(局部)

張大千曾說:「石濤之畫不可有法,有法則失之泥。不可無法,無法則失之獷。無法之法,乃石濤法。石谷畫聖,石濤乃畫中之佛也。」王石谷被後人譽為畫聖,但仍屬人力可及之範疇。張大千尊石濤為畫中之佛,已非凡人可以比肩矣。可以說,石濤藝術對張大千的影響之大,怎麼說也不為過。

此幅作於1947年,此時的大千已遍臨歷代名跡,融會貫通。這個構圖乃大千三十年代自石濤化出,此時依然寫就足見大千對石濤的回顧,或應上款人之請亦未可知。

736

張大千 風荷

立軸 設色紙本

甲戌(1934)年作

144.5 × 66 cm

來源:近代著名收藏家仇焱之「抗希齋」舊藏

大千愛荷,亦擅畫荷。大千一生畫荷花無數,早年多水墨寫意,中年起兼作工筆彩荷,至晚年則用潑墨潑彩之法。此幅風荷作於1934年,為其早歲之作,尺幅碩大,融合八大、石濤之法,並深得白陽遺韻。畫得很瀟灑,爽利出塵。

風荷(局部)

此幅右下鈐「十洲十四世孫炎之珍藏」,此為近代著名收藏家仇炎之收藏印。此幅為仇氏「抗希齋」舊藏,後輾轉釋出流入市場,是大千早年花卉的典型作品。


1.如果您喜歡微信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如果您喜歡中國嘉德拍賣,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關注

官方微信ID:zhongguojiade

相關焦點

  • 嘉德14春拍 中國嘉德2014春拍22.2億元落槌
    本場大部分拍品由世界頂級酒莊直接提供,本場拍賣高潮迭起,人氣爆棚,幾乎每一瓶佳釀,都要經過近乎白熱化的反覆爭奪才能成交。5月19日晚20時開始的拍賣,一直持續到20日凌晨才結束,取得成交率100%,總成交額1515萬元的佳績。為了推廣葡萄酒文化,讓更多人了解世界頂級名莊,本次拍賣前中國嘉德一共舉辦了9場大規模品鑑會活動。
  • 嘉德大觀昭示藝術市場「V型反轉」?
    ▲嘉德2015年秋拍「大觀之夜」拍賣現場2015年11月15日晚,中國嘉德「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槌,本季秋拍「大觀之夜」,延續並加強了學術引導,突出精品理念,除了近現代「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 近現代」專場,87件拍品總成交7.3億元 ,成交率79%。其中李可染《萬山紅遍》以1.84億元成交奪得全場桂冠,吳昌碩《致三多花卉冊》以4370萬元成交,創造了其個人作品的拍賣紀錄。「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 古代」部分,30件拍品總成交1.87億元,成交率80%。其中董其昌《疏林茅屋圖》以6900萬元成交,刷新藝術家拍賣個人紀錄。
  • 嘉德15春拍 大觀之夜 • 雪蓮堂珍藏山水佳作大賞
    中國嘉德2015春拍,有幸得助於雪蓮堂藏家的深厚友情,徵集到一批整齊、清晰、來源可靠、風格典型的大師級作品,集納成「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雪蓮堂藏近現代書畫珍品
  • 媒體聚焦丨久霾北京 乍現晴光:中國嘉德2016北京秋拍第一波報導
    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與古代分進合擊,開出9.29億元紅盤「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向來為中國嘉德最突出且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專場,不過,今年卻刻意調整,將原本集中於一天的夜拍專場,細分為近現代和古代夜場
  • 典藏藝術市場丨久霾北京,乍現晴光:中國嘉德2016北京秋拍第一波報導
    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與古代分進合擊,開出9.29億元紅盤「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向來為中國嘉德最突出且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專場,不過,今年卻刻意調整,將原本集中於一天的夜拍專場,細分為近現代和古代夜場
  • 嘉德春拍成交53億 助推藝術品市場再上新高
    瓷器家具工藝品部分總成交額高達13.64億元人民幣,創中國嘉德成立18年以來該門類最好成績。超過千萬元拍品達21件之多,共6個專場總成交超過億元。兩黃花梨拍賣專場創下了總成交額2.88億元的佳績。開創業界先河的道光御瓷「慎德明道——五臺山人藏瓷」專題拍賣中58件(套)拍品以1.59億元100%成交的佳績為春拍獻禮。「東波齋藏瓷」專場更是以24件拍品總成交額1.31億的成績技驚四座。
  • 中國嘉德秋拍「大觀」之夜完美收槌
    中國嘉德2016秋季拍賣會首日推出的14大專場總成交額破10億人民幣,「大觀」近現代夜場,104件拍品,總成交
  • 【香港嘉德秋拍預告】張大千的磅礡雲山
    中國嘉德香港2016秋拍「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專場,將於11月28日在香港JW萬豪酒店宴會廳舉行,中國近現代書畫此番將呈現逾四百幀名家傑作,當中包括張大千七十年代的潑墨巨製《遠浦歸帆》。張大千於環蓽庵庭院(圖片來源:《張大千的後半生》,黃天才著,第42頁)樓海雲堪為大千知己故交,燒得一手好菜,曾追隨大千七年之久。後因董浩雲在紐約金融區開設「四海餐廳」力邀其任主廚,大千方慷慨禮讓。
  • 嘉德香港2018春拍亮點搶先看
    其中,特設專場「亞洲重要私人珍藏系列」,可謂本季最大亮點。此系列由三個極具誠意的亞洲私人珍藏專題組成。繼中國嘉德2017年秋拍,張大千巨製《江隄晚景》以1.32億人民幣成交之後,得蒙同一藏家信賴,今次將再次推出「王振宇夫人唐兆穎舊藏」專題;同場另一專題,為本港重要私人珍藏的七十餘幅黎雄才山水,多為畫家自四十年代到文革之前,於川、陝、鄂、粵等地所作的寫生精作,亦有《長江大橋》這樣謳歌新中國建設事業的瀝心之作。
  • 中國嘉德2020秋拍 | 包容眾體 兼具南北:天津美術出版社舊藏張大千精品佳構
    今秋《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專場中,將呈現一組天津美術出版社舊藏的張大千精品
  • 中國嘉德香港春拍3億4千7百萬港幣圓滿收槌
    中國嘉德(香港)2014春拍現場圖2014年4月9日,經過三天激烈競投,中國嘉德(香港)2014春季拍賣會成交突破3億,以3億4千7百萬港幣圓滿收槌。中國嘉德(香港)總裁胡妍妍女士表示:「此次為中國嘉德香港的第四次拍賣,得到全球各界藏家鼎力支持,眾多拍品踴躍成交。我們精良的專家團隊經過二十多年的錘鍊,不僅獲得了藏家們信任,更成為了他們依賴的夥伴。本次香港2014春拍,得到來自港澳本地及海內外世界各地客人的支持,我們感到萬分榮幸。通過第四次在本地的拍賣,更加確定了中國嘉德致力於在香港大力、長久發展的信心,為全球藏家搭建更為多元的收藏平臺。」
  • 嘉德15春拍 聖域莊嚴——五世夏瑪巴造像
    中國嘉德2015春拍的佛像專場徵集到一件非常珍罕的十六到十七世紀五世夏瑪巴活佛像。
  • 【嘉德春拍】文心雕蟲——嘉樹堂藏明代扇面精粹(上)
    「文心雕蟲——嘉樹堂藏明代扇面精粹」是嘉德古代書畫部2018年春拍重點推出的特設專場。
  • 中國嘉德2018春拍逾20億圓滿收官,喜迎25周年誌慶拍賣!
    期間共舉辦四十餘場專拍,總計成交價高達20.36億人民幣。在中國嘉德成立25周年之際,此次春拍成功的舉行,既為自己的25歲生日獻禮,同時也收穫了藝術市場依舊健康繁榮的重要信號。在5天得拍賣時間裡,誕生了兩件「億元」藝術品,總計30件拍品成交價躋身「千萬級」俱樂部。8個專場斬獲白手套,這5天來一個個難忘的瞬間至今令人回味無窮。
  • 5700餘件重磅珍品即將亮相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
    在充滿變化的這一年裡,中國嘉德引領行業之先,讓我們見證到「春天來了」的美好;春天燦爛的綻放,換來秋天累累的碩果。在這個落葉紛飛的季節,也可以擁有春的希望,夏的激情,冬的珍藏。11月27日,中國嘉德2020秋季拍賣會即將隆重啟幕,激情四射的時刻,奇蹟誕生的瞬間,以及與藝術相伴的恆久美好,將在這裡開啟。
  • 嘉德四季39期 劍蘭草廬專場雅賞
    嘉德四季第39期拍賣會,將於9月17日至19日預展,20日至23日舉槌,展拍地點均為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 國畫大師張大千傳世名畫《愛痕湖》
    張大千 (1899-1983年)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被西方藝壇稱為「東方之筆」與畢卡索合稱為「東張西畢」。徐悲鴻:「五百年來一大千」中國嘉德《愛痕湖》1.008億元成交2010年5月17日晚11點半,中國嘉德2010春拍近現代書畫專場上,眾所期待的張大千晚年巨幅絹畫《愛痕湖》終於登場。
  • 華匯中藝春拍首秀 |「伯牙子期」雋永佳話的最好印證——張大千《秋山林屋圖》
    華匯中藝2018春拍張大千
  • 【嘉德北京春拍】瓷器及古董珍玩夜場總攬1.54億元,各專場連創佳績
    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紋抱月瓶既有摹古又有創新,兼容並蓄,為雍正御窯仿古的傑出之作,極為罕見,終以690萬元的成交價力拔本場頭籌。清乾隆制洋彩「萬花獻瑞」大葫蘆瓶原為成對燒造,作為陳設器由九江關監督進獻給乾隆皇帝,體現了「一年無日不看花」的皇家氣象,拍前即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最終以517.5萬元成交。「榮齋藏爐」專題8件拍品100%成交,總成交額達1180萬元。
  • 中國嘉德丨清俊明朗,唐音宋韻——古琴、古典家具、國石篆刻導賞
    (視頻建議WIFI網絡收看)傳世古琴本季春拍,中國嘉德非常有幸地集合了楊大鈞、王世襄、李浴星三位老先生舊藏五床傳世古琴,橫跨唐、宋、元、明、清。經歷過特殊時代,五床古琴完整流傳至今,異常難得。那蒼古琴音、絲絲斷紋透露出珍貴的歷史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