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DOCO熱紀錄」
最好的紀錄片都在這裡
一年365天,不間斷推薦
WOODSTOCK(伍德斯託克)音樂節,全稱「Woodstock Rock Festival「,也有譯作「胡士託音樂節「,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系列性搖滾音樂節。
伍德託斯克音樂節最早舉行在1969年的美國紐約州北部城鎮,主題是「和平、反戰、博愛、平等」。
今日伍德託斯克音樂節開幕,各路嬉皮士匯聚於此,歡呼雀躍著抒發內心的祥和。
關於音樂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蘊,關於伍德斯託克音樂節最初、最經典的片段,還需在紀錄片《伍德斯託克音樂節1969》中找尋。
豆瓣評分:9.2。
這部紀錄片獲得了第4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以及最佳剪輯與音響提名。
▲《伍德斯託克音樂節1969》海報
規模與陣容史無前例,而且這也是歷來少見銅臭味兒的一次音樂節,標榜「音樂與藝術的結合」。
什麼是嬉皮士?
這個經常出現在搖滾圈的詞彙,到底意味著什麼?
最早的嬉皮士是用來描寫西方國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的年輕人。
嬉皮士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文化運動,它沒有固定的宣言或領導人物。
▲1969伍德託斯克音樂節現場
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出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他們提倡非傳統的宗教文化,批評西方國家中產階級的價值觀。
儘管在嬉皮士後來的發展過程中,喻指某些不良團體,但其整體走向,還是較為純碎。
簡言之,嬉皮士倡導自由、民權主義,追求個人理想化,渴望掙脫束縛。
▲1969伍德託斯克音樂節現場
嬉皮士文化只是音樂節的一個分支,多種自由的靈魂個體匯聚於此,所要宣揚的當然不止超脫的嬉皮士精神這一種。
當20世紀60年興起的解構主義作為社會的潮流時,「去中心化」的邏各斯中心主義就在「肢解」著各個青年團體。
深受解構主義影響的搖滾音樂,同樣也受這種文化的支配。
解構主義本身比較矛盾,它可以解構一句話、一個命題、一段音樂,而這種學說中關於二元對立的觀點,在多樣化共榮的搖滾圈,顯得格外明顯。
▲1969伍德託斯克音樂節現場
所謂二元對立,就是在一種大環境下相同的兩個類別,應當擁有平等的地位。
例如:
男性與女性,黑種人與白種人。
在搖滾音樂這個大環境下,也會存在多個種類不同的小環境。
例如:
民謠搖滾、藝術搖滾、迷幻搖滾、鄉村搖滾、重金屬、朋克等。
這些應該處在一個對等的位置。
伍德託斯克音樂節正是在一種強大的包容中,獲取了世界各地人的喜愛,人們喜歡在音樂節哼著歌,宣洩著情緒。
伍德託斯克音樂節在搖滾的氛圍裡躁動著,也在內心平和的世界裡寧靜著。
《伍德斯託克音樂節1969》完全可以擺脫過去以來對紀錄片「枯燥、無聊」的刻板印象,這部片子簡直就是給搖滾迷們的福利。
平行蒙太奇的雙構圖視角,切分著到場參與音樂節的觀眾,他們在那裡高呼:
人的幸福比錢財更重要。
他們渴望活在理想的烏託邦中。
關於搖滾精神,很多人困惑,很多人不屑,很多人質疑,很多人茫然。
一種精神如果可以用三兩文字概述,那才顯得狹隘。
1969年代的美國,籠罩在越南戰爭的蒼白氣氛裡,55萬美國士兵被派赴越南戰場,國內激烈的反戰活動再次讓美國陷入狂亂。
每個行走的美國人都處在癲狂、迷惘、沉悶裡,大家內心深處的憤懣與苦楚,或許唯有紐約郊區的那片音樂草地,可以給予慰藉。
前去的人們拋開循規蹈矩的教育與溫文爾雅的舉動,在搖滾樂的化學作用下,嘲笑、蔑視著幻滅的現實與平庸的文化。
那些無處安放與發洩的反戰情緒與眼淚,在這裡揮灑著。
很難想像,這場只有4個人組織的音樂節,卻吸引了100萬人到場。
在那個充滿迷茫與不滿的年代,伍德託斯克鎮上一位歷史學家曾經說過:
人們在這裡經歷的是一場一生中絕對只有一次的事件,它成分複雜,無法複製。
無數青年能從1969年這些激動人心的影像裡,找到所謂的烏託邦與精神寄託。
《伍德斯託克音樂節1969》這部紀錄片用四個小時的時間,壓縮了三天的搖滾音樂節。
到場的人們在這三天釋放得酣暢淋漓,所謂的烏託邦還是無法適應現實的激蕩,但卻給足了人們暫時逃避現實、醜惡,崇尚理想與和平的機會。
1969年後的十年,伍德斯託克音樂節漸漸從藝術舞臺上淡出,儘管人們試圖從中找回當年的嬉皮士文化,但都隨時間的流逝散去了。
那樣一片反主流文化的聖地,如今被各種商業和娛樂充斥。
變得大概是人們的心境,在利益和娛樂的轟鳴聲裡,漸漸淹沒曾經得那份質樸情感。
現在的音樂現場,大多像極了偽嬉皮士蹦迪現場,浮躁的多,坦然的少。
很難說,我們應該把音樂放在哪種狀態下,這種為大眾服務的藝術形式,隨著社會、人為等多種因素的變化而浮浮沉沉。
愈來愈多的音樂節出現在「市面」上,商業第一,精神第二的音樂節,還能成為人們的精神寄託地嗎?
這個問題留給大家,也留給更多的後人。
想要觀看《伍德斯託克音樂節1969》完整版
請加DOCO君微信(docokun)尋資源
北影節沒看到坂本龍一?紀錄片帶你了解他真實的音樂世界
18歲時聽的音樂,還在嗎? | 5部音樂紀錄片陪你回憶青春
從星巴克咖啡風波,看美國咖啡文化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