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學家發現它的細胞分化功能是人的兩倍半
我們都知道烏龜是一種長壽的動物,比如人們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龜年鶴壽」等,那麼烏龜到底能活多長時間呢?真的可以生存1千年1萬年嗎?根據媒體報導,目前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生存最年長的烏龜叫哈麗亞特,是一隻出生於1830年的加拉帕戈斯陸龜,這種陸龜主要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據說是達爾文1831年造訪加拉帕格斯群島的時候見到了這隻陸龜,那時候它還比較小,離開的時候把它作為寵物帶到了身邊,這隻陸龜後來被帶到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動物園,如今已經189歲了,體重達150千克,是地球上最大型的龜類之一,也是已知最長壽的動物之一。
-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
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了一種猴子新品種——波巴葉猴。這種一直「隱居」野外的猴子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新潮的「奶奶灰」色。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
-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這種一直「隱居」野外的猴子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新潮的「奶奶灰」色。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圖片拍攝於2018年2月26日、緬甸波巴山,一隻成年雌性波巴葉猴和一隻小波巴葉猴在一棵樹上。德國萊布尼茨靈長類動物研究所於2020年11月10日供圖。
-
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史前巨蛙」魔鬼蛙,真的會吃恐龍嗎?
史前巨蛙-魔鬼蛙魔鬼蛙是一種古生物,它生活在距今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早在20世紀初,古生物學家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挖掘恐龍化石時意外發現了一些不屬於遠古爬行動物的頭骨化石碎片,起初,由於化石碎片較少沒有引起重視,隨著挖掘的深入以及輻射面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奇特」化石被發現。
-
生物學家發現一隻蜥蜴,屎量佔身體80%,肚子裡竟然都是沙子
前段時間,一位美國的生物學家在佛羅裡達州的沙灘上,意外發現了一隻蜥蜴,當時這隻蜥蜴看起來明顯的行動不便,而且肚子特別大,看起來就好像是懷孕了,馬上要生產了一樣。出於安全考慮,生物學家將這隻蜥蜴帶回了家,卻在檢查後發現,它並不是要產蜥蜴蛋了。
-
猴子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一般前後肢長相差不大,唯長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後肢長得多。猿類和人無尾,在有尾的種類中,其尾長差異很大,從只有一個突起到超過身體長。捲尾猴科大部分種類的尾巴具抓握功能,有「第五隻手」之稱。一些舊大陸猴的臉部、臀部或胸部皮膚具鮮豔色彩,在繁殖期尤其顯著。臀部有粗硬皮膚組成的硬塊,稱為臀胼胝。多數種類在胸部或腋下有1對乳頭,而指猴的1對乳頭在腹部。
-
【小鎮集市】第100隻猴子效應——臺灣桃米生態村的「造人」計劃
日本幸島有大量的猴子。1952年,科學家將紅薯扔在沙地上餵猴子,猴子喜歡生紅薯的味道,但是討厭上面的泥沙。一隻年輕的母猴發現附近的小溪可以解決泥沙的問題,它把這個訣竅教給了媽媽,不久夥伴們也學會了這個方法。到1958年,幸島的猴群裡幾乎每個成員在吃紅薯之前都進行了清洗。包括大部分從來沒有學習過洗紅薯的猴子!
-
最頑強的魚類被發現,在沙漠裡活了6萬年,如今依然存在
這個沙漠位於北美洲的莫哈韋與科羅拉多保護圈附近,面積大概是1400多平方公裡。這裡的海拔不高,乾燥、少雨的氣候主要受高山阻擋溫暖溼潤的海風。同時,最高氣溫可以達到60攝氏度,溼度基本為零。或許很多人都會很好奇,是什麼力量讓魚類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存活呢?
-
人類三百萬年前是只猴子,三億年前是條魚,最早是個細菌?
其實人和猴子早已是進化樹上的兩個分叉了,不過要拿來打個比方確實沒錯,畢竟1000多萬年前還真叫做西瓦古猿,不就是猴子嘛,更久以前,生物都是從海洋走向陸地的,似乎也對,但追溯到生命誕生那一刻,不就是個細菌麼?問題這個過程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怎麼就從細菌走到了人呢?
-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種類 稱其生殖器形狀獨特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3日報導,在中國西藏東南部的偏遠高地森林裡,通過相機陷阱,科學家捕捉到一些白頰獼猴照片,發現其生殖器外觀與其他猴子不同。這些猴子的生殖器為圓形,而該地區其他猴子的生殖器為箭狀形。這一新物種被命名為白頰長臂猿。
-
深山裡真正「與世隔絕」的人:過著原始生活,被發現時還沒戶口
一個家庭六口之家,他們就住在深山裡,基本上是孤家寡人,發現時連戶口都沒有。這個家庭在報導時,都被認為是實話實說的桃花源記版本,但卻沒有多少人願意嚮往。這是因為,他們所表現出的,雖然是與世隔絕,但更多的是貧窮、孤獨和一種悲痛。那這是為什麼呢?
-
科學家新發現:巴拿馬猴子學會使用工具,地球或出現第二個文明?
科學界內還沒有一個真正答案,如今人類已經成為了地球霸主,人類發展自己的同時,並沒有放棄研究史前文明和尋找自己的祖先,探討的過程中發現黑猩猩和猴子的基因似乎和人類極為相似,難道說兩者之間存在某種聯繫嗎?還是經過後期的演變進化慢慢擺脫了猿猴呢?至於事實的真相如何,還要等待科學家的後期研究。
-
剛在緬甸發現的新猴子品種已被列入瀕臨滅絕物種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動物學研究》雜誌(Zoological Research)消息,科學家在緬甸人跡罕至的森林中發現了一種就科學而言屬於新物種的猴子。這鐘猴子剛被發現,就被宣布為瀕臨滅絕的物種。據專家計算,這個品種猴子的數量不超過200-250隻。
-
100萬年後的人類什麼樣?科學家:或擁有3種「超能力」!
在地球存在的40多億年的時間裡,人類利用自身的智慧和進化成為了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並且僅僅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就已經實現了上天入地的夢想,可以說人類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按照人類的進化速度來看,未來的人類肯定也會邁入一個新層次,科學家也曾經猜測,在未來的100年至200年內,人類文明也能成功到達一級文明,這個時候有很多人也開啟了自己的腦洞,既然人類在200年內的發展是可以預測到的,那麼100萬年後的人類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人類還能否繼續存在呢?100萬年後的人類是怎樣的?
-
六年前,中國發現的一隻猴子改變了什麼?
但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個觀點,比達爾文小20歲的德國生物學家海卡爾則認為這個「缺環」在亞洲。海卡爾認為,至今生活在蘇門答臘熱帶雨林裡的猩猩才是人類血統上的至親。這兩種主張影響深遠,同時也開啟了人類起源於非洲和亞洲兩種學說的爭論。為了驗證兩種學說到底哪種正確,幾百年來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努力。
-
在地球上曾生活過許多人種,為什麼今天只剩下了智人種?
如今地球上只有智人這一個物種,無論是非洲人、歐洲人還是亞洲人都同屬於智人種。在生物學中,生物學家給地球上的生物分類,在分類中有一個「屬」的概念,在了解人種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人屬。舉個直白一點的例子,獅子、老虎、美洲豹都是不同的物種吧,這個沒什麼好說的,連生存的地方都相距很遠呢,可是它們同屬於一個屬,那就是豹屬,在生物學上為什麼要這麼分類呢,是因為它們雖然不是一個物種,但是如果往前追溯幾百萬年的話,它們有共同的祖先,它們至少在600萬年以前有共同的祖先,所以,在生物學上,生物學家把關係較近的但又不屬於同一物種的劃分在一個屬裡。
-
第一百隻猴子效應的啟示
作者 U2 心無為第一百隻猴子效應,這個說法其實源自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於是,在一天,猴群中的一隻猴子,突發奇想,把洋芋放在水裡洗乾淨之後再吃,發現味道好極了,接著,猴群中的其他猴子也開始效仿,把洋芋洗乾淨之後再吃。 非常很奇妙的是,當到了第一百隻猴子在效仿這一做法時,驚人的變化發生了,遠在大洋另一側大陸的猴子竟然也開始把洋芋洗乾淨之後再食用。 可是,那裡的猴子卻並沒有和京都研究所的這些猴子發生過任何接觸!
-
大部分生物只有2隻眼睛,扇貝卻有200多隻,看到的世界是怎樣的?
大部分生物只有2隻眼睛,扇貝卻有200多隻,看到的世界是怎樣的?在自然界當中通常有一些生物會突破我們的認知,在我們的認識裡面很多的事物都是有兩隻眼睛的,三隻眼睛的生物都非常的少見,對於一些普通的昆蟲來說,它們的眼睛中多是因為擁有複眼,而人類只有兩隻眼睛而已。在自然界當中,扇貝是我們眼中的美食,在世界各地的海洋當中都有它的身影,從生物種類的角度來分析,扇貝其實是一種低級的生物。
-
100萬年後的人類是啥樣?科學家設想,人類或成為「宇宙之神」!
在近200年的時間中,我們也突破了科技水平的限制,創造了璀璨的科技文明,建立了輝煌有秩序的文明制度。有人曾經提出過這樣的看法,人類已經站到了食物鏈的頂端,是否意味著我們的進化已經停止了呢?科學家認為這樣的說法是非常片面的,人類的進化從來沒有停下腳步,只不過在如今的形式下,進化已經變得越來越放慢了。
-
十堰境內發現的距今100萬年「鄖縣人」化石撼動「人類起源於非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鄖陽區發現「鄖縣直立人」頭骨化石,距今約100萬年。(資料圖片) 從1975年在鄖陽區梅鋪鎮發現「鄖縣梅鋪猿人」開始,「鄖西白龍洞人」、「鄖西黃龍洞人」和距今100萬年的「鄖縣人」接連在十堰境內被發現。隨著對十堰古人類文化研究的深入,十堰被學術界譽為「古人類長廊」。學堂梁子遺址、梅鋪猿人遺址、黃龍洞遺址、白龍洞猿人遺址均屬於舊石器時代遺址,說明遠古時期就有古人類在十堰這片土地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