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拉薩汙水處理廠(二期)全景圖。 (拉薩汙水處理廠供圖)
近年來,拉薩市經濟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生活汙水排放也在不斷增加,對於提高城市汙水收集和處理能力的考驗也在加大。為此,拉薩市不斷推進城區及縣(區)的汙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工作,建成多座汙水處理廠,切實推進汙水處理工作。日前,記者來到拉薩市最大的、治汙工藝最精細的拉薩市汙水處理廠(二期),技術員萬倫為我們介紹了汙水變淨水的詳細步驟。
拉薩市汙水處理廠(二期)位於拉薩經開區,處於拉薩河和堆龍河交匯處。項目佔地182.8畝,設計日處理汙水13萬噸,自2016年7月正式通水調試運行以來,目前已累計淨化汙水12353.54萬噸。記者了解到,從汙水到淨水,一共需要4個階段8個步驟,耗時21個小時左右。
「從市政管網進來的汙水淨化的第一步就是通往粗格柵,這裡可以去除水裡面粒徑15毫米以上的雜質,這些雜質會通過格柵機提上來,再用螺旋壓榨機壓榨,實現水與垃圾分離,分離出來的這些垃圾會通過垃圾運輸車送至垃圾填埋場焚燒掩埋。」在萬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粗格柵及提升泵池,在這裡,記者聞到了汙水散發的陣陣異味,三級格柵及曝氣沉砂池攔截了包括生活垃圾、沙粒在內的各種雜物。
進行初步的分離後,就到了汙水處理的第二步。經過粗格柵、中格柵、細格柵的攔截,預處理段的垃圾基本沒有了。
預處理後汙水進入生化池,還要經過3次處理。從生化系統出來的汙水會流向四個池子,這個池子叫做二沉池,生化池出來的泥水混合液在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
「我們利用活性汙泥中硝化菌、聚磷菌等各類微生物,降解或者吸附水中含碳、氨氮、磷的有機汙染物,以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萬倫介紹,「生化池出來的混合液在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後就進入了深處理階段,通過聚合氯化鋁電荷中和作用,聚丙烯醯胺的橋架絮凝作用在斜管沉澱池進一步除去汙水中的磷等物質。」
在濾布濾池,記者發現經過幾道工序後排出的水完全沒有了剛開始的渾濁和異味。不過這可不是最後一個階段,還要在消毒渠進行紫外線消毒殺菌。在展示區,工作人員分別取進水、生化池泥水混合樣、出水等樣品,向記者再次講解了汙水處理工藝,汙水經過「預處理+改進型AAO+深度處理+紫外消毒」等一系列工藝流程處理後達標排放,達標後的清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拉薩河中,也可以作為園林灌溉水。
記者了解到,「AAO」是一種常見的汙水處理工藝,又稱「厭氧-缺氧-好氧法」。厭氧、缺氧、好氧,是指在不同的氧環境下生存著不同的微生物群,他們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行為,從而達到去除不同汙染物的目的。
截至2020年11月底,拉薩市汙水處理廠(二期)累計處理汙水量12353.54萬立方米,完成COD(化學需氧量)消減量7721噸,氨氮消減量789噸,總磷消減量77噸。通過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量,極大改善了拉薩河及雅魯藏布江下遊水環境質量。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