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一個追逐音樂的男孩,被愛情喚醒之後,由專注到短暫的幸福,再到無意間捲入一場謀殺案。盲可以給予暫時的安全,但罪犯卻會因為一絲擔憂就起殺心。兩次躲過被殺,卻終於失去視覺,幾番掙扎之後,終於能夠坦然面對一切——包括失去的愛情。從影片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善良以及它所帶來的滿足。《調音師》印度腦迴路神轉的電影,男主很man,首尾呼應也做的不錯,壞人都死了也很解氣,但都死的真是好突然啊。真不愧是印度電影。
看不慣太滿的電影,印度的電影工業可以用:製作不錯,演技不錯,但編劇太自由來概括,並不是西班牙電影那樣,看不見客人那種自然又合理的反轉,而是為了劇情服務的情節,太不真實就失去看的意義了,能說是大精彩片嗎?當然不能,看得難受。懸疑情節智商在線,完全猜不到想幹嘛,細節處理非常到位,沒想到那棵樹居然也是反轉。
配樂滿分啊,整部電影配樂非常奈斯好聽氣氛渲染到位,看的時候很緊張,也被嚇到了,男主女主顏值在線,演技在線。因為一直不喜歡看寶萊塢的電影,動不動就載歌載舞,實在欣賞不來,調音師導演還是沿襲了印度電影一貫的風格,在片中多次致敬老片,電影前20分鐘的緩慢過渡實在是尿點。一度懷疑男主女朋友的設定是不是一個敗筆,可是後來意識到,她更像是我們這種吃瓜群眾,聽風便是雨。她本有多次機會可以戳穿男主裝瞎的事實,可是因為無腦聽信,甚至以為自己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而發表意見,真的像極了鍵盤俠。
再回歸劇情本身,幾乎每一個細節都被導演完美的應用到情節中。從男主裝瞎,到被戳穿,到真瞎,再到結尾處看似美好的放過了女主,去到了倫敦。但是開放式的結尾著實讓我不寒而慄。導演在之前公路上同一棵大樹底下不同的故事發展引申出了故事的兩個結局。人們可以相信看似美好的正義的結局,但是更為陰暗的反映人性的結局卻更為明顯。用自己的話來說,這個男主,從頭到尾都是不是什麼好人,我更願意相信他為了利益出賣了女主, 明明女主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不想要什麼樣的對象(堅決不和同自己一樣的盲人結合),編劇硬是把男女主莫名其妙的扯在了一起。
在商場走失那一幕,更應該堅定女主不和盲人在一起的決心才對吖,編劇你到底在想什麼呢?為了後面的復仇劇情而生拉硬拽,盲人還是需要一個正常人的照顧才行,會配音模仿這個天賦技能給了男主能力加持,才有了復仇成功的可能。兩個小時的電影果然和十幾分鐘的短片不一樣,短片細節更少,觀眾想像的發揮更多。但是這兩小時的電影多次反轉,刺激。從最後男主打飛易拉罐,先是驚訝,再到懷疑,他沒瞎?那他還是把米西賣出去了嗎等等,但是一個盲人,又是怎麼反制了殺掉醫生的米西,他又是怎麼把米西運到那個買家的手裡,那他到底從哪裡開始撒謊的。
看到另一個人的猜測,整個故事都是男主在陳述,說不定從一開始就是撒謊了,甚至他才是米西的情夫,真是越想越腦殼痛,不過我認為應該不是全謊言,我最迷惑的還是醫生被反殺後才開始,男主到底怎麼把米西給賣掉了。然而電影裡的各種伏筆和呼應深得我心,調音師結局,男主精準地打到了易拉罐,說明視力恢復,那麼就是他後面的結局騙了女主(醫生和西米),女主最後的類似拒絕意思可能是已經知道男主騙人,但是其中的劇情是真的恐怖,看著都感覺,喘不上氣,西米這個女人太恐怖了,男主是真的帥,男主超好看。悲憫和倫理是生存哲學的命題,看不見的旋律只存在於心中,利用兩種邪惡來平衡,阿卡什保持獨自為善,最終也是恐懼和絕望的普通人。反轉的各色人生,自然有平衡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