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觀看法國微電影《調音師》的時候,可能會被十三分鐘的內容震驚到。因為它情節的震撼,內容的充實,主題的深度……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那個根據它改編而成的印度長篇電影——《調音師》!
印度版的《調音師》講述一個假裝盲人的鋼琴師意外地捲入一樁謀殺案,從而遭遇了各種離奇經歷的故事。為什麼說是離奇呢?等我慢慢道來。
或許導演都沒想到這部影片會一飛沖天直接封神!在印度本地和北美院線上映總票房直接將近兩千萬美元,或許這樣的票房成績比起好萊塢大片比如說《復仇者聯盟》,《速度與激情》等等這些科幻巨製低了很多個層次,但我們要知道《調音師》的投資僅僅才四百多萬美元,相比於這樣的投資對比最後的票房真可謂賺的盆滿缽滿。當然,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絕對不是偶然,影片的質量也經得起考驗。
反轉的劇情。縱觀這部劇,不是反轉就是在反轉的路上,讓觀眾看的雲裡霧裡又腎上腺素飆升驚險刺激懸疑燒腦,這部劇全部具有。言歸正傳,我們看看劇情的神一樣的反轉:首先是「盲人」調音師,這本沒有啥,就是一個盲人而已,然而後面這個「盲人」能看見!其次是男主遇見殺人現場想躲到廁所沉澱沉澱,結果兇手也躲在洗手間!最給力的是盲人去警察局報警反而發現隊長就是那個兇手……這邏輯整體給人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雖然說影片之中作用巧合容易使故事缺乏真實性,但這不作品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反而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得不說這不作品在劇情上已經贏得了觀眾的好評。
影片中的善惡。在無數次反轉的劇情中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這部電影中的善惡,有嗎?究竟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好像這部電影並沒有明顯的設定,假扮盲人,泯沒良知的鋼琴家,還有他那個表面單純內心卻黑暗的女友,親手殺死自己丈夫的印度版「潘金蓮」,以及見錢眼開的突突車夫婦……等等,連同小孩子都是及其的貪婪和勢力。其實這部電影我是越看越迷糊,但迷糊之後我好像又明白了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一些道理——適者生存,明哲保身。正義是存在的,但很多時候在很多偶然的情況下往往不能夠去伸張正義,就如鋼琴師去警局報警的時候發現那個警察隊長就是殺人兇手一樣,正義還存在嗎?捨生取義在一定情況下是可行的,但捨生了大義卻沒有取或沒法取,那捨生的意義在哪?
影片中處處都是隱喻和諷刺。在善良外衣包裹下的鋼琴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後的兔頭拐杖,自己擊飛易拉罐。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發現鋼琴家的眼睛已經好了,也就意味著他參與的眼角膜移植。還有他的鄰家小孩兒,為了利益的自私拍攝鋼琴家在家的場景,揭露他不瞎的事實為了換取好處。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無不都在揭露社會各個階層的自私自利之人。同樣也告訴我們,一旦跨越了底線就容易陷入萬丈深淵。也諷刺了現實生活中自私的人還是很多,有些人也都是披著善良的外套罷了。
不得不說《調音師》把人性的懦弱,貪婪,自私展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在為正義吶喊的時候卻感覺到一種無力。我們想要為正義吶喊,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又一個人內心的黑暗,仿佛正義都在生存和偶然面前變得脆弱不堪。大多時候我們都是在用眼睛看世界,往往都忽略了事物最本質的東西,像一個睜著眼的瞎子一樣在世間遊蕩,很多時候我們忘了用心去看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