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時光微信號:live_moments
文|張十巴仙
「射鵰三部曲」的前兩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的故事一脈相承不言而喻。而後兩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故事年代相距七八十年,人物基本已經全部更迭了。
射鵰三部曲(三聯版)
然而,這兩部小說仍有一定的關聯。
《神鵰》第四十回,少林寺覺遠大師和少年張君寶一路追趕偷取《九陽真經》的瀟湘子和尹克西來到華山而與楊過、郭靖等一群剛剛評完「新五絕」的《神鵰》主要人物碰面的故事。與瀟、尹二人一番打鬥之後,眾人才相互告別。這段情節與《神鵰》主旨毫無關係,卻被加在小說末尾,就像電影彩蛋一樣,預示著續集的到來。續集《倚天》第一、二回的確是承接《神鵰》末尾出現的人物往下講,即三年後郭襄來到少林寺尋找楊過,遇到覺遠大師和張君寶後發生的一些故事(下文會詳細講)。第三回卻放棄前兩回的人物,一跨大半個世紀,幾乎另起爐灶,描繪了新的《倚天》江湖,啟用了全新的人物張翠山、殷素素等。看了小說就能找到這些用來為兩部小說穿針引線的情節。但電視劇版本則基本弱化甚至刪除這一情節,僅僅在劇中人交代《九陽真經》、倚天劍和屠龍刀的來龍去脈時粗略涉及了《神鵰》和《倚天》的承接關係。
《倚天》電視劇裡滅絕師太交代刀劍由來
話說公元1259年神鵰大俠楊過自襄陽大戰用飛石擊死蒙古大汗蒙哥之後,與眾人在華山之巔祭拜洪七公和歐陽鋒並評完「新五絕」之後,攜著小龍女歸隱江湖。楊過的英雄事跡以及在郭襄生日宴上為其安排的禮物,都深深烙刻在16歲的郭襄心裡。16歲的姑娘情竇初開,面對這麼一個優秀而又對自己好的男人,自然心生情愫,對他的離去也戀戀不捨。
然後《倚天》(第一、二回)開篇繼續這個故事(這時離《神鵰》故事結尾已過三年):
「郭襄自和楊過、小龍女夫婦在華山絕頂分手後,三年來沒得到他二人半點音訊。她心中長自記掛,於是稟明父母,說要出來遊山玩水,實則是打聽楊過的消息,她倒也不一定要和他夫婦會面,只須聽到一些楊過如何在江湖上行俠的訊息,也便心滿意足了。偏生一別之後,他夫婦從此便不在江湖上露面,不知到了何處隱居,郭襄自北而南,又從東至西,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原,始終沒聽到有人說起神鵰大俠楊過的近訊。」
金庸的每部小說都有三個版本,即為舊版(報章連載版)、新版(三聯版)和世紀新修版,其中最為人熟悉且影響力最大的版本就是新版(第二版)。
金庸當年寫武俠小說是連載於報紙,每天都要趕稿,這種急就章形式寫出來的小說,肯定會有些情節考慮欠妥。他自己也有發覺小說的漏洞和不足,讀者也會向他指出缺點和提出建議,這些都會在他新修訂的版本中改正。
《倚天》新版(第二版)說郭襄遍尋楊過,並未提及去古墓找,只是一路找不到才找到少林寺來,這似乎有些不合理。新修版(第三版)中金庸給出了答案,郭襄的確去了古墓,但碰到兩位侍女,說楊過夫婦外出,不知歸期,於是又到處尋找。原文如下:
「郭襄自和楊過、小龍女夫婦在華山絕頂分手後,三年來沒得到他二人半點音訊。她常自思念,於是稟明父母,說要出來遊山玩水,料想他夫婦當在終南山古墓隱居,便逕往古墓求見。墓中出來兩名侍女,說道楊過夫婦出外未歸,招待郭襄在古墓中住了三天等候。但楊過夫婦未說明歸期,郭襄便又出來隨意行走,她自北而南,又從東至西,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原,始終沒聽到有人說起神鵰大俠楊過的近訊。」
三年後(1262年)離開襄陽開始尋找楊過,她很快就想到去少林寺詢問。19歲的她重遇當年在華山上見過的覺遠大師和現今16歲的徒弟張君寶(小說《神鵰》第四十回已有述及)。不想覺遠大師因為丟失了《楞伽經》(內含武學秘籍《九陽真經》)而被拷上手鍊和腳鏈罰挑水,張君寶則一起陪同。隨後「崑崙三聖」何足道借傳話《九陽真經》的下落為名,挑戰少林寺的武功。覺遠和張君寶接連迎戰,由於不知不覺間已經習得一些《九陽真經》的武功,居然佔得上風。
何足道被打退之後,少林寺內眾僧指張君寶偷學少林武功,想要捉住他嚴懲。覺遠大師為了維護張君寶和郭襄逃離少林寺,將二人裝入鐵水桶,並挑著鐵水桶逃離少林寺,最後精疲力盡而圓寂。他圓寂之前口述了《九陽真經》。在場的無色禪師、郭襄和張君寶各自憑自己的武學根基記住了一部分經文。在火化覺遠大師之後,郭襄和張君寶就分手告別了。
曾華倩飾演《倚天》中的郭襄(見到覺遠前)
張君寶自然不能再回少林寺,也不願受郭襄引薦去襄陽城,獨自雲遊四海,終憑自己的武學悟性加之習得的《九陽真經》創立了武當派,自號張三丰。而19歲的郭襄雖然尋找楊過無果,卻也不願回襄陽城,繼續遊玩兼尋找。
《倚天》情節留白卻點出郭襄結局(約1262-1336年)
《倚天》採用這段故事作為引子,與正文張翠山等主角的出現(約1336年)差了74年(從張三丰16歲至90歲大壽)。這74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顯然是個很大的創作空白。金庸沒有直接描述情節,而是透過《倚天》正式情節裡面的人口述表達。
公元1267年,8年前元氣大傷的蒙古軍捲土重來,終於在1273年攻破襄陽城,郭靖、黃蓉以及其子郭破虜等盡皆殉城。靖蓉二人在城破之前,已經將楊過託人贈予郭襄的玄鐵劍熔鑄成了倚天劍和屠龍刀(內中分別藏有《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倚天劍歸郭襄保管,屠龍刀歸郭破虜持有。此時30歲左右的郭襄,或是持倚天劍成功逃生,或是還在外遊歷來不及趕回,這都無從可考,總之是沒有殉城。
她繼續走遍中原,在40歲那年(1283年,南宋已亡)才頓悟出家,創立峨眉派。能堅持尋找楊過二十年,也是非常有毅力的。國破家亡雖然讓她很傷心,但是她並沒有直接因此出家。其實,她也知道,找到了楊過又如何,他是有婦之夫;也許楊過是在故意躲避,覺得出來見了她又能如何。
她40歲那年想必發生了一些事情,很多人有多種猜測,例如看到張三丰創立武當派,例如尋找楊過的心理時間已經到了,甚至於遠方傳來楊過的死訊。總之,「一見楊過誤終身」是不假,她不僅為了楊過一直未嫁(據說何足道是鍾情於郭襄的),她收的徒弟風陵師太的法號也是以她和楊過首次相遇的風陵渡口而命名的。風陵師太的徒弟就是滅絕師太,也就是《倚天》的出場角色。也有人認為,郭襄在峨眉山出家,只是因為峨眉山景致優美,並非為了楊過。
郭襄在風陵渡
郭襄張君寶年紀相仿,要是郭襄嫁給張君寶,也許兩人都會幸福。那麼說不定《倚天》情節就以兩人的戀情展開。這不是瞎編,因為在隨後的《倚天》劇情裡,殷素素曾經提到過這一「建議」(《倚天》第九回),也即作者想到過這一層。偏偏金庸安排兩人各自未嫁未娶,直到大半世紀之後才正式展開《倚天》劇情。
以上涉及的一些合理的猜測,大家都能接受。至於有人揣測後來小龍女去世,楊過再娶郭芙等這樣腦洞大開、信息量太大的情節,則只能說是言論自由,實則淪為狗血劇情罷了。
兩部小說對於這段過渡情節的描述是點到即止(僅僅寫了三章),對隨後74年的事情也一筆帶過。讓人遐想之餘,也覺得也沒有填補的必要,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部《郭襄外傳》,這種遐想的朦朧美是非常有韻味的。
這段過渡情節的確出現了一些重要的過渡人物,例如崑崙三聖何足道是崑崙派何太衝的前輩,郭襄是峨眉派滅絕師太的師祖,張君寶夠一直長壽到《倚天》正式情節還在當武當掌門。在這段過渡情節中出現了後來很重要的《九陽真經》,過渡情節之後74年的創作空白中出現了屠龍刀和倚天劍,以及郭靖黃蓉的結局。捋一捋這些事情,似乎頭緒並不多,但都很關鍵。
尾注: 小說雖然不是歷史,但畢竟借用了歷史背景。那麼這其中用年份來梳理這段故事,既不荒謬又有趣。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郭靖守襄陽,但襄陽的確是讓蒙古兵進攻好久才攻克,因此被用來穿插靖蓉二人的事跡。其實峨眉派出現於先秦,派中皆為男弟子,並非由郭襄創立。關於歷史和小說的關係可以這樣說,對於真正的歷史而言,這個武俠世界就是一個平行宇宙(歷史)。如此想,就會對武俠小說裡的歷史觀自帶一份包容和理解,而能靜下心來欣賞作者精心安排的情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