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神鵰俠侶》的結局戛然而止,再開始已是百年後的倚天時代

2021-02-08 予我渡北川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續接了《射鵰英雄傳》的故事,描寫了楊過和小龍女悱惻纏綿的愛情經歷,是金庸先生小說中為數不多的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同時,江湖上的俠義精神也在此著作中達到了頂峰,郭靖等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形象完美的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讓我們對武俠中的「俠」的理解上升到了「大義」的境界。

可是,《神鵰俠侶》的結尾卻讓廣大金庸迷們有意猶未盡之感,總覺得書中還有許多故事未來得及展開,比如楊過在襄陽城破時為何不去救郭靖一家?郭襄創立峨眉派和張三丰創立武當派的過程有何驚險之處?郭靖一家在守衛襄陽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可歌可泣的事件?郭芙、耶律齊、郭破虜的如何擔當守城大任的?……

眾多的疑問,有的在《倚天屠龍記》中以江湖人士回憶的方式給出了答案,例如郭靖、黃蓉、郭破虜殉城而亡;而另外一些,如郭芙耶律齊的結局,則化作了江湖中的煙雨,朦朧著歲月,成為了永久的謎題。

作為讀者,我們在遺憾的同時,也會禁不住產生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神鵰俠侶》的結尾會戛然而止,再開始已經是近百年後的《倚天屠龍記》時代?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郭靖、黃蓉的精神已經融入到倚天劍和屠龍刀中,再無寫下去的必要

從《射鵰英雄傳》開始,郭靖和黃蓉的命運就與兩本書緊密相連。一本是武功秘籍《九陰真經》,另一本是記錄臨陣兵法的《武穆遺書》。這兩本奇書,《九陰真經》陷於江湖之上,引來腥風血雨;《武穆遺書》可助廟堂長遠,有鼎定乾坤之效,宋金兩朝豪傑亦為此爭得頭破血流,無奈抵擋不住歷史的滾滾車輪。

相比郭靖,黃蓉與《九陰真經》的淵源更深切一些。她的父親黃藥師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即為奪此書,雖功敗垂成但好奇之心不減,用盡了各種辦法騙得經書,不想無意中害了愛妻馮衡的性命而抱憾終身。黃蓉自小沒有了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養成了刁蠻任性的性格,一言不合離家出走,結識郭靖,引出一段美滿的婚姻。

而郭靖則與《武穆遺書》有著不解的緣分。郭靖踏足江湖,一方面是為了父親報仇,再者就是為了純粹的江湖之事——比武。如果沒有《武穆遺書》的出現,郭靖的一生會像洪七公一樣行俠仗義快意恩仇。可《武穆遺書》的重要性顯現之後,郭靖的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那就是把江湖俠義轉化為家國大義,並為之奮鬥終生,成為了震鑠古今的一代大俠。

郭靖黃蓉在歷經江湖和宋蒙金各方勢力角逐的種種之後,帶領中原武林豪傑義助襄陽城,以人格升華的形式「退出江湖」,從此江湖紛爭盡皆成為「小事」,所以《神鵰俠侶》中以情愛糾纏為主線,江湖上的紛爭被淡化,或者說升級為封建政權之間的「大事」,不再作為敘事的焦點。到了《神鵰俠侶》結尾處,仿佛一切又回到了江湖的恩怨糾葛之中,如此循環往復,實在沒有寫下去的必要。如果真的寫出來,反而會讓讀者有不耐煩的感覺。

但是,郭靖黃蓉以楊過的玄鐵重劍鑄成了倚天劍和屠龍刀,內藏《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精要》和《武穆遺書》,讓這些伴隨著他們成長的書本,以精神的形式留存下來,和古代幹將莫邪以身鑄劍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一陰一陽調和天地,《武穆遺書》乃仁人志士報國為民的精髓骨血,我們看到倚天劍、屠龍刀就會想到郭靖和黃蓉,又何必寫出兩位耄耋老人血灑疆場的悲壯呢?

正所謂:江湖兒女情義遠,俠骨風流為紅顏。倚天屠龍神兵出,剎那回首似昨天。


楊過小龍女本不屬於江湖,他們圓滿之時便是告別江湖之日

楊過和小龍女是江湖兒女,可他們從來都與江湖格格不入。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他們兩個人的眼中只有對方,江湖所有的是非均敵不過愛意綿綿。

楊過和小龍女的少年時代是在活死人墓中度過的。雖然有些許風波,但終歸是平淡安靜的生活。他們的命運從離開古墓的那一刻開始發生了改變。

其中,楊過遇到神鵰的經歷,讓他的對武功修為乃至做人的道理都有了通透的理解。他手持玄鐵重劍闖蕩江湖,黯然銷魂掌法盡敗武林豪傑,數次在危難中救助郭靖一家和襄陽城,成為 名動一時的神鵰大俠。楊過的玄鐵重劍最後被融為鐵水,鑄造倚天屠龍,也意味著他的使命已經完成,此後可以過屬於自己的人生了。

楊過和小龍女一個斷了手臂,一個汙了清白,成為了「天殘地缺」之人。楊過遇到了陸無雙、程英、公孫綠萼、郭襄等一眾好女子,可他在紅粉群中發現自己最愛的依然是小龍女;小龍女在賭氣之下好似痴兒般遊走江湖,也始終忘不掉楊過。他們就像《紅樓夢》開始時的那塊通靈寶玉,必要到繁華中歷練一番,嘗遍世間的愛恨情仇,最終回歸平靜,與《紅樓夢》不用的是,楊過和小龍女終究是相依相伴,也算是種圓滿。

《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都提到過神鵰。郭靖從一個無拘無束的射鵰少年成長為大俠,他射落大雕,暗示著他終將離開大漠,去到紅塵中完成那沖天的宏願。楊過與神鵰相伴,亦師亦友,暗喻著他的江湖使命與郭靖息息相關,唯有不同處在於,他早晚會像神鵰一般,隱居世外,自由翱翔。

由此可見《神鵰俠侶》結尾處,楊過攜小龍女飄然而去,實在是他們始終好似在大漠草原策馬奔騰的自在少年,留給我們的永遠是青春的背影,又何苦再寫下去,多費筆墨?

正所謂:以情開始以愛結,江湖如夢似幻覺。大夢一場幾十載,何苦惶惶戀人間。


郭破虜、郭芙、郭襄和張三丰等人不用細細描述,終歸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江湖故事

《神鵰俠侶》完結和《倚天屠龍記》開篇豐富了張三丰和郭襄的形象,正當我們以為他們的故事將要開始時,金庸先生筆鋒一轉,便是百年。

這百年的時間中,除張三丰活成了「神仙」外,其餘《神鵰俠侶》中的人物均已離世。其中,郭破虜在襄陽城破時犧牲,郭芙沒有介紹,郭襄創立了峨眉派,至於黃藥師、一燈、周伯通等人更是不見一絲蹤影。我們以最大的善意來揣測那些沒有介紹結局的人們,願他們求仁得仁,歸隱善終。

那為什麼不再寫這些有故事的人呢?

因為射鵰和神鵰的江湖已經結束,新的江湖業已到來。在遠去的江湖中,儒俠風華已成絕代,留下個張三丰算作迴響。《倚天屠龍記》中江湖名門正派和明教正邪難分,江湖之水漸漸渾濁。

郭破虜作為郭靖的傳人,他的死代表著浪漫鐵血的江湖隨著宋朝的滅亡成為了東逝流水;郭芙耶律齊黃藥師等人不做介紹,說明了《倚天屠龍記》裡的江湖經過百年的歲月,只能記住郭靖這樣可以在功名簿上留下姓名的大俠,那些風度翩翩的人兒們,已經不再是關注的對象,甚至餘不下片語只言。

所以,郭襄那般的靈動少女創立的峨眉派,出現了滅絕師太這樣不近人情的苛刻掌門,明教中俠肝義膽的謝遜、楊逍等人屢屢敗於宵小之徒,而主角張無忌也難以成為郭靖、楊過那樣的大俠。

從這個意義上講,射鵰三部曲是悲劇,始於俠義,卻沒有以俠義得來我們心目中的結果。既然如此,就讓《神鵰俠侶》戛然而止吧,讓那些風華絕代的人物們永遠的活著,沒有唏噓,沒有感慨,也沒有悲哀。畢竟,《倚天屠龍記》還有一個風趣幽默的張三丰讓我們可以憶起江湖曾經的風骨,記住那些俠之大者的熱血和風流。

正所謂:霜打風吹花落去,枝繁葉茂添年輪。不見江湖朦朧雨,只聞刀槍劍戟聲。


相關焦點

  • 《神鵰俠侶》最後結局到底怎樣?書中兩個細節已暗示,小龍女死了
    書中兩個細節已暗示,小龍女死了】文/江湖一枝花大俠們好,本期話題我們來侃侃《神鵰俠侶》。我們都知道《神鵰俠侶》是金庸先生自認為最失敗卻又最喜歡的一部作品。金庸先生喜歡《神鵰俠侶》,是因為《神鵰俠侶》的成功伴隨著金庸先生事業的成功。而失敗則是因為《神鵰俠侶》的故事情節包括故事結局並非金庸所願。那麼《神鵰俠侶》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
  • 神鵰俠侶的不同結局,小龍女墜崖後全書終結,楊過與郭襄雙宿雙飛
    《神鵰俠侶》,作為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有著承上啟下的關係。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楊過,乃是郭靖結拜兄弟楊康的親生兒子。《神鵰俠侶》末尾處,又引出了張君寶、郭襄、九陽神經等《倚天屠龍記》的線索。
  • 神鵰俠侶結束後發生了什麼,黃衫女子的父母是誰?
    1961年7月6日,金庸開始在「明報」上連載長篇小說「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的連載時間與「神鵰俠侶」存在重合,由此可以斷定的是,在神鵰俠侶完結之前,金庸就已經構思了倚天屠龍記的部分劇情,至少倚天屠龍記的時間線,是早已想好了的。
  • 《神鵰俠侶》有兩種結局,一種是小龍女死了,楊過郭襄浪跡天涯
    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詮釋了什麼叫做「俠」,《神鵰俠侶》則告知了「世間請問何物?」,而《倚天屠龍記》的江湖,用門派紛爭,取代了華山論劍,所描述的江湖更加險惡。《神鵰俠侶》為射鵰三部曲的第三部,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 TVB竟然翻拍了兩次《神鵰俠侶》,三次《倚天屠龍記》!!!
    卓Sir苗僑偉,沒想到你當年也演過渣男啊~說起《射鵰英雄傳》,就承接著說它接下來的故事《神鵰俠侶》吧。金庸老爺子的《神鵰俠侶》多年來被各地翻拍眾多,而香港則是各地翻拍最多的。往上追溯,還有1983年同樣是TVB製作的劉德華、陳玉蓮版。
  • 這才是《神鵰俠侶》真正的結局:和小龍女一起的男人,不是楊過
    射鵰江湖開始於郭嘯天和楊鐵心兩位好兄弟的故事,郭楊都是名將之後,而且有著共同的志向,甚至在郭靖和楊康尚未出生的時候,他們就決定兩家一定要結成世親。然而,完顏洪烈的出現卻改變了兩家的命運,兩家的子嗣也從此走上兩條完全不同的命途。楊康最終出生金朝,而郭靖卻輾轉大漠,最後還被封為金刀駙馬。楊康和郭靖,兩個原本應該親如兄弟的青年,就這樣被金庸寫成了一對大仇人,甚至出現了兄弟相殘的結局。
  • 你可能不知道的《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之間的故事
    而後兩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故事年代相距七八十年,人物基本已經全部更迭了。    射鵰三部曲(三聯版) 然而,這兩部小說仍有一定的關聯。《神鵰》第四十回,少林寺覺遠大師和少年張君寶一路追趕偷取《九陽真經》的瀟湘子和尹克西來到華山而與楊過、郭靖等一群剛剛評完「新五絕」的《神鵰》主要人物碰面的故事。
  • 《神鵰俠侶》結尾刪減的情節
    古天樂版《神鵰俠侶》在選完五絕後,楊過就帶著小龍女歸隱了,這其實並不是原著的結局,在選完五絕後還發生了一個小章節的故事
  • 《神鵰俠侶》裡,那些作孽的愛情
    而且,從楊過之後,一個時代開始了。《神鵰俠侶》是金庸先生的第五部小說。此前,《書劍恩仇錄》,感情線很簡單:陳家洛與回族二位姑娘,基本是一見鍾情;《碧血劍》,袁承志與溫青青、阿九也沒多少糾葛;《射鵰英雄傳》,郭靖請吃了一頓十九兩銀子的飯,送了匹馬贈了件貂裘,黃蓉就與他生死以之。《雪山飛狐》,胡斐與苗若蘭初見、飲茶、彈琴唱歌,就有了心。到此為止,都是英雄美人,相得益彰啊。
  • 新版《神鵰俠侶》即將上線,看了定妝照後,又開始懷疑人生!
    日前已經完結的《新白娘子傳奇》和《倚天屠龍記》,還有目前正在熱播的《封神演義》,今天,又聽聞新版《神鵰俠侶》又要在暑期與大家見面,看來2019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 《神鵰俠侶》:每段愛情都是孽緣?
    而且,從楊過之後,一個時代開始了。《神鵰俠侶》是金庸先生的第五部小說。此前,《書劍恩仇錄》,感情線很簡單:陳家洛與回族二位姑娘,基本是一見鍾情;《碧血劍》,袁承志與溫青青、阿九也沒多少糾葛;《射鵰英雄傳》,郭靖請吃了一頓十九兩銀子的飯,送了匹馬贈了件貂裘,黃蓉就與他生死以之。《雪山飛狐》,胡斐與苗若蘭初見、飲茶、彈琴唱歌,就有了心。到此為止,都是英雄美人,相得益彰啊。
  • 張一山版《鹿鼎記》後,《神鵰俠侶》再定檔,毛曉慧版小龍女辣眼
    說起武俠小說,金庸老爺子敢稱第二,絕對無人敢稱第一,從1995年創作《書劍恩仇錄》開始,金庸只用了十五年就書寫了15部經典武俠長篇小說,其中《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小說更是多次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成了至今都無法超越的經典
  • 李添勝與《神鵰俠侶》
    香港金牌監製李添勝,在《神鵰俠侶》立項時,看了李若彤演的《妖獸都市》和《火燒紅蓮寺》。特意打電話給好友杜琪峯,讓他把公司旗下的藝人李若彤借調過來出演小龍女一角。有記者採訪李添勝,為什麼當時小龍女沒用tvb自家人,而是採用外援?
  • 神鵰俠侶為啥會有這樣的結局
    所以比較神鵰俠侶在明報連載的時候,當時很多的文壇人士,都認為小龍女應該在跳下斷腸崖之後就過世,楊過孤老而終。這個也是因為傳統的儒家文化的關係,宋朝既然失節,就不應該再和大英雄在一起。金庸老先生當時也是很苦惱,而考慮到廣大讀者,才有想出了這個柳暗花明的結果。同樣的,射鵰英雄傳裡最初連載時,有一章回是有什麼事情請人代筆了。
  • 《神鵰俠侶》再翻拍,背後的愛情故事多少人能看懂……
    2019版小龍女飾演者,毛曉慧《神鵰俠侶》的故事,我們早已爛熟於心,可多年後再聽到這個名字,仍然會心念一動。長大後再看《神鵰俠侶》的結局是:明月在天,清風吹樹,楊過攜著小龍女,並肩下山,歸隱而去。長大後,才後知後覺,結局的鏡頭裡還有個郭襄,一個鏡頭就是人生啊。
  • 另類的金庸名著《神鵰俠侶大結局》,續寫的狗血劇情實在讓金庸武俠粉絲難以接受
    神鵰俠侶《神鵰俠侶》是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射鵰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二部,他上承《射鵰英雄傳》,下啟《倚天屠龍記自1959年問世以來,《神鵰俠侶》已經被改編成影視劇上百次,許多影視明星憑藉出演其中的角色而聲名大噪。金童的《誰是大英雄》和《神箭金雕》是金庸武俠小說續作中佼佼者作為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射鵰三部曲」中的佼佼者,故事在第二次華山論劍結束之後,神鵰大俠夫婦楊過小龍女歸隱終南山活死人墓而結束。
  • 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絕代雙驕,齊聚2019年「致敬經典」
    主演陣容年輕化,已成古裝武俠翻拍劇必然趨勢當下《天真派武林外傳》的熱播只是「致敬經典」劇集盤的開始,2019年還將有更多翻拍的古裝武俠IP劇上線與正在製作中。其中待播的劇集有《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絕代雙驕》《新龍門客棧》《新六指琴魔》《萍蹤俠影》等;還處於製作中的劇集有《天龍八部》《新碧血劍》《新七劍下天山》《多情劍客無情劍》《雪山飛狐》《鹿鼎記》《楚留香新傳》《陸小鳳傳奇》等。
  • 為什麼現在一些人會認為《神鵰俠侶》中的黃衫女子是楊過、郭芙的...
    黃衫女子可以算是《倚天》中最神秘的人物,大約二十五六歲年紀,武功卓絕、風姿綽約。在書中共出場兩次,僅有的兩次出場都給小夥伴兒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第一次出場就幫助史火龍奪回丐幫幫主之位;第二次出場是在少林寺屠獅大會上,以正宗的《九陰真經》功夫大破周芷若的九陰白骨爪,還給張無忌留下了「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的無盡遐想。
  • 《神鵰俠侶》:徐克再入金庸江湖能否有驚喜
    《神鵰俠侶》是徐克閱讀的第一本金庸小說,半個多世紀後,徐克曾這樣回憶那段往事,「記得在小學時看的第一本書就是《神鵰俠侶》,那時候都沒錢買書,還是從書店租來看的。」明報連載《神鵰俠侶》《神鵰俠侶》是金庸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大家至今津津樂道的臺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就來自這本書。《神鵰俠侶》同時也是「射鵰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前有《射鵰英雄傳》,後有《倚天屠龍記》。
  • 神鵰俠侶後期黃藥師結局如何?金庸曾給出三處暗示
    那麼,這樣一位極具特色的絕頂高手,結局究竟如何呢?黃藥師的結局,金庸先生雖沒有寫明,但他在射鵰三部曲中共埋下了三處伏筆。或許我們也不難想像到,黃藥師如此一個有性格特色的人物,其結局同樣和他的人一樣「精彩」。在筆者看來,黃藥師最後確實是死了,並且他是手按玉簫吹著「碧海潮生曲」,沉船於大海之中。為何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