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到底有多牛,為何至今仍受人敬仰?這5點足以讓人信服!

2021-01-18 歷史微觀者

王陽明到底有多牛,為何至今仍受人敬仰?這5點足以讓人信服!

文/歷史微觀者

王陽明是我國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1472年10月31日出生於浙江寧波紹興府餘姚縣,也就是今天的寧波餘姚,在他享年58歲去世。王陽明字伯安,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王陽明精通各種思想,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王陽明最著名的思想是「吾心便是宇宙」他是一個典型的唯心主義者,他對哲學有著很深的研究,為此他也發表了很多關於唯心主義哲學的書籍《王陽明全集》、《大學問》、《傳習錄》等,他的思想在當時那個年代也受得人追捧,很多人拜他為師。他的弟子被稱為「姚將學派」。

王陽明的思想對明朝的影響深遠,他的唯心主義思想甚至還傳到了日本、朝鮮半道以及東南亞地區。日本開展的明治維新運動就是受他的唯心主義思想影響。在明朝被推崇備至的王陽明到底有多牛,為何至今仍受人敬仰?這5點足以讓人信服!

第一點:家庭背景強大。王陽明家庭背景可謂是十分強大,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王陽明出生於一個名門望族,其父親是明朝的狀元,家庭背景如此強大,王陽明又怎麼會差呢?據史書記載王陽明母親懷胎超過10月才生下他,在他出生的時候其祖母夢見有祥雲降落,是一個好兆頭,但是在他5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有一天高僧經過他家,摸著頭說了句「好孩兒」,後來祖父為其改名為「守仁」從那以後他就開始說話了。

第二點:志向遠大。王陽明可謂是年少有志,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就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讀書做一個聖賢。那個時期大多數人都醉心於考取功名利祿,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毋庸置疑他的科考路也是十分的不順利,但是他依然執迷於自己的志向不後悔。

第三點:刻苦鑽研精神。王陽明和朱熹生活在同一個時期,二者都各有所長。他認真刻苦鑽研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論。為了弄清格物致知理論他專門割了七天的竹子,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從此以後就專研於自己的心學。

第四點:獨一無二的吾道。王陽明經歷了「龍場吾道、知行合一和天泉證道」。王守仁於公元前1506年因為得罪劉謹而被貶到貴州龍場,他吾性極強吾到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這就是著名的「龍場吾道」。他認為知行合一,致良知二者應該結合起來,以至於更好的格物。

第五點、軍事上頗有研究。在他為官期間,在軍事上面取得的功級也是不少的。先是平定了江西盜賊流寇,後是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用了35天的時間,可以說效率及其高了。嘉靖六年他還用他自己的心學平定了思恩、田州的民族的造反,被稱為「思田告捷」。但是,在「思田告捷」。但是從此以後便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還留下一句遺言:「此心光明,亦復可言。」

王陽明到底有多厲害,為何至今仍受人尊敬?讓人無力反駁。小編認為王陽明的一生也算是十分偉大了,不僅是心學的集大成者,而且也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很多學術思想,如此偉大的一位思想家,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的心學,到底有多牛?為何能給人強大力量?看完就明白了
    而他們,都是王陽明的信徒。王陽明的心學,為什麼不在中國流傳卻在日本受推崇?王陽明的心學,解決的是人思想、哲學、性格以及對行動力的命題,為什麼他的名字,在中國不流傳?而日本則意識到了王陽明心學的重要性,直接作用於明治維新改革之中,故而成了日本最受尊崇的中國人。那麼王陽明先生的心學,到底講了什麼?心學的核心奧義,就在於四個字「知行合一」。
  • 千古奇人王陽明,他有多牛不是你隨便想像的
    王陽明之父王華為成化十七年,也就是在1481年高中狀元,官至吏部尚書,封新建伯。如此家庭背景自然對少年王陽明的人格塑造起到了重要的影響,所以王陽明打小就天資聰穎,才華橫溢。 王陽明12歲時正式拜師讀書,有一次,他突然向私塾先生發問:「何為人生第一等事?」先生答:「惟讀書登第耳!」
  • 一位有威嚴又使人信服的領導者,基本都具備這3點,難怪得眾人心
    作為領導最大的困難就是員工不信服,不僅是領導,就連過去的權力最大的一國之王也有這個煩惱。春秋時期有一位叫魯哀公的人,有一次他問孔子「何為則民服?」,意思就會怎麼能讓老百姓服從他,孔子回答「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意思是選拔那些正直的人,避免那些不正直的人,人民就信服你,選拔那些不正直的人,相反人們就不能信服與你。
  • 王陽明的「心學」講的什麼,為何如此受人追捧,厲害在什麼地方?
    王陽明的心學自問世至今,就始終備受追捧,從清代的曾國藩,到日本的稻盛和夫,還有馬雲全是他的追隨者,王陽明的心學究竟有哪些能量,為什麼能備受這般多的人的喜愛呢?王陽明是心學的開創者,也是明代唯一一個封侯的文官,在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一輩子追求的儒家文化中,他獨創「心學」,開拓了另一條文化之道。
  • 王陽明的「心學」講了什麼,如此受人追捧,厲害在什麼地方?
    王陽明的心學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受到追捧,從清朝的曾國藩,到日本的稻盛和夫,以及馬雲都是他的追隨者,王陽明的心學到底有何力量,為何能受到如此多人的熱愛呢?王陽明是心學的開創者,更是明朝唯一一個封侯的文官,在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畢生追求的儒家思想中,他獨創「心學」,開闢了另一條文化之道。
  • 王陽明到底有多「牛」,連日本首相都是他粉絲?看了心服口服
    這個人就是王陽明,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是一個能文能武,繼孔子、孟子之外儒家影響最大的人物,也被稱為五百年來最完美的人之一。王陽明的心學在日本被崇拜到什麼地步?
  • 【娛樂】王陽明訂婚為何招來罵聲一片
    很多人都在替蕭亞軒和張儷感謝他的不娶之恩,不過為什麼王陽明和蔡詩芸那麼不受人祝福呢?因為王陽明出身豪門,花名在外,堪稱「臺灣第一渣男」,亂交史秒殺一切狗血劇,稍安勿躁,聽小編細細扒皮。為何待到隔天中午後才回家?她解釋:「因為時間晚了,大家也累了,他為安全起見,留大家下來睡,天亮再回去。」Nikki(曾韋琦)/2010年 2010年,王陽明和曾偉琦傳出緋聞,同年,這位美女還全裸給吳克群拍了MV,尺度好大哦!這件事當然讓王陽明很不爽,所以兩個恩交往三個月就分手了…
  • 王陽明:去人慾存天理,方是功夫
    簡單的說,「存天理滅人慾」主張的是「明理見性」,認為人們被為自己的私慾所蒙蔽,看不到自己的真實面貌,所以不能體悟到天地之理,要想體驗到、找到萬事萬物之理,就要去除人的私慾。 基於這點,「存天理滅人慾」的意思是說,人的欲望要有一個度,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成了要「滅」的對象,否則就無法「存天理」。
  • 王陽明識人術告誡: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人活一世如果一直沒有什麼成就,一直生活的碌碌無為,既沒有家財也沒有一時的權勢,可能也會讓人感覺很悲哀,但同樣是活一世的人,為什麼別人就可以做到混得風生水起呢,到底是什麼造成了兩者之間的差距其實,王陽明早在幾千年前,就對此已經總結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
  • 王陽明:人小志大,人小鬼大
    而在內書堂任教的翰林官日後則多會得到宦官們的關照,雖然並無直接資料證明王華曾在內書堂任職,但他的幾位同僚卻是教過正德朝的大宦官劉瑾,並還常向劉瑾推薦王華的人品和學問。再加上王華高中狀元,隨著內閣地位的不斷上升,新進士一入翰林,便被時人視為"儲相"。基於此,王華在當時是被人刮目相看的。
  • 他是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受人敬仰背後,是妻子離職和女兒的離世
    回想起來這樣的情況似乎就是發生在這幾年,很多人至今都十分不理解。讓人不禁想問,追捧他們到底有什麼意義?在他受世人敬仰背後,其實也有著一個普通家庭抹不去的傷痛。,但是卻在2歲多的時候病逝。這事情發生在誰身上都是一生抹不去的痛。
  • 王陽明有多牛:一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卻鮮有人知
    01引言如果說歷史上的完人,繞不開的就是明代的思想家王陽明,聖人有兩個半,王陽明就在其中佔一個,立德、立功、立言他一個人全都辦到了。希望成為一個聖賢之人,還對軍事以及兵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王陽明的父親叫王華,在他十歲的時候,父親高中狀元,這是一件高興的好事。但是 過幾年之後,母親病逝。父親為他找了個後媽,後媽就是後媽,對王陽明非常不好,百般苛待。
  • 王陽明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引言:公元1528年,已經病入膏肓的王陽明,從廣州出發,幾經輾轉到達江西南安附近的青龍鋪。在南安任職的弟子周積前來探望,見王陽明病危趕緊找大夫搶救,但遺憾的是沒能挽救王陽明的生命。王陽明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八點左右去世,臨終之際王陽明留給周積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五十,要對這3件事情「心狠」!
    人到五十,很多人都會有「中年危機」,這是因為就正常情況來說,人的一生大多也就是八九十歲,頂多也就一百來歲吧,活到了五十歲也就說明人的一生道路走到了一半了,是時候跨越這一道分水嶺,迎來人生後半場的時候了。
  • 王陽明:人到中年生活不順心,內心不夠強大,多是這些原因
    這樣自己才更有能力去接受生活的挑戰。古人的思想可以說充滿著大智慧,尤其是這位明朝的儒士王陽明,他在自己最低落的時候,創立了王陽明心學。他的心學智慧影響到至今。王陽明被譽為是明朝時期的「聖人」,他在思想,哲學,軍事等方面都有著卓越的成績。
  • 「明朝一哥」王陽明的心學在講什麼,為何如此受到日本人的推崇?
    有人曾在日本搞過調查,目的是了解日本人最敬畏的中國人都有哪些。結果十分令人意外:在國內長期無人問津的明代"王陽明",居然名列榜首,與《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智聖"諸葛亮等人齊名。什麼?你不信?曾經有位少年就在日本地鐵站發現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日本人幾乎人人都拿著王陽明的《傳習錄》在閱讀。那時候少年就感嘆,我們中國和日本可能就差了個王陽明!
  • 千古奇人王陽明,為何在日本備受歡迎?只因為看透了這3點
    王陽明是一個很奇怪的人在近代的中國提到他的不多,我們只是簡單地知道他是明朝的思想家,官二代,為人清廉,打過仗,他喜歡搞學問。但是,在日本他非常的受歡迎,在近代一直都受到日本人的推崇。在日本,伊藤博文,西鄉隆盛,東鄉平八郎都是王陽明的粉絲。王陽明之所以在日本備受歡迎,只是因為王陽明看透了這3點。1 越是艱難時,越是修心時王陽明在被貶之後並沒有心灰意冷,而是在惡劣的環境中思考人生的,以求悟透先賢的大道。冥思苦想了幾天後,他悟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這些正是心學的開始,從此以後經常悟道創立心學。
  • 大衣哥兒媳回應嫁人不是為錢,理由讓人信服,可為何沒人信錢冰?
    這幾天網上被兩個女人的婚禮刷屏了,當然不是兩個女人結婚,而是大衣哥的兒媳婦陳亞男嫁給朱單偉的婚禮以及錢冰嫁給金礦大老闆陳景河的婚禮,雖然這兩個女人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她們的婚禮卻都引來了網絡上相同的爭議,那就是她們的婚姻到底是不是為了錢?
  • 王陽明:人為什麼會走黴運?其實都是有原因的,好運並非突然消失
    很多人都認為人倒黴,無非就是怪自己運氣不好,但其實一個人為什麼會走黴運都是有原因的,在《知行合一》中王陽明說:好運並非突然消失,很多時候黴運都是我們自己無意識的行為所致。人在倒黴前一定是會有預兆的,特別是王陽明提出的幾件荒唐事如果你做了就會越來越倒黴,想要黴運遠離我們,就要改變自己少做這三種荒唐事。
  • 王陽明究竟牛在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教你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有一種說法,是說中國古往今來只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另外"半個"則是曾國藩。近代有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王陽明:"讀書做聖賢,也許才算是人生第一等大事"。於是,做聖賢,成了王陽明一生的追求。王陽明究竟牛在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教你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