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臉上被刺字,膝蓋骨被剔,復仇時的狠勁真恐怖!

2020-12-23 洋洋說史

每個人狠起來都不同,但是有一點很相同,狠勁都十分嚇人!解放戰爭時期,同是黃埔軍校的人,在戰場上應該相輔相成才對,但是最終走上敵對陣營,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見這種狠勁多殘忍。早在戰國時期也有同窗相互傷害的例子,孫臏臉上被刺字,膝蓋骨被剔,復仇時的狠勁很恐怖!

孫臏本名應該是孫伯靈,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傑出軍事家,是孫武的後代。孫臏的聰明是與生俱來的,「田忌賽馬」應該都有所知曉,這個成語的來由就是出在孫臏身上。田忌經常會和齊國的諸位公子們賽馬,並且設重金做賭注。在比賽中孫臏發現這些馬匹們的腳力都差不多,可以分為上、中、下這三等,然後便勸田忌加大賭注,還保證他穩贏。孫臏在賽馬中首次運用「策對論」,同時也被定為最早使用「策對論」之人。

當然孫臏不僅十分有謀略,還十分勇敢。在公元前345年的桂陵之戰中,孫臏和田忌率兵解救了趙國,隨後在公元前342年的馬陵之戰中,魏將穰疵在南梁以及霍擊退了韓將孔夜的軍隊,韓昭侯便派使者向齊國求救,孫臏再次採取圍魏救趙的戰術,襲擊魏軍首都大梁,隨後魏國便元氣大傷,然後失去霸主之位。

孫臏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孫臏兵法》當中,在戰爭方面,他主張重視並且慎重地對待戰爭。還經常強調戰爭是一個國家政治生活中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一個國家擁有強大的武力才可以更加穩固。

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卻慘遭同窗龐涓的殘害。龐涓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名將,傳說他和孫臏都拜於鬼谷子的門下,但是龐涓十分嫉妒孫臏的才能,十分強烈的嫉妒心湧上心頭,並且擔心日後會超過自己,最後擔任魏惠王的將軍時,便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嚴加看管。孫臏到魏國後,龐涓更加嫉妒,於是便設計陷害孫臏,最終給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就是在孫臏的臉上刺字以及剔除膝蓋骨,從此想讓他埋沒於人世不為人知。

不料「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最終孫臏的才能被齊國使者發覺,最終被齊國使者接回齊國,事後得到田忌的賞識,便在田忌門下擔任門客。孫臏忍受了如此的冤屈,如今再次回歸「戰場」,此等大仇他怎能不報,那孫臏最終又是如何報復龐涓的呢?為何會嚇人呢?

前面說到孫臏和田忌圍魏救趙,而龐涓又是魏國大將軍,在這次大戰中,龐涓中了孫臏設下的埋伏,第一次敗在孫臏手中;在十三年後的馬陵之戰中,孫臏再次使用「圍魏救趙」的戰術,但是龐涓已經知道孫臏的計謀,認為不會再次上當。不料孫臏為了對付龐涓還增加了很多計策。

古代行軍打仗吃飯都是「埋鍋造飯」,當時孫臏進入魏國境內的時候,第一天下令挖出十萬埋飯坑,第二天挖出五萬人埋飯坑,第三天減少到三萬人的埋飯坑,用這種方法在製造齊軍逃散的假象,終於龐涓上當受騙,於是便率領騎兵加速追擊孫臏,想要儘快剷除他。夜晚,龐涓趕到馬陵時卻發現有上萬軍隊和弓弩手在等著他,很快自己的兵馬被射殺殆盡,最終龐涓看形勢已經無法逃脫,最終選擇自刎而死。

其實孫臏早就計劃好讓龐涓失去一切,並且要「斬草除根」,讓龐涓再無迴旋的餘地。孫臏的狠可能不明顯,但是卻很長遠!

相關焦點

  • 龐涓挖了孫臏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復仇的時候有多狠?
    一提起春秋戰國時兵家的代表人物,很多人心中首先會想到孫子和他所著的《孫子兵法》,然後順理成章的把孫子當作是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軍事家——孫臏。但事實上,孫子和孫臏一個是春秋時人、一個是戰國時人,而且孫子還是孫臏的直系祖先呢。或許是因為家學淵源的緣故,孫臏在兵法上也繼承了先輩的智慧,並且和大名鼎鼎的龐涓一起學術於鬼谷子門下。說起來龐涓和孫臏這對師兄弟,就不得不提到他們之間的那些糾葛!
  • 龐涓迫害孫臏剜其膝蓋骨,臉上刻刺青,看看孫臏是如何對其復仇的
    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會想到孫武,作為兵家的聖,其地位與知名度時至今日,依然令後人津津樂道。孫臏龐涓都師出鬼谷子,龐涓因嫉妒孫臏,在得勢後報復孫臏,在其臉上刺字並挖了其膝蓋骨,孫臏也成了廢人,那麼後來,孫臏又是怎樣回報龐涓的呢?對於孫臏受到的折磨,曾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他被剜去膝蓋骨,孫臏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臏"字,時刻銘記斷骨之仇;另一種說法是認為,孫臏被斷兩足,意思就是孫臏被砍去了雙腳。
  • 龐涓處以孫臏臏刑,挖其膝蓋骨,孫臏出逃後在復仇時有多狠?
    關注「笑先生談歷史」每天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等等內容探究歷史的真相,挖掘過去的故事,聽聽老一輩講述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正文我們讀小學時,就會學習到龐涓陷害同門兄弟孫臏的故事,龐涓曾與孫臏在一個師父門下學習過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得以重用,擔任魏惠王的將軍,但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擔心孫臏將來奪走他的光芒,因此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即在孫臏臉上刺字,挖其膝蓋骨。
  • 龐涓將孫臏害成瘸子,還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對他的復仇有多狠辣?
    由於漢武帝等統治者對《公羊春秋》的崇尚,也使得復仇意識從官方擴散到民間。而復仇英雄,也在漢代朝野間得到普遍崇拜。而這種復仇意識,也深為太史公司馬遷所推崇。因此在《史記》中,記錄了20多則復仇的故事。而在其中,孫臏、伍子胥的復仇都可謂酣暢淋漓、令人痛快。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相傳是兵聖孫武的後代。他與龐涓一同求學,拜在鬼谷子王詡的門下。經過多年學習,龐涓率先學成出山。
  •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孫臏被龐涓刺字挖膝蓋骨,他復仇時卻更加狠毒
    鬼谷子收徒無數,可是被稱為「鬼谷四友」的人只有張儀、蘇秦、孫臏、龐涓,而讓人促膝長談的事情,只有孫臏和龐涓這兩個師兄弟之間的故事了。嫉妒之心可以說非常可怕,龐涓就是因為嫉妒孫臏的才華,才在他的臉上刺字,並且挖掉了他的膝蓋骨,使孫臏變成了一個廢人。
  • 龐涓陷害孫臏,挖骨又刺字,後來孫臏是怎麼報復他的?網友:真狠
    ——孫臏孫臏是戰國時期,衛武公的後代,少年時,曾與龐涓一起拜在鬼谷子門下,兩人同窗數載,但因為孫臏能力過人,讓龐涓起了嫉妒的心思,最開始,龐涓剛到魏國圍觀,受到魏惠王的賞識,後得知其還有個同門叫孫臏,於是也想一同招攬,一日,魏惠王為了考驗兩人,就讓他們不陣法。
  • 龐涓挖掉孫臏的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報仇的時候有多狠?
    關於孫臏所受到的刑罰,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被挖去了膝蓋骨;而另一種說法認為,孫臏的兩條腿是直接被砍去了。總之,孫臏無法自由行走。孫臏的臉上還被刺上了象徵著犯罪的字,通過這兩種方式,龐涓幾乎將孫臏控制在了自己的手掌之中。
  •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裝瘋賣傻逃過一劫,看看他最終的結局會是怎樣
    這其中湧現出許多的軍事家,例如張儀、蘇秦、孫臏、龐涓等著名的軍事家。孫臏與龐涓是一對大冤家,同門師兄弟,他們倆的故事,歷來備受爭議。龐涓使孫臏雙腳殘廢,而孫臏以其人之心還治其人之道,讓龐涓自刎樹下,永世不得翻身,完美地進行了復仇計劃。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他們倆的故事。
  • 山東出土竹簡,孫臏的真實面目被揭開,難怪被龐涓斬雙足挖膝蓋骨
    其中孫臏的祖先可不簡單,就是兵聖孫武,但孫臏卻是一個智商跟相貌都平平的人,但有一點卻是頗為難得,願意在學習上吃苦,自古以來大家都知道勤能補拙,因此孫臏很快便是在鬼谷子名下脫穎而出,連向來倨傲的鬼谷子,也對孫臏讚許有加。
  •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的真相,慘不忍睹!(上)
    他想起來了,他的雙足已經被魏王下令用尖刀剜剔下了膝蓋骨。他想起當劊子手拿著亮閃閃的尖刀走到他的跟前時,他不忍看著雙膝被剔下的痛苦,昏迷了過去! 血現在已經凝聚。 他痛苦的仰望著天空,好像有人向他招手,那是死亡之神。他拼命的揮動雙手大聲道:「離我遠點,離我遠點……」死神朝著他微笑,慢慢地向他靠近,他掙扎著,可惜不能站立起來。
  • 在臉上刺青、挖去膝蓋骨,二人師出同門,為何龐涓對孫臏如此殘忍
    前方士兵來報看到有個士兵從輪椅上背起一個人逃向山溝方向,「這不正是那該死的孫臏嗎?」龐涓想到了在不久之前因為大意被孫臏用箭射傷,決定報這一箭之仇,龐涓馬鞭一揚,毫不猶豫地追了上去。馬嶺山溝壑縱橫,多丘陵低地,當魏國軍隊深入到一個形似盆地的地方時,這裡不再有滿地的武器盔甲,只有一棵大樹獨自迎接這支早就疲憊不堪的軍隊。
  • 龐涓和孫臏師出同門,為何殘忍對待孫臏,孫臏待他又是如何?
    龐涓和孫臏雖是同門弟子,可龐涓明白,孫臏無論是才華還是智慧都遠比自己要好得多,人一旦有了妒忌之心,必會陷入恐怖的氛圍之中,龐涓內心多次閃露出要除掉孫臏的想法,並且這個想法一出現
  •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的真相,慘不忍睹!(下)
    一個月之後,孫臏傷口基本癒合,他知道走路已經不再可能了,他只能盤腿坐在床上,真成了廢人了。嬋娟一直在他的身旁照顧著。 這段時間裡,龐涓對孫臏更是關心體貼,一日三餐,極其豐盛。孫臏有些過意不去了,總想儘自己所能為龐涓做點什麼。而都遭到龐涓的拒絕。
  • 士兵臉上刺字:始於唐末終於宋末,300年的歷史留下了什麼?
    黥刑起源很早,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產生,並一直延續至清末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修訂《大清律例》時才被徹底廢除,前後執行時間長達數千年之久。給臉上刺字本來是給犯人臉上刺的,但是,在我國歷史上,有一段時間,卻把這種使人蒙受巨大精神羞辱的肉刑施加到了保家衛國的士兵身上,這段歷史就是從唐末開始興起,直到南宋滅亡才結束。
  • 龐涓對孫臏表面手足,暗裡痛下殺手,孫臏如何報仇的?君子之道也
    於是,當他聽到魏國君主正在不計成本從普天之下廣招賢士之時,他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在與師傅、師兄一番依依惜別之後,龐涓孤身一人憑藉自己獨特的智謀和過人的膽識贏得了魏國君主的青睞。  而當年的同窗摯友——孫臏卻不像龐涓這般急功近利。當龐涓早已掙脫牢籠為自己的夢想拼搏之時,生性沉穩、謙卑的孫臏卻認為自己當前所學還遠遠不夠,唯有繼續心無旁騖的跟隨師傅潛心修煉才能夠為自己的宏圖大志搭建橋梁。  於是,在龐涓匆匆告別師門之後,孫臏仍舊多年如一日的在師傅身邊求學問道。
  • 微博加黑V是古代在罪犯臉上刺字之延續
    聶先生用此典,或是暗喻「被打成右派」猶如在面頰刺字。刺字古稱「黥刑」,又稱「墨刑」,是在人臉或身體其它部位上刺字,再塗上墨或別的顏料,使所刺的字成為絕望而長久的醒目記號。刺字的刑罰,在周代就有了,歷經戰國、秦,沿至西漢。漢文帝時,一個女子的出現歷史性地改變了刑罰狀況。當時,齊太倉令淳于意因罪被詔解長安。他的小女兒緹縈向朝廷上書說:人死不能復活,受肉刑不能復原,即使改過自新也辦不到。
  • 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孫臏兩次力克龐涓 活用兵法圍魏救趙、韓
    這兩次戰爭不僅僅是齊、魏之間的對決,更是兩國將領孫臏和龐涓之間的對戰,雙方兵法對決,同樣讓孫臏的成為了名滿千古的兵法家。孫臏和龐涓二人一同拜師鬼谷子名下,學習兵法。學習3年後,龐涓回到老家魏國做了魏惠王旗下的將軍。在龐涓回家找工作期間,孫臏在老師鬼谷子那裡得到了孫臏老祖孫武著作的《兵法》13篇,經過學習,孫臏的作戰技術超過了龐涓。
  • 小人得志只是暫時的,看看把孫臏害成殘疾的龐涓是什麼下場便知
    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他的人生充滿坎坷,曾被同窗龐涓陷害受刑,成為殘廢,但他沒有因此頹廢,反而名垂青史。交友不慎,飛來橫禍,但天無絕人之路最初,孫臏和龐涓一起拜師學習兵法,龐涓發現孫臏天資聰慧,極具才華,十分嫉妒。後來,龐涓當上了魏國的將軍,擔心孫臏將來會比自己更出色,便動了歪心思。
  • 孫臏和龐涓
    一種相輔相成,如管仲鮑叔牙;一種相愛相殺,如孫臏和龐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