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加黑V是古代在罪犯臉上刺字之延續

2021-01-18 騰訊網

墨刑(資料圖)

從宋代在罪犯臉上刺字到今天微博加黑V

「男兒臉刻黃金印,一笑身輕白虎堂。」這是聶紺弩先生詠林衝的名句。金印,即刺字,乃是宋代的代表性刑罰,也是古代黥刑的延續。聶先生用此典,或是暗喻「被打成右派」猶如在面頰刺字。

刺字古稱「黥刑」,又稱「墨刑」,是在人臉或身體其它部位上刺字,再塗上墨或別的顏料,使所刺的字成為絕望而長久的醒目記號。刺字的刑罰,在周代就有了,歷經戰國、秦,沿至西漢。漢文帝時,一個女子的出現歷史性地改變了刑罰狀況。當時,齊太倉令淳于意因罪被詔解長安。他的小女兒緹縈向朝廷上書說:人死不能復活,受肉刑不能復原,即使改過自新也辦不到。我願作官家奴婢,以贖父親的刑罰。漢文帝被打動,又聽從丞相張蒼的意見,遂下令以城旦、笞刑和死刑取代黥、劓、剕三種肉刑,從而奠定了「笞、杖、徒、流、死」五刑的基礎。

漢文帝改革刑罰後,黥刑漸漸減少乃至絕跡,隋唐兩代均不用黥刑,但五代後晉創製刺配,使得黥刑復活。宋代承後晉刺配製度,更將之推到頂峰。宋代黥刺適用範圍很廣,流、徒、杖都可同時施以黥刺,特別是流、徒,那是一定要附加黥刑的。罪行程度不同,所刺字的大小也不同。犯重罪的,字就刺得很大,差不多佔滿半張臉;罪輕一點的,字就刺得小一些,用頭髮勉強可以遮掩。初犯刺於耳後,再犯、三犯刺於面部。流、徒刑犯刺方形,杖刑犯刺圓形。黥刺的直徑一般不超過五分,根據流放地遠近也有適當加減。強盜、竊賊在額上刺「劫」、「盜」等字樣,面頰往往還刺上充軍地點。刺字好比如今的微博實名認證,你把滑鼠放他頭像上,就自動顯出「吉林駐京辦職員」一類的,只不過刺字要算是黑認證了。在這種終身跟隨的黑認證之下,人一旦犯罪,其案情終身都會裸露在大眾之前,即使改過自新,也難以「洗白」。

宋代刺配刑罰,本為寬待雜犯死罪而立,可算是死刑的替代品,以體現司法「少殺慎殺」的精神,但後來漸漸擴大化,對死刑以外的許多犯罪也大量適用刺配。北宋真宗時,刺配之罪不過46條,到南宋孝宗時,已增加到570多條,各地受刺配的罪犯多達幾十萬,出現州郡牢城營中刺配犯人額滿甚至超額的現象。

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一幹英雄好漢,被面刺金印之後發配的就很多。林衝刺配滄州、楊志刺配大名府、武松先刺配孟州後刺配恩州、宋江刺配江州、朱仝刺配滄州、盧俊義刺配沙門島等。書中對此常描寫:「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或者「喚個文墨匠人,刺了兩行金印」。

刺字不僅是殘酷的肉刑,更是如蛆附骨的精神刑罰。一旦被刺金印,即是「黥餘之人」,人格和面容同時被毀損,而且這羞辱漫無止境,往往至死方休。所以一向以溫和面貌示人的宋江,也在酒後寫反詩,其中說:「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因刺配而生的滿腹怨毒,躍然而出。好在梁山有神醫安道全,後來幫宋江去除了金印疤痕,後者才能去東京會名妓李師師,大搞「青樓外交」,為梁山被朝廷招安鋪路。

有意思的是,梁山好漢也搞「刺配」,譬如大敗濟州府官軍後,就將俘虜在臉面刺上不同字號,分派到各寨做苦力。學者俞飛指出,宋代法制,軍士在臉部或手部須刺字,以明身份。濟州府官兵本已刺過一次,此番再挨一次,真是命苦可憐!暴政下的受害者,往往會有意無意複製暴政手段,搖身一變而為加害者,於此可見一斑。

關於刺字,宋人筆記中頗多段子,也可側面窺見社會輕視侮蔑被刺字者的心態。北宋名將狄青,入伍當士兵時曾面上刺字,後來貴為上將,字仍在。有次喝花酒,藝妓牡丹端杯子過來,笑嘻嘻對狄青說:「敬斑兒一盞」。還好,狄青有騎士精神,不打女人,沒發作。不過後來狀元王堯成又譏笑狄臉上刺字,狄就沒摟住火了,立即反唇相譏,還差點揍他。宋仁宗知道了,傳諭用藥除去金印,狄不幹,說:「青若無此兩行字,何由致身於此?斷不敢去,要使天下賤兒,知國家有此名位待之也。」說得很勵志,很李開復,但其內心中的憤憤不平,真是奪眶填膺。

宋代之後,元明清均繼承刺配刑法。元朝將刺字發展為刺面、刺臂、刺脖子等多種方式;明清時仍有刺面,但更多的方式是刺左右臂,以顯寬容悲憫。不過直到晚清,刺面都未曾絕跡。徐一士《近代筆記過眼錄》記,清末滿漢御史就罪犯臉上刻「竊」字應用正寫還是俗寫展開激辯,有時正寫佔上風,有時俗寫佔上風,結果犯人刺了又刮,颳了又刺,整張臉被當成作業本,塗塗改改,苦不堪言。到清末《大清現行刑律》廢除刺配,這一起自周代,延綿三千年的肉刑,方在中國消失。

其實,有形刺字之弊易見,無形刺字之弊難現。譬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鎮反」、「三反五反」、「反右」,「文革」中的「黑五類」等,都多少帶點無形刺字的意味。四川1958年反右擴大化,甚至殃及中學生乃至小學生,在未成年人中大抓四類分子,讓數千名孩子在青春尚未開端就遭受「刺配」,很多人在二十多年後才得到「改正」。那些被戴上各種政治帽子的人,就此成為「人民」以外的異類,夾起尾巴做人,爬蟲一樣卑微。他們臉上雖沒有被刺字,但是靈魂被烙傷了。

刺字刑罰給古今中國人帶來巨大痛苦,如今卻仍有人熱衷於給他人「刺字」。相聲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趙保樂日前在政協會議上建議說,對「宣揚消極人生觀、扭曲價值觀和低級下流」的微博用戶,要加「黑V」予以懲罰,讓更多的人一目了然。相聲演員的這個建議,可行性極低,本身只是個段子,但其內含的歧視思維與羞辱傾向值得警惕。

加黑V某種意義上就是網絡「刺字」,它是對用戶人格與尊嚴的羞辱,還可能導致濫用權力去規訓意見不同者。而這,決不是正派社會應當提倡和可以接受的做法。如耶魯哲學教授馬格利特所言,「在文明社會裡,社會成員相互不羞辱,在正派社會裡,制度不羞辱人」。羞辱之所以是一種傷害,不羞辱之所以成為正派社會的原則,是因為「羞辱把一個人從人類共同體中革除,使一個人失去了基本把持。」在正派社會裡,榮譽不是一種有待公正分配的「好」,而是「每個人的尊嚴」。在這個意義上,不論有形還是無形的刺字,都是一種肉體或精神的羞辱,是針對人性的傷害,它因此與我們每一個人有關。

相關焦點

  • 士兵臉上刺字:始於唐末終於宋末,300年的歷史留下了什麼?
    黥刑起源很早,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產生,並一直延續至清末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修訂《大清律例》時才被徹底廢除,前後執行時間長達數千年之久。給臉上刺字本來是給犯人臉上刺的,但是,在我國歷史上,有一段時間,卻把這種使人蒙受巨大精神羞辱的肉刑施加到了保家衛國的士兵身上,這段歷史就是從唐末開始興起,直到南宋滅亡才結束。
  • 臉部刺字,吳亦凡王一博趙薇被罵,是網友敏感還是藝人無知?
    有位網友表示說,真是搞不懂時尚圈,而且吳亦凡臉上的刺字讓他感覺很難受有網友說,''無法理解,只有古代犯人才在臉上刻字吧……''。還有網友說,''這臉上刺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代表奴隸和罪犯的吧?''網友們都認為雜誌為吳亦凡做這個造型,實在是不妥,甚至是有些''侮辱''吳亦凡了。
  • 孫臏臉上被刺字,膝蓋骨被剔,復仇時的狠勁真恐怖!
    早在戰國時期也有同窗相互傷害的例子,孫臏臉上被刺字,膝蓋骨被剔,復仇時的狠勁很恐怖!孫臏本名應該是孫伯靈,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傑出軍事家,是孫武的後代。孫臏的聰明是與生俱來的,「田忌賽馬」應該都有所知曉,這個成語的來由就是出在孫臏身上。田忌經常會和齊國的諸位公子們賽馬,並且設重金做賭注。
  • 嶽飛後背刺字並非「精忠報國」,也不是嶽母所刺,解鎖古人刺青史
    檜惡其異己,欲除之,脅飛故將王貴上變,逮飛系大理獄,先命鑄鞫之。鑄引飛至庭,詰其反狀,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嶽飛在被秦儈構陷之時,為示自己的衷心,袒露自己的後背,上面就有"盡忠報國"四字。(在古代盡忠盡孝是作為一個臣子的本分,臣子只能用盡忠盡孝來要求、勉勵自己,但是不能用精忠來誇耀自己。
  • 古代被判笞刑,為何要罪犯脫去褲子
    在中國古代的刑罰當中,經常能看見斬首、流放等嚴酷的罪行。但是在一些後宮的影視劇中,通常都是"杖斃""笞二十"等詞語,看起來笞刑比斬首和流放的罪行小得多,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墨刑是在罪犯面部、耳後、頸項、手臂上刺刻後塗以墨。劓刑是割掉鼻子,刖刑是砍掉雙腿,而宮刑,其實大家都知道,剝奪犯人生育能力。奴隸時期的五刑反應出了社會生產的極端落後,體現出了蒙昧時期的野蠻性質。
  • 古代一種對女性羞辱極大的刑罰,現在卻成了年輕人的潮流
    此刑為中國古代歷史最悠久的刑罰之一——墨刑。它是在罪犯身體部位刺字並且染黑一之代表懲罰,其次,使百姓識別罪犯的身份。水滸傳中的宋江就遭此刑罰。於是後人聽聞墨刑大都從商鞅變法時期的秦朝太子之師公孫賈受刑開始。
  • 古代這些刑罰觸目驚心,女性受此刑將痛不欲生,如今卻成時尚潮流
    古代封建社會不像當代文明社會,那時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統治,發明了各種刑罰,目的就是震懾壞人,讓反對自己的人誠惶誠恐,從而達到以儆效尤教化百姓的目的。其實剛才在文章開頭提到一些酷刑只是歷朝歷代對古代基本刑罰的演化和創新。早在秦朝之前,官府懲罰犯人主要是用五刑即剕(fèi)、宮、劓、大闢、墨等五種刑罰。
  • 古代被判笞刑,為何要罪犯脫去褲子?不是為了羞辱而是為罪犯著想
    ——西塞羅在古代的刑罰當中,經常能看見斬首、流放等嚴酷的罪行。但是在一些後宮的影視劇中,通常都是''杖斃''''笞二十''等詞語。看起來比斬首和流放的罪行小得多,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而實行笞刑的時候,通常會脫去犯人的衣服,這難道是為了羞辱犯人嗎?
  • 古代刑罰最極端的不是凌遲,而是這個,看後驚呼慘絕人寰.
    一、黥面就是墨刑,周代五刑一種,就是在犯人的臉上刺字,再塗上墨或者顏料,在臉上成為永久的記號。雖然這樣的刑罰在古代算上是輕的刑罰,只是對犯人的一種終身懲戒,但在當時這是終身的恥辱,只要看到你臉上的刺青,就可以知道你是一個罪犯了。二、刖刑,中國先秦時期常用的刑罰,主要是指砍去犯人的左腳或右腳或雙腳,一般指割去膝蓋骨。
  • 超模辛迪·克勞馥之子,臉上刺字遭吐槽,粉絲大呼盛世美顏毀了
    超模辛迪·克勞馥之子,臉上刺字遭吐槽,粉絲大呼盛世美顏毀了普雷斯利·沃克·基伯(下文統稱為普雷斯利·基伯)可謂是天之驕子,媽媽是大名鼎鼎的辛迪·克勞馥,是被稱為90年代五大超模之一的神奇女人。其實在國外,紋身很常見,但是紋臉上同時一名模特,普雷斯利·基伯的做法遭到了許多網友的吐槽,認為他就是爸媽有錢還無病呻吟,還有人肯定他在雷射去刺青時絕對會後悔。其實幹模特這一行,模特必須打起十萬分的精神來管理臉蛋和身材。普雷斯利·基伯的身材在男模圈算是中等,憑藉家裡的資源也上過不少雜誌大片,但是並不出圈。不過此次在臉上紋身的迷惑行為的確十分令人震驚,不明白他到底想什麼?
  • 你以為嶽飛背上刺字精忠報國是真的嗎?其實是另有玄機
    你以為嶽飛背上的刺字是精忠報國?其實另有玄機說起嶽飛,很多人會想到精忠報國四個字,就連之前黃曉明主演的電視劇《精忠嶽飛》裡背上的刺字也顯示的是這四個字,那麼歷史上嶽飛背上的刺字到底是不是精忠報國四個字呢?其實是另有玄機的。
  • 龐涓挖了孫臏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復仇的時候有多狠?
    雖然在後世儒家逐漸變成了顯學,但當時最輝煌的卻是另外兩個學派,一個是被秦國所重用、始終暗藏在我國古代王朝發展之中的法家;一個則是在連年徵戰的大背景下,格外被重用的兵家。一提起春秋戰國時兵家的代表人物,很多人心中首先會想到孫子和他所著的《孫子兵法》,然後順理成章的把孫子當作是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軍事家——孫臏。
  • 古代對女性羞辱極大的刑法,現在卻成年輕人與明星的時尚潮流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微的,也可以說是毫無地位可言。而提到對女人的摧殘時,大多數的人都只知道纏住的束縛,而三從四德的清規戒律更加的遏制了女性追求幸福的權利。從古至今,讓人們耳熟能詳的酷刑還是有非常多的,但是有一種刑罰卻給受刑人的心理留下了深重的創傷,但是歷經多年之後,古代對女性羞辱極大的一種刑罰,卻成為了現在的世界潮流。而這種刑罰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最悠久的刑罰之一了,它就是墨刑。可能很多人對這種刑罰並不是非常的了解。
  • 在古代紋身的都是什麼人,為什麼見了有紋身的人會感覺害怕?
    紋身其實最早叫文身,也就是在身上刺字。西周時文身的官方說法是「墨刑」,就是在人身上刺字,然後塗上墨(也有其他顏色的顏料),使之成為長期標記。《尚書·呂刑篇》記載「墨罰之屬千」,一千種罪狀都用墨刑處罰,可見其適用之廣。這反映出,當時社會對毀壞狀貌(包括刺面、斷髮、漆身等)很重視,官方才以之來震懾犯罪。
  • 罪犯都長了「罪犯臉」?心理學家:你的人品都寫在臉上了
    我們在看新聞的時候,看著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花季隕落,除了痛心疾首,還有一份擔憂:怎麼才能第一時間識別罪犯,並且遠離他們呢?其實,一個人的人品如何都寫在了臉上,只是我們沒有學會分辨而已。從犯罪心理學角度來講,面相說有其可取之處,也有不科學之處。
  • 《清平樂》「官家」「姐姐」的稱呼,狄青臉上的「刺青」?答案
    電視劇《清平樂》講述的是北宋時期的故事,追劇的同時也有很多疑問,為什麼徽柔叫親娘「姐姐」為什麼叫皇帝「官家」……問題1:狄青臉上的「刺青」是怎麼回事?狄青臉上那是刺青也不是刺青,狄青是北宋特別有名的將領,有著許多光榮的戰績。狄青自小家境並不好,為哥哥頂罪後入伍當小兵。北宋招兵有一定的規則,先是面試還有體能測試,都通過之後再在臉上刺字就能拿到「工資」。如果後面有調任的話還會改這些字,想想都覺得疼。
  • 清平樂中的狄青,為什麼臉上會有刺青?
    特別是狄青臉上那個不像刺青,又感覺是刺青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這就跟當時的歷史有關係。狄青是北宋時期非常有名的大將軍,身上有著許多光榮的戰績,就是這樣一個厲害人物,在年少的時候,家中的條件並不好,當兵的理由也是為了幫助自己的哥哥頂罪。
  • 古代的刑罰到底都有什麼?解密刑罰的歷史,了解刑罰的故事
    舊五刑為墨(在臉上刺字)、劓(割掉鼻子)、刖(斷足)、宮(幽閉生殖器)、大闢(各種方法讓人喪命),以肉型為主。漢文帝十三年文帝下到廢除肉刑,終於迎來轉機。第二個階段是封建制新五刑從形成到衰亡階段。隋朝開皇律正式確立了笞、杖、徒、流、死這五種新的體系。伴隨著封建制度,從興盛走向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