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電視劇中,人們經常看到一些犯了重罪的人被施以酷刑,甚至被折磨致死,比較著名的刑罰有滿清十大酷刑、 明朝東廠/錦衣衛18套刑具等。古代封建社會不像當代文明社會,那時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統治,發明了各種刑罰,目的就是震懾壞人,讓反對自己的人誠惶誠恐,從而達到以儆效尤教化百姓的目的。
其實剛才在文章開頭提到一些酷刑只是歷朝歷代對古代基本刑罰的演化和創新。早在秦朝之前,官府懲罰犯人主要是用五刑即剕(fèi)、宮、劓、大闢、墨等五種刑罰。
剕刑,主要是指削膝蓋骨,剕刑在春秋戰國的秦、齊、魯、鄭、楚、衛等國比較常見,尤其是齊國,當時齊國受此刑的犯人眾多,導致假肢需求量大,以至於導致齊國出現鞋子價格便宜而踴(假肢)價格昂貴的現象。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兵法》作者孫臏就曾被同窗龐涓(魏國名將)陷害遭受臏刑(剕刑的一種)。
宮刑,大家一般都懂,它主要是為了懲罰古代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古代流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思想,如果遭受宮刑意味著不能再生育子女,這既會使肉體遭受巨大痛苦,也會讓內心蒙受羞恥,因此有人稱宮刑是比死還要難受的最恥辱的懲罰。
西漢武帝時期,著名史學家、《史記》作者司馬遷就曾為飛將軍李廣長孫李陵辯護,結果惹怒了漢武帝劉徹,導致被處以宮刑。司馬遷遭受宮刑之後感嘆道:「我所遭受的恥辱沒有比宮刑再大的了!」
劓刑即削鼻。眾所周知,鼻子是用來呼吸和聞各種氣味的,有人認為削鼻後,呼吸和嗅覺功能就喪失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只要鼻腔還在,呼吸和嗅覺功能就不會喪失,這也是古代受過劓刑的人仍然能夠存活下來的主要原因。
但是,沒有了外鼻人體外觀會很難看,走在大街上還會被其他人嘲笑,這對受過劓刑的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劓刑在春秋、戰國和初漢時期很普遍,當時因犯罪而被割掉鼻子的人有很多,以至於秦朝時因為秦的暴政,很堵人被削去了鼻子,甚至部分人產生了沒有鼻子是很正常的心理錯覺。
另一個較為著名的例子當屬商鞅變法時期,太子太傅公子虔因太子犯法替太子受刑,從而被處以劓刑,形象受辱的公子虔此後八年未出過家門,這也激化了他與商鞅之間的矛盾。後來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繼位,公子虔趁機報復商鞅,最後商鞅無辜丟了性命。
大闢即死刑,是最嚴重的刑罰,直接奪人性命。
墨刑是指在罪犯臉上刺字,並且塗上墨炭,使人無法清洗掉,成為犯過罪行的永久印記。相對其他刑罰,墨刑算是比較輕的,一般不會造成生命危險,除非刺字的傷口發生感染。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由於臉上被刻上了象徵著犯罪的字,這對施以墨刑的人造成了精神羞辱,成為他/她一生永遠抹不去的汙點。
劉邦手下悍將英布早年因觸犯秦朝法律被處以墨刑的處罰,臉上被刻上了字,不過他屬於比較樂觀的一種人,如果換做其他人臉上刻了字內心很可能會自卑,而英布則自信地走在大街上,還逢人就說:「有人給我看過相,告訴我受墨刑後可稱王!」巧合的是,英布最終輔佐劉邦奪取了江山,建立大漢王朝,自己也被封為淮南王。除了英布之外,宋朝108單將中的宋江、林衝、武松、楊志、戴宗都因犯罪而臉上被刺上了「兩行金印」的字樣。
俗話說得好「女為悅己者容」,古往今來,女人比男人更注重外貌。值得一提的是,墨刑不僅僅是對男性適用,女性也不例外,這對非常在乎容貌的女子來說簡直是苦不堪言,因此刺上字的女性難免會引來其他人的非議,一般女子很難忍受墨刑,不少女子在受墨刑之後選擇了輕生。
但唐朝的上官婉兒是個特例,有一次她惹惱了武則天,武則天命人在她臉上刺上了字,也就是墨刑,上官婉兒聰明伶俐,竟然想辦法在刺字的部位畫了一朵梅花,不僅自己變得楚楚動人,嬌豔十足,而且還創新性地解決了臉上帶字的不好影響。
上述古代五大刑罰可謂是觸目驚心,但時代在進步,社會在變化,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古代令人厭惡和憎恨的墨刑,如今已演變為火遍大街小巷的紋身刺青,不僅明星網紅,而且普通青年,都喜歡在身體上紋自己喜歡的圖案或文字,成為了一種潮流時尚,我想即使上官婉兒穿越到現代,她也一定會現代男女的做法大吃一驚的,她萬萬沒有想到她在唐代的創新之舉如今卻風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