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沒有歧視

2021-02-15 極客之選

「Gaming for everyone」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在打破人們對遊戲的偏見。

肥宅快樂水(可樂)、肥宅快樂事(薯片)、肥宅快樂臺(B 站). 這些「肥宅專屬品」成了最近社交網絡瘋狂傳播的話題。

作為一個日常熱衷各種動漫遊戲的普通人,我自認為這個稱呼是一種調侃,但被別人冠以這樣的稱謂卻有一絲不同意味。它讓我想起《瘋狂動物城》中兔子朱迪第一天去警局上班,旁人說她「可愛」時她說,兔子同類之間可以說可愛,但被別的群體這樣說並不是禮貌的事情。被社會這樣集體調侃,我甚至覺得比「垮掉的一代」來的更令人心酸。

當然,「肥宅一族」能被大家熱議,某種程度上說也是遊戲玩家影響力的提升。遊戲產業的飛速發展,讓這一群體擴張的異常迅速,多年前玩遊戲還被人看作荒廢時間不務正業,現在拿起手機的我們就能成 為電競選手,甚至還能代表國家參加亞運會和奧運會。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電子競技受到如此多關注,也從沒有哪個時代電子競技被社會這樣討論。在帶給不少人快樂的同時,它也被加上無數複雜的標籤。甚至在玩電腦遊戲和玩手機遊戲的人之間,在身體健全和行動不便的人之間,在關注遊戲和痴迷遊戲的人之間,這些不同群體都存在隔閡,但他們本該有一個相同的稱呼——遊戲愛好者。

化解這樣矛盾並不容易,但產業的變革卻在推動一些人去改變這件事,我們有這樣的機會親身經歷時代的變化,不論是重新認識遊戲玩家,還是重新了解電子競技,也許變化之下,潛藏的是更大的機會。

  

給他們「另一雙手」

我有兩隻手兩隻腳,身體健全行動靈活,每到閒暇時光玩遊戲總能帶給我出乎意料的樂趣,但我以前從未想過,那些身體行動不便的人熱愛遊戲比我更甚,卻很少被社會認真對待過。

丹·伯塞洛米(Dan Bertholomey)在他 45 歲時出了一場交通事故,被送到醫院的他醒來以後意識到自己失去了整個右臂。他躺在病床上想著自己的未來,對於一個從 10 歲開始就狂熱喜歡遊戲的人來說,失去一隻手讓他的生活充滿痛苦。他曾在自己 40 歲時拿到過全美遊戲比賽第六名。失去手臂後,他拜託朋友為他在 Xbox 上連接一個腳踏板完成原本右手的工作,但這太難了,原本右手可以讓他在橄欖球遊戲裡叱吒風雲,但右腳給不了他這些,儘管他仍舊享受遊戲,可事實讓他受到打擊。

丹是無數身體缺陷的遊戲愛好者中的一員,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些人天生身體殘疾,他們在隨後的生活中慢慢適應著這個世界,也適應著旁人的目光。但也有一些人,他們因為後天的不幸造成了身體的缺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適應這個遊戲要更加困難。不要說讓他們重新找回遊戲的樂趣,就是開心地過好餘生都是那麼困難。

Xbox Adaptive Controller 圖自微軟官方

但總還是有人注意到這件事,在世界無障礙宣傳日(5 月 18 日)後沒多久,微軟發布了一款名為 Xbox Adaptive Controller 的全新控制器。滿足了丹的心願。

這款遊戲控制器將按鍵重新設計,和我們傳統遊戲平臺見到的按鍵布局不同,兩個碩大的按鍵允許玩家自定義遊戲中的按鍵映射,側面則配備了多達 19 個接口,讓那些身體不便的人能夠接入各種適合自己遊戲的第三方外設產品,微軟甚至自己已經做出了幾款不同的外接控制器,方便不同殘障群體使用。

很讓人感慨不是嗎?全世界遊戲玩家那麼多,但很少有公司會考慮為這樣一個群體做那麼多,往往能在軟體上進行一些優化就已經很讓人讚賞,但畢竟這樣的群體只是少數中的少數,所獲得的效益微乎其微,從某種角度來看,微軟這款產品註定不會有多少盈利。

三種適配設備,圖自微軟官方

但真正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即便是考慮到身體不便的人而特意設計的產品,Xbox Adaptive Controller 本身卻不沒有讓人感覺到它的「特殊性」。你可能偶爾會在生活中看到殘疾人使用的物品,假肢、輪椅、助聽器. 它們往往讓人在內心裡發出「這些產品就是給身體不健全的人使用的,它看起來就帶有那種屬性」的看法,但 Xbox Adaptive Controller 沒有,我相信,即便你知道它是為那些行動不便的人打造的,你可能也還是會有想法願意嘗試一下,為了更考慮殘障人士,微軟甚至重新設計了一個不用手就能打開的包裝。

認真對待,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當大多數人在用雙手操作滑鼠鍵盤的時候,這些殘疾人可能是用雙腳甚至嘴叼著筷子去玩遊戲,但他們同樣渴望遊戲帶來的樂趣,這樣的設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給了他們「另一雙手」。

在為殘疾遊戲玩家設立的非營利性組織 SpecialEffect 工作的比爾·多內根(Bill Donegan)說「遊戲之所以對殘疾人如此重要,是因為遊戲是完整的,包含了一切重要的事情」,起初我不明白它的涵義,但後來我了解了:對於那些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來說,電子遊戲對於他們的意義比我們更重要,因為在無數個虛擬世界中,他們希望活的像個普通人,而遊戲世界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和最開放的世界。

Gaming for everyone

玩遊戲的人越來越多,有時看起來就像個小社會。

過去總有人調侃,遊戲圈存在鄙視鏈。玩《星際爭霸》的人瞧不起玩《魔獸爭霸》的,《魔獸爭霸》玩家瞧不起《Dota》玩家,然後站在一起瞧不起《英雄聯盟》玩家。後來時代變了,《王者榮耀》這樣的遊戲連五六線城鎮的小孩都玩得有板有眼,新的鄙視鏈誕生後,遊戲玩家這個群體本身還在互相鄙視,而且就像前面說的,身體健全的人和身體不便的人,本身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

這一切顯得那麼嘲諷,從最早出現在屏幕上的《貪吃蛇》《俄羅斯方塊》,到如今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王者榮耀》《絕地求生》,遊戲的樂趣始終都在,玩遊戲的人卻越來越複雜。誰在玩?玩什麼?怎麼玩?大家本應該享受相同的樂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微軟開了個好頭,甚至由於這些年的不斷努力,加入了特奧會的大家庭。前兩天(5 月 14 日),亞奧理事會公布了《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爐石傳說》等遊戲成為雅加達亞運會表演項目。既然手機遊戲和電腦遊戲都能同樣站在賽場,那普通人和殘疾人,理應享受遊戲的樂趣,鄙視鏈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

遊戲這件事,本身就應該屬於每一個人,它不該為大多數,也不該為少數,就像 Xbox 負責人 Phil Spencer 所說的那樣「Gaming for everyone」。

編輯:Rubberso

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電子遊戲變成了電子競技?
    小編作為一個90後以自己非專業的角度來談談是什麼讓昨天的電子遊戲變成了今天的電子競技。「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是古語有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大勢,曾經的下海經商,之後的網際網路熱,再有到電子商務,無一不對當時一代人產生巨大的影響。小編這裡當然不敢說電子競技就是現在的天下大勢,但電子競技確實是順應時代的產物。為什麼說是順應時代的產物呢?
  • 電子競技革命
    2017年電子競技的全球收入接近7億美元,到2020年,預計將增長至15億美元。去年4月,亞奧理事會宣布,電子競技將成為2022年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面對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瘋狂的粉絲,投資者、新聞媒體和學術界不得不承認,電子競技正從小眾娛樂變成主流運動。
  • ​粵港澳電子競技公開賽總決賽暨電子競技論壇拉開帷幕
    曾經只屬於年輕人的電子競技,近年來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2020年12月16日,亞奧理事會第39次全體代表大會決議,電子競技正式獲準列入2022杭州亞運會競賽項目。電子競技,再次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而幾乎在同一時刻,「鈞明杯」2020粵港澳電子競技公開賽總決賽暨電子競技(廣東)論壇於12月19日在廣州太古倉拉開帷幕。
  • 如何評價 CCTV 發現之旅頻道播出的《電子競技在中國》系列紀錄片?
    我從來不覺得電子競技是遊戲的主要發展方向,它最多只能算是遊戲的一個分支,有遊戲產業的存在,才有電子競技的意義,單純的電子競技,它什麼也不是,毫無意義,就如當年的WCG,那才是真正毫不摻水的電子競技,可最終走向死亡。
  • 一篇改變你對電子競技誤解的小文章
    最初的紅白機是孩子們的快樂源泉繁多的小遊戲帶來無限的快樂中國電子競技的開端,離不開這個人:馬天元(2001年WCG星際爭霸雙打世界冠軍)在魔獸爭霸三發布不久,2003年電子競技正式被中國國家體育總局設立為第99個體育項目。開始得到了官方的認可,電競的道路卻依舊十分曲折。網速的提升,使得電競的形態得以進化。即時戰略類遊戲,由於對玩家的操作要求異常嚴格,使得很大一部分新手在接觸時就產生了畏懼心理。
  • 有關電子競技發展的幾點思考
    今天寫一篇關於國內電子競技發展的幾點思考,希望能拋磚引玉的讓更多人關注到「電子競技產業化」的健康發展和參與到「電子競技產業鏈」的建設當中來。我國電子競技路程經歷十年風雨,不斷的在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投身其事業之中的去默默耕耘付出的,幾乎都帶著一個鮮明的標識「情懷」。
  • 誰說電子競技沒有愛情?當rookie偶遇小鈺,TheShy:對不起打擾了
    誰說電子競技沒有愛情?當rookie偶遇小鈺,TheShy:對不起打擾了提起和電子競技有關的一些話題,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有關注不少的吧,畢竟在網上關於這個方面會讓人熱議的點還挺多。尤其是近兩年隨著各類遊戲職業聯賽的大熱,以及很多職業電競選手、專業遊戲解說、主持人、遊戲主播的出現,更是有越來越多人都對電子競技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就拿職業電競圈來說,在圈子裡比較讓人喜歡和印象深刻的選手就非常多,而且電競圈也有很多讓人覺得比較好玩的梗。比如「電子競技沒有愛情」這個點,很多喜歡玩遊戲的人就經常會調侃,但事實上電子競技圈也有讓人「檸檬精」的愛情。
  • 警惕以電子競技之名玩網遊
    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2019年電子競技員躋身新職業,電子競技有了職業名分。日前,受人保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委託,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在京舉辦「電子競技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終審會,「電子競技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呼之欲出,電子競技即將有職業標準。
  • 中國電子競技開拓者,馬天元(MTY)
    提到電子競技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而這個人就是星際爭霸的職業選手馬天元馬天元,1981年出生在四川成都,1998年便到北京從事電子競技,1999年成為了一名星際職業選手,而且拿到了中國第一個WCG世界冠軍。
  • iG 電子競技俱樂部深夜發公告:多個粉絲群、選手遭惡意攻擊謾罵
    IT之家7月20日消息 昨天晚間,iG電子競技俱樂部官方微博發布公告,稱近日,iG電子競技俱樂部多個官方粉絲QQ群遭到不明人員攻擊,這些人員在群內惡意謾罵iG隊員、發布帶有攻擊性質的PS圖片和色情圖片,被管理人員移出群後私聊粉絲,繼續發布色情圖片進行恐嚇。
  • 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將亮相
    作為疫情發生以來國內首個線上開賽的全國性電競賽事,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春季賽在雲端「上海主場」激戰正酣,講述中國電競發展歷程的電視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將於14日起每周六晚8點在央視頻道《CCTV發現之旅》播出,並在騰訊視頻、騰訊體育、BiliBili三大平臺每周日同步上線。
  • 電子競技沒有不可能!
    也許遇見過有孩子和父母親一起玩電子競技遊戲,但是我想應該沒有和爺爺奶奶一起玩遊戲的情況發生吧...今天不妨來了解一下爺爺奶奶戰隊。
  • 英語熱詞:「電子競技」用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電子競技」用英文怎麼說? 2016-09-09 17:1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近日,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6年增補專業,公布了13個新增專業,其中包括「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屬於體育類。新增專業適用於高等職業學校,將於2017年實行。
  • 中國電子競技第一人——Sky李曉峰
    騰訊科技英雄傳:中國電子競技第一人——Sky李曉峰 2003年11月18日,電子競技正式成為中國第99項體育項目。這項由遊戲而生的競技運動,幾經波折終於獲得了更廣泛的認可。
  • 2017ChinaJoy電子競技大賽開戰首日
    本屆ChinaJoy,恰逢十五周年盛典,以「同行十五載,共享泛娛樂」為主題,更是為廣大遊戲愛好者帶來了2017ChinaJoy電子競技大賽,提供一個施展風採的舞臺。本次2017ChinaJoy電子競技大賽半決賽場地上虞·華通體育館在下午14:00時,2017ChinaJoy電子競技大賽開幕式正式舉行,火辣的電競寶貝穿著英雄聯盟和守望先鋒cos服引爆全場節奏!
  • 體壇觀瀾:「入奧」 電子競技可以嗎
    不久前,國際奧委會表態,認可電子競技是一種體育運動,似乎釋放出了新的信號。   樂觀者覺得,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電子競技就有機會入場。也有觀點認為,名目繁多的電子競技由不同公司出品,牽涉的版權、國際組織等問題尚無先例可循,「入奧」的關卡還有不少。   在對待電子競技的問題上,國際奧委會是有些糾結的。
  • 電子競技有前途嗎 怎麼當遊戲主播
    電子競技有前途嗎,電競不等於網遊bai電競專業不是研討怎麼玩,荒廢學業的嬉戲;電競教育,也不是泛泛而論的知識普及,而是聚焦在賽事組織管理、網絡自媒體營銷、解說技術、內容製作、教練、數據分析。 如今電子競技已經被列為正式的體育項目,一般認為,和電子競技俱樂部籤約,並以此為主要職業的都可以被稱為職業電競選手。據了解,這樣的選手目前國內的人數規模在千人左右,他們的收入主要來源有兩部分,一是俱樂部每個月發的固定工資:另一部分是比賽獎金。普通選手總月收入在兩萬到三萬元之間,部分選手還有直播合同作為收入來源,年收入有高達六位數甚至七位數的。
  • Riot Games創始人:電子競技最終入奧
    電子競技布蘭登聯賽和Riot Games 的聯合創始人Brandon Beck最近表示,在他有生之年,電子競技最終會作為正式比賽項目加入奧運會。在Gamescom訪談當中,Brandon Beck表示,如果遊戲廠商和贊助廠商持續努力,提升電子競水平,讓選手獲得更多資源和更多觀眾和社會認可,他認為,在他有生之年,可以看到電子競技選手參加奧運會。
  • 鬥地主比賽是電子競技嗎?
    在如今的電競市場中,大多數人把目光集中於以MOBA、FPS等強競技屬性為代表的頭部賽事,其賽事精彩程度、商業價值等有目共睹,可以說電競賽事專業性、廣泛性和泛娛樂化態勢逐步顯現。 和主流電競賽事一樣,鬥地主同樣擁有著廣大受眾,那麼鬥地主比賽能被稱為電子競技嗎?
  • 「玩」出來的新職業:國內電子競技職業發展考察
    那麼,電子競技作為一種新興職業得到社會認可了嗎?電子競技的職業範疇及其薪酬結構是怎麼配置的?電子競技賽事及產業鏈創造了哪些就業崗位?電子競技職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有哪些?與此同時,電子競技從單機遊戲競技到移動聯網遊戲競技,本身雖然沒有表現出進入體育運動領域的企圖,只是隨著電子競技快速發展,用戶數量激進,引發全球遊戲廠牌的興趣和投入,「原有的社會結構並不想將其視為一個嶄新的類型,而是試圖吸納它進入既有的框架體系之下,在歷史因素的推動下,它被選擇納入體育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