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周瑩18歲守寡,42歲亡故,由於沒有兒女,死後未能葬入夫家祖墳,不過鄉親還是惦著她的好,為她修祠堂,奉為「水娘娘」,也算求仁得仁。
一、生前的榮耀:
周瑩在18歲守寡後,憑一己之力守住了夫家的家業,並很快打出了一個商業帝國,成為清末秦商的突出代表。
樂善好施、回報家鄉是普遍存在於中國古代商人中的道德素養,周瑩也不例外,賑災、修路、興水利、建學堂,一次次善舉使她獲得了商界的讚譽與鄉親們的擁戴,甚至因此而誥命加身,據周瑩的墓志銘和《涇陽縣誌》載:1885年,周瑩捐款四萬餘為家鄉涇陽縣修建文廟,此舉受到朝廷的高度讚賞,於是被冊封為二品夫人。
1900年,庚子之亂後,慈禧攜光緒逃到陝西,周穎因向慈禧捐獻十萬金,被誥封為一品夫人,並「戴花翎,秩二品」。
可以說,這是周瑩人生中最為巔峰的時刻了。至於周瑩是否被慈禧認作乾女兒,史料和墓志銘中均無記載,多半為民間傳說。
二、英年早逝
1910年,年僅42歲的周瑩因病去逝,她終生為丈夫守節,因丈夫早逝,未育有一兒半女,死後連葬入夫家祖墳的資格都沒有,只能葬在吳氏陵園數百米外的荒野之中。
不過由於她生前的善舉,地方百姓自發組織為其送葬,並為其修建祠堂,奉她為「水娘娘」,她的一生傳奇也被載入史冊,永遠被人銘記。
總結:周瑩以寡婦的身份撐起了偌大的家業,並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傳奇,從事業上講,周瑩絕對是成功的;但從個人生活上講,就顯得有點孤苦伶仃了,對於封建時代的女子來說,箇中心酸不是常人能體會到的,因禮教的束縛,她一生守寡,無兒無女,最後也未能葬入夫家祖墳(雖然這點對於現代人來說無關緊要,但對那時的女子來說就是頭等大事),雖然贏得生前身後名,但這個結局,是好是壞,只有周瑩自己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