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嗎:口述影像的種種妙用

2021-02-11 殘障之聲

很多美麗的邂逅是出於誤會,口述影像於我也是如此。

7月初,經朋友介紹去深圳參加了口述影像的工作坊。當時我正在給幾位殘障行動者拍片子,請他們結合個人經歷講述權利倡導經驗,想著工作坊會講口述史的拍攝技巧、如何剪片子等,沒想到主題的意思是把影像口述下來,幫盲人(或視障)朋友看電影,而不是把別人的口述拍成影像。不過既來之,則安之,畢竟花了五百塊的學費,還是要好好聽一下。


小貓老師在講解一張香港老城的照片,由一位肢體障礙的攝影師拍攝

工作坊請到的講師是香港的小貓。她是個活潑愛動的年輕姑娘,穿著大褲衩T恤衫,扎著馬尾辮,腳蹬一雙平板鞋,看上去像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但在口述影像上她已積累了豐富經驗,寫過多部電影的口述文稿,常去影院給盲人口述電影畫面,還申請到香港政府的資金支持。

學習分為兩天,內容上由淺入深,從靜態圖畫到動態影像,形式上講究互動,插入多個練習和遊戲。一個練習或遊戲結束,小貓會做總結,看似是隨口道來的話語,卻常讓人眼前一亮。

比如,工作坊有練習如何引導盲人的環節,很多參與者之前沒有接觸過盲人,有的是牽著,有的是扶著,還有的是推著。小貓說,其實讓盲人扶著自己的手臂就可以,這樣他們會更有安全感,在平路上還可以讓盲人一隻手搭著自己的肩膀,不需要那麼緊張。最重要的是讓盲人自己決定引導方式,徵求他們的意見,而不是自己決定。

她總結道,當你把他當成朋友而不是服務對象時,才真正開始了服務。



關於導盲姿勢,我常用這兩張照片舉例。上圖為2014年高考第一天,「盲人高考第一人」李金生被兩位引導員「架」入確山高考考場,盲杖也被「收繳」,下圖為李金生出考場時的照片,將一隻手搭在引導員的肩上,大踏步前行。經我和他們溝通,兩位引導員棄用了之前的引導方式。

再如,工作坊會讓參與者口述一副圖畫,如果是攝影圖片還好,如實描述就行,如果是抽象畫、藝術畫,大家便會將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加入其中,但其實每個人的想像又都不同。小貓說,口述影像,是要給視障朋友平等的機會去看到,而不是代替他們去思考,不然就會剝奪他們欣賞和感受一幅畫的權利。弱視不是弱能,我們只有先把理念解決好了,才能做好口述。

參與者中有一位是視障兒童的父親,他提到,口述影像的理念可以運用到兒童教育中,因為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買繪本,講故事,這可以和口述影像相結合。

另有兩位參與者分別是教育學的碩士L和社會學的碩士H,她們都感觸頗深,我們喝酒夜聊,就此碰撞出很多想法。可惜現在都記不清了,大體是說大陸教育在公民教育和通識教育方面的缺失,不懂得尊重被服務者的主體性,也不懂得自我反思,因為我們第一眼看到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其背後的意義或自我想像的東西。

L說,沒上學的小孩子更好些,他們能看到圖畫的顏色本身,可我們的教育不但把孩子的創造性磨沒了,把他們看到真實的能力也給屏蔽了。聊到這裡時,我想到一本書的名字,《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與之類似,你以為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嗎?口述影像,不只是練習口活,更重要的是修煉心性。

小貓老師回應道,殘障是一個流動的概念,不是身份,而是狀態,因為都可能有看不清的時候、看不到的地方。生活當中很多需要口述影像的場景,不管是給別人介紹一個場景,還是講述一張圖片,都可能會用到。要注意自我反思,因為這是在做翻譯的工作,把圖片翻譯成文字就好,不要添油加醋。給盲人口述影像更要警惕權力濫用,因為他能看到的世界就掌控在你的口中。

幾個練習和一番分享下來,我不得不對口述影像的能量刮目相看。因為自己之前參與過一些殘障權利倡導的活動,其中有兩條重要的理念,一是殘障是個人損傷和社會障礙的綜合,二是沒有我們的參與,不要做關於我們的決定(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沒想到在口述影像的過程中,服務和倡導能完美地融在一起,剛開始參與時還覺得口述影像只是項純服務的技能。

 大陸也有盲人電影,但和香港的口述影像有很大不同。區別有兩點,一是在口述的內容上,大陸的盲人電影會有很多抒情的話語,講述者可以成為主角,而香港的口述影像講究不帶感情色彩,最好給人以不存在的感覺;二是在口述的形式上,大陸有專門的盲人電影,多是下載到個人電腦上觀看,很少去電影院,即便去了也只能看盲人專場,香港那邊有版權顧慮,視頻資源不多,但是盲人可以去電影院和普通觀眾一起觀看,但需提前向一些公益機構申請預約口述影像的服務,獲批後影院會給他們發放專門的耳機,耳機中能聽到像小貓這樣的口述影像師的講解。

那場工作坊對我來說還有個意外收穫,在視覺藝術上算是入門了,之前我可是認定自己沒有藝術細胞的。小貓老師說,圖畫、攝影、戲劇、電影等視覺藝術,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她把視覺藝術的一些基本元素抽離出來,一一做了分析講解。都說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沒想到這次學習口述影像是送人一支玫瑰,手裡變出了好幾支玫瑰。

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回鄭州後我很快組織了一期口述影像的工作坊,算是現學現賣,不過是簡化版的,一天搞定。內容上以靜態圖畫為主,加入了殘障行動者之前做行為藝術的照片和鄭州城中村拆遷的圖片,形式上將練習和遊戲融入了其中,還邀請了本地一位盲人朋友付龍參加,他是一家醫院的按摩醫師,也有過多次權利倡導的經驗。和以往沉悶的讀書活動相比,這天的工作坊大受歡迎,從遊戲中獲得的體驗遠比書本上讀到的理念更能震撼人心。

 


付龍和另一位視障朋友舉牌抵制必勝客的蝦球廣告——你知道我為什麼會滾嗎?因為我是蝦(瞎)球

這樣的工作坊,在鄭州應該是第一次吧?我內心不禁有些得意。可惜,持續舉辦的動力有些不足。

說下口述影像(初級版)的三個步驟好啦,供有心者練習之用:1、看到你要看到的。列出你看到的所有元素,注意不要推斷、想像。2、明白你要看到的。找到圖片的主題。3、選取一個坐標,按照某一順序,描述這副圖片。

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不相信的話,找一張圖片試試好啦。口述影像,不只有顛覆性的理念,還有很多實用性的技巧,有興趣深入學習的朋友可在後臺留言,預計在十一後開營。


身體雕塑是口述影像中的一項重要練習,兩人或三人一組,一人做動作,一人將動作口述出來,另一人閉著眼睛根據口述做動作。


———————————————————————

    歡迎留言/評論/轉發   參與本話題的討論

聲明:本文版權歸「殘障之聲」微信公眾號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多元 / 融合/ 發聲 /行動   

投稿郵箱:wangjing4892@qq.com

相關焦點

  • 《口述影像》
    與廣大參觀者們直觀用眼欣賞不同的是,視障者們可構建出的畫面感取決於口述志願者們對照片內容,載體大小,視覺方向以及整體構圖的細節描述。一些對明眼人們並不重要的觀賞順序,在視障人士眼中卻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例如描述一副被籠罩在雲霧裡的樓群照片時,講解員若採用「整個畫面體現出一種迷茫感」這樣「先入為主」的主觀描述與全面概述,將非常容易給視障人士造成後期畫面構築困難。
  • 那些無法被分享的我們是否以另一種方式共有|口述影像《渡夜》
    T:什麼樣的口述作品是讓你覺得好的?G:我想好的口述影像或許就是儘可能的用語言作為媒介把畫面的東西轉換成聲音用聽覺接收吧,相當於給視頻創作者和口述影像接收者創架一座橋。那我對舞者動作做的海豹比喻真的是有價值的嗎(小郭老師提出稱讚的地方),哪怕是對於沒有視覺經驗的聽者?G:對,也是多一個可以參照的生動形容。T:關於無法被分享的影像我還有疑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像有些運動的感覺我無法掌握,卻能通過語言描述共享,那影像為什麼就不能通過語言描述共享呢?
  • 文化平權中的口述影像-嚴肅地討論《長路》的口述創作(許家峰)
    合作洽談與諮詢預約請聯繫E-mail:shilianxueying@foxmail.com  《長路》的舞蹈創作是讓人驚嘆的,同時,在本期嘉賓看來,給視障者提供的口述影像服務,本身也是一種「口述表演」的創作,也同樣讓我們讚嘆不已。如果你在之前的播客中有所感受,可以聯繫主播分享你的感受:shilianxueying@foxmail.com。
  • 這場精彩的「口述影像」,讓耳朵帶你體驗聽得見的電影!
    由三位來自廣州「心聆感影」團隊的影像口述老師輪流進行講述,把其中搞笑幽默的表情與動作、拳擊的打法等衝擊性的視覺信息進行詳細描述,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受影片帶來的幽默,開心感動又激動,感覺身臨其境。每一場口述電影,都離不開口述影像老師的付出。大家的愛心凝聚成暖暖的溪流在這群特殊的觀眾心中流淌。現場,影像口述老師還分享了影片製作的過程。
  •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所以,你怎麼知道自己是活在現實世界而不是自己的夢中或者別人的夢中?你我所處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       這是一個很玄乎的話題。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意思是因為我有主觀意識所以這個世界就存在,假如我失去了主觀意識——譬如我死了,這個世界就不存在了。換句話說,我所感受到的世界其實存在於我的精神層面,物質依賴於精神。
  • 口述影像,讓盲人也可以「看」電影
    視障人士在中山圖書館「觀看」電影《流浪地球》。       現 場 2萬字口述稿 3名志願者接力講解 23歲的視障女孩蘭婷很愛看電影,她對前陣子在朋友圈刷屏的《流浪地球》期待已久,這次專門約了閨蜜和男友一起前來觀影。長達2個多小時的《流浪地球》,當天由三位志願者以接力的方式講解,每人手裡都攥著一份厚厚的口述稿。
  • 你以為的你以為就是你以為?這部電影看到讓你懷疑人生 | 深V電影
    你肯定想問,吹的這麼神,影片到底講了什麼?(是的,真紀並不單純,看到後面你才發現,門裡面真紀卻在偷偷裝錢.)那麼,丟了這2000萬元的黑社會老大又在幹什麼?那被幾個人藏來藏去的2000萬,其實就是假錢。但為了不讓這件醜事被別人知道,他得想盡辦法拿回假錢。於是他派人抓到了偷錢的阿美,阿美交出了偵探神田,神田供出了男主家住址.
  • 《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
    200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首次啟動「口述影像歷史」項目。該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有計劃地梳理攝影史的行動,第一次集中搶救影像資料的工程。陸續出版了《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跨越時空——西藏攝影往事》《穿越歷史的回聲——中國戰地攝影師》,獲得業界一致好評。
  • 光影記憶 看膠片電影,了解絕版口述影像
    體驗遙遠的「那個時代」的露天電影,了解絕版的口述影像。
  • 薦書|《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問世
    作為「口述影像歷史」項目的第二期工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近期由中國攝影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匯集活躍於20世紀50—70年代老攝影家本人的口述整理和採訪,第一手的口述資料,鮮活地還原真實的歷史,口述、訪談與文獻資料互為對照,呈現中國攝影師的群體形象,寶貴的經歷及豐富的影像,展現新中國發展的影像軌跡,抒寫老一輩攝影家愛黨愛國的真摯情懷。
  • 分享 | 如何創作優秀口述影像作品?一文全讀懂!
    想知道如何創作口述影像作品?想了解專業的影像創作建議?想先睹為快《共和國建設者口述實錄》最新樣片?快隨學部君的腳步走近《共和國建設者口述實錄》創作研討會~相信你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穫!6月20日下午,《共和國建設者口述實錄》創作研討會在中國文藝家之家召開,在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學者對項目的後續創作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共和國建設者口述實錄》由泰康健投與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聯合出品,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影像行動力訓練營」負責具體製作。
  • 你以為你看到的是冰激凌嗎?其實它們全都是吃起來方便的蛋糕呢!
    沒錯,你以為你看到的是冰激凌嗎?其實它們都是墨爾本出身的美食家"Rymond(AKA Ray Ray)"的蛋糕作品。"Rymond"2016年雖然獲得了會計學碩士學位,但是偶然的機會卻陷入與糕點麵包的「情緣」。
  • 用知更鳥命名的書:你看到就是真相嗎?不一定
    顧名思義,你會不會和我一樣以為這本書用知更鳥命名,可能是和一隻知更鳥有關係?抑或可以展開想像,在叢林中碰到一隻知更鳥?總而言之,我第一印象就篤定這名字暗示了故事和知更鳥有關係。但事實上真的有關係嗎?往下讀。事實上,全書情節與知更鳥並沒有直接關係。知更鳥在這本書裡,是一種比喻。
  • 口述影像志願者助百名視障人士「看」國慶直播
    「看」國慶直播我終於「看到了」閱兵阿衝一直力推向視障人士提供口述影像的服務,值國慶之際,阿衝向委員會提出了口述閱兵儀式的想法。「項目正式開始籌備時已經進入9月下旬,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所以工作量很大。」誰來擔任口述者?這是擺在大家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此前,圖書館的口述影像志願者大多只講過電影,100個小時的準備時間足以讓他們把想說的話落實成文字。
  • 這就是你看到的黑夜嗎?
    夜梟的這顆「 黑暗之眼 」,讓我們看到了黑夜中隱藏的無限可能。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博士這樣評價他們:「夜梟這個項目的工程師們非常年輕,創新能力非常強。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深知,小米在不斷刷新DXOMARK全球第一的背後,離不開工程師們在影像技術領域的大膽探索,離不開他們在極端拍照場景下的不斷死磕,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2020年小米百萬美金技術大獎的評選中,湧現出了一大批領先的硬核技術。未來,小米將持續探索先進技術,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 口述影像歷史 福建攝協啟動影像保護工程
    時光飛逝,如今這些歷經歲月滄桑的老攝影家們已至暮年,但他們寶貴的經歷與豐富的影像還未得到有計劃地梳理和留存。福建省攝影家協會為了積極響應建設文化大國強國的號召,將本土攝影史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列為重要課題,並以挖掘影像史料、保存影像文本、撰寫老攝影家口述影像史作為課題的具體內容。這是福建第一次集中搶救影像資料的工程,第一次有計劃地梳理攝影史的行動。
  • 「動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出版
    【動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出版作為「口述影像歷史」項目的第二期工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日前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首次啟動「口述影像歷史」項目。該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有計劃地梳理攝影史、集中搶救影像資料的工程,此前已出版了《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跨越時空——西藏攝影往事》《穿越歷史的回聲——中國戰地攝影師》,獲得業界一致好評。
  • 《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新書發布
    200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首次啟動「口述影像歷史」項目。該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有計劃地梳理攝影史的行動,第一次集中搶救影像資料的工程。陸續出版了《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跨越時空——西藏攝影往事》《穿越歷史的回聲——中國戰地攝影師》,獲得業界一致好評。
  • 原來豬油這麼厲害,我也是剛剛才知道,告訴你豬油的4大妙用
    很多人以為豬油只能用來炒菜,其實並不是,它還隱藏著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技能。豬油備受爭議,原來這麼厲害,真的淡出了歷史舞臺嗎?它有4大妙用,也許你現在還在用,我也是剛剛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妙用一:用於食品加工上,這一點傳統工藝的產品用的比較多,如月餅、綠茶酥、老婆餅、蓮蓉酥等,這些中式點心裡的酥皮都是由豬油完成的,一是豬油比較香,二是因為豬油的起酥性好;還可以用來蒸饅頭,看到這許多人都會驚掉下巴,「用豬油,瞎胡鬧吧」,確實可以,不行的話你可以問一下家裡的老人家,他們都知道,在揉面的時候加一點豬油,可以使饅頭更加香軟、蓬鬆。
  • 首期「口述影像旁述員」培訓圓滿結束
    包頭市圖書館為豐富視障讀者的精神世界,使之通過電影加深對社會潮流文化的認識,促進視障讀者更好地融入社會,面向社會招募了五十餘名熱衷公益事業的助殘志願者,於2015年4月18日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口述影像旁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