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海,離我們最近的城市裡,南京更值得去喝一輪。這裡的酒吧市場和氛圍跟無錫更接近(當然他們會超前一些),業態和品類選擇更多,當然最直接的是,你能喝到更多不一樣的調酒和少見的威士忌。
在我們的印象中,身為古都的南京一直都盛產文藝青年,文青經常離不開酒——便宜的那種。於是在張嘉佳的小說裡和李志發在豆瓣的帖子裡,我們形成了對南京酒吧最初的印象:陰暗躁動。但這個印象也需要改一改了。
一個多月前,一酌的寶貝們給自己放了個假,順道去南京的酒吧裡做了一些交流和學習,以下是他們各自的體會。
The Bee's Knees
森森:這家店的大鬍子老闆算是我入行以來結識的第一位同行前輩。到訪的那天他穿了一件夏威夷花襯衫,配上馬甲和領扣,一坐上吧檯,我就知道同行來了。一直以來他在業務到理念上對我來帶不少幫助,這次也算是來他新店拜個山頭。
店裡最值得一提的的是酒單,被做成了一份報紙的樣字,並認真排版,可看性非常高。店裡擺滿了美國的小批量波本威士忌,在原產地就供不應求,出口份額更是少之又少,大鬍子說這些酒他攢了好多年才有這麼點兒存貨。
糰子:這是一家餐廳和酒吧和結合體,西式簡餐出乎意料的好吃。我們重點說說二樓的酒吧,仔細觀察後我才發現這是一家很厲害的 Bourbon Whiskey Bar,種類之多已經超出了我的認知,看來南京人已經開始消費波本了。
吧檯裡的每個人幾乎都可以調酒,同時他們還提供四款桶陳的經典雞尾酒,我要了一杯 sour,味道非常可以。
王磊:得益於吧檯裡人人都會調酒,所以出品非常高效。我本打算要一杯加牛奶的 fizz,但可能因為跟吧檯溝通有問題,最終我得到了一杯 morning glory fizz。但正是因為這個誤會,讓我有機會和bartender多聊了一些東西。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波本威士忌,來這裡絕對沒錯,特別是在大家還流行和單一麥芽的當下。同時 mezcal 和 amaro 等酒款,這裡也是全江蘇最多的。
小戴:一落座就能感覺到美國黑桃木吧檯的溫潤和厚重,主要還是給人感覺貴。酒單非常有趣,喜歡嘗新創意雞尾酒的必須來坐坐,被用作店名的古店雞尾酒 Bee's Knees 自然是本店招牌。
糰子沒說到的是,桶陳雞尾酒是按小玻璃瓶售賣的,靈感來自於新加披排名第一的酒吧 Manhattan 的一個習俗。除了波本,店裡還有很多小批量且很少見的金酒,喜歡金酒的朋友們可以試試。
Don Quixote
糰子:這是一家位於巷子口的酒吧,門頭不是很顯眼,頗有 Speakeasy 的感覺。需要著重表揚的是,本店的臺灣調酒師非常熱情,我們一行人一輪就點了近十杯雞尾酒,而他一邊有問必答地跟我們溝通,一邊有條不紊地出酒。
第二輪我們還別有用意地點了幾杯經典款,同行探店嘛,免不了想 judge 一下對方的基本功,你懂的。
森森:對的,我們要了杯 Dry Martini,主調 Jacko 做酒的時候讓酒液在 mixglass 裡呆了特別長時間,我們不免都有些擔心這杯酒不夠幹。但事實證明我們還是 too young,出品非常驚豔,口感平衡,也完全不「水」。
王磊:這家店的主調是 world class 臺灣區冠軍,出品自然毋庸置疑。這家的裝修真的非常精緻,作為一間隱蔽得很好的酒吧,這種曲徑通幽後別有洞天的感覺非常棒,讓人有種想要私藏,不想跟人分享的感覺。
小戴:一家面積不大卻又讓人感覺非常溫馨的雞尾酒吧,沒有讓人嘆為觀止的鋪酒也沒有豪華氣派的吧檯,但是有一個帥氣有趣的調酒師和他的團隊。上酒速度是有點慢,但是這種環境不就應該慢下來跟人喝酒聊天抽菸嗎?
The Bottle Classic
糰子:一進門我就能感覺到這是一下跟我們「一酌」的風格非常接近的酒吧,酒架上的威士忌排列的整整齊齊,非常壯觀。我們點了一瓶 Laphroaig 18年,然後開始驚嘆他們家的冰球真的又圓又透。
如果真的是威士忌愛好者,推薦一定要來 The Bottle,各種難找的IB和高年份的威士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酒」都能在這裡找到。而且服務很日式,甚至洗手間都準備了 Jurlique 的護手霜和 OKINA 的可攜式漱口水。
王磊:對於熱愛威士忌的我來說,這家店簡直就是博物館。這家店的服務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刻,不管是為我介紹威士忌,還是一些基本服務中的細節,都非常到位,也配得上店裡高大上的裝修風格。
我隨機點了一杯 IB 的 Ben Nevis 15年,在跟 bartender 交流的過程中,能看出她對於酒的風味和口感描述有自己豐富的見解,可見他們家 barman 都有很認真地在喝酒。能和客人聊酒是非常舒服的體驗,以後來「一酌」店裡大家也不妨跟我聊聊。
嘟嘟:跪式服務真的還蠻出乎我意料的,但如果是一家以日式服務要求自己的雞尾酒吧,其實還蠻可以理解的。
Bible
小戴:離開 The Bottle 之後已經凌晨兩點了,但我還是決定赴 The Bee's Knees 大鬍子老闆的約,去探訪一家由老廠房改造而來的店:Bible。這家店的熱情程度,真的嘆為觀止,當然也可能因為我是同行,進門就懟我 shots。
酒單也很妙,字我都看得明白,但喝到酒之後根本不知道調酒師是如何把這些東西運用到雞尾酒裡的。
森森:我其實也去了 Bible,但我只記得裝修非常棒,有種沉浸式劇院的體驗感。但至於酒怎麼,對不起,我不記得了……
最後來張大家還清醒時候的全家福!
to question, explore, and enjoy
the world in ONE DROP
運河外灘
一座二層
「下一站你想看我們去哪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