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先生,今年35歲,微胖,是某公司職員,平時上班很辛苦,最近一段時間頭昏昏沉沉的,總感覺頭腦不是那麼清醒,以為是頸椎病發了,就沒在意。上周末L先生去父母家裡看望二老,他父親是一位高血壓患者,還是有一些高血壓常識的,而且家裡備的有血壓計,了解到L先生近段時間頭昏,就讓L先生測了一下血壓,140/100mmHg,血壓高了,尤其是低壓,L先生的父親知道血壓正常值是<140/90mmHg。怎麼回事呢?L先生很納悶: 半年前體檢的時候血壓還是正常的,而且血糖血脂等各項指標也都是正常的,我真得了高血壓嗎?嚴不嚴重?需不需要吃藥?聽說降壓藥一吃上就不能停了,我還很年輕,就要吃一輩子藥了嗎?太早吃藥有耐藥性了怎麼辦?長期吃副作用大不大?能不能先喝點降壓茶……一系列問題在L先生的大腦中盤旋著。今天,徐醫生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初次發現血壓升高怎麼辦?到底需不需要開始服用降壓藥?
一、明確自己是否可以確診高血壓
首先要強調的一點,不能僅憑一次血壓升高,就診斷高血壓。有以下3種方法來判斷自己是否確診高血壓。診室血壓: 非同日三次測血壓均≥140/90mmHg診斷高血壓;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平均血壓≥130/80mmHg診斷高血壓;家庭自測血壓: 非同日三次血壓均≥138/85mmHg診斷高血壓。
二、確定得了高血壓的患者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心血管風險評估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收縮壓每升高20mmHg或舒張壓每升高10mmHg,冠心病風險增加一倍,腦卒中風險增加一倍,因此,高血壓患者應進行心血管總體風險評估。我國接近90%的高血壓患者合併一種以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年齡, 超重、肥胖,糖尿病,缺乏運動,吸菸,血脂異常。
心血管總體風險評估分以下三步進行:
第一步: 根據血壓水平進行確認分級
第二步: 要做相關檢查看是否存在其它心血管危險因素以及器官損害
第三步: 對照下表確定心血管風險等級
根據心血管風險情況,給予不同的治療策略。但不論哪一種治療方案,健康生活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三、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石M先生說,我吃了三種降壓藥,血壓怎麼還降不下來?醫生告訴他,你大吃大喝,不運動,不減肥,生活方式極不健康影響了降壓藥的療效。
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健康的四大基石,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戒酒,心理平衡。
1.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可降低收縮壓8-14mmHg,鹽攝入不超過6克,食用油攝入不超過25克,動物脂肪少吃或不吃,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少於500克,一杯奶250克,低鹽低脂低熱量,多吃富含維生素、鉀、膳食纖維的食物。
2.適當運動
規律的體育鍛鍊可降低收縮壓4-9mmHg。運動把握三原則。有恆: 經常的規律的運動;有序:循序漸進;有度: 根據自身年齡和體質適度運動。運動方式: 包括步行、快走、慢跑、遊泳、太極拳等。運動時間: 每周3到5次,每次30分鐘,老年人最好選擇傍晚運動。
3.戒菸戒酒
吸菸使心臟病的危險增加2-4倍,要徹底戒菸,避免被動吸菸。限酒可降低收縮壓2-4mmHg,每天白酒<50ml,葡萄酒<100ml,啤酒<300ml
4.保持心理平衡
精神緊張,不良精神刺激,憤怒或恐懼可導致血壓升高,得了高血壓要重視,但不要緊張,保持樂觀的心態,知足常樂,緩解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
健康的生活方式,讓降壓治療事半功倍!
M先生說我口味清淡了,每天跑步,也不抽菸了,現在我的藥量減了,血壓仍然控制的很好。
因此,徐醫生提醒大家,服降壓藥治療的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減少服藥的劑量,而血壓仍達標。
四、合理進行藥物治療
1. 哪些患者應立刻開始服用降壓藥
經過上述心血管風險評估為低危、中危的高血壓患者,可以先改善生活方式,觀察血壓1-3個月,如血壓正常了仍然可以不服藥,但如果血壓還是高,就需要服用降壓藥了。經過心血管風險評估為高危或極高危的高血壓患者,需要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立即啟動降壓藥物治療。
2.常用五大類降壓藥物
臨床上有五大類常用的降壓藥,包括鈣拮抗劑(地平類),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沙坦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普利類),利尿劑(氫氯噻嗪、吲達帕胺),β受體阻滯劑(美託洛爾、比索洛爾),均可用於高血壓的初始和維持治療。
3.選擇降壓藥物要謹遵醫囑
每種降壓藥物機制不同,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降壓藥物的選擇一定要經醫生指導,量體裁衣才能達到最佳療效,根據病情做必要的化驗檢查,兼顧到血壓水平相關的危險因素,重要器官損害和併發症。採用適合你的降壓方案。不同患者高血壓的發生機制可能不同,不能機械地照搬他人有效的治療方案,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知道哪種降壓藥適合你。
4.服用降壓藥優先選擇長效製劑儘可能使用一天服用一次,具有24小時平穩降壓作用的長效藥,以有效控制全天血壓與晨峰血壓,減少血壓波動,更有效的預防心腦血管病。
五、高血壓常見認識誤區
1. 迷信養生,保健品器具
A女士: 醫生,您看我買的這個枕頭真好,說能雙向調節血壓,能降低高血壓,升高低血壓。醫生: 高血壓患者僅靠養生療法,血壓不能達標,需加上降壓藥物。保健品器具大多無明確降壓作用,即使有,僅起輔助作用。
2. 用藥太早,會產生耐藥性
B先生: 這麼早就開始吃降壓藥,身體產生抗性怎麼辦?醫生: 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性,除早期輕度高血壓患者外,其他患者越早服藥獲益越大。
3.憑感覺用藥
C先生: 我沒有不舒服,頭不昏眼不花,血壓一定正常,不用吃藥了。醫生: 沒有不適感覺,並不能說明血壓不高,憑感覺用藥害處大,正確的做法是定期測量血壓,不能跟著感覺走。
六、早期降壓達標獲益更多
血壓早期(4周內)達標可以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獲益: 減少心血管事件;帶來更好依從性;增加患者治療信心。
血壓明顯下降,主要發生在開始治療的前4周,因此,治療的前4周是提高血壓達標率的關鍵。
研究證實,相比4周後達標,血壓4周內達標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生和死亡風險,獲益更多。
血壓數周內達標,比數月內達標的患者依從性更高。在治療初期,血壓有明顯下降,最好是達標時,表明治療的效果和服藥的重要性得到肯定,這會對患者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對降壓依從性高的患者,與低依從性患者相比,卒中,冠心病,心梗,死亡事件大大減少。
總的來說,高血壓和其它危險因素共同增加心血管風險,生活方式幹預是高血壓患者健康基石,遵從醫囑,合理選擇降壓藥物,伴合併症患者應更積極謹慎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儘早達標,更多獲益。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