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忠厚仁義,對人坦誠至極,對親近的人毫無保留。#郭靖#到了《神鵰俠侶》裡,郭靖成為了「一代巨俠」,這些優點也絲毫沒有改變。
《神鵰俠侶》裡,郭靖收了三個徒弟,分別是親生女兒郭芙、收養的武三通的倆個兒子,武敦儒和武修文,親自教導。他教導的徒弟,從學藝到做人,無不細心與耐心,然而結果卻是:郭芙被親生母親黃蓉說成是「草包一個」,而武敦儒、武修文兩兄弟,被天資聰明的楊過秒得渣都不剩,對比之下,平庸得連後來出現的耶律齊,都仿佛可以甩這兩兄弟幾十條街。
郭芙草包,大小武兩兄弟平庸,虧了郭靖一代大俠一世英名,難道他傾力所教的三個徒弟各個都不成才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
所謂的「成材」不應該只憑武功而論,「學藝先學做人」,成不成材,首先看個人品行,再看技藝。
特別是郭靖這樣為國為民的一代大俠,他評判徒弟成不成才的標準,更是以人品為重。
《神鵰俠侶》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楊過在英雄大宴上大出風頭,大小武因為郭芙的一句話逞能跑到蒙古軍營裡刺殺忽必烈,果然被擒住,忽必烈想借這一件事暗諷郭靖、好煞一煞郭靖的威風,哪知郭靖不以為意,一番言語說得大義凜然,讓忽必烈大為欽佩。
郭靖正色道:「……公義當前,私交為輕,昔日拖雷安答領軍來攻襄陽,我曾起意行刺義兄,以退敵軍,適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軍退,這才全了我金蘭之義。古人大義滅親,親尚可滅,何況友朋?……想他二人學藝未成,不自量力,貿然行刺,豈能成功?他二人失陷不打緊,卻教你多了一層防備之心,後人再來行刺,那便大大不易了。」
大小武自不量力闖入敵營刺殺忽必烈,郭靖看在他倆也是想建功立業的份上,由怒轉憐,對他們的無知莽撞的行為,並沒有過多的責備,而是叫他們趕緊回去報信,叫他們嚴守城關,不論有何變故,一定要死守城門。
郭靖的一生,重仁義、品性,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武功身手倒看成其次了,對待徒弟,也是如此。
大小武的莽撞失敗,郭靖不會生氣,反而寬慰他倆:「武學之士,一生之中必受無數折磨、無數挫敗,那也算不了什麼。」楊過在英雄大宴上大出風頭,卻與小龍女師徒相戀,不被禮法所接納,郭靖更是痛心得恨不得一掌打向楊過。
郭靖正兒八經教的徒弟:郭芙、武敦儒和武修文三個人,雖然在武學成就上面沒有顯著的成績,跟同輩的楊過、甚至耶律齊相比,都相差甚遠,不堪一提。
但是他們三人忠於國家、保衛襄陽、為襄陽城的安定守護了一輩子,在郭靖的眼裡,已經是不錯的「人才」了,所以並不是「不成材」。
郭靖的「成才」觀,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對徒弟們的教導,也是先人品,再論武功。
郭靖明確地說過,練功習武,行俠仗義、濟人困厄是本分,只是「俠之小者」,若想要成為「俠之大者」,應當為國為民。
自己的徒弟成材不成材,肯定得看徒弟們是不是和自己一樣,有著濟世救人、為國為民的情懷。
當年英雄大宴的時候,楊過少年英雄,武功出眾,以智取破壞金輪法王爭奪武林盟主的奸計,但隨後又被爆出與師傅相戀這種「驚世駭俗」、有悖於禮教、大逆不道的事情,郭靖看楊過想到楊康誤入歧途,覺得楊過如此大逆不道、痛心得恨不得一掌將楊過打死。
可見在郭靖心裡,如果一個人武功卓絕,但是品行不端,是算不得「成材」的。
郭靖一生滿腔熱血為國家同胞而灑,他愛國愛民,是真正的大俠,他的一生為了守護襄陽,保衛國家,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徒弟們,郭芙、武敦儒、武修文雖然武功沒有上升到一個非常厲害的層次,也算是一代英俠。
再者,武氏兄弟、郭芙也畢生將守護襄陽做到了「鞠躬盡瘁」,已經承襲了郭靖為國為民,死而後已的大俠風範,一定是算「成材」的。
郭靖一門受萬民敬仰,也是有郭靖的後輩及這三個徒弟傳承發揚為國為民、愛國之風的功勞在。
郭靖的徒弟,肯定是「成材」的。
《神鵰俠侶》郭芙:當我發現深愛的人是楊過,我後悔嫁給齊哥嗎?
《神鵰俠侶》:錯過不傷,郭芙原是楊過「高攀」不上的好女孩
讀金庸,人生的三層心境在郭靖、令狐衝、韋小寶的人物經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