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的時候,男女主在一起,總是會吵架,雙方都無法找到平衡點,無法適應,在幾番波折下,男女主分了手,更糟的是,女主的閨蜜吻了男主,女主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和男主斷了關係,當然,男主和女主閨蜜道了好幾次歉,一切都於事無補,女主在暑假的時候逃離了這一切,機緣巧合之下,女主的朋友兼上司要出差,她住進了實習單位上司的家裡,期間男主來找過女主幾次,但都被拒絕了,後來開學了,女主由於沒忍住,在每人的教室裡扒了男主的衣服,被老師抓了個正著,就在此時,矛盾再一次爆發,女主覺得男主極大的影響了她的生活,只要男主一出現,她的生活便是一團糟,所以和男主再一次斷絕了關係,故事到這裡的時候,我非常氣憤,明明是女主自己搞砸了一切,男主一直在盡力的對女主好,盡力的追她,只是每一次的契機都不是很好,每一次男主出現,女主就會自己搞砸很多事情,女主把這一切都歸結於男主影響了她的生活,所以不停的責怪男主,一再的要求和男主保持距離,最終,男主為了不讓女主難過,也打算放棄追女主了,並和女主做了了斷。
後面女主接到了男主的電話,女主的閨蜜在醫院,男主問女主可不可以過去,女主急忙趕往醫院,這是男主解釋,女主閨蜜懷了別人的孩子,男主是為了幫助閨蜜才收留她,誤會解開,此時女主閨蜜的爸媽誤會男主是使閨蜜懷孕的人,男主並沒有解釋,女主知道了男主是為了幫閨蜜保密,所以自己承擔這些流言蜚語,是呀,謠言止於智者,初中的時候我便聽過這句話,但聽過不等於理解了,理解了不代表能夠做到,現在,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在於「謠言的出現,並不會讓真正愛你的人離開,真正在意你的,了解你的人,自然會明白這其中的真假,不懂你的人,你解釋一千遍一萬遍,也沒有任何意義,畢竟這件事對他們的意義只是飯後的閒聊。」
故事,我只看到了這裡,男女主幾經波折,到現在,終於又重新在一起了,他們不再像最開始那樣手足無措,不再像當初那樣,一天天的懷疑,兩個人到底應不應該在一起,我想最合適的戀情一定是這樣吧,兩個人在一起,各自都明確自己內心的堅定,雙方都很明確對對方的感覺,並且想要在一起,兩個人在一起,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處的非常融洽,最重要的——都能做自己,能找到最真實的自我,不必掩飾,也不必附和,能尊重和理解差異,也能相互磨合,彼此適應,當然,有一點不可忽視,兩個人在一起後,都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生活,真實在,它不會輕易地讓你如願以償,也沒有什麼唾手可得可談。
我記得高中看過關於林徽因的書,她和徐志摩有一段很浪漫的相處,我想對於十幾二十歲的女孩子來說,一個滿嘴浪漫主義,情話出口成章,風流倜儻的男生,不是人人都能夠拒絕的,如果不是得知徐志摩已有妻室的消息,我想沒有人能夠那麼理智吧。
電視劇《知否》中,明蘭沒有嫁給賀家,是由於曹表妹的出現,賀家想要將曹表妹留下,所以明蘭選擇了拒絕。
這兩個人,在我看來,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明白自己看中的是什麼,或許林徽因看中的是坦誠,如果徐志摩能夠將自己的事情好好的解決,並且開誠布公的告訴林徽因,或許又會是個不一樣的結局,明蘭看中的是忠誠,未婚時就已經留下隱患,又如何能期待結婚後的一心一意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該如此,有需要堅守的底線,有自己看中的原則,在現代社會,我不會再勸你做個堅守貞操的人也不會再勸你繼續接受傳統思想的禁錮,但我會勸你,一定要堅守住本心,堅守自己在意的,不可逾越的底線,在底線面前,不論多難捨,都應該讓理智做主,要做真正的自己,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生命的主宰。
文字:二丫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