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尋找自我的旅程——《伯恩的身份》讀後

2020-12-23 更深理解世界

***

前段時間刷完《諜影重重》一、二、三部,聽說原著小說更帶勁,於是也找來看,也就是這部《伯恩的身份》。

我總的感覺,小說並非那麼驚豔,但我廢寢忘食、欲罷不能的閱讀過程,卻出賣了我的感覺。

相較於電影,小說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故事。或者更準確的說,電影將小說改編成一個全新的故事,只是我先看電影,再讀的小說。

兩者最大不同,我認為有三個。

第一是女主,小說裡女主角的人物構建更細膩豐滿,反觀電影裡,我感覺女主完全為襯託伯恩而存在。

第二是反派,雖然文字相較於影像,可以渲染更多的細節,特別是心理描寫,但小說裡虛擬的強大反派讓我感覺沒有電影裡那種真實感。

第三是現實性,因為年代原因,小說成書更早,所以電影的現實感更強一些,這個是客觀原因,沒有辦法。

但重要的不是不同,而是相同。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我認為它們都有一個同樣的內核——尋找自我

主人公因為失憶,而失去自我,他不斷戰勝各種困難,挫敗各種敵人,逃脫各種陷阱,採取各種手段,從地球一處跳到另一處,歸根結底,都是一趟尋找自我的旅程。

那麼伯恩找到了嗎?他的答案是什麼?

經過一番努力,伯恩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也找到了自己的記憶。但我認為,他的自我,在很早之前,便已顯現。

我們或許應該審視一下名字記憶自我之間的關係。

1

名字是自我嗎?這世上有很多同名同姓的人,而且一個人也可以改名換姓。如此說來,名字並不能代表自我。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同我一樣得出否定的答案。

那麼記憶是自我嗎?這回我猜會有不少人遲疑。一個人失去記憶,忘掉自己的過去,忘掉自己是誰,就是丟掉了自我。這麼看來,記憶應該就是自我了。

但記憶其實是很複雜的。

伯恩失去了記憶,但他還能看書讀報,他的一身特工本領也還都在,難道這些不屬於他的記憶,不屬於他自我的一部分嗎?

回想過去,我很難記起幼年的事情。讀書之前的記憶只有幾個模糊的片段,就連小學的記憶,也是斷斷續續,充滿不真實感。

我想大多數人都同我一樣。我們的大腦不是硬碟,無法精確的記錄發生的所有事情,而是會丟棄大部分事情。從這個意義上,我們都是不同程度的失憶症患者。

倘若記憶就是自我,那麼那些丟掉的記憶,就是我們丟掉的自我嗎?恐怕絕大多數人不會認同這個答案。

作為真·失憶症的伯恩,他的情況又有不同。在失憶前,他接受了某種心理手術,被改造成一件「價值三千萬美元的武器」。

也就是說,早在失憶之前,伯恩就以某種方式非常徹底的失去自我。他的失憶,並不是導致他失去自我的原因,反而是開啟他尋找自我旅程的契機。

電影裡有一個細節,被稱為教授的殺手在接到刺殺伯恩的命令前,正在房間陪女兒。被改造成武器後的殺手,依然保有以前的記憶。一個人的記憶,並不足以讓他抵禦心理操控與洗腦。

被傳銷組織洗腦的人,記憶並未受損,但觀念已經發生難以逆轉的改變。在我看來,觀念、三觀、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稟性和本心等等抽象概念,是一種高級的記憶,或者說記憶的抽象,相比一般的記憶而言,更接近我們談論的自我。

我在前文所說的,這趟追尋自我旅途中很早便已顯現的伯恩的自我,就是他本性中的善良。

2

有很多次,伯恩想要停止追尋,他已經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稟性如何,那麼以前的名字,以前的人和事又有什麼關係呢?為何不就此重新開始?

看上去完全可以,但實際上,沒有身份的本心,也是不完整的。

人是社會性動物,社交並不僅僅是一種活動,而且是人得以塑造的唯一方式。

前面所說的,名字和經歷,當然不能和自我劃等號,但它們也並非與自我毫不相關。相反,它們的關係很緊密,相互纏繞,相互促進,互為因果,總處於實時互動之中。

從這個意義上,我不贊同人性本善,也不贊成人性本惡。

嬰兒從懂得「媽媽」的含義,知道自己的名字開始,加入人類社會的大家庭,在與周遭環境的不斷互動和反饋中,他逐漸找到自己的位置。

社交塑造著他的本性,而他的本性也影響著他的社交。這就是我說的纏繞與實時互動。

與其說人的自我在本質上是他的本心(這是我內心希望的答案),不如說人的自我是他對自己的定位。一個纏繞與實時互動中的,因而是不斷變化的,但自認為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平衡點。

(好吧,我自己也感覺有點繞)

當這個平衡點被打破,或者說定位崩塌,人不得不重新找到這個點,因為他會一直處於困擾之中,直到重新找到定位,達到平衡。

作為殺手的伯恩,處於某種虛假的平衡之中,雖然是假的,但好歹是個平衡。然而失憶揭開了這層虛假的面紗,並抹去了所有社交數據,讓他處於嚴重失衡狀態,於是他走上了尋找自我的旅程。

3

有人說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

長久以來,我都想法設法反駁這個觀點。但我現在不這樣做了,因為我發覺絕大部分事物(如果不是所有事物的話),都是幻覺。

幻覺沒有什麼不好。當然這是題外話。

但我要說的,是人對於自我穩定的幻覺。自我是不斷變幻的,事實上所有事物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但我們就是能感覺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而且似乎一直都是這個樣子」。

作為幻覺的堅定擁護者,我現在知道,這不僅不矛盾,而且是世界本來的樣子。一邊是纏繞和實時互動,一邊是高度抽象,世界因它們同時存在而存在。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連聖人也要經過很多年才真正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這場實時互動本身就是一趟旅程,雖然不都是如伯恩那麼驚心動魄,在地球各大洲之間東突西撞,但對很多人來說也算波瀾壯闊,至少對個人來說,充滿各種史詩時刻。

是的,我是說每個人,每時每刻(至少很長一個時期),都處於這趟尋找自我的旅途中。

很多小說,電影,故事,都表達了這個主題。所有成長的故事都是。故事裡的人物歷經艱辛,最後達成目標,不管這個目標是什麼,都是一種對自我的升華與認同。

哪吒與敖丙,千尋與白龍,小馬哥與子傑,還有賽車手張弛,莫不如此。

題圖:手機拍攝的某種不知名的三葉草

相關焦點

  • 愛他不[礙]他|以朋友的身份,一起行走一趟哲學與美學的旅程
    2018年1月29日-2月4日這是一趟與智慧同行的旅程這是一趟能影響你和孩子一生的旅程這是一趟與智慧同行的旅程。我們邀請,同意以朋友身份和孩子共同感受哲學、美學與藝術魅力的家庭同行。我們認為,13歲的孩子已經成人,我們將以成人的同等禮遇,把最美的行程奉獻給你們。這是一趟沒有壓力,沒有負擔的旅程;是孩子和你一起放空自己,了解他的精彩,認知她的特點,重新定義你和他(她)關係的行程,也許,也是重新定義他(她)未來的行程。
  • 每一趟旅程的結束都是另一趟旅程的開始,宋丹丹退休,春天沒走遠
    每一趟旅程的結束都會是另一趟旅程的開始。宋丹丹們,準備好了吧。
  • 《諜影重重》回顧:傑森•伯恩和我們這個時代
    《諜影重重》第一部又名《伯恩的身份》,這個故事改編於驚悚諜戰小說作家羅伯特·陸德倫的同名作品。講述了一個失憶特工找尋回自己身份和記憶的故事。可以說,這個故事奠定了整個電影系列的基礎。在這個環境下,傑森·伯恩就是我們自身在現實世界的孤獨投影,每個人都在嘗試重新尋找世界的立足點,尋找自己的身份和去向。就如同電影中伯恩的原名「大衛·韋伯」的含義,韋伯(web)的意思是網,當我們審視自己的過去,都會陷入一張撲朔迷離的網中。「伯恩的身份」,這個故事背後也是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質問: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又要到哪裡去?三個人生本原的質問,從未像如今這一刻真實動人。
  • 伯恩回歸八大關鍵詞
    他的兩鬢,開始爬上了灰發,面容也更見憔悴,但他的身手,他對自己身份之謎的執著,依然不變,而《諜影重重5》,也和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的《諜影重重2、3》一樣,既撲朔迷離又全程高能。如果你將《諜影重重3》奉為至寶的話,那麼《諜影重重5》可以說是將整個系列以及好萊塢特工動作片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電影推薦 | 尋找自我的旅程
    影片評價:可能有人會說菲利普倒黴自然其言也善,其實不然,人與人的相處是一種奇妙的旅程,最關鍵的是能夠坦誠以待,這種互動讓這齣一黑一白,一老一少的忘年之交充滿了人性的光輝,溫情而雋永的友情。片尾也出現真實的主人公形象,並且說他們雖然各自有了家庭,但依然經常聯絡。
  • 為何《諜影重重》伯恩逃亡還要冒險找俄羅斯女孩告知父母去世真相
    而失憶後尋找自己真實身份的伯恩,似乎有一些不同,他似乎更在意自己的來處和真實情感。諜影重重的影像總是在抖動有什麼特殊意味?為什麼伯恩最愛的女主這麼快去世?諜影2最後,為什麼要伯恩拼了命都要去找到失去父母的女孩告訴他真相?這些電影中的形式和內容表達,對王牌特工伯恩到底有什麼意義?
  • Ain't Stopping┇生命就像一趟旅程,我們永不停步!
    「 Ain't Stopping 」是 Pandora 以三人陣容從新出發的專輯生命就像一趟旅程
  • 原來惠陽伯恩廠那一帶是這樣的...
    微信粉絲@淡水小河  通過西子圈分享(回復「西子圈」即可安裝)       一直感覺伯恩廠是惠陽的神話也是蠻奇怪,路邊有很多人坐在這裡,這場景一路都有       逛了一下伯恩周邊的區域,感覺這地區的商業繁華程度在工作日時遠遠超過了淡水。
  • 奉俊昊說:寫劇本是一趟孤獨的旅程
    「寫劇本是一趟孤獨的旅程,雖然我並無意圖代表國家,但這是韓國的第一座奧斯卡。」摘得最佳原創劇本後,這位憨態可掬的導演這樣說道。不過,突破並非止於此,奉俊昊最終四次走上領獎臺,一夜之間韓國電影的小金人數量也從0增長到4。「只要克服一英寸高的字幕,就會看到更多精彩的電影。」
  • 《荒野生存》:家庭、自我、生存、死亡
    故事以克裡斯尋找自我為主線,分5個章節:1、自我誕生從大學畢業,脫離父母的期望之路,斷絕一切來往,走上尋找自我的道路。(穿插的回憶是克裡斯童年受到父母爭吵的困惑,因為母親是第三者且與父親始終沒有正式的關係而困擾於自己是私生子的身份),這是克裡斯難以尋找到身份認同的主因,而父母終日為錢爭吵,讓他從小對金錢就充滿了厭惡,父母自以為是能夠隱瞞一切,卻讓克裡斯認為這個世界充滿了虛偽。
  • 尼古拉斯·凱奇新作變身廚師 與毒販踏上冒險旅程
    尼古拉斯·凱奇新作變身廚師 與毒販踏上冒險旅程 時間:2018.03.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WY 分享到:
  • [活動] 免費觀影:《諜影重重5》伯恩歸來
    距離馬特·達蒙飾演的「伯恩」上次出現在大銀幕上,已經有十二年時間了,這期間環球曾嘗試過換人來主演《諜影重重》這一系列,雖然主角沒敢直接叫「伯恩」,但觀眾不買帳。因為沒有達蒙的《諜影重重》不算《諜影重重》!
  • 吳念真寫給兒子:一趟尋找自己的旅行(轉發送吳念真父子籤名書)
    於是美國帶給這個島嶼上的人們的印象總是陽光的一面:富強的、自由的、進步的且充滿機會的,於是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去美國」幾乎成了臺灣許多人的希望或夢想,特別是在1950到1970那段局勢動蕩、前途未卜,而且執政者以高壓手段統治的年代;當時人們去美國的動機其實顯而易見,無非尋找安定和保障、尋找發展的機會,甚至是為了逃離壓抑、無奈而且充滿危機的環境。另一次移民潮則發生在七十年代晚期。
  • 這回伯恩不再失憶 他記起了所有的事(1)
    距離馬特·達蒙飾演的「伯恩」上次出現在大銀幕上,已經有十二年時間了,這期間環球曾嘗試過換人來主演《諜影重重》這一系列,雖然主角沒敢直接叫「伯恩」,但觀眾還是不買帳——因為在他們心目中,伯恩就是馬特·達蒙,沒有達蒙的《
  • 伯恩回歸,我們終於可以和爛片說再見
    這一次的故事延續《諜3》(不是「鷹眼」傑瑞米·雷納的《諜4》),避世偷生的伯恩被尼基找上,得知了自己的真實身份,還記起了失憶前的事,從而展開一場新的追逐。動圖前三部裡,伯恩是一個失去記憶和身份,被體制排斥的前政府特工。
  • 《諜影重重5》這個女人幾乎搶走了伯恩半邊天
    U盤裡的資源還涉及到多項CIA的黑色行動這時伯恩身旁的電話響了,是CIA打來的杜威局座希望伯恩能夠回頭是岸杜威局座見無法說動伯恩他爸,就把他爸炸了所以說你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 尋找自我,過有意義的生活——卡耐基
    #高考作文全民寫作大賽#全國III卷人生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倘若你要向一個成功的人問道:人生最大的難題是什麼?那他多半會回答: 難在發現自我。有時候,人幾乎總是離自己的距離是最遠的, 從自我分析開始,是了解人生的第一步。所謂成功,正是這樣一個過程,不斷地自我分析、自我設計、自我認定…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潛能是無法用檢驗方式作出準確的測定的。最了解一個人智能特點的,只有他自己。
  • 這是一趟非凡的旅程!世界上前五名的火車旅行!臺灣省榜上有名!
    加拿大VIA鐵路這段旅程需要5天4晚,因為毫不誇張的說,火車會穿越整個大陸。從太平洋到五大湖,從溫哥華到多倫多,一路之上加拿大壯麗的風景一定會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中。從溫哥華出發穿越落基山脈前往賈斯珀的路線是最受歡迎的,這段旅程只需要2天1晚,既能享受火車中的氛圍,還能欣賞到落基山脈無盡的群山和草原,冰川和湖泊,森林與山谷,絕對的物超所值。
  • 伯恩光學 三星蘋果背後的巨人
    伯恩光學廠(惠州)員工劉志明自豪地說。位於惠陽秋長白石村的伯恩光學廠,自2009年投產以來,猶如一個深居山中的隱士,外界一直難以目睹其風採,但它的影響力又無處不在。據伯恩光學資料顯示,全球三分之一的手機玻璃屏來自這家公司,其中60%的蘋果手機和20%的三星手機玻璃屏都出自這裡,歐洲市場三分之一的手錶鏡片也在這裡生產。惠陽區政府有關負責人稱,伯恩光學廠相當於一個鎮的建制。
  • 《中華小子》回味這部動畫,就是一趟快樂的旅程
    回味這部動畫,就是一趟快樂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