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咖啡館放映了《荒野生存》這部片,年輕時,沒有看懂這部片子,就是聽著名字與荒野有關,與生存有關,而且是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放棄了去哈佛上學的機會,獨自流浪兩年,最後於荒野中歸於天國,莫名的就喜歡。
隨著年歲漸長,經歷漸多,對於這部片子,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不是一部講述如何在荒野生存的片子,而是通過主人公的遭遇,講述家庭對人的影響,以及一個人如何擺脫家庭成長環境的困擾,頑強的去追尋自我的故事,結局悲喜並存,主人公在荒野中終於尋回了自己,然而卻又因為自己的虛妄失去寶貴的生命,是否,人總要在死亡的那一刻,才能真正的去看清楚自己?
電影的情節根據主人公逃離的歷程與回憶穿插並行,如果不用心的去看,很難看一次就能明白其間的關係,理解其意義。
故事以克裡斯尋找自我為主線,分5個章節:
1、自我誕生
從大學畢業,脫離父母的期望之路,斷絕一切來往,走上尋找自我的道路。(穿插的回憶是克裡斯童年受到父母爭吵的困惑,因為母親是第三者且與父親始終沒有正式的關係而困擾於自己是私生子的身份),這是克裡斯難以尋找到身份認同的主因,而父母終日為錢爭吵,讓他從小對金錢就充滿了厭惡,父母自以為是能夠隱瞞一切,卻讓克裡斯認為這個世界充滿了虛偽。
2、青春期
獨自去流浪,不顧一切風險,穿行與生死之間,這是充滿了青春熱血,既敏感,又多愁,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能輕率的用生命來冒險的年齡。這個過程中,克裡斯如果不是運氣所致,已經死了兩次,一次是在荒蕪中遭遇洪水,幸運的避過,車子被毀,一次是在漂流過程中,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也不知道安全措施,幸運的在激流中進入了墨西哥。
3、成年
路途上遇到的人,讓克裡斯感受到友情,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成人的世界,每人都有自己難以言說痛苦,而要繼續旅程,必須去工作來賺取他原來所燒毀的金錢。然而克裡斯依舊因為家庭的陰影,不敢去承擔成年相應帶來的責任,每一次,都是偷偷的不辭而別,離開那些對他好的人,不敢去接受美麗少女的愛情。
我很喜歡的片子裡的一首歌,關於欲望,關於個人與世界的關係。歌詞寫:「碌碌俗世,光怪陸離,沒有我的存在,希望你不會寂寞。」
這個世界很大,個人存在與否,這個世界也不會感到寂寞,真正感到寂寞的,反倒是那些所痛恨過的父母,所愛過自己的人,對於人來說,世界很大,世界也很小,你的世界,就是你周遭的人所組成。
4、家庭
當克裡斯遇到一位孤獨的老人,聽了他的故事,受到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與開導,終於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他開始轉變,但他依然堅持要走最後一趟旅程,而且是不顧旁人的勸導,在冬天去走阿拉斯加荒野,希望在那獨自體驗荒野一個人生存。
5、獲得智慧
當克裡斯在荒野中面臨生存的危險,雪山融雪讓河道變寬,無法回到原路,而他自大狂妄的沒有帶地圖,使得無法尋找到新的道路,被困荒野。他獵殺了一頭鹿,卻又因為沒有實踐過如何燻肉,導致肉生蛆而無法吃,最終食物短缺,又臨時對著書本來尋找野生植物充飢,誤吃毒草死亡,一周後,他屍體被發現。
臨死前,他讀著書中關於自己的夢想:「我歷盡世事,如今終於覓到幸福之所在,歸隱于田園,幫可幫之人,助無助之者,行善行之事,修身養性,怡情山水,泛舟書海,唱遊天地,鄰裡坊間,其樂陶陶,這就是我理想的幸福。」在生命盡頭,他用虛弱的手指歪歪扭扭地寫下了這行字,一行熱淚奪眶而出——他終於通過體驗得出人生的結論:「Happiness
克裡斯最終找回自我,與這個世界講和,用回了他父母給予的名字。然而,這是以生命為代價,而他父母懺悔之時,卻再也喚不回兒子。
這部片子我看了很多遍,我覺得很多為人父母的朋友,也應該看看這部片子,言傳身教自古有之,然而至今很多中國的父母,還是沒有學會,小孩子接觸世界的第一道橋梁就是家庭,家庭的關係,會被他映射到這個世界,家庭的關係不和諧,會讓小孩成長後,與這個世界也很難取得和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