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荒野生存》觀後感:一個嚮往自由的流浪背包客的自我救贖

2021-01-07 聲影新播客

2007年9月21日在美國上映的冒險電影《荒野生存》,以一個孤獨悽美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感染著很多人。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裡,很多人按部就班地過著被提前計劃好的人生:畢業工作,娶妻生子,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幾乎是重合的。而在影片中男主人公克里斯多福卻選擇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在荒郊野外度過了自己短暫而又惋惜的一生。這又是一部取材於真實事件的電影,故事的原型是1992年發生的阿拉斯加之死,講述的是超現實主義者和冒險主義者的主人公隻身一人勇闖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地區,最後因誤食毒草死在一輛廢棄巴士的故事。該片獲得第65屆金球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雖然獲得的獎項是其他方面的,但是電影給我們帶來的心靈的洗滌是非常成功的。

冰天雪地,肩背行囊、手提一雙雨靴,形單影隻,這是男主人公克里斯多福初涉阿拉斯加荒野時給我們留下的背影。他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崇尚快樂冒險的精神,這樣簡單的補給和裝備就扎身於茫茫雪地,這是否有點太武斷了。他不知道他要面臨大自然的嚴酷環境和食物短缺帶來的生存危機,我們現實中有一些跟他這樣過於追求刺激冒險的驢友在裝備簡陋的情況下冒險進入荒野,得到的下場都是很悲慘的。

作為一個追求自由的背包客,他西東橫跨整個美國的舉動還是讓人倍感傾佩的。扒火車、搭順風車、更多的還是步行。這一路上他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並通過自己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影響別人。他經歷很多,得到的是寶貴的人生閱歷。他一路上也在思考自己這次徒步旅行的意義,放棄通往人生巔峰的道路而選擇通向阿拉斯加邊緣地區的千山萬阻。當他覺得人生的意義所在,再多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他浪跡於美國中西部的各種小城鎮,流浪與街頭。儘管外表和精神與真正的流浪者相比起來無異,但是內心卻充滿了對自由和大自然的渴望。他甘願過著這種居無定所,風餐露宿的生活,越是生活的磨練,越能激發他勇往直前的信心。有多少人會有他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遭遇困難時更多人想到的是去逃避或退出,而他選擇繼續向前大步邁進。

這個編號為142的廢棄巴士成了他自我救贖的終點,也是他的葬身之地。生命在此終結,誤食毒草帶來身體無盡的傷痛在全力地折磨他。他無力地仰望著天空,看天空拉著白煙的客機,他多麼希望這一刻能有人拉他一把。他此時浮現了父母和自己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畫面,或許他此時最想念的是他的父母,是自己的年少輕狂讓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給父母帶去無盡的傷痛,他這麼做究竟有什麼意義?在我們生活周邊,驢友輕裝上陣不顧勸阻橫穿荒野和大漠,最後不幸喪生的新聞屢見報端。真心希望嚮往自由之行的人掂量一下自己這種行為的後果,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也為這個社會對於他的殷切希望負責,管好自己的腳步,三思而後行。

相關焦點

  • 《荒野生存》,極端放飛自我,卻無處安放靈魂
    文 | 公子漁美國電影《荒野生存》是一部風格瑰麗的大片,影片展示了非主流青年克里斯多福放棄生活中的一切,選擇做一名「超級流浪者」,走向茫茫荒野求生。影片通過克里斯多福的經歷,把對生存意義的探尋與壯美的自然風光結合在一起,觀眾跟隨著他的腳步一起遊歷北美大地,探尋人生自由。
  • 生活另外的可能性——電影《荒野生存》觀後感
    一個是食物補充、必需品補充,一個是看到同類、與同類交流的需要。美國電影《荒野生存》是根據真實人物、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主人公已經考取了名牌大學,家裡也主動要給買一輛名牌轎車,一個中產階級的新人將就此進入他不僅不愁吃喝還會有人間正常的愛情、親情,有充分的精神生活空間的幸福生活的陽關大道。但是偏偏在這時候,他原來那種利用暑假橫穿美國的內在精神需求終於總爆發了。
  • 《荒野生存》:家庭、自我、生存、死亡
    前段時間在咖啡館放映了《荒野生存》這部片,年輕時,沒有看懂這部片子,就是聽著名字與荒野有關,與生存有關,而且是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放棄了去哈佛上學的機會
  • 《荒野生存》:獨自一人荒野生活尋找自由,臨死前才發現生活真諦
    大家好我是阿龍,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冒險感人電影《荒野生存》。克裡斯出生在富裕家庭,從小享受優越的生活條件,造成了他偏執的性格,大學畢業後他卻厭倦了日常的生活,選擇荒野流浪中尋找自由,但是在最後卻意外死在荒野。
  • 《荒野生存》一片飽含哲理的電影,你看過嗎?
    看完《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首先要肯定的是,這的確是一片飽含哲理的電影,可以從許多方面來進行解讀(自我,存在,自由等)。看評論,多數人都把它的主題定位於尋找自我,追求自由,認為亞歷克斯是一個敢於做自己、忠於自己內心訴求的理想主義者。
  • 簡評哲學藝術電影《荒野生存》
    片長: 148分鐘簡述影片改編自喬恩·克拉考爾於1998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發生在1992年的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理想主義和超驗主義者克裡斯多夫·強森·麥坎得勒斯因厭惡社會而在茫茫的荒野中流浪,後獲得智慧的故事,在2007年9月21日美國上映。
  • 《荒野生存》電影賞析:如流浪之年輕,如死亡之凜冽
    《荒野生存》根據Jon Krakauer 1996年的暢銷同名傳記小說改編,記錄青年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自我放逐遊走荒野的經歷。故事本身對大眾本應是充滿啟發性的,儘管普通人很難真如Christopher一樣拋開世俗與責任幾乎是任性的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但他的執著、樂觀與勇敢仍然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是值得一讀的勵志型故事。
  • 格桑花電影|| 《荒野生存》
    電影《荒野生存》是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它源自於1996年喬恩·克拉考爾(Jon Krakauer)的同名著作《Into the Wild》。
  • 推薦7部精彩的「荒野求生」電影和紀錄片
    他們被空投到不同地方,作為一個團隊齊心協力度過四天四夜的求生歷程,背包裡只有一把小刀和一些衣服。這對夫妻不僅需要測試自己的意志,也考驗著彼此的婚姻。在地球上最原始最瘋狂的地方,他們以共同的立場,聯手對抗大自然的力量。與貝爾的荒野系列不同,這個節目的拍攝角度較有真實性,每一集都演示了不同的生火技巧,找的食物大多還算通俗,比較能入口,所以更具有實際野外生存指導意義。
  • 生存與救贖——以色列電影《香櫞》觀後感
    香櫞果實圖片——源自網絡住棚節在猶太人的信仰傳統中有舉足輕重的屬靈意義,香櫞是住棚節準備的四大聖物之一(四大聖物為:一個香櫞 etrog (citron),一根棕櫚枝lulav (palm frond),三根桃金孃樹枝 hadassim (myrtle twigs) ,兩根柳條aravot
  • 電影《荒野生存》:假如,亞歷山大超級流浪漢沒有死…
    ——亞歷山大•超級流浪漢電影《荒野生存》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了埃默裡大學畢業的優等生克裡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實現絕對自由,逃離令人煩躁的社會和家庭,畢業後將存款全額捐給慈善機構,隻身流浪,前往阿拉斯加尋找自我,尋找人生意義,尋找心中困惑已久的,有關親情的答案。
  •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一個理想超驗者的自我救贖
    克裡斯留下了所有他看似多餘的東西在車上,背上包提著車主相贈的皮靴獨自走入了白雪的荒野。趟過雪地,找到一輛廢棄的巴士,繼而打造成自己的容身之所。他在尋找真正的自由,他是一個極端分子,一個欣賞大自然美的旅客,路就是他的家。最後最大的冒險來臨,和荒野激烈鬥爭,去殺死這虛假的內心和凱旋結束這精神革命。不再被文明毒害,他要逃走,單獨在地上行走,消失在荒野中。開篇就奠定了這是一場冒險的基調。
  • 【沁和電影欣賞】《荒野生存》
    電影導演楊德昌說:電影發明之後,人類的生命,比以前延長了3倍。
  • 換個角度看《荒野生存》:自然界從來只有殘酷,沒有詩意
    但是生活上的富足, 並沒有帶給他精神上的滿足, 24歲的他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成為了一個「超級流浪漢」雲遊四方,最終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阿拉斯加,在荒野中因為中毒和飢餓不幸離世。事實上,即便在崇尚個體和自由的美國,對故事原型遠走荒野的行為也褒貶不一,有人被他追求自由的精神所感動,也有人對他如此輕率斷送生命感到不解和惋惜。
  • 電影|《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對於《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這一部偉大電影網上的精闢入理的影評眾多,確實有很多認真看過走心寫出來的影評,可以從實現人生價值方式、家庭教育問題和戶外運動等方面切入。蛇哥才疏學淺,以下發表一點自己對於《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的看法。劇中的主角Alex無疑是一個行動派。
  • 電影推薦《荒野生存》,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好!
    大家好我是陳小熊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關於自由的電影《荒野生存》,電影根據真人改編,講述了一個富裕家庭的孩子為了追求生存的意義不斷挑戰大自然最終被餓死的故事。克裡斯以優異的成績從名牌大學畢業,這也是他父母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事情。全家人在餐廳慶祝,父母提出要出錢供克裡斯去讀哈佛大學並且要幫他換一輛新車,克裡斯並沒有領情。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篇,快來看看吧!
    【篇一: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我體會到了這一切,監獄中生活絕對沒有樂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麼希望,在絕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難。人們總說不要和命運抗爭,可是當安迪戰勝命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種勝利恰恰是命運的一部分。
  • 不可錯過的電影《荒野生存》-給想擁抱荒野的你
    1990年5月12日,一個出生在美國東海岸富裕家庭的年輕人,從亞特蘭大名校畢業後,扔掉了父母的照片、剪掉了所有的證件,燒毀了所有現金。經歷了兩年的流浪生活後,獨身一人走進了阿拉斯加荒野,在一個廢棄巴士中生活了一百多天,最終取得了智慧,卻再也沒能走出來。喬恩·克拉考爾於1998年出版的暢銷小說,就是取材於這個發生在1992年的真實事件。
  • 《涉足荒野》:從三個方面解讀女主的自我救贖之路及現實思考
    引言通過旅行來尋找自己,完成自我救贖之路,從個人偏好來講,非常喜歡這種題材的電影。《涉足荒野》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謝莉爾·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傳。講述了女主雪兒深愛的母親突然得了重病去世後,開始放浪形骸,吸毒、濫交,導致她最後失去了婚姻和愛人,也失去了生活和自我。
  • 推薦7部精彩的「荒野求生」電影和紀錄片,相信我,大人小孩都會特別愛看!
    他們被空投到不同地方,作為一個團隊齊心協力度過四天四夜的求生歷程,背包裡只有一把小刀和一些衣服。這對夫妻不僅需要測試自己的意志,也考驗著彼此的婚姻。在地球上最原始最瘋狂的地方,他們以共同的立場,聯手對抗大自然的力量。與貝爾的荒野系列不同,這個節目的拍攝角度較有真實性,每一集都演示了不同的生火技巧,找的食物大多還算通俗,比較能入口,所以更具有實際野外生存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