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荒野生存》:假如,亞歷山大超級流浪漢沒有死…

2021-02-08 槳小嗯

作者|槳小嗯

「如果我們承認理性能夠主導人生,人生將毫無可能性。」——亞歷山大•超級流浪漢

電影《荒野生存》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了埃默裡大學畢業的優等生克裡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實現絕對自由,逃離令人煩躁的社會和家庭,畢業後將存款全額捐給慈善機構,隻身流浪,前往阿拉斯加尋找自我,尋找人生意義,尋找心中困惑已久的,有關親情的答案。

離家後,克裡斯給自己取了個名字「亞歷山大•超級流浪漢」兩年流浪生涯裡,他從一個健壯小夥變成連熊都嫌棄,不肯吃的,瘦骨嶙峋的「野人」。

流浪伊始,克裡斯丟下報廢的愛車,燒毀身上的錢,背著大包,自信滿滿地一路向西,向心中的目標——阿拉斯加荒野前進。

流浪中途,克裡斯扒火車,未經許可,獨自撐船在波濤洶湧的河上漂過,遇到過一些和他一樣的「背包客」。為了生活,他曾幾次從荒無人煙的地方回到城市,打零工,賺錢,鍛鍊身體,做好去阿拉斯加荒野的準備。

很早以前,他就想去阿拉斯加荒野了。獨自生活,遠離社會束縛,像梭羅一樣隱居起來,是他的人生計劃之一。父母的不幸婚姻(父親本是已婚,卻瞞著母親再婚,再婚後又和前妻生了一個兒子。)讓克裡斯的童年充滿了痛苦與憤怒,他厭倦了整日爭吵的家庭,虛偽的父母,在他們的安排之下度過了四年大學生活。成年後的克裡斯想改變,一聲不響地離開了家,不接電話,不回信,從此了無牽掛,四海為家,用流浪的方式為心中的疑惑尋求答案,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電影《荒野生存》貌似和其它以「荒野求生」的片子不太一樣,男主克裡斯清心寡欲,除了生存,看書,別的什麼也不想,包括愛情。

1991年10月,克裡斯遇見了16歲的女孩特雷西。短暫的相處後,特雷西喜歡上了克裡斯,克裡斯對她也有好感。但是,為了實現心中的目標,克裡斯放棄了這段感情。他總說:「如果我們承認理性能夠主導人生,人生將毫無可能性。」

然而,克裡斯又何嘗不是理性之人呢?他太過理想主義,把一切都看得太絕對。比如,流浪,就不要談戀愛,只能一個人去阿拉斯加荒野。

通常,為了使影片內容豐富,一些荒野求生片的男主都會遇上女主,發展一段戀情。《太空旅客》裡的男主在太空獨自醒來,孤獨地生活了一年後,編劇讓他叫醒了睡艙裡的女主;《荒島餘生》裡,魯濱遜在島上雖然沒有碰見女人,但他心中有愛人;《青春珊瑚島》更直接,把一男一女扔在荒島上,讓他們像亞當與夏娃一樣生活。

然而,電影《荒野生存》,也許是因為尊重事實的緣故,竟然沒有讓男主與特雷西發展戀情,完全靠男主和荒野講完了故事,也是蠻厲害,蠻特別的。

流浪之前,克裡斯驕傲又孤獨,有些自負,認為社會非黑即白,不幸的家庭完全是父母造成的。他像個憤青一樣,厭倦著身邊的一切。

流浪之後,克裡斯理解了父母,懂得了原諒和愛。正當他準備啟程返家時,奈何時機不對,冰雪融化成大河,阻擋了回家的路。在食物短缺的季節裡,他忍著飢餓,想著等汛期過去就立馬回家。

由於沒有動物出沒,他開始靠吃草為生。結果,誤食了野生馬鈴薯根,中毒身亡。1992年8月,去世那天,24歲的克裡斯將自己收拾乾淨,躺在廢舊的汽車裡,望著窗外湛藍的天空,幻想著回家與父母相見的情景,閉上眼睛,再也沒有醒來。

離家出發的那一刻,他做好了兩年的旅行計劃,還想著旅行完,解開了心中的疑惑就回到社會找工作,卻沒料到,自己的探險之旅竟是有去無回的結局。

「計劃趕不上變化」,是一件多麼糟糕的事。

克裡斯死了,他的探險之旅像個悲劇一樣警醒世人:「別異想天開,自以為是,太過理想主義,就是死路一條。」

可是,假如克裡斯沒有死,他活著回到了家,不再埋怨父母,變得更愛他們。我們會不會覺得克裡斯成功了?覺得他的探險之旅是有意義的?

「當一個人成功時,他的經歷就變成了經驗;當一個人失敗時,他的經歷就變成了教訓。」作為旁觀者,我們習慣了以結果作為評價一個人,一件事的標準。

或許,正如克裡斯妹妹所說,他的故事應該由他自己講。克裡斯的探險之旅,無論結局好壞,值得與不值得,都只有他自己知道。於他而言,雖然意外身亡,但也不虛此行,至少,找到了心中困惑已久的答案,不是麼?

相關焦點

  • 電影《荒野生存》I 「超級流浪漢」你在逃避什麼?
    這是你的世界第二次看《荒野生存》,電影的前三分之二我都能從男主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對不喜歡的東西不妥協,甚至很極端的拒絕這一切。電影的後段覺得不同情他,因為他太極端了,不給自己留一點點後路。這次來清邁參加了26天的內觀禪修課程,好希望能夠認識他,他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來體驗內觀禪修,也許會改變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 「荒野生存」放棄學位,捐出積蓄,拋棄家人 只是為了一場旅行
    這部電影《荒野生存》描述了這樣一個說走就走的旅程。主人公拋棄了他的家庭。放棄了進入哈佛大學的機會。把你所有的積蓄都捐出來。我開車離開城市,把車扔掉了。看似瀟灑,但仔細想想,這不是一次旅行,而是一次自殺。對主人公來說,他確實自殺了,他過去的自己。拋棄父母的名字,改成「超級流浪漢」,最真實的自我誕生了。
  • 理想主義者的所謂自由——《荒野生存》影評
    理想主義者的所謂自由——評《荒野生存》 就像荒誕派戲劇《等待戈多》一樣,沒有情節的推進,只有一成不變的等待。 人們期待著什麼改變,卻又不知從何開始。長久以往,必然有人想要反抗,於是電影的主角——超級流浪漢亞歷山大,這個極端分子,追求唯美的浪人,將自己隱沒於曠野之中,在探尋極度自由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 換個角度看《荒野生存》:自然界從來只有殘酷,沒有詩意
    但是生活上的富足, 並沒有帶給他精神上的滿足, 24歲的他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成為了一個「超級流浪漢」雲遊四方,最終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阿拉斯加,在荒野中因為中毒和飢餓不幸離世。事實上,即便在崇尚個體和自由的美國,對故事原型遠走荒野的行為也褒貶不一,有人被他追求自由的精神所感動,也有人對他如此輕率斷送生命感到不解和惋惜。
  •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讀書筆記
    假期看了一部電影《荒野生存》,一查影評發現這竟然是一個真實故事,從一本書改編而來,一直對這類題材很感興趣,就順便把書也看了一遍。
  • 《荒野生存》:獨自一人荒野生活尋找自由,臨死前才發現生活真諦
    大家好我是阿龍,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冒險感人電影《荒野生存》。克裡斯出生在富裕家庭,從小享受優越的生活條件,造成了他偏執的性格,大學畢業後他卻厭倦了日常的生活,選擇荒野流浪中尋找自由,但是在最後卻意外死在荒野。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豆瓣評分高達8.6,荒野生存的殘酷你無法想像
    轉念又一想,兜裡沒有錢。不過扒哥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部影片,講述的真正是一個小夥子窮遊的故事。到底有多窮,他在開始旅遊的時候連隨身攜帶的幾張鈔票也給燒了。真是一不做二不休呀。這部影片是一部美國的劇情片,名字叫做《荒野生存》。故事的主人公叫亞歷山大.超級流浪者。這顯然是主人公給自己取的名字,代表著他對自由精神的信仰。影片的開始,亞歷山大是個高材生,他的父母參加了他的大學畢業典禮。
  • 電影|《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對於《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這一部偉大電影網上的精闢入理的影評眾多,確實有很多認真看過走心寫出來的影評,可以從實現人生價值方式、家庭教育問題和戶外運動等方面切入。蛇哥才疏學淺,以下發表一點自己對於《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的看法。劇中的主角Alex無疑是一個行動派。
  • 不可錯過的電影《荒野生存》-給想擁抱荒野的你
    經歷了兩年的流浪生活後,獨身一人走進了阿拉斯加荒野,在一個廢棄巴士中生活了一百多天,最終取得了智慧,卻再也沒能走出來。喬恩·克拉考爾於1998年出版的暢銷小說,就是取材於這個發生在1992年的真實事件。而電影《荒野生存》是根據該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成。是什麼讓一個品學兼優、家庭優渥的大學生,放棄大好前途選擇了這樣一條厭世的冒險之路?
  • 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富豪放棄家產和哈佛學位去流浪,卻餓死荒野
    電影何其多,一目十影說這趟收穫頗豐的旅程,已經讓他已經知足這名勇敢踏入雪山荒野的冒險家,名叫「亞歷山大·超級流浪者」一路顛簸終於來到此地的他,幸運的在一處山坡上發現了一輛遺棄的巴士殘骸走進一看,亞歷山大才發現裡面一應俱全有用來吃飯的叉子勺子,有還能用的打火機,有一個人工生火爐,還有一張舒服的大床墊
  • 每周悅讀之六:Into the Wild - 荒野生存
    --傑克·倫敦 《野性的呼喚》有沒有想過孤身一人在荒野中可以走多遠,生存多久?或者換個角度,有沒有想過要去流浪,去荒野中生活,去重新認識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去尋找生命的意義?《Into the Wild》英文版封面以及電影海報本周推薦美國探險類作家喬恩·克拉考爾(Jon Krakauer)的紀實文學《Into the Wild》。中文版譯名為《荒野生存 - 阿拉斯加之死》。
  • 格桑花電影|| 《荒野生存》
    電影《荒野生存》是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它源自於1996年喬恩·克拉考爾(Jon Krakauer)的同名著作《Into the Wild》。
  • 《荒野生存》:我們為何熱愛自然?
    看完《荒島餘生》不久,我被一部很特殊的電影所吸引,和前者一樣,這同樣也是一部講述荒野生存的電影。電影的名字就叫做《荒野生存》。這部電影主角名叫克里斯多福,在流浪荒野的過程中,他給自己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亞歷山大超浪人,英文是Alexander Supertramp,tramp本身具有流浪的意思,所以在這裡,克里斯多福把自己當做一個流浪者,一個不同於一般流浪者的超級流浪者。為什麼他會選擇去流浪呢?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他做出這樣的選擇的呢?
  • 五本超級好看的荒野生存類小說,劇情精彩絕倫,好評不斷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五本超級好看的荒野生存類小說,劇情精彩絕倫,好評不斷!我叫陳旭,華夏人,世界最牛逼的荒野主播,你們可以叫我旭爺,現在,我正在美洲,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中進行直播,大家可以看到,我渾身上下,只穿了一條短褲,是的,連鞋也沒穿,這一次,我要挑戰不帶任何物品,在雨林極限生存六十天!荒野類的一本好書,文筆和劇情都不錯,絕對值得一看。
  • 生活另外的可能性——電影《荒野生存》觀後感
    梁東方如果一個人遠離人類社會,單獨生活在荒野之中,完全與自然為伴的話,那後果很大可能就是他無法生存。如果短時間內回不到人類社會中來,那需要抵禦嚴酷的自然條件的遠古人類的命運——死亡,壽命不長的死亡——很快就會降臨到他身上。
  • 《荒野生存》的「142巴士」被搬走了,曾是著名徒步朝聖地
    「142巴士」曾因喬恩·克拉考爾(Jon Krakauer)的著作《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和2007年的同名電影的流行而名聲大噪,成為了著名的朝聖之地。然而,那之後幾乎每年都出現因朝聖而在途中遇難的旅行者。阿拉斯加自然資源部表示,之所以對車進行搬遷,是為了應對與其相關的持續且嚴重的公共安全隱患,減少傷亡事件的發生。
  • 61.電影《荒島餘生》和《荒野生存》
    《荒野生存》和《荒島餘生》,電影中的主角一個主動放棄富裕的家庭與穩定的學業去荒野體驗,另一個因為飛機失事意外落入荒島,前者的生命永遠停止在24歲,後者在荒島生存四年得到救援。對於我來說,看完這兩部電影後有著別樣的感受:改編自真實事件的《荒野生存》果然更殘酷呀,當我完全被阿拉斯加的舉動震撼與吸引後,他的結局居然是死亡,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實在渺小,但不管如何,他年輕的生命絢爛過、嘗試過,遠遠超過了我們單薄、安穩、冗長的生命。
  • 《荒野獵人》:一個人的荒野生存
    在這樣一片混亂而無序的世界裡,活著、生存才是一切。飄逸而混沌的原野風光之後,電影的全名伴著熊熊烈火在銀幕徐徐打出。觀眾還未進入觀影的狀態,導演就用一場混戰和屠殺將每個人代入情景。一群呼嚎著地印第安人讓這片荒涼的場景更顯殘暴,恐懼、尖叫、混亂,導演舉重若輕地處理著那些暴力、血腥,似乎在原始和野蠻面前活著本來就已足夠艱難。
  • 《荒野生存》:家庭、自我、生存、死亡
    前段時間在咖啡館放映了《荒野生存》這部片,年輕時,沒有看懂這部片子,就是聽著名字與荒野有關,與生存有關,而且是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放棄了去哈佛上學的機會
  • 《荒野生存》一片飽含哲理的電影,你看過嗎?
    看完《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首先要肯定的是,這的確是一片飽含哲理的電影,可以從許多方面來進行解讀(自我,存在,自由等)。看評論,多數人都把它的主題定位於尋找自我,追求自由,認為亞歷克斯是一個敢於做自己、忠於自己內心訴求的理想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