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生存》:獨自一人荒野生活尋找自由,臨死前才發現生活真諦

2021-01-07 阿龍聊電影

大家好我是阿龍,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冒險感人電影《荒野生存》。克裡斯出生在富裕家庭,從小享受優越的生活條件,造成了他偏執的性格,大學畢業後他卻厭倦了日常的生活,選擇荒野流浪中尋找自由,但是在最後卻意外死在荒野。在生命的最後盡頭終於知道了生活的真諦,想到了父母想到親情才是最幸福的,但是最後卻無力回天。

《荒野生存》

克裡斯家境優越,在名牌大學畢業前途是一片光明,但他早已厭倦了父母的爭吵、父親離婚的謊言,厭倦了生活、厭倦了社會更是厭倦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現在他畢業了要走自己的路,克裡斯放棄令人羨慕的工作,把存款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要去阿拉斯加的荒野尋找自我回歸自然,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流浪者,並給自己重新取了一個名字叫亞歷山大-超級流浪者。

《荒野生存》

克裡斯駕駛著汽車開始了荒野之旅,晚上睡覺時遇到洪水,車陷入到了泥土裡面,他丟棄了車背著背包繼續上路。在路上遇到了一對中年夫婦,兩人開著車到處旅遊,中年夫婦看他像是從一個優越的家庭長大,就問他為什麼要成為一個流浪者,克裡斯引用梭羅的話說:「不是愛情不是金錢,更不是信仰,他要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堅定的走下去不浪費這一輩子。」克裡斯和中年夫婦歡快的度過幾日,一大早就選擇了悄無聲息的離開。

《荒野生存》

克裡斯和中年夫婦離開之後,來到了一個農場,農場主大叔好心收留了克裡斯讓他在這裡工作,他教會了克裡斯開機器收割麥子,克利斯也利用這段時間學會了如何打獵,如何保存食物等野外生存技巧,也享受這段時間充實得生活。在酒吧裡克裡斯告訴大叔為何自己要流浪,他認為這是一個病態的社要遠離它,第二天大叔因為破解收費電視臺被警察帶走,克裡斯不得不提前繼續上路。

《荒野生存》

克裡斯拿著農場大叔給開的工資買了一個皮筏,準備順著河流前往墨西哥,卻被警察告知在水上划船是需要辦理證件的,而且許可證辦下來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於是克裡斯決定私自下水,在洶湧的水中奮力前行,他很享受這種刺激的感覺,大聲喊著:「我是一個超級流浪者。」接著克裡斯遇到了一對野營的情侶,從他們這裡了解到可以順著這條河直接到達墨西哥,而這時海警追了上來了,他不得不劃著皮筏快速逃跑。

《荒野生存》

克裡斯跑到了山上搭了一個順風車,來到電話亭想給家裡人打個電話,但最終還是放棄了,他將僅存的硬幣給了旁邊打電話的人,繼續在河裡劃著皮筏前進,身無分文的日子讓克裡斯過得更刺激。幾周後,克裡斯通過大壩的洩洪道,進入了迷宮一樣的灌溉河道偷渡到了墨西哥,當他拖著皮筏穿越沙漠時,結果一場沙塵暴把皮筏吹走了,他繼續向北走到邊境,由於沒有身份證沒法通過邊境返回美國,克裡斯便晚上扒上火車輾轉來到了洛杉磯。

《荒野生存》

克裡斯看著這個曾經無比熟悉的環境,感到迷失和慌亂,仿佛看見了按部就班的另一個自己,這讓他很恐慌立即離開了這裡,再次扒上了火車卻被車站的管理員發現並暴打一頓。在經過數月的徒步、打車、打零工、扒火車後,克裡斯來到了流浪者聚集地石板城並和中年夫婦再次相遇,並且在這裡認識了特雷西,一個體貼會唱歌的姑娘,兩人很快擦出了愛的火花,但阿拉斯加荒野是他不可能動搖的信念,克裡斯拋棄了愛情選擇了離開。

《荒野生存》

在沙漠的溫泉營地,克裡斯遇到了一位孤寡老人,老人就問克裡斯:「孩子,難道你不覺得你這個年紀應該去上學,去工作讓人生有所意義嗎?」克裡斯說:「我覺得職業是20世紀的發明我不想要,你不用擔心我,我受過大學教育也不是貧窮,我選擇了過這樣的生活。」老人實在難以理解這個奇怪的年輕人,克裡斯請他爬上一個小山坡,看美麗的索克頓湖時,老人本能的選擇了拒絕。

《荒野生存》

原來老人在早年時他的妻兒在車禍中遇難,再一陣子借酒消愁的生活後,他沉浸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靠著皮革雕刻和養老金過日子,但每次想到外面旅行,完不成訂單之類的擔心就會冒出來。在克裡斯的刺激下,老人跟著他爬上了擁有壯觀風景的山頂,並且打開了他的心扉,克裡斯跟著老人學習皮革雕塑,把自己的流浪經歷刻在了一根皮帶上,在離開的時候老人對克裡斯說想收他做為養子,克裡斯卻說等他從阿拉斯加回來再討論這件事情。

《荒野生存》

經過幾個月艱難跋涉,克裡斯終於來到了阿拉斯加,那個他夢寐以求的地方,克裡斯找到了一輛遺棄的巴士作為住處,他燒火、煮雪、遊泳、寫日記、唱歌讀書,克裡斯在荒野感受到了純碎的自由,卻也不得不面對荒野的考驗。他好不容易獵殺了一隻巨大的鹿,但沒有成功把那麼多肉都保存下來,最後肉都長滿了蟲子,他在日記裡面寫道,我永遠不該打死這隻鹿,這是我生命裡的一個大災難。」食物短缺、狩獵不順生活逐漸陷入困境。

《荒野生存》

克裡斯坐在老舊的駕駛座上,假裝和乘客爭吵一人分飾兩個角色,兩個多月的荒野悲歡生存之後,他最終決定離開巴士由原路返回,卻發現原來可以輕鬆跨過的小河,現在水流暴漲不可能再次橫越,於是他無奈的返回巴士,在日記裡寫下:「我很害怕。」沒有電話沒有地圖的他感到從未有過的驚恐。夏天來了動物卻不見蹤影他飢餓難耐,開始按照自帶的植物書裡面去找植物吃,他挖回滿袋野土豆根吃了之後出現了昏迷,他掙扎著重新翻開那本書,絕望的看到野土豆有毒可能致死的說明。

《荒野生存》

克裡斯中了毒並且極端的飢餓,無人來救無醫無藥,別無他法只能留下一張帶笑的自拍照,在死亡來臨之前克裡斯終於明白了什麼是幸福,懂得原諒才會有愛,他已經原諒父母想念父母了,並用最後一口氣留下了與親人分享才是最為幸福的字樣,克裡斯才明白他要的自由太偏激了,他需要和別人分享快樂才能獲得快樂,最終克裡斯死於中毒年僅24歲。小編看完這部影片感觸良多,現在社會偏激的年輕人非常多,都是在溫室裡成長的孩子,沒有生活目標追求,靠一些新鮮刺激事物生活,卻忽略了生活的本質,就像電影中的主人公一樣,到最後才發現原來最珍貴的就是親情。

相關焦點

  • 生活另外的可能性——電影《荒野生存》觀後感
    梁東方如果一個人遠離人類社會,單獨生活在荒野之中,完全與自然為伴的話,那後果很大可能就是他無法生存。如果短時間內回不到人類社會中來,那需要抵禦嚴酷的自然條件的遠古人類的命運——死亡,壽命不長的死亡——很快就會降臨到他身上。
  • 《荒野生存》:家庭、自我、生存、死亡
    前段時間在咖啡館放映了《荒野生存》這部片,年輕時,沒有看懂這部片子,就是聽著名字與荒野有關,與生存有關,而且是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放棄了去哈佛上學的機會
  • 《荒野生存》一片飽含哲理的電影,你看過嗎?
    看完《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首先要肯定的是,這的確是一片飽含哲理的電影,可以從許多方面來進行解讀(自我,存在,自由等)。看評論,多數人都把它的主題定位於尋找自我,追求自由,認為亞歷克斯是一個敢於做自己、忠於自己內心訴求的理想主義者。
  • 《荒野生存》刻畫的人物記憶猶新,如你惦念所有曾經旅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荒野生存》已經不是一部消磨時光的電影如此簡單了。剛走出校園的Christ,以流浪這種特殊的,甚至有些極端的方式,尋求人生的價值,尋求生存的意義,並最終獲得人生智慧以及他所想要的終極自由。
  • 電影推薦《荒野生存》,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好!
    大家好我是陳小熊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關於自由的電影《荒野生存》,電影根據真人改編,講述了一個富裕家庭的孩子為了追求生存的意義不斷挑戰大自然最終被餓死的故事。克裡斯以優異的成績從名牌大學畢業,這也是他父母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事情。全家人在餐廳慶祝,父母提出要出錢供克裡斯去讀哈佛大學並且要幫他換一輛新車,克裡斯並沒有領情。
  • 《荒野生存》,極端放飛自我,卻無處安放靈魂
    文 | 公子漁美國電影《荒野生存》是一部風格瑰麗的大片,影片展示了非主流青年克里斯多福放棄生活中的一切,選擇做一名「超級流浪者」,走向茫茫荒野求生。影片通過克里斯多福的經歷,把對生存意義的探尋與壯美的自然風光結合在一起,觀眾跟隨著他的腳步一起遊歷北美大地,探尋人生自由。
  • 荒野求生VS單挑荒野:貝爺教你怎麼求生,德爺教你如何絕地生存!
    以前小編在看《荒野求生》,很希望自己也能像貝爺那那樣身手敏捷,思維敏銳,幻想著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去體驗一下那種逃脫大自然的感覺,在荒野求生節目中,貝爺除了教我們怎麼在荒野中求生外還教了我們很多的生活技巧,讓我們在看節目的同時還可以長知識。小編想貝爺那麼厲害的人能與他對比的就是埃德·斯塔福德了,埃德·斯塔福德也是一名野外求生大咖。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豆瓣評分高達8.6,荒野生存的殘酷你無法想像
    這部影片是一部美國的劇情片,名字叫做《荒野生存》。故事的主人公叫亞歷山大.超級流浪者。這顯然是主人公給自己取的名字,代表著他對自由精神的信仰。影片的開始,亞歷山大是個高材生,他的父母參加了他的大學畢業典禮。他以全優的成績畢了業,並且擁有兩萬多美金的獎學金,他還可以去哈佛進修。他的父母為他驕傲,而且在所有人的眼中,他的人生已經相當成功了。
  • 換個角度看《荒野生存》:自然界從來只有殘酷,沒有詩意
    但是生活上的富足, 並沒有帶給他精神上的滿足, 24歲的他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成為了一個「超級流浪漢」雲遊四方,最終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阿拉斯加,在荒野中因為中毒和飢餓不幸離世。事實上,即便在崇尚個體和自由的美國,對故事原型遠走荒野的行為也褒貶不一,有人被他追求自由的精神所感動,也有人對他如此輕率斷送生命感到不解和惋惜。
  • 每周悅讀之六:Into the Wild - 荒野生存
    我們的文明程度越高,我們的恐懼就越深,擔心我們在文明過程中拋棄了在蠻荒時代屬於美,屬於生活之樂的東西。 --傑克·倫敦 《野性的呼喚》有沒有想過孤身一人在荒野中可以走多遠,生存多久?或者換個角度,有沒有想過要去流浪,去荒野中生活,去重新認識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 電影《荒野生存》:假如,亞歷山大超級流浪漢沒有死…
    ——亞歷山大•超級流浪漢電影《荒野生存》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了埃默裡大學畢業的優等生克裡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實現絕對自由,逃離令人煩躁的社會和家庭,畢業後將存款全額捐給慈善機構,隻身流浪,前往阿拉斯加尋找自我,尋找人生意義,尋找心中困惑已久的,有關親情的答案。
  • 理想主義者的所謂自由——《荒野生存》影評
    理想主義者的所謂自由——評《荒野生存》 這種被束縛的不自由,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空虛與荒謬。 就像荒誕派戲劇《等待戈多》一樣,沒有情節的推進,只有一成不變的等待。 人們期待著什麼改變,卻又不知從何開始。
  • 《荒野生存》:我們為何熱愛自然?
    看完《荒島餘生》不久,我被一部很特殊的電影所吸引,和前者一樣,這同樣也是一部講述荒野生存的電影。電影的名字就叫做《荒野生存》。而《荒野生存》這個故事,講述的,也是一個年輕人離開社會,擁抱自然的故事。坦白而言,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故事。當遠行的列車緩緩離開站臺,吉他撥弦,一曲略帶苦澀的民謠風背景樂響起,故事開始正是講述。
  • 拋棄一切,走向荒野《荒野生存》一部值得看的影片
    人有錢有閒到了一定程度,多多少少都會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的意義,甚至通過各種形式奮起的反抗一下,這也沒什麼稀奇。聖經上說人不能獨自生存,極致的自由意味著極致的孤獨.我在反覆念誦這句話的時候,想到的只是孤獨的不同種類,在人群中感到的孤獨與在荒野中感到的孤單究竟哪種更加難以忍受?
  • 簡評哲學藝術電影《荒野生存》
    不曾預見每一個明天,和太多安逸地生活在固定場景和畫面的人們相比,我更多地享有的不是物質的豐裕而是精神的自由。生活中的失意,刺激我詩意地行走,詩歌一樣地生活。詩歌,是一種生活方式,發現生活中的美景,體味生活中的痛苦;讓文字呈現不同的組合與意義,迎接每個靈感的來到,迎接那未曾有過的想像。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 電影《荒野生存》觀後感:一個嚮往自由的流浪背包客的自我救贖
    2007年9月21日在美國上映的冒險電影《荒野生存》,以一個孤獨悽美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感染著很多人。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裡,很多人按部就班地過著被提前計劃好的人生:畢業工作,娶妻生子,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幾乎是重合的。
  • 《單挑荒野之絕境》全集紀錄片(又名:單挑荒野絕境/求生之路)
    艾德史塔佛挑戰了許多地表上最極端嚴峻的環境,親身體驗完全失落無援的孤立感,然後用盡一切辦法,尋找一條安全回到文明世界的路。這些目的地包括馬達加斯加、保加利亞、蒙古、寮國、玻利維亞和巴拿馬。單挑荒野絕境全部劇集
  • 電影推薦《荒野生存》:一次尋找自由,解放心靈的冒險之旅
    這是寫在影片開篇的一位英國詩人拜倫的名言,人生須臾數幾十載,總有一些理想在內心最深處,有的人被世俗的勞累所淹沒,而有的人選擇背起行囊,隻身流浪,尋找人生的真諦。而克里斯多福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後者。故事的男主角是一位名校優等生,品學兼優,以全優的成績順利修完了四年的課程,畢業之初,他放棄了別人眼中的「大好前途」,決定隻身去阿拉斯加尋找生命本來的樣子。
  • 荒野第一人:中國荒野我要來挑戰,埃德·斯塔福德,人稱:挨餓德
    真正的生存之王。可以輕鬆觸摸蝴蝶直接進嘴,咀嚼著說:「小蝴蝶真可愛!」沒錯,他是De Ye。這位令人擔憂的英國人原本是一名陸軍上尉,退役後就沉迷於叢林和荒野。他的同伴退出了,贊助商中斷了資金,而他更是:獨自步行穿過亞馬遜河。歷時860天,創造了吉尼斯紀錄。此行動稱之為荒野生存第一人,不為過。
  • 電影:驢友必看的《荒野生存》
    關於我們:不一樣的夢想,不一樣的旅行,不一樣的人生。歡迎添加我們君個人微信sivennawy主頁君是個萌妹子哦,O(∩_∩)O~《荒野生存》,是一部改編自真實的故事的電影,劇本的靈感來源於1996年強·克拉庫爾(Jon Krakauer)的同名作品《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故事講述了一個理想主義和超驗主義者克裡斯多夫·麥肯迪尼斯(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流浪傳奇。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