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調查①丨報復性消費還沒來,重慶海底撈主力菜品就全線上漲了...

2020-12-27 網易新聞

近日,北京網友曬出海底撈消費菜單:均220+,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海底撈漲價#迅速登上熱搜,成為熱議話題。

海底撈對此回應:「由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重慶市場是怎麼一番光景?是否會影響到本土其它品牌的價格策略?

重慶海底撈:

毛肚、鴨腸、黃喉價格全線上調

4月8日中午12點,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前往海底撈(萬象城店)打探,偌大的候餐等位區空無一人。

打開菜單,撈派毛肚72元/份、撈派鴨腸42元/份、撈派黃喉46元/份、藕片20元/份、土豆18元/份····

2019年9月8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也曾前往海底撈重慶門店打探,當時價格為撈派毛肚為68元/份、撈派鴨腸38元份、撈派豬黃喉42元/份·····

今日,據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幾乎主力菜品都有不同幅度上調。

隨後記者以消費者身份體驗,當抱怨價格太貴時,工作人員立即贈送上了一盤半份肥牛,最終兩人帳單消費201元,平臺滿100元減5,實際支付191元。

那麼,消費者們體驗如何?

「是聽說了海底撈漲價,但才漲6%,尚在我接受範圍。」在門店用餐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就在附近上班,疫情前一直排不上號,這段時間不排隊了,就和同事來試試。

」印象最深的白蘿蔔14元/份,而今天我在市場買的蘿蔔才0.99元/斤。」市民黃先生表示,確實有點貴,下次不會再來體驗。

當天,據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打探了解,海底撈各家門店中午已鮮見排隊,來福士店、萬象城店18:00等位僅零星幾桌,北城天街店人氣尚可,整體來說,與此前動輒數小時的等位現象大相逕庭。

重慶市場:

多優惠活動並行 用餐成本不增反降

從全國市場看,在海底撈漲價後,喜茶等知名品牌相繼爆出價格上漲。那麼重慶市場其它餐飲品牌是否會被帶節奏?

「不僅沒有漲價,還做了一些折扣券、抵扣券引流措施,助力市場信心恢復。 」白樂天火鍋創始人謝莉表示,從供應端看,重慶市場食材價格尚屬穩定,部分原材料小幅上揚。作為重慶本土企業,不會跟風調價,而是提供給顧客更高質量的美食和乾淨衛生的就餐環境。

周師兄火鍋相關負責人表示,復工以來,不但沒漲價,菜品反而是加量不加價。該負責人稱,目前正從多方面升級產品,比如為外賣產品加裝氮氣鎖鮮技術,讓鴨腸等菜品在配送過程,保持一如既往的新鮮度。

而4月7日,李子壩梁山雞、加班狗、受氣牛肉、來個寶沸堂蛙、三斤耗兒魚等多品牌聯合發起狂吃節,其中包含1000份霸王餐、100萬份福利券、5折起的飯票等。

李子壩餐飲負責人楊艾祥表示,此次活動的目的之一便是激活市場,餐飲真正的復甦,還是反映在堂食上,希望通過各種優惠卡券關聯用戶。

在重慶已經開多個門店的小龍坎火鍋品牌總監蘇小強也表示,為顧客提供好吃不貴的產品和及時熱情的服務是其核心經營理念,成都14家直營店2020年不會漲價,外區會審核價格,嚴格控制人均。

從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走訪市場了解的情況看,重慶市場的餐飲品牌菜品價格、客單價並未明顯上浮,反而以各類優惠券、折扣券、消費券等多種形式降低了用餐成本。

觀點一:

人力等運營成本高企 以漲價降損失

為何部分餐飲能堅挺,如海底撈等大型餐企卻連連發出漲價「通知書」?

餐飲觀察人士劉然表示,從其了解的情況看,原材料市場並非明顯上揚,海底撈們的漲價更多是受制於人力成本、運營模式之重。

通常來講,除了原材料,餐飲最重的兩塊成本,分別是場地和人力,海底撈對於場地有很強的議價能力。不過其核心競爭力是更好的體驗感,這需要人力成本支撐。

海底撈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海底撈新開餐廳308家,總門店數達768家。為102793名員工支付的成本(包括薪金、工資、津貼和福利)達80.0億元,增長59.3%,在收入中所佔比例也相比2018年增長到30.1%。

疫情期間,海底撈員工並未降薪,外賣也未全面鋪開,人力成本等方面損失較重。據中信建投此前發布研報,判斷疫情估計為海底撈 2020 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 50.4 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為5.8 億元。

劉然認為,如海底撈等擁有大量直營連鎖門店的頭部企業,他們的漲價行為,是急於在人力等運營成本上挽回損失。

觀點二:

或是一場海底撈開業的事件營銷?

重慶理工大學MBA教授姜維給出了不一樣的觀點。

他告訴記者,在鼓勵消費的大背景下,海底撈漲價似乎與之背道而馳。但這類大型餐企,其漲跌都是牽一髮動全身,不能簡單的否定。

海底撈官方答覆是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對於其目標消費者而言,是可以接受範圍。同時它還能通過優惠、折扣、送菜等以及更貼心的服務等,讓消費者抵消漲價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服務員或還會引導消費者使用海底撈app內的積分、兌換券等從而降低客單價,增加用戶粘性。

「當然,現尚處於漲價事件初期,還不能觀察出到底是否是一次營銷事件。不過,從結果導向看,它起到很好的宣傳、推廣作用:告訴消費者,它堂食恢復開業了,吸引了眾多關注目光。」

據了解,4月9日,海底撈(6862.HK)漲6.37%,報31.75港元,總市值1683億港元。海底撈財報顯示,截止2019年末,海底撈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2.22億元。此外,海底撈已從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信貸資金21億元。和其它現金流吃緊的餐飲企業相比,海底撈的資金情況尚好。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侯佳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報復性」消費還未開始 餐飲漲價卻先來一步 你吃的小鍋米線漲價...
    這些天來,海底撈、西貝莜麵村的部分門店漲價的事情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與此而來的是大眾對於漲價事件的各種反饋與建議。4月10日,海底撈發表致歉信,對此次漲價表示歉意並將菜品價格恢復至1月26日前標準。4月11日,西貝莜麵村在社交媒體發文致歉,並恢復菜品價格。
  • 報復性消費終究沒等來,餐飲人還能思考些什麼?
    眼看2020年馬上就要過去了,大家期盼的報復性消費終究還是沒有來......這一次全世界面對的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並不相同,它的特點已經讓全球的醫務人員、科學研究者和高級政要們頭痛不已:潛伏期長、傳染性強、快速變異,甚至已經出現多次無症狀感染者潛伏在人群之中。   我們對病毒了解的越多,對於報復性消費的期待就越低。
  • 消費調查②丨海底撈就漲價道歉後:重慶門店又是人從眾,連中午等位...
    「中午號已經放完了,下午4點再來拿號嘛。 」4月11日中午12:40,海底撈北城天街店外已滿是等位的消費者。據了解,4月10日下午,海底撈在官微上發表致歉信,稱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即時起,所有門店的菜品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
  • 一片血旺3元一片土豆1.5元 海底撈還會咋「撈」?
    海底撈公共關系科回應多家媒體稱,由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海底撈漲價背後,折射出餐飲業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 小長假大事件:報復性消費高漲,可口可樂削減半數品牌,海底撈回應...
    #點評:什麼叫報復性消費,這就叫報復性消費。 【奈雪的茶發布國慶中秋小長假數據報告,8天售出茶飲超340萬杯】茶飲品牌奈雪的茶今早(10月9日)發布國慶中秋小長假數據報告,數據顯示,奈雪的茶8天共售出340多萬杯茶飲、160多萬個軟歐包。
  • 海底撈又又又悄咪咪漲價了!
    餐飲企業們也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迫不及待的準備開店營業,但沒想到的是「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4月份,復工後的海底撈火鍋居然漲價了,而且還漲得非常「離譜」!看到這,網友直呼:工資沒漲,消費翻倍。火鍋也快要吃不起了,在家煮難道不香嗎?隨後海底撈就被網友們罵上了熱搜,4月10日下午,海底撈對外發布致歉信,稱漲價系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從即日起所有門店菜品價格恢復至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
  •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海底撈悄悄漲價?網友:人均220了
    據新京報,4月5日晚間,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回應,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疫情曾導致堂食停擺近50天近日,海底撈發布了2019年的年報。一名90後女性消費者告訴記者,感覺自己這樣並不算報復性消費,因為自己宅慣了,出門通常一次性將生活必需品買全。理性消費報復性存錢會活得更有底氣「我覺得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來說,即使在上班的狀態下,我也不敢報復性消費,畢竟我那點工資還真讓我沒底氣這樣做。」昆明一名90後小學老師告訴記者,報復性存錢會活得更有底氣。
  • 部分知名餐飲企業漲價 海底撈漲價多少最新海底撈西貝菜單價格
    4月7日,家住重慶兩江新區的彭先生對《工人日報》記者說。  疫情發生以來,餐飲行業受到很大衝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兩個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記者在重慶名火鍋秦媽集團了解到的數據更驚人:去年春節前後,重慶主城12家直營店營收1200萬元,今年同期只有200萬元左右,下降近90%。  目前,餐飲企業一直在突圍、自救。各地政府部門也拿出真金白銀,鼓勵消費。
  • 海底撈漲價了!
    早在復工之前,就有人分析消費行業將會迎來一波報復性反彈,尤其是餐飲行業。 畢竟在家悶了2個多月,吃貨們對燒烤、火鍋、炸串等各類美食早已心癢難耐。 然而第一波「報復性消費」的人,已經哭著回來了。
  • 練新輝:疫情後不存在報復性消費,而是補償性消費
    今天我們對話CCIM國際註冊商業地產投資師、中國(成都)樓宇經濟促進會副理事長、西南購物中心(重慶)俱樂部副主席、東原集團商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練新輝。他認為疫情之後,商業模式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但不是顛覆性的變化,本質上是沒有改變的。疫情後也不會出現購買多於自己需求的報復性消費,而是心理受壓抑後的補償性消費、理性消費。
  • 一次下單77杯奶茶、一口氣吃2斤肉串……報復性消費來了?
    近日,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一些「奇怪」的現象出現,有人一次下單77杯奶茶,有人一口氣吃2斤肉串,有人點了一本菜單的外賣,有人一口氣買了50支口紅……報復性消費真來了?資料圖:居民戴口罩外出購物。有分析指出,這是報復性消費來了。無獨有偶,銀泰給中新網提供的最新數據也顯示,「三八女神節」有顧客一口氣買了50支口紅,更有顧客在MAC專櫃預訂了128支口紅給家裡的「女神」驚喜,當天還有顧客單筆消費最高接近4萬元。
  • 報復性存款和消費,都不存在:25張圖表揭秘當代青年金錢觀
    來源丨進擊波財經(ID:jinbubo),作者丨進擊波大商業組我記得在大概一月中旬的時候,很多人在說等疫情過去了一定要出去報復性消費,胡吃海喝,把隔離在家期間少吃的火鍋 披薩 漢堡 奶茶 炸雞 紅燒肉 牛蛙面 爆漿雞排 小龍蝦 肉鬆貝貝 麻辣燙 涮牛肚 冰淇淋 烤肉 烤串 全都補回來,還要去KTV 遊樂場 電影院 遊泳館
  • 7人海底撈聚餐8小時,消費1442,不給錢還打人:根本沒吃那麼多!
    原標題:7人海底撈聚餐8小時,消費1442,不給錢還打人:根本沒吃那麼多! 現在各個地方都已經紛紛進入到了過冬模式,我在這寒冷的天氣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是再好不過了。很多公司同事聚會,也會選擇火鍋店。但是你見過一頓火鍋,吃了八個小時的客人嗎?
  • 重慶夜經濟80後、90後是消費主力
    9月14日,重慶西部大數據前沿應用研究院對外發布了《重慶市夜間經濟發展大數據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夜景、美食、娛樂休閒點亮了重慶夜間經濟,而80後、90後則是夜間經濟主體和消費主力。夜經濟有哪些消費體驗?市民和遊客又有哪些看法?上遊新聞調查今日關注重慶夜經濟的消費活力。
  • 餐飲行業報復性消費來了 哪裡有廚師培訓速成班
    餐飲行業報復性消費來了,據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大小餐飲門店都出現了排隊、爆滿的現象。其中,海底撈排隊70分鐘,達到546桌,一個桌子曾經被翻臺12次;商場裡70%的餐飲店門口都出現了排隊等候的現象。
  • 海底撈、喜茶、奈雪都漲價了,你還會去消費嗎?
    海底撈公共關系科回應媒體稱,由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根據海底撈方面的說法,目前門店的營業時間為早上11點到晚上9點之間。出於疫情防控考慮,門店內桌椅間隔在1米以上,一桌不超過3人,因此開放餐位較少。
  • 海底撈漲價了,網友:一頓火鍋是我一周夥食了!
    早在復工之前,就有人分析消費行業將會迎來一波報復性反彈,尤其是餐飲行業。畢竟在家悶了2個多月,吃貨們對燒烤、火鍋、炸串等各類美食早已心癢難耐。然而第一波「報復性消費」的人,已經哭著回來了。恢復堂食之後,有多少人吃的第一頓就是海底撈呢?可任誰也沒有想到,日思夜想的海底撈似乎漲價了?!有南京網友反映,海底撈明顯貴了,2 個人吃了 360 元,之前差不多的菜品才花300出頭!毛肚甚至賣到80一份。
  • 越來越貴的海底撈,還怎麼下沉二三線城市?
    海底撈公共關系科回應多家媒體稱,由於目前海底撈各家門店復業桌數、接待顧客數量均有所限制,員工也無法滿員工作,人力成本,加上部分食材成本上漲,決定調整門店部分菜品的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一場疫情,海底撈停擺近50天,這期間的損失自不必說。
  • 海底撈減員1萬人!上半年虧損近10億,人均消費112.8元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店173家,因租約到期或其他商業原因關店6家。截至上半年,海底撈餐廳總數為935家,去年同期為593家。分區域來看,海底撈在中國大陸一線城市有餐廳212家,二線城市389家,三線及以下城市267家,中國大陸以外67家。
  • 「夜讀」疫情結束後:你們報復性消費吧,我要報復性存錢了
    不管你想做什麼,不少商家和媒體已經開始合力鼓吹「報復性消費」了。然而,這場疫情恰恰提醒我們:要報復性存錢,而非報復性消費。來 源丨粥左羅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作 者丨粥左羅 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shoujirym8754)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沒有大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