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劍術高超的武士,會更有優勢嗎?

2020-12-22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劍術高超的武士,會更有優勢嗎?

日本戰國時代具備了一個特徵,那就是一邊追求有效率的戰爭技術,一邊又講究個人技藝。對於擁有高超技藝的武士,在求職時,總會讓人刮目相看。那麼,這些武藝高強的武士,真的在大名家會有優勢嗎?

提到劍術,讓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擁有「劍聖」封號的兩位劍客,他們分別是上泉信綱及冢原卜傳。信綱原本是山內上杉家的家臣,隨著山內上杉家的衰敗,他先後在北條家、長野家、武田家工作過。在武田家任職時,他終於下定決心要以武藝揚名立萬,因此離開武田家從事武者修煉旅行,更在日後創立新陰流。據說現代日本使用的竹刀也是他發明的,這為新陰流培養人才提供了便利條件。

冢原卜傳則是出身於鹿島的神職家庭,按照正常情況,他將成為神官。不過,他在外出遊歷時闖出名聲,自此與神官無緣,並成為新當流的開山祖師,他也曾在三好長慶旗下任職過,親眼見證了三好家的崛起及衰敗。

冢原卜傳的弟子中也出過不少名人,例如奮戰到死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與織田信長議和的能登國北畠具教、織田信長的家臣細川藤孝、常陸國佐竹家的家臣真壁氏幹、武田信玄的家臣海野輝幸等。可謂是當時名聲顯赫的劍術流派。

隨著戰國時代不斷往前推進,創立柳生新陰流的柳生宗嚴開始嶄露頭角。他原本是織田信長的家臣,因為謊報稅額而被信長沒收領地,最後只好靠著從上泉信綱處學來的劍術維生。不過柳生宗嚴也算因禍得福,因為宗嚴前往京都後,與兒子柳生宗矩一同受到德川家康的招聘。宗嚴、中矩的政治天賦明顯優於劍術天賦,從此擔任德川將軍的「劍術指南」,並就此一躍成為江戶時代的大名。

不過能夠像柳生家一般順利的劍術大師屈指可數,大部分人其實日子過得並不得意。與柳生家同為德川家劍術指南的另一位劍客,職業生涯可就非常不順利了。這個人便是一刀流的神子上忠明(後來改名為小野忠明、小野膳典等),忠明原本是安房國的裡見家臣,後來才投入德川秀忠麾下。他成為劍術指南的時間比柳生父子還早,但很明顯,他的天賦全在劍術上,因此不受秀忠喜愛,因而遭到冷落。

其實,不只是這位劍客倒黴,日本戰國最後一位劍客,宮本武藏同樣也有類似境遇。雖然他流下的各種事跡廣為人知,但他的晚年生活卻讓人同情。他在晚年時前往多位大名麾下求職,卻從未受到賞識,臨終時甚至只在豐前國細川家得到300石的俸祿,一代劍客晚景實在讓人唏噓。

當然,戰國時代的劍客其實並不少。例如,在北條家任職,於北條家滅亡後前往明朝修習武藝的真心陰流小笠原長島、島津家麾下的示現流東鄉藤兵衛、在美濃國齋藤義龍聘請下,與其家臣舉辦劍術比賽的中條流富田勢原、在肥後國相良家任職的體捨丸目藏人(丸目藏惠)等。

這些劍客的武藝,與在戰場上的戰鬥略有不同。如果將武藝學習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倒是可以在戰場上立足。如果技藝不精,就不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大部分劍客在戰場上的表現一般,與普通士兵沒有太大區別,除了戰場空間不容髮揮外,大部分時候也不過簡單施展劈砍、打、刺等動作,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劍客的適應能力並沒有想像中的優秀。

豐臣秀吉麾下的福島正則,有一名部下叫做可兒才藏。不少傳記中說他武藝高強,事實上在此之前,可兒才藏的表現只能說一般。他在學習槍術後,在戰場上的表現反而不如以往。他向槍術師父請教後,師父勸告他,半吊子的武藝反而會害人。自此以後,他刻苦修煉武藝,最終才有了「竹籤才藏」的勇名。

從實際結果而言,沒有經過極其刻苦訓練的劍客,在戰場上並不會佔據過多優勢,反而只能在單人劍術比賽中有所成就。真實戰場上,哪怕是劍客也較少有機會獲得施展的機會,簡單的動作反而更為有效,這就讓劍客的優勢在混亂的戰場上消失一空。而在求職方面,有高超技藝的劍客極少有政治天賦,也不懂得圓滑,同樣不受主君喜歡,在仕途上大部分都是碌碌無為,能夠如柳生家一般的劍客,實在是少得可憐。

相關焦點

  • 拔刀隊 切腹 劍術 鐵炮,電影《最後的武士》在講些什麼?
    雖然這部影片有真實的歷史事件作為參考,但是實際上這部影片出於藝術考量,對歷史事件進行了極大改編,因而可謂「藝術為骨,歷史為輔」,那麼就讓我們來講講《最後的武士》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區別。其中特別要說一下,真的有武士高舉日本刀爆砍近代化日軍的情況嗎?
  • 100年前的日本武士有多高?和影視劇截然不同,女武士更不忍直視
    日本的武士道是以: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作為精神信仰,要是德行違背了武士道精神,武士必須以切腹謝罪,日本武士的切腹也是十分出名,就連《愛情公寓》也經常會用切腹的梗。日本武士產生於平安時代,是日本天皇集權制度瓦解之後,地方領主為了保衛莊園擴大領土而訓練的士兵,一開始武士也是亦農亦武,在武士當中又以藤原氏、源氏和平氏的威望為著。
  • 最好看的8部日本武士電影,每一部都不容錯過
    《七武士》黑澤明第一部真正加入西片趣味的時代劇,描寫日本戰國時代,貧窮百姓為保衛家園,與僱來的七位武士聯手擊退強盜的故事。在電影裡那個時代,武士道正在逐漸被人遺忘,有的武士連飯都未必能吃上。在火槍逐漸取代武士刀的時候,冷兵器時代流傳下來高傲而孤獨的理想,已經顯得過時,而他們依然在無謂地堅持著。他們像風一樣離開了生養他們的土地和農民,而去追尋天下大義,顯得如此飄逸,卻又如此飄渺。
  • 馬矮刀長槍短,日本戰國時代的騎兵在戰場上的優勢有多大?
    雖然有人說母衣可以用來裝戰場上斬獲的首級,但母衣裡面的竹編部分較為輕薄,裝載沉重的東西會導致母衣變形,並破壞其使用效果,所以這個說法很可疑。說到這裡,母衣眾的另一個身份——騎兵就值得說一下了。關於日本戰國的騎兵,一直是處於要麼被人們黑到一無是處,要麼又被人們捧上天的狀態。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騎兵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 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
    日本武士的象徵之一就是武士刀,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中,只要出現日本武士,一定會出現的就是武士刀,無論是在比武還是決鬥中,武士刀的出場機率都非常高,因此有了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這一觀點。儘管如此,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卻沒有那麼重要。
  • 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榮耀:「家紋」的歷史與傳承
    我們經常能在大河劇或其他與日本歷史有關的影視作品中見到各種各樣花紋不一、色彩鮮明甚至稀奇古怪標誌的旗幟,這些印有不同樣式的旗幟有時候顯得十分獨特,不僅僅是作為戰場上敵我識別的標誌而使用,更多的是時代的選擇。
  • 天下布武 日本戰國時代
    不過,遊戲的動作系統出色,光榮也發揮了自己擅長歷史題材的優勢,做出了自己風格並收穫了一批粉絲。我被圈粉,恰恰就是因為對日本戰國時代這段歷史比較感興趣,通過《仁王2》見證了「猴子」秀吉的興衰榮辱。下層普通人沒有任何上升通道,就連武士從事的兵種同樣是世襲不變的。如此一來最表象的問題是容易出現庸才治國。不過日本有集體主義帶來的恥感文化,管理失敗的人會辭職或者剖腹自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但是世襲制還引發了一個更嚴重的後果,如果官職來源於血統,那麼天皇實際上是沒有權利去任命或者罷免官員的。一直世襲的權力讓所謂的天皇無法控制手下的將軍或者大名。
  • 「刀光劍影,一招制敵」,日本戰國十大劍豪
    在小編看來,日本戰國時代最具魅力的其中之一就是劍道精神,當時的日本流派眾多,每個流派都有獨一無二的劍道絕技,劍客間的比試,刀與刀之間砍擊時劃出的火花,在腳步交替間尋找對手的破綻,修為高的劍豪甚至可以做到一招制敵,像是看到未來般,預測到對手的下一步動作。
  • 粉碎日本武士的四大「美麗謊言」
    著名的日本武士藤堂高虎就一共換了九任主人,類似他這樣的武士比比皆是,土地和家族才是武士們效忠的對象。甚至建立武家政權的將軍們也不是武士效忠的對象,源賴朝死後他的子嗣幾乎被北條家族圖戮殆盡,而淳樸忠厚的關東武士一致選擇了視而不見。在日本戰國時代,下克上成了潮流,武士們遇到這種情況也沒有為主人盡忠而死。忠誠成為武士的準則,還是在江戶時代,因為當時武士們被固定在各自的大名土地上。
  • 日本劍道史話之二——後大江戶劍術時代
    三、 後大江戶劍術時代 最豪邁的劍道——薩摩示現流這是東西方歷史上以前都不曾存在過的特異劍法流派,開創者是神道流出身的東鄉肥前守重位(1561—1643)。薩摩示現流的戰法,是與敵人交手時,先將劍高舉在自己的右肩上方,再向左下猛烈揮動劈,對手如何攻擊完全不與理會;若對攻,示源流佔有壓倒性的力量與速度;若架隔,示源流會一氣將對方的武器擊下!實際上,幕末時期薩摩與幕府軍的戰鬥中幕府的兵士有很多都是因擋架不住,自己的刀被對方的攻擊反彈向頭部而敗北的。
  • 日本戰國時代題材電影推薦
    日本戰國時代題材的電影有很多,這次給大家推薦幾部小十郎看過的日本戰國時代題材的電影:關原之戰 (
  • 日本武士興亡史:稱霸一方的戰國大名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武士興亡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長達百年的群雄混戰時代也是武士發展史上人才輩出的時代,從中下級武士中湧現出許多影響深遠的軍事家、戰術家。繼守護大名之後登臺的上級武士,是大約200個大大小小的新興軍事家族——戰國大名。
  • 日本武士只會單挑?劍豪宮本武藏告訴你會打群架才是王道!
    但如今我們所熟悉的日本武士形象,乃至在歐美社會中對東方的理解,實際上都是受到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日本電影類型影響。雖然劍戟片在影視上,留下了諸如《大菩薩嶺》、《椿十三郎》、《用心棒》、《座頭市》等經典之作,但是影視終究只是影視。現實中的那些日本民間武士和浪人們的江湖,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 髮型 ll 日本武士的變態髮型 》
    ★有一陣,研究黑澤明的時候,看了大量的日本武士的電影,就對日本武士的髮型產生了疑問,怎麼有這麼醜的髮型? 據說,幕末外國人來到日本,見到日本男人的髮髻無不驚訝。    「哎,那是什麼!!?他們竟然把手槍放在頭上!」
  • 武士:一張變幻莫測的日本面孔
    日本武士的品質,由此可見一斑。根據各自首領的不同需要,武士道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謙遜禮貌是武士之道,但有時「驕傲」也是;「忍辱」是武士道,但立馬剖腹也是;勇敢是武士道,但「勇於不敢」往往更受推崇。《平家物語》日本的武士文學,肇始於鎌倉時代的《平家物語》,講述源、平兩大武士集團之間的戰爭,勝者即是日本武家政權的開創者源賴朝。日本武士一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就是為了當兵吃糧,他們的最高奮鬥目標,是被天皇冊封為徵夷大將軍(當然,不是哪個平民百姓都有機會的,早期的武士一定出身貴族,後來才有亂認乾爹者混入)。
  • 「八本日本戰國小說」槍炮,忍者,武士,混亂的時期,點燃的熱血
    「八本日本戰國小說」槍炮,忍者,武士,混亂的時期,點燃的熱血你好,歡迎光臨老弟書屋,關注老弟不書荒,要不試試?1,戰國修羅傳。作者:御宅煙魔。一個機緣巧合之下回到了日本戰國時代,充滿了懸疑,下克上,子克父,臣克君的亂世,主角如何安身立命,如何修身平天下.不一樣的歷史,讓您細細感受歷史滄桑。不一樣的風景,讓您領略戰國風土人情不一樣的寫法,讓您改變歷史人物看法本書絕對不是速成流,所以請耐心期待。
  • 武田信玄在日本戰國時代的地位
    從空間上說,他的影響也已從日本蔓延開來。小時候街上流行一款被稱作街霸的格鬥遊戲,日本武士出場時,背景有一面旗幟。上書四個字「風林火山」。當時覺得這幾個字挺有意思,卻又不知道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那便是武田家的軍旗。是「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的縮略,均出自《孫子兵法》的軍爭篇。而現在「風林火山」卻成了日本的標誌符號之一。從中到日,從日到中,想想文化的影響也真有些意思。
  • 古流居合劍術
    日本人是一個愛刀的民族,其神話中,素盞明尊斬殺「八歧大蛇」後從其尾部取得的草薙劍,便成了日本皇室三大神器之一。劍伴隨著日本民族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其使用方法,也就是劍術,也隨著日本的歷史波浪沉浮。在鼎盛的江戶時期,據說全日本有將近700多種劍術流派。而如今,全日本可查明的劍術流派也只剩下寥寥二三十種(也有其他兵法兼學劍術,這個暫時不考慮在內)。
  • 日本戰國一代梟雄武田信玄和他的影子武士
    二人決定幫助前輩黑澤明籌款拍攝新片,由20世紀福克斯公司向日本的東寶株式會社投資,他們做新片的監製,於是,黑澤明花錢如流水般地拍出了他第三部彩色電影——《影子武士》。影片耗資巨大,共計25億日元,為1980年日本十大賣座影片第一位,曾獲第5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第33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 盤點日本戰國時代的動畫
    日本的戰國時代雖然在規模上無法與中國的戰國時代或三國時代相比,但是同樣在歷史上也留下了非常多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