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劍術高超的武士,會更有優勢嗎?
日本戰國時代具備了一個特徵,那就是一邊追求有效率的戰爭技術,一邊又講究個人技藝。對於擁有高超技藝的武士,在求職時,總會讓人刮目相看。那麼,這些武藝高強的武士,真的在大名家會有優勢嗎?
提到劍術,讓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擁有「劍聖」封號的兩位劍客,他們分別是上泉信綱及冢原卜傳。信綱原本是山內上杉家的家臣,隨著山內上杉家的衰敗,他先後在北條家、長野家、武田家工作過。在武田家任職時,他終於下定決心要以武藝揚名立萬,因此離開武田家從事武者修煉旅行,更在日後創立新陰流。據說現代日本使用的竹刀也是他發明的,這為新陰流培養人才提供了便利條件。
冢原卜傳則是出身於鹿島的神職家庭,按照正常情況,他將成為神官。不過,他在外出遊歷時闖出名聲,自此與神官無緣,並成為新當流的開山祖師,他也曾在三好長慶旗下任職過,親眼見證了三好家的崛起及衰敗。
冢原卜傳的弟子中也出過不少名人,例如奮戰到死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與織田信長議和的能登國北畠具教、織田信長的家臣細川藤孝、常陸國佐竹家的家臣真壁氏幹、武田信玄的家臣海野輝幸等。可謂是當時名聲顯赫的劍術流派。
隨著戰國時代不斷往前推進,創立柳生新陰流的柳生宗嚴開始嶄露頭角。他原本是織田信長的家臣,因為謊報稅額而被信長沒收領地,最後只好靠著從上泉信綱處學來的劍術維生。不過柳生宗嚴也算因禍得福,因為宗嚴前往京都後,與兒子柳生宗矩一同受到德川家康的招聘。宗嚴、中矩的政治天賦明顯優於劍術天賦,從此擔任德川將軍的「劍術指南」,並就此一躍成為江戶時代的大名。
不過能夠像柳生家一般順利的劍術大師屈指可數,大部分人其實日子過得並不得意。與柳生家同為德川家劍術指南的另一位劍客,職業生涯可就非常不順利了。這個人便是一刀流的神子上忠明(後來改名為小野忠明、小野膳典等),忠明原本是安房國的裡見家臣,後來才投入德川秀忠麾下。他成為劍術指南的時間比柳生父子還早,但很明顯,他的天賦全在劍術上,因此不受秀忠喜愛,因而遭到冷落。
其實,不只是這位劍客倒黴,日本戰國最後一位劍客,宮本武藏同樣也有類似境遇。雖然他流下的各種事跡廣為人知,但他的晚年生活卻讓人同情。他在晚年時前往多位大名麾下求職,卻從未受到賞識,臨終時甚至只在豐前國細川家得到300石的俸祿,一代劍客晚景實在讓人唏噓。
當然,戰國時代的劍客其實並不少。例如,在北條家任職,於北條家滅亡後前往明朝修習武藝的真心陰流小笠原長島、島津家麾下的示現流東鄉藤兵衛、在美濃國齋藤義龍聘請下,與其家臣舉辦劍術比賽的中條流富田勢原、在肥後國相良家任職的體捨丸目藏人(丸目藏惠)等。
這些劍客的武藝,與在戰場上的戰鬥略有不同。如果將武藝學習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倒是可以在戰場上立足。如果技藝不精,就不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大部分劍客在戰場上的表現一般,與普通士兵沒有太大區別,除了戰場空間不容髮揮外,大部分時候也不過簡單施展劈砍、打、刺等動作,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劍客的適應能力並沒有想像中的優秀。
豐臣秀吉麾下的福島正則,有一名部下叫做可兒才藏。不少傳記中說他武藝高強,事實上在此之前,可兒才藏的表現只能說一般。他在學習槍術後,在戰場上的表現反而不如以往。他向槍術師父請教後,師父勸告他,半吊子的武藝反而會害人。自此以後,他刻苦修煉武藝,最終才有了「竹籤才藏」的勇名。
從實際結果而言,沒有經過極其刻苦訓練的劍客,在戰場上並不會佔據過多優勢,反而只能在單人劍術比賽中有所成就。真實戰場上,哪怕是劍客也較少有機會獲得施展的機會,簡單的動作反而更為有效,這就讓劍客的優勢在混亂的戰場上消失一空。而在求職方面,有高超技藝的劍客極少有政治天賦,也不懂得圓滑,同樣不受主君喜歡,在仕途上大部分都是碌碌無為,能夠如柳生家一般的劍客,實在是少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