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象視點】影集|我們和他們(us and them)

2021-02-10 瑞象館

文/海浪

本文圖片來自於Helmut Newton & Alice Springs《us and them》

 

《我們和他們》是時尚攝影師赫爾穆特·牛頓(Helmut Newton)和愛麗絲·斯賓斯(Alice Springs)的一本私人影志,收錄藝術家彼此為數不多的自拍和互拍照片,同時特別地呈現了兩人為時尚界好友分別拍攝的肖像組照。此畫冊為瑞象館收藏,歡迎前來翻閱。

 

「這本書呈現了兩位攝影師的作品:一位曾經終身致力於攝影事業;另一位在認真地拿起相機拍照前曾是一位演員和畫家,攝影於她可以說是事出偶然。這兩個人一起生活了五十年,在很多展覽和書籍出版項目中密切合作過,但彼此都很少出現在對方的攝影作品中。

 

對我來說,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兩位攝影師都沒有受對方工作方式的影響去拍攝自己的對象。我能看到愛麗絲所拍肖像中的那種真實和簡單;當然也意識到自己的作品中的操控感和主觀性。」 

——赫爾穆特·牛頓

 

H.N.: Hotel Volney, New York/沃爾尼酒店,紐約,1982

 


H.N.: Self-portrait with wife and model/與妻子和模特的自拍,1981

 

「我們和他們」事實上是一個包含了展覽及畫冊項目在內的攝影系列。作者赫爾穆特·牛頓和愛麗絲·斯賓斯是一對在攝影界聲名顯著的藝術家伉儷,青春相知,白頭偕老。這個系列既是兩人生命偕伴的私密影志,也展現了他們在職業或私人生活中與時尚界的「光鮮」際遇。1998年,《我們和他們》由SCALO在蘇黎世的出版社發行,並於多個國家進行巡展。2004年,赫爾穆特·牛頓基金會在柏林成立,「我們和他們」作為開幕展覽得以再次向公眾呈現。

 

畫冊在內容上分為五個部分:

 

她拍的他    HELMUT NEWTON BY ALICESPRINGS

她的自拍    ALICE SPRINGS SELF-PORTRAITS

 

他拍的她    ALICE SPRINGS BY HELMUT NEWTON

他的自拍    HELMUT NEWTON SELF-PORTRAITS

 

她/他們    HELMUT NEWTON  ALCIE SPRINGS THEM

 


H.N.: Paris/巴黎, 1962

 


A.S.: Rue Aubriot, Paris/歐布裡奧街,巴黎,1972

 

愛麗絲·斯賓斯生於1923年,本名瓊·布朗(June Browne),曾是一位女演員,藝名瓊·布魯內爾(June Brunell)。1947年,她在墨爾本與赫爾穆特·牛頓相識並結合。瓊在1970年更名愛麗絲·斯賓斯(此名源自澳洲中部的同名城市Alice Springs),並一直用此名進行攝影創作,起先作為時尚攝影師,後專注肖像拍攝。她同時也是丈夫的藝術指導,參與了赫爾穆特·牛頓作品的整理、編輯、策劃展示等一系列工作。

 


A.S.: Chateau Marmont, Hollywood/馬爾蒙莊園酒店,好萊塢, 1988

 

作為時尚攝影界的先鋒,赫爾穆特·牛頓是這個領域中舉足輕重又充滿爭議的人物,其作品以強硬、冷峻、精心編排的畫面場景以及對女性裸體的大膽表現而著稱。


H.N.: In Yva’s studio, Berlin/在伊娃工作室,柏林, 1936

  

赫爾穆特1920年生於柏林,16歲便跟隨時尚及肖像攝影師艾爾斯·西蒙(Else Simon)一同工作。二戰爆發後他一度流亡海外,從德國逃往新加坡又搬至澳大利亞,在澳洲設立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專注時尚及戲劇攝影。1961年赫爾穆特與妻子定居巴黎,繼續時尚攝影師的工作。此期他的作品廣見於歐洲各大時尚雜誌,並逐漸樹立了一種「以情色、風格化場景為標誌的特殊風格,往往充盈著施/受虐及性崇拜的言外之意。」[1]

 

1971年,赫爾穆特在紐約拍攝時心臟病突發,危及生命,這次經歷成為了兩人事業的重要轉折點。受妻子的鼓勵,赫爾穆特在攝影風格上開始更為大膽的探索;愛麗絲也自此介入攝影,在丈夫的培訓下開始從事時尚攝影的工作。1980年,牛頓拍攝著名系列「Big Nudes」,這是他「情色都市」(erotic-urban)風格的登峰造極之作,同時彰顯了傑出的攝影技術。他的照片塑造了強悍有力的女性形象,「即便赤身裸體,這種力量感與其說是情色的,其實更為尖刻而沉痛。」[2]

 


A.S.: Flying home from New York/從紐約回家, 1972

 


H.N.: Return to Paris after New York heart-attack/紐約心臟病後回巴黎, 1972

 

《我們和他們》的前半部分收錄了赫爾穆特與愛麗絲的互拍和自拍作品,不僅是充滿愛意的情感記錄,也展示了兩人鮮見的生活和工作場景。這是一種極為個人化的表達,簡單可愛,處處透露著成年人的天真與任性。

 


A.S.: Spain/西班牙, 1956 


A.S.: Rue Aubriot, Paris/歐布裡奧街,巴黎, 1976

 

A.S.: Left to right: Alice Springs, Anne-Marie Deschodt, Jose Alvarez and Alice Springs, South of France/從左至右:愛麗絲·斯賓斯,安妮-瑪莉·德肖特,何塞·阿瓦雷茲和愛麗絲·斯賓斯,法國南部,1977

 


A.S.: Marseille, France/馬賽,法國,1990

 


H.N.: My jeans in the bath, Monte-Carlo/浸在浴缸中的我的牛仔褲,蒙特卡羅,1985


H.N.: Self-portrait with Dr. Jean Dax, Paris/與讓·達克斯醫生的自拍,巴黎,1985

 

「她/他們」這個部分收錄了同時期一系列名流顯要的肖像照,是兩位攝影師就同一對象的各自呈現。這些照片於不同時間和場景拍攝,比肩陳列,產生一種對照的即視感;然而左右幅頁的安排,既不固定創作者的位置,也不遵循時間先後。這一組組並置的肖像並沒有試圖形成生硬的對比或關聯,卻似乎從另一個維度描繪了赫爾穆特和愛麗絲的個人生活,構造出一種普遍性的情感和聯繫。

 


左:A.S.: Birgit Nielsen and son, Beverly Hills/布裡吉特·尼爾森和兒子,貝弗利山莊, 1990

右:H.N: Birgit Nielsen, Hotel Hermitage, Monte-Carlo/布裡吉特·尼爾森,蒙特卡羅冬宮酒店,1987

  


左:A.S.: David and Bonnie Byrne, Hollywood/伯恩夫婦,好萊塢,1986

右:H.N.: David Byrne and Bonnie, Los Angeles/大衛·伯恩和邦尼,洛杉磯,1986

 

如赫爾穆特所說,愛麗絲的作品簡單、真實,而自己的作品中常常顯露出成熟的操控感。其實同樣的,我們在這裡能看到愛麗絲對這些時尚人士的專業級呈現,也能在赫爾穆特的鏡頭下覺察到他們私下隨性、放鬆的瞬間。也許並非兩人沒有互相影響,而是這種情緒與能力已經互入骨髓,彼此獨立而相互依存。

 

縱然愛麗絲和赫爾穆特沒有直接出現在這裡的畫面中,但同樣身處名利場的他們,一方面每天都在記錄這些光鮮閃爍的面孔和極盡奢華的時刻,一方面其所見所拍也正是他們的生活本身。我們可以從布裡吉特·尼爾森強韌有力的造型中聯想到攝影師的片場情境,也不難在伯恩夫婦的親密中去想像另外一種愛情。這些照片呈現明星耀眼光華之外的一些別樣的面目,她們私下的表情和姿態,他們的孩子、家人和伴侶……一組組影像講述並製造了種種關於私人生活和親密關係的想像,儘管十分有限,卻已足夠有力。由此,「他們」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之間便擁有了橋接和對話的空間:彼此映照,親密無間。


左:H.N.: Yves St. Laurent and Pierre Bergé, Paris/伊夫·聖羅蘭和皮埃爾·貝爾熱,巴黎,1996

右:A.S.: Yves St. Laurent and Pierre Bergé, Paris/伊夫·聖羅蘭和皮埃爾·貝爾熱,巴黎,1983

 


左:A.S.: Jane Birkin, Venice, Italy/珍·柏金,威尼斯,義大利, 1984

右:H.N.: Jane Birkin, Paris/珍·柏金,巴黎,1989

 

參考資料:

 

Helmut Newton Foundation

http://www.helmut-newton.com

 

Helmut Newton. The Legend. Agonistica.com.April 1, 2016.

http://agonistica.com/big-nudes-helmut-newton/

 

Big Nudes, Helmut Newton.Agonistica.com, June 7, 2013.

http://agonistica.com/big-nudes-helmut-newton/

 

注釋:

[1]「Helmut Newton. The Legend」,Agonistica.com, April 1, 2016.

[2]「Big Nudes, Helmut Newton」, Agonistica.com, June7, 2013.

 

影集 | 往期回顧

【瑞象視點】影集 | 于爾根·泰勒:感受所見

【瑞象視點】影集 | 維姆·文德斯的公路照片

【瑞象視點】影集 | 羅傑 · 拜倫的邊緣社會

【瑞象視點】影集 | 約翰·薩考斯基:弗裡德蘭德自身

* 更多文章,請點擊頁面左下方「閱讀原文」連結轉至瑞象館官網閱讀。

(本文著作權屬於原作者或【瑞象館】所有,經原作者授權【瑞象館】使用。本文允許引用、轉載,但使用時請註明——原作者姓名及文章來自瑞象視點www.rayartcenter.org)




相關焦點

  • 【瑞象視點】影集 丹·溫特斯:拒絕迴避是另一種不離不棄的承諾
    當然,唱片是和聲音密切相關的,但它也關乎某種樣貌。正如鼻息提示我們舌尖之味,眼睛也能幫助我們想像雙耳所聞,這便是基爾洛的所在與所能。「他能夠創造世界,創造一個完整的背後的故事。」攝影師丹·溫特斯(Dan Winters)這樣說到,他是基爾洛的摯友,也是他的工作夥伴。
  • 《後來的我們》翻譯成英文為什麼是"Us and Them"
    五一放假期間,小編去看了劉若英首次導演作品《後來的我們》電影主要講述了兩個陌生人的愛情故事,他們回家途中偶然在火車上碰面
  • 為什麼《後來的我們》被翻譯成「Us and Them」?原因太戳心!
    電影《後來的我們》英文翻譯是 :  Us and Them.
  • 《後來的我們》英文翻譯很美 --「Us and them」,該怎麼理解?
    這兩天微博和微信都被 《後來的我們》刷屏了, 小夥伴們有去看電影嗎? 小N看完之後表示感慨很深啊!
  • 為什麼《後來的我們》被翻譯成「Us and Them」?
    和當年《致青春》、《那些年追過的女孩》和一系列的《前任》一樣,都在賣青春,賣遺憾。「我們和他們」?「他們」又是誰?而且按照英語中的語序,一般會把第一人稱「us」放在後面.等真正看完電影後,才明白「us and them」是指:原來的我們和後來的我們。
  • Why was Paul fear for them?保羅為什麼為他們害怕?
    Did God forbid them to fast? Of course not! God wanted them to  know the intention of their fast.我們說,我們要與 神同行,按照 神的時間表過日子,過耶和華的節期,按照聖經上說的去享受安息日、月朔、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等等。但有人抵擋說,聖經記著:你們謹守日子、月份、節期、年份,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這是聖經上的話,阿們!但是保羅對猶太人說這話,是不是不讓他們過節期、不讓他們與 神同行呢?當然不是!
  • 【瑞象視點】影集 「東方」與「印象」
    無疑,通過一種刻意的規定與劃界,我們確實可以在一張地圖上清晰明了地標示出東方的所在位置,其在地理上的邊界。然而,我們不應當思考,這些邊界,就其本身究竟意味著什麼;不應當對每一種這樣的劃界與規定展開追問,探尋其背後所蘊含的那些前提與預設,並進一步地把握其中引導著這些概念運作,使那些規定和劃界成為可能的意志呢?何處是東方?
  • 『攝影的事』影集的老照片
    照片中的主人公,也不再按照他們希望的樣子被呈現。1929年,他出版了影集《Face of Our Time》,包括60張照片,像是那一巨大工程的序曲。但進入30年代,納粹在德國興起,這些多元而真實的主人公,似乎違背了他們宣揚的種族純粹和民族優越。1934年,August Sander的兒子Erich又因參與反對納粹的活動,被關進監獄。
  • ​影評|【這就是我們 This is us 】「我們」如此親近
    美國影集《這就是我們 This is us》的評價超好,但我一直沒有機會觀賞,直到近期才覺得可以開始來追劇。第一季第一集的劇本架構,非常非常讓人驚豔與驚喜,看完內心高喊:「#這根本是我的菜啊!」《這就是我們》皮爾森一家的故事。年輕的皮爾森夫婦(傑克和蕾貝卡)生下一對龍鳳胎兒女(凱文和凱特),他們另外領養一名棄嬰藍道爾。傑克和蕾貝卡是白人,藍道爾是黑人,自然引來許多人的側目與衝突。
  • 年度| 光華故事集:This is us!
    我們在夏天相遇,又在夏天別離,分開的那天已成為思念的起點。如果想念會有聲音,那必定是徜徉在光華樓、博雅塔、未名湖的,你的笑聲!讓我們翻開這本《光華故事集》,一起走近2020屆畢業生!01在哈佛交換的一年中,她先後學習了微觀理論、計量方法等高階課程,為之後的助研工作和獨立研究準備了知識框架和研究工具。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她選擇耶魯大學,去往大洋彼岸開啟博士階段的學習和研究生涯。
  • 北大光華故事集:This is us!
    我們在夏天相遇,又在夏天別離,分開的那天已成為思念的起點。如果想念會有聲音,那必定是徜徉在光華樓、博雅塔、未名湖的,你的笑聲!讓我們翻開這本《光華故事集》,一起走近2020屆畢業生!01在哈佛交換的一年中,她先後學習了微觀理論、計量方法等高階課程,為之後的助研工作和獨立研究準備了知識框架和研究工具。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她選擇耶魯大學,去往大洋彼岸開啟博士階段的學習和研究生涯。
  • FANTASTIC BOOKS & HERE TO FIND THEM
    對於「哈迷」來說,不論是書中鄧布利多的序言,還是哈利、羅恩和赫敏在邊邊角角上的塗鴉等等,都是不能錯過的。,有麻瓜和巫師,有鄧布利多。《Harry PotterCinematic Guide: Harry Potter》中文譯名:《哈利波特人物影集:哈利波特》Scholastic
  • 《六尺之下 第五季》Families might not be the greastest company to hang out with, but if bad things happen to them
    I loved how he opend up to keith, his partner and how he was defending for his foster boys when Keith was trying to throw them out.
  •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你想加入我們嗎?丨外教講故事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你想加入我們嗎?as he quickly paced toward them.「他們為什麼要在沙灘上跳舞呢?」他邊想邊快速地朝孩子們走去。他驚奇地發現,那個男孩和那個女孩並不是在跳舞,而是在撿被潮水衝上岸來的海星,然後把它們扔回大海。 「Excuse me, why are you throwing the starfishes back into the sea?」he asked.「請問,你們為什麼要把海星扔回大海呢?」他問。
  • 【瑞象視點】影集 戴夫·桑福德:伊利湖的巨浪之山
    所有人都告訴我同一件事:他們感謝我,因為我捕捉下了伊利湖所展現的原始、粗暴的力量。他們多年以來告訴朋友和家人的故事如今都有了映證。這些圖片激起了他們的情感也深深地影響了他們,幫助他們與這個熟知而親近的湖泊建立聯繫。得知自己的所為與他人相關,這令我非常自豪,也使得那些凌晨4:30起床、在惡寒中奮鬥6-8小時的每一個瞬間都變得值得了。
  • This is us 第18集 (第一季完結)
    第一季 就這麼 寫完了耗時一年說的好像很辛苦的樣子以前基本看過的劇不看二遍無法看二遍但是 從這次 經歷 竟然發現很多 影片細節 和伏筆in ~ shape : in ~ condition tip-top就是頂尖的 一流的 tip 和top 都是「頂部」 的意思
  • utnhvinown; but each of them, ccept inro
    Two only of these preachers were widely known; but each of them, on the other hand, possessed a striking individuality.
  • 【瑞象視點】影集 趙鐵林鏡頭下的「另類人生」
    另類人生」系列攝影書及畫冊,書中不僅有趙鐵林拍攝過的地方、人物和主題,還有他大量的創作手記及旁人對他的記述和採訪。他的創作,文字與圖片互為補充、相得益彰,記錄下了一個個相對完整的故事和豐滿的人物。無論是照片還是文字,都透露著一種樸實、直觀、平淡的記敘,把觀者引向對這些個體命運和社會現象背後更深層的社會和文化根源的思考。
  • 「let's」和「let us」 「我們」不一樣?
    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當你突然看到let's 和let us 時,是不是覺得特別簡單,意思是一樣的 「讓我們」。但是當我們考試時,出現了let's 和 let us 時 ,到底是選哪個呢,你就是一頭霧水。這時候您就要明白他們的區別。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去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的記。
  • 童聲合唱《What About Us》
    我們是數以億計的美麗心靈  And your sold us down the river too far  而你卻將我們狠狠出賣  What about us?  我們心甘情願 在你召喚之時出現  But then you fooled us, enough is enough  但你卻將我們愚弄 一切都夠了  What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