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傳統的一個民族。在每個家族中,往往都有一個場所來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舊時的每個家族都會有本家族的祠堂,並給它取一個堂號,目的是讓子孫們每提起自家的堂號,就會知道本族的來源,記起祖先的功德。
作為姓氏關聯的紐帶,每一個姓氏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堂號。 此外,有些大姓往往不止一個堂號,比如王李張劉陳這些大型,往往有數個甚至數十個堂號,隨著子孫後代的繁衍遷移,每個堂號下還會衍生出一些分堂號。如李姓的趙郡堂、中山堂等就屬於衍生出來的分堂號。
此外,大姓裡除了主要堂號外,還會有一個總堂號,總堂號一般選址在姓氏的發源地或者本姓名人所在地。
五大姓氏的主要堂號有
一、王姓。
總堂:太原堂
分堂:槐南堂,三槐堂,渭北堂,半仙堂,六和堂,玉冰堂,三白堂,大本堂,五教堂,仁安堂,鎮楚堂等90個分堂號
二、劉姓。
總堂:彭城堂(有爭議)源於西漢皇族後裔,是劉氏使用最普遍的堂號。
分堂:御龍堂(源出夏朝劉累)、豢龍堂、沛國堂、中山堂、五忠堂、墨莊堂等
三、李姓。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故李姓堂號紛多繁雜。
主要堂號:隴西堂(李姓望郡)、青蓮堂、太白堂、延平堂、西平堂等
四、張姓。
總堂:青河堂(隋唐時期清河張氏權傾一時)
分堂:百忍堂,金鑑堂,孝友堂,親睦堂,冠英堂,燕貽堂,敦睦堂,宗嶽堂,敬誼堂,源流堂,一本堂,二銘堂,九如堂,九居堂,九裔堂,三立堂,三知堂,三治堂,三篋堂等136個分堂。
五大姓氏裡,唯獨張姓不出正統皇帝,然而歷朝歷代張姓皆有從龍之臣,如漢代張良、三國張飛、明代張居正、民國張作霖等。然而不出皇帝也是張氏之福,歷朝歷代、王朝更替張氏總能獨善其身。
五、陳姓。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總堂:潁川堂(潁川陳氏為三國魏晉時期的一流門閥,主要有陳群、陳泰等)
分堂:三恪堂,孝思堂,報本堂,德星堂,光裕堂,孝友堂,維德堂,尊親堂,三知堂,三相堂,三槐堂,三德堂,五雲堂,仁趾堂,仁讓堂,介福堂,文星堂,文圃堂,文會堂,文蔚堂,文笵堂等124個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