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分析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中國崛起帶動中華文化輸出

2021-01-18 參考消息

《包寶寶》動畫海報(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日刊登了題為《<包寶寶>與華人文化:當奧斯卡獎給了80後華裔女導演》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短短八分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以具有中國文化象徵的「包子」詮釋母親的愛,奪下201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影評分析,《包寶寶》以包子詮釋中國當代的社會現象,且突顯文化融合,因此成功獲得評審青睞。

跨越東西的共鳴

《包寶寶》敘述一名居住在美國舊金山的華裔母親,孤單在家度日,某天突然發現有個包子會動,就展開了母親與包子的生活。事實上,這個「擬人包子」就是她的兒子,母親對他無微不至地照顧,真切闡述傳統華人家庭中常見的父母形象。

這部動畫短片是由29歲的加拿大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是皮克斯公司首部由女性導演的動畫短片,也是首部華人執導的動畫片。

2019年2月24日,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的導演石之予(右)展示獎盃。(新華社)

石之予曾對媒體表示,故事背景設定在1991年,當年父母帶著兩歲的她移民加拿大,而會以包子作為創作元素是因為食物是她在中華文化的成長印記。

臺灣某影評人表示,主要國際影展及電影市場取向仍以歐美為主流,歐美評審對於其他文化會有期待,像過去充滿中國元素的電影《功夫熊貓》,就受到西方觀眾的喜愛,在當地成為主流。

《功夫熊貓》中也有「包子元素」(資料圖片)

該影評人進一步分析,因為美國是個文化「大熔爐」的國家,對多元文化保持開放態度。他強調,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的獎項,因此在評選時還是會融入美國的價值觀。

他說,華人強調以家為重的價值觀,但歐美卻是以個人為出發點,《包寶寶》呈現出中西價值觀的碰撞,也是社會現象。「《包寶寶》把這種矛盾用短短八分鐘,呈現出《摘金奇緣》想談的議題。」

該影評人表示,今年29歲的《包寶寶》導演石之予是獨生女,她長大後離開父母,完全反映出這一代中國人的現象及想法,也突顯出兩個時代的差異。

中國崛起帶動中華文化

《包寶寶》的導演石之予首次入圍奧斯卡獎,一入圍就得獎,成績亮眼。石之予在領獎時表示:「有古怪創意和想法的人不要害怕,把你們的故事講出來,一定會得到共鳴!」

她說:「美好的故事會感動人,會讓他們產生共鳴,會讓他們感覺到美好。所以我也相信在我狂野的思想中,我能夠把觀眾帶進電影。」

《包寶寶》動畫劇照(資料圖片)

石之予透露,她很愛母親,所以非常理解《包寶寶》影片中那種母親的心態。她強調:「不是我母親的話,我也沒辦法做成這部短片。」石之予曾向媒體表示,拍這部片前,自己借著回中國探親的機會,在四川和重慶收集過當地飲食文化的相關資料。

中華文化在越來越多的歐美戲劇作品中呈現,知名電影監製焦雄屏認為,中國市場崛起是關鍵因素。

她分析,中國將會撼動美國在電影史上一百年的地位,許多電影公司會關注電影是否能進入中國市場,因此中國元素會在許多作品中展現。

另外,許多中國人投資電影,會要求在電影中穿插中華文化元素,希望更廣泛地將中華文化介紹給世界,也是原因之一。

她舉例,像是一兩句華語臺詞或一兩個華人角色,甚至電影主題都會環繞在華人文化上。她說:「《摘金奇緣》在北美大受歡迎,無論評價如何,都能看出世界非常關注華人社會。」

焦雄屏認為,中國元素出現在電影或藝術上已成為不可擋的趨勢,未來只會更多。

相關焦點

  •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原標題:《綠皮書》斬獲最佳影片 中國元素閃耀奧斯卡(附獲獎名單)北京時間今天上午據最新消息,由阿里巴巴影業聯合出品的電影《綠皮書》斬獲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馬赫沙拉·阿里)和最佳原創劇本獎項。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勇奪最佳動畫短片。華裔戶外名將吉米·金(金國威)拍攝的《徒手攀巖》,斬獲最佳紀錄長片。本次頒獎典禮的入圍作品可謂異彩紛呈。其中,中國元素的集中出現,更是為頒獎禮增添一抹色彩。
  • 這顆「中華包子」拿下奧斯卡小金人,榮獲201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動畫短片《包寶寶(Bao)》《包寶寶》是皮克斯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也是第一部由華人執導的動畫短片。 《包寶寶》的英文名為《Bao》,蘊含著兩層意思: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寶」——孩子。
  • 動畫片《包寶寶》贏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2月25日,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中國題材動畫片《包寶寶》贏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是2018年石之予執導  、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電影公司發行的動畫短片,短片講述了一個華裔女性因空巢而備受沮喪,當某天她包的一個包子「活過來」之後,一切都發生巨大變化的事。石之予畢業於加拿大謝爾丹學院動畫專業,在那裡孕育了她對故事和動畫片的熱愛。
  • 動畫片賞析:201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將為你推薦一部同樣為迪士尼動畫和皮克斯工作室聯合製作,名為《包寶寶》的3D動畫短片。本片雖然只有十多分鐘,但是卻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和含義。雖然該片沒有《玩具總動員4》那樣的大製作和驚心動魄的冒險情節,但是卻能讓觀眾們在平淡中見真情。該片也保留了皮克斯一貫的靈動真實的畫風,並在2018年一舉多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 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執導《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全球矚目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終於揭曉!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是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這部溫情的影片觸動了全球無數華人的內心,也贏得了電影屆的一致好評。另外,《綠皮書》等奪獎大熱也收穫頗豐。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帶來的啟示
    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一部滿滿中國風的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卻惹人淚目。戳中無數媽媽的淚點,也點醒了無數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孩子?
  •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這個只有八分鐘的動畫短片,為何受青睞?
    北京時間2月25日上午(當地時間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8分鐘動畫短片《包寶寶》,喜獲最佳動畫短片獎!石之予是皮克斯動畫短片製作行業的首位華人導演,也是首位女導演。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中國式親情戳痛無數父母心丨外媒說
    這部牽動人心的(heart-tugging)動畫摘走最佳動畫短片「小金人」,也讓「中國式親情」獲得全球關注。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短片《包寶寶》獲得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講了一個可愛的包子變成一個小人兒的故事。
  • 奧斯卡動畫短片《包寶寶》背後的中國女孩 | 溯洄
    ,最佳動畫短片獎花落《包寶寶》。兩位女孩有著差不多的童年記憶:媽媽包的餃子、包子,深藏著無盡的母愛,最終變成了長大後心中最溫馨的記憶。類似的生活經歷,讓兩位來自不同地方卻用有著相同血脈傳承的女孩有了強烈的共鳴。於是,她們聯手開始創作了這部以美食來表達親情的動畫短片——《包寶寶》,她們希望用這部短片來表達對母親由衷的感激。
  • 隨筆丨《包寶寶》奪奧斯卡的驚豔
    多數美國媒體報導華裔女導演石之予作品《包寶寶》奪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都把包子譯成泛指用麵皮包餡的食品dumpling,而這個可以泛指世界各國此類麵食的英文詞,在中文裡經常被直接譯成餃子。食品翻譯上的困難,令人聯想到東西方文化互動中的很多相似情形。2月24日,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的導演石之予(右)展示獎盃。
  • 只有7分半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何獲奧斯卡青睞?
    墨西哥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最佳動畫長片:《蜘蛛俠:平行宇宙》最佳真人短片:《皮膚》最佳紀錄短片:《句尾》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其中,由加拿大華裔、「川妹子」石之予執導的短片《包寶寶》(Bao)獲第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 2010-2020十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超治癒!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Academy Award for Animated Short Film)Pixar超治癒動畫:這世界總有一個懂你的人萌趣動畫短片《螞蟻》:拒絕平庸 不一樣也很好>國外獲獎動畫短片:一隻出生在錯誤地方的蘑菇的回歸之旅!
  • 《包寶寶》奧斯卡獲獎動畫短片,中國式教育的溫情與殘忍
    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最佳導演阿方索、最佳攝影以及最佳男女主等等獎項一一揭曉,大多實至名歸。由Pixar首位華人女性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Bao》)奪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獎。動畫在7分鐘的時間內,傳達了一個極具奇幻色彩的故事。
  • 包寶寶,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一部中國式家長的短片
    這部由皮克斯和迪士尼出品的動畫短片部充滿中國元素。內容只有短短的七分多鐘,全程沒有任何對話,但卻引起了無數的共鳴。故事的開始故事開始於一位母親,她平凡地準備著早餐。做完了早飯和丈夫一起享用,丈夫匆匆吃完早飯就上班去了,而她還在繼續。
  • 你真的看懂了《包寶寶》這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嗎
    遠在獲得奧斯卡獎之前幾個月,《包寶寶》已經隨《超人總動員2》在各院線播放,獲得的評論褒貶不一。差評主要集中在暗黑、詭異,直接指向包媽媽吃掉包寶寶一幕。最後包媽媽的兒子回家來看她,有些網友認為就是「常回家看看」的主旋律,毫無新意。
  • 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什麼讓所有媽媽淚目?
    導演石之予也是從媽媽的這句話裡得到靈感,創作了《包寶寶》這部動畫,並一舉拿下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在加拿大的一個華人社區,女人漫不經心的的包著包子。忽然,一個小包子發出了嬰兒的啼哭,變成了一個軟糯糯的小嬰兒。這讓寂寞的女人非常興奮。接下來,她興致勃勃的做起了包寶寶的媽媽。逛街、運動、做家務,女人到哪兒都帶著包寶寶,她覺得非常幸福。
  • 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什麼讓所有媽媽淚目?
    導演石之予也是從媽媽的這句話裡得到靈感,創作了《包寶寶》這部動畫,並一舉拿下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接下來,她興致勃勃的做起了包寶寶的媽媽。逛街、運動、做家務,女人到哪兒都帶著包寶寶,她覺得非常幸福。可是慢慢的,包寶寶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和別人打籃球,想談戀愛,可是母親出於保護,不許他這麼做。母子出現了裂痕,女人感覺自己正在失去孩子。情急之下,她一口吞下了包寶寶,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
  •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折射中國式母愛
    奧斯卡最佳動畫影片《包寶寶》講述了一個包子變成的「包寶寶」為飽受空巢之苦的中國年邁母親重新帶來家庭歡樂,也讓她明白孩子終將長大的故事,該片最終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生活在加拿大唐人街的華裔女性在兒子長大搬出家以後,經歷著家人各自紛飛的空巢症候群,備感憂鬱
  • 中華美食包子主題電影《包寶寶》斬獲奧斯卡-社區店產品中西合璧最熱賣
    這位在中國重慶出生、加拿大多倫多長大的女孩石之予(Domee Shi),製作了這部短短7分鐘的動畫短片,講述了一個中國人最熟悉的話題——中華美食和中國式親子關係這部《包寶寶》得靈感源於一個飢腸轆轆的晚上,石之予想起西方有薑餅人的故事,就想出做一個東方食物的動畫,於是選中了大家最熟悉的包子。而想要把食物畫得讓人有食慾又逼真,非常考驗技術功力和美感。
  • 第91屆奧斯卡完整獲獎名單,中國風《包寶寶》暖化人心…
    北京時間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完整獲獎名單附後)由皮克斯第一個華裔女導演、第一個女短片導演石之予執導,皮克斯製作的中國風童趣短片《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這部7分多鐘的影片,講述了一位年邁的中國媽媽因兒子成年離家而鬱鬱寡歡,卻又意外地成為了一個由包子變成的天真活潑的包寶寶的母親的故事。石之予解釋到,《包寶寶》的英文名為《Bao》,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寶」孩子。據悉,石之予的父親是四川綿陽人,石之予兩歲便隨父母移民加拿大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