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大到一個公司有一個公司的規章制度,一個小型的養殖場也應該有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做好一切安排養豬的工作就很輕鬆有條不紊,沒有計劃則會手忙腳亂,一天到晚都很忙,一天過去了卻不知道都忙了些什麼事情。所以,一定要做好工作計劃。
拿育肥豬場為例,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情巡欄,先繞著豬圈環視一遍,看有沒有什麼異常情況,如果有的就需要及時處理,因為豬是活體動物,隨時都有意外發生的可能,例如:小豬卡在卡在欄杆的縫隙之間,或者那個欄杆時間久了被腐蝕壞了,豬有「越獄」的可能,如果有類似的情況就應該及時處理。
第二,感知舍內空氣品質,如果氨氣太重人會明顯的感覺有刺鼻的味道,還有辣眼睛的感覺,這個時候應該把風機的變頻器稍微調大,抽出舍內的氨氣,讓新鮮的空氣進入舍內,保證舍內的空氣品質。
第三,開始打掃衛生,建場開始就設計好豬舍的配套設施,打掃衛生也不是太辛苦的工作,地面有漏糞板,糞便可以通過漏糞板的縫隙自動流入糞溝,只需要用鐵鏟把沒有完全漏下去的糞便處理掉就可以,其實打掃衛生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挨個把每個欄舍的豬都趕起來檢查一遍,看有沒有生病的豬,如果有,應該及時用記號做上記號,最好用兩種不同顏色的記號筆,不同的症狀用不同的顏色不標記。
第四,打掃完衛生開始添料,添料要多次少量的添,添完料,開始處理病豬,嚴重的應該隔離出來單獨觀察,診斷病情並配藥打針,繼續觀察,健康的豬不用過多的浪費時間,病豬才是養豬盈利的關鍵,護理好病豬保證存欄數,上市的時候才有錢賺。
第五,開始刮糞機,按下按鈕,清理兩側糞便,讓刮糞機把兩側糞便刮如化糞池,小豬階段,糞便相對比較少,化糞池可以積攢三四天的量然後一起處理。大豬階段,則需要兩天處理一次,或者每天都處理,這裡採用的方法是固液分離機,榨出幹糞,在處理尿液。
上半天的工作基本完成,可以稍作休息,按排下一頓的添料工作,在繼續觀察病豬,及時處理,一天的工作就算結束了,如果沒有其他異常情況,就可以休息了,其實養豬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累。
聲明:本文只代表個人意見,屬於作者原創文章,同時也發表於其他自媒體平臺,作者鄉野飼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