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矩不成方圓 六個給孩子必須立下的規矩

2021-02-08 中幼之家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那麼,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立下規矩之後又應該怎樣對孩子實施呢?下面和小辣一起來看看6歲前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孩子有怎樣的行為才算粗野、粗俗呢?

  比如樂樂在幼兒園裡跟小朋友搶東西,小朋友不給,他就開始打小朋友,還說道:「你要是不給我,我就讓我哥哥把你變成殘疾!」……樂樂這樣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為。

  這一類的孩子喜歡採用暴力的手段,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用語言對他人進行攻擊、脅迫,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但是,這樣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確地告訴他:「樂樂以後不能這樣做了,這是粗野的行為,是要挨批評的!」然後讓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情。


  比如媽媽可以問:「樂樂現在知道錯了,那麼以後要玩小朋友的玩具,應該怎麼做呢?」爸爸媽媽心平氣和地引導,在這樣的環境中,聰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尋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這時候也要適當地給他鼓勵,並給他立下這條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如何處理已經自己的情緒,如何處理已經發生了的情緒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整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等他長大後,他也會用這套模式去對待周圍的人,變得更加理性、為他人著想。

6歲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往往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就想樂樂一樣,總是說:「媽媽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媽媽牽著其他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別人拿走了,樂樂就會大哭起來……


  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還記建立自我意識,可以拿著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訴他:「這一件是你的,這一件是爸爸的,這個是媽媽的。」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經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的時候,爸爸媽媽也要刻意地多給孩子提問:「這是你的嗎?」讓他獨立地進行判斷,並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這種物權概念的區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他長大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好,自己玩耍的時候總喜歡亂扔玩具,玩厭了就屁顛屁顛地拋開,等著媽媽幫他收拾殘局。很多媽媽們都不會說什麼,覺得「孩子還小,也不懂收拾,幫他收反而更省事」。


  其實6歲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東西,只是爸爸媽媽的寵愛和遷就,讓他失去了鍛鍊自己的機會。不妨就給他立下規矩,每次玩完之後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寫完作業要收拾書桌等等,讓他學會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這樣的規則能讓孩子學會照顧環境,最終形成的是對環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養。而且孩子在對東西進行歸位的同時,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在收拾書桌的過程中,他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東西要放在哪裡,這樣對他的創造力也有所幫助。長大後,無論孩子到了什麼環境,他都能養成「歸位」的好習慣,生活也會更加整潔。


在家裡,爸爸媽媽總是「孩子第一」,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飯先給孩子吃,水果先讓孩子挑等等,但是,家長這樣的一味謙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覺得「爸爸媽媽都要讓著我,我是最大的!」,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長大後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喲!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要從家長們做起。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並且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比如吃飯的時候,媽媽先到飯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總是不來,那就讓他嘗到沒有菜吃的後果;刷牙的時候誰先到洗手間就先刷牙……這樣慢慢地,幫助孩子形成「先來後到」的習慣。


  這樣的規則可以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必須學會等待,並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當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師表揚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總會很興奮地想要把它告訴爸爸媽媽,無論爸爸媽媽在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而且現在許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許孩子在任何時候打斷自己講話,而且還會高興地回應孩子,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孩子讓成不顧一切打擾別人的習慣,長大以後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在集體中生活。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地幫他改正,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你想想,如果寶寶在睡覺,小朋友老是過來跟你說話,寶寶會高興嗎?」用心平氣和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知道被別人打擾是很不開心的事情,然後再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讓他懂得當別人在忙的時候不應該去打擾他,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換位思考,也會變得更加善解人意,這樣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其實,6歲前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地面對,並且有勇氣主動承認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了反省自己,也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了。


  6歲前,孩子的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和發展戰略階段,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這段時間,爸爸媽媽可以減少一點對孩子的溺愛,給他們立下嚴格一點的規矩,並跟著孩子一起認真地遵守,從小就培養孩子遵守規則、文明禮貌的好習慣。而且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也會喜歡上遵守規矩的「遊戲」,在「遊戲」中健康地成長起來。

合作加盟請諮詢電話/微信:

陶老師:17310232200

李老師:17701143300

張老師:17778059090

吳老師:17710149900

劉老師:15011548787

張老師:18513690194

李老師:18034058239

劉老師:18931479966

董老師:18034058238

甘老師:18631509228

楊老師:13383248177

王老師:17710147700

監督/投訴:

宣老師:13373256976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無規矩,不成方圓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做人要有原則,做事要有章法。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規定、規矩,按常規出牌,按原則辦事是做人的根本。作為普通公民,辦事講規矩,按規矩辦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才能樹立良好的社會秩序。
  • 孩子上小學前,父母需要立下這9個規矩,早立早受益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是我們從小就懂得道理。孩子小的時候要有父母管著,上學後有老師管著,畢業後有外面的條條框框約束著,我們的世界正是有這些規矩才能夠運轉自如,而那些不遵守規矩的人,往往不受歡迎,更難以獲得成功。父母們可能都聽過這麼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 睡前小故事 | 無規矩不成方圓
    魯班聽了赤腳大仙這麼一說,他的心裡忽然一亮,做什麼事都要講良心,其實是暗喻著要他量圓的中心距離而建寺廟,也就是現在所講的圓的半徑,有了圓的半徑的距離長度,就可以建成規矩方圓的房子了,也可以說對得起天(天庭)和地(地下的兩隻鳳凰),更要對得起自己的量心和做人的良心。
  • 李玫瑾:6歲前,家長立好這4個規矩,孩子想不成才都難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簡而言之「無規矩不成方圓」。  家長們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很優秀,所以往往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手段,促使孩子成才。  因此心理學教授、我國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表示:6歲前,以下4個規矩,立得越早越好!
  • 林正英拍鬼片立下4條規矩,雖然他去世23年,但圈內人至今遵守
    原來,他拍鬼片立下了4條規矩,至今圈內人還在遵守,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是哪4條規矩吧!由於殭屍片本身就是個恐怖性的作品,所以對拍攝環境是有要求的,如果拍攝環境越恐怖那麼拍攝效果就越好。一般都是選擇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深山老林等地方,但是如果風水先生說不行,那麼林正英是絕對不會選擇去這些地方。而且,如果他們選取的拍攝地點發生過什麼事故,林正英會採用一些封建迷信的方法,那就是對這個地方進行供奉,上香,以及對亡靈超度等等,林正英表示,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 怎樣才能培養出懂規矩的孩子?3個方法輕鬆讓你教會孩子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從小不能不懂規矩,不能讓孩子為所欲為。這樣的孩子如果長大以後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未來也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懂了",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我們要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孩子懂規矩。那怎樣培養出懂規矩的孩子?
  • 林正英拍鬼片立下4條規矩,雖然他已去世23年,但圈內人至今遵守
    原來,他拍鬼片立下了4條規矩,至今圈內人還在遵守,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是哪4條規矩吧!第一條,請大師來看拍電影的時間。別說是拍電影,從古至今,仍然有人做事情會選黃道吉日。現在也有老人也要看日子,例如婚嫁喪葬,以及搬遷等等都會選一個好日子。林正英也是如此,拍殭屍片會請大師來看日子,假如日子不行,他就會讓全員停機,直到等到好日子。
  • 電影《奇幻森林》向我們闡述了規則的重要性:無規矩不成方圓
    身在狼群,必須遵守狼群的規則,否則會被當成異類而排斥。這規則到底是什麼呢? 更像是秩序和社會群體認同的集合體。在社群當中,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是這樣那麼他就應該這樣做。不遵守規則必將被驅逐或者消滅。毛克利就是集體的新人,這個集體可以是學校、國家、社會形態。他與集體中的其他人都不一樣,這使他成為了這個集體中的異己,招致了激進主義者和仇恨分子謝利克汗的不滿。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老師家長間應達成懲戒教育共識
    《規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明確六類情形可以實施教育懲戒,嚴重違紀的高中生可開除學籍。早在2017年,青島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對學生可以適當懲戒,開創國內教育性規章之先河。此次教育部的《規則》也在島城引起熱議,家長和老師普遍認為懲戒教育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成才,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該把握好「度」。
  • 李彩悅:治熊孩子還需早立規矩
    涉事母親的做法在某種意義上彰顯了正確的是非價值觀,對犯錯孩子也起到了立竿見影的警示作用。但我們還應該看到事件背後的特殊性。一個僅僅7歲的「熊孩子」,心智健康還不太成熟時就承受了遠超年齡的心理壓力和負擔。這對她今後的心理健康成長無疑是重重一擊。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扮演不好老師的角色,不能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孩子犯錯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 無規矩不成方圓,小散戶養豬,也應該有每天的工作計劃安排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大到一個公司有一個公司的規章制度,一個小型的養殖場也應該有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做好一切安排養豬的工作就很輕鬆有條不紊,沒有計劃則會手忙腳亂,一天到晚都很忙,一天過去了卻不知道都忙了些什麼事情。所以,一定要做好工作計劃。
  • 打雷不能上廁所,晚上不能吹口哨,你小時候家裡人給你定過什麼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有些為了特殊「目的」而制定的規矩還真挺令人費解的,一起來看看reddit網友們的一波分享——
  • 郭德綱終於要立規矩了?孟鶴堂重現曹雲金昔日叛師行為,罵得好
    當時曹雲金給郭德綱磕了三個頭,並說了一句:再回來就是(髒話)。再回頭看看欒雲平,嶽雲鵬,同樣是「雲」字輩,相比他們就非常的尊師重道,估計這是為什麼郭德綱非常欣賞這幾個徒弟的原因吧。所以無規矩不成方圓,郭德綱通過綜藝來立規矩的形式也非常的好。
  • 林正英拍鬼片曾立下四條規矩,至今演藝界仍在遵循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每一個地方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規矩,而且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國家,所以規矩有很多。娛樂圈中更是如此。雖然從來沒有人明說過有哪些規矩,但是大家都默默遵守著。或許現在提起鬼片,大家會想到一些國外的驚悚片,但其實在上個世紀的中國香港也有著許多經典的鬼片,代表人物自然就是林正英了
  • 經常玩手機會毀掉孩子嗎?其中的危害不止一點,父母要引起重視
    很多父母為了方便,都會給孩子買一部智慧型手機,所以智慧型手機的使用不僅僅存在與大人之間,但這也讓很多父母為此擔心,因為有些孩子控制力並不是很好,總是忍不住拿手機去玩遊戲。經常玩手機會毀掉孩子嗎?可是最近劉女士卻發現,孩子寫作業時很多東西都不會,而且字跡特別潦草,好像很著急的樣子,眼睛還有點近視,這便引起了劉女士的注意。通過和孩子溝通,原來每天寫作業的時候女兒都特別著急,就想著趕緊寫完去玩手機,而且也不是每天只玩10分鐘了,基本上都是玩2個多小時,這讓劉女士感到非常生氣,便給她停用了手機。
  • 毛澤東曾定「六不」規矩: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領袖們都是怎麼立規矩的呢?毛澤東的「六不」規矩,成了共產黨人日常的行為準則西柏坡紀念館內,有這樣一塊展板,上面寫著「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全會作出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這是當年對中國共產黨人定下的規矩。
  • 一入宮門深似海,皇宮規矩知多少,大家一起看一看
    皇宮是一國之君居住的地方,而作為一個神聖而又莊嚴的地方,規矩肯定是少不了。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宮中人口眾多,若是沒有了規矩,那豈不是得亂成一鍋粥。下面我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代皇宮中的規矩。一入宮門深似海,皇宮規矩知多少,大家一起看一看皇宮不是每個人都能進的,更不是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
  • 應採兒和霍思燕家的客廳對比,父母不要嫌棄: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
    尤其是在孩子要玩具的時候,一般家庭的家長都會順著孩子的意思給孩子買,所以在很多人眼中,明星的孩子要玩具不是更容易嗎?但真的是這樣嗎?在某些綜藝的鏡頭裡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應採兒有著「虎媽」之稱,所以在應採兒的家裡,是這樣的 。乾淨的好像沒人住過一樣。而應採兒也表示:因為擔心孩子會寵壞,所以她立下了一些規矩,拿玩具來說,只能在房間裡玩,客廳要隨時保持整潔乾淨。
  •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為什麼我們要單拿出來給孩子「立規矩」來說呢?一個是老話常說「無已規矩,不成方圓」的家教傳統,另一個就是最近有一位寶媽抱怨說:孩子13月大的時候,去早教中心玩耍,老師收發玩具多次,有個玩具孩子一直沒玩夠,走到老師面前還不鬆手,孩子他媽溫柔的示意放手,但還是老師通過強行掰開孩子的手才回收了玩具,事情的結果並不出人意料,孩子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