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到70年代,我們知道那時年輕人流行的不是追星,也不是網路遊戲,而是學習雷鋒精神。做好事不留名是報紙常出現的新聞。隨著時間流逝,在信息傳播非常快的現代,好多國人,特別是年輕人,可能已經不知道做好事是什麼感覺了。但社會發展是相對平衡的,有不想做好事的,也有無私奉獻,不留名,不留臉的。
這幾日也許大家都被一個感人的畫面感動了:湖北有一位病情很嚴重的患者,從危重狀態到健康出院,這期間都是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在悉心照顧著。25天後該患者出院了,準備離開時說出憋在心中很久的話:我能不能看看你的樣子?善良的醫生想了想,主動向後走幾步,拉開距離,摘下口罩,露出微笑的臉。這一刻,患者感動了,我相信看過這畫面的人也會感動。這就是把自己從死神手中拉回來的人,這就是冒著風險,幾十天如一日悉心照料自己的人。
也許大家會說:這不是很平常的事?這是他們的工作,為什麼這會成為熱點?一方面是痊癒者希望知道幫助,照顧自己的人是什麼樣子,不是自導自演的畫面,是真實溫情的事;另一方面說明生活中有得到過他人幫助,卻不能當面表示感謝的人,他們看到這畫面,聯想到自己的經歷,想說出內心的感謝,以撫慰自己有恩不能報答的失落情感。
不露臉的你是神秘的,露臉的你是可愛的。通過這畫面的熱火傳播,能讓得到幫助的人懂得感恩。也能讓無私奉獻的人內心得到安慰。付出了不是沒人記住。更讓他人有個對照,看清自己,反思自己。生活中有些人得到他人的幫助卻不懂得說聲感謝,以為這是他人應該做的,自己不但不懷感恩之心,而且還出口污衊他人。看到這畫面不知道那些人是否感到自責?
生活中各行各業都有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人。新聞上常出現的計程車司機看到顧客留在車裡的錢包,千辛萬苦找到顧客,還給他的錢包卻不要一份報酬;快遞小哥常常把顧客樓房過道的垃圾拿到樓下垃圾桶;餐館老闆每次都留一些飯菜送給流浪的人,人家想感謝他卻說這是小事,不用言謝。做好事不留名的做法改一改了。這不是高調,而是樹立榜樣,形成一種懂得感恩的好風氣。
假如人人都懂得感恩。自私自利的人就會越來越少。家暴,不贍養孩子父母的人就會受到內心的譴責。那些怕做好事反而被污衊的人,也會因為大家的改變,不怕做好事,樂意做好事,以做好事為榮。如果上升到國家層面來說,其他國家的人來到我們國家,感受到我們樂於助人,樂於做好事的好風氣,那麼他們就會很高興地來中國旅遊,經商。這樣就能營造更好的招商環境。
記住樣子不僅僅是記住你的面貌,更多的是記住你無私奉獻的品德。每個人都應心懷感恩之心,行無私助人之事,未來便能是無限美好,幸福。
作者: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