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星巴克舉辦了一項「訪問全世界星巴克」的霸氣活動,有個美國人溫特參加了,於是他一共訪問了26個國家的10160家星巴克。然後呢?當他訪問到韓國的時候,他終於發飆了——— 因為韓國的星巴克實在太多了,多到他無法全部找到!
你一定以為這個段子又是意淫愛好者韓國人民編造的吧?很可惜這是真的。更像意淫的一個事實是,其實星巴克還遠遠不是韓國開分店最多的咖啡店。如果溫特要訪問真正排在韓國前幾位的連鎖咖啡館,恐怕他會更瘋。
在整個韓國尤其是首爾,幾乎已經成為巴黎之外另一個「咖啡館之城」。可憐的溫特感慨:「首爾的咖啡館比紐約還多!」密度最高的當然是大學附近、商業中心附近以及寫字樓集中的區域。韓國的咖啡館如此之多,不過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是臉譜化的,不管是連鎖還是獨家的小咖啡館,個性和情調是標配,比較少見到粗製濫造的。所以你才能常常在韓劇韓影中看到把咖啡館作為常設拍攝地,最典型的莫過於《咖啡王子一號店》捧紅了位於弘大附近的這家同名咖啡店,《屋塔房王世子》則助推了H O LLY S在本土甚至海外的擴張———它在深圳歡樂海岸開的新店,足足兩層樓,看上去完全像個購物中心啊!不僅在電視上,韓國代購粉一定早就發現了,韓國雜誌尤其是購物網站的模特攝影地,基本上除了簡易影棚就是咖啡館了!
在巴黎,混在咖啡館裡的目的是「虛度光陰」。可是在韓國,這個目的就顯得「實用」或者多功能得多,韓國人喜歡把工作、寫作業、會見客戶,當然還有朋友會面、相親、獨自想心事等等都放在咖啡館裡進行。
在巴黎,咖啡「總在咖啡館裡」。有關咖啡的標誌性景觀大概是面前一杯咖啡,坐在路邊咖啡館一耗一整天,通常伴隨著的還常常是聊天、搭訕這樣聽起來有點「無聊」的事。可是在韓國,咖啡「總是在路上」。相比咖啡館,大街上無論男女老少常常人手一杯外帶咖啡,邊走邊說笑,尤其是在午飯時間,這才是韓國咖啡文化的標誌性景觀呢!就連購物網站上的模特們,最經典的拍照姿勢之一,就是手拿外帶咖啡杯,側臉45度,慢走,微風吹起頭髮……手裡的那個咖啡杯,不僅僅是咖啡杯本身,已經成了一種裝飾品。首爾其實塑造的不是「咖啡館之城」,而是「外帶咖啡之城」這種城市形象吧?所以,首爾大學有位教授曾經說,喝品牌咖啡時感覺自己是電影電視劇主人公的現象,是一種象徵效應。
和中國的中產或者小資們不同,韓國人不太講究咖啡豆產自哪裡,有哪些口味區別,要怎麼烘焙……他們最關心的似乎是手裡拿著的杯子,似乎這個杯子上印著的LO G O就能證明他的生活態度。
韓國是怎麼把自己弄成世界上喝咖啡最多的國家之一的?除了遍地咖啡館和外帶咖啡,韓國咖啡文化的另一個標籤是速溶咖啡。有一項調查的結果是,韓國成人每年喝331杯速溶咖啡,也就是說幾乎每人每天一杯!你大概很難想像五六十歲的中國人能習慣咖啡的口味,但在韓國,咖啡是毫無疑問的國民飲料。在韓國公婆家,我每天最主要的家務之一,就是中飯後給每位家庭成員衝速溶咖啡———包括70多歲的公公和60多歲的婆婆,甚至剛上初中的外甥!公婆家每次採購咖啡,都是論箱的,一箱100包!至於為什麼愛喝速溶咖啡,除了價格低廉之外,有人說跟韓國人生活的快節奏及普遍急躁的國民性格有關。這倒沒錯,每次在韓國,公婆對我說的最多的詞就是「快!快!」
咖啡是韓國的「國民飲料」,也就意味著它是韓國的「平民飲料」。平民到什麼程度?在韓國,袋裝、罐裝咖啡遍布大小超市便利店就不用說了,大街上、購物場所、辦公樓內遍地都是咖啡自動售賣機,幾乎所有的銀行、餐廳、醫院、景點……基本上只要是公共空間,都會裝有咖啡機,並且免費提供。哪怕沒有咖啡機,也會有那種原始的金屬大桶裝著滿滿的咖啡。為什麼餐廳也有?因為韓國人習慣飯後喝咖啡,他們堅信這樣有利於消化。
韓國人一向有個強項,那就是把別人的文化消化另存為自己的文化。在咖啡上,他們似乎有意無意在把咖啡轉變為自己的文化。只要你瞄過韓國一眼,你就明白韓國的咖啡文化絕對是純正的「韓國出品」。比如,雖然大部分韓國人最愛點的是美式咖啡,不過隨便撕開一袋韓國產咖啡包就知道了———一般的速溶咖啡裡黑色是主體,白色是陪襯,到了韓國這裡,只覺得一大片白花花的,都是糖和奶!
因為韓國人普遍愛喝咖啡,尤其是辦公室人群,中午吃飯之後往往都會去咖啡館喝一杯,據說這時候不去的同事,漸漸就會被邊緣化了。連不喝咖啡都會被邊緣化,這還真蠻有韓國特色的。
如果喜歡「每日咖啡資訊」,請關注;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請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