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先生常用的起卦法

2021-01-08 大哥邊看邊說
傅佩榮,圖片來自百度

傅佩榮先生,是當代有名的國學研究者,筆者認為也是大師級的人物。

他1950年12月16日生人,今年70歲,祖籍上海,是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和餘英時教授,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佩榮先生對《易經》有很深的研究,筆者聽過一些他講的課程,今天就來聊聊,傅佩榮先生經常用的一個起卦法。

據傅佩榮先生自己講,一次從濟南坐車去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趕飛機,聽到廣播裡面講,臺灣有颱風,他擔心飛機能不能正點起飛的問題。

於是乎,便留心從濟南到北京的路上道路兩側的過的汽車的號牌,每個車牌號取最後的三位數,有字母的略過或者另選其他號牌,共取三個三位數。

第一二個三位數分別除以8,得到一個基本卦象,分別作為下卦和上卦;第三個三位數除以6,得到變爻,以此來起卦佔筮。

據傅佩榮先生講,當時得到了一個屯(zhūn)卦,變爻為六二,六二的爻辭為: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乘馬班如:騎上馬也是團團打轉。

據傅佩榮先生講,當天飛機真的沒能按時起飛,等到第二天才飛的臺北。

當然,傅佩榮先生還講隨機獲得數字的方法也可以通過當事人隨機想三個三位數。

對了,您可能會問《易經》不是迷信嗎?

筆者淺陋,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據國學大師們研究,都說是科學,^_^。

傅佩榮先生講,瑞士有一位傑出的心理學家榮格(C.G.Jung,1875-1961),說榮格研究過中國的《易經》,也研究過鍊金術等等。後來他專門研究心電感應,發現了心理學上的」共時性原理」。

什麼是心電感應?譬如,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同時感應到對方的情況。

有興趣可以百度,在此不贅述了。

筆者認為,國學是我們的偉大寶庫,值得我們每個人研究,這也是本號發表此文章的原因。

具體怎麼起卦呢?

下面就來舉個例子

拿隨機看道路兩旁的車牌號舉例,比如說,第一個車牌號,最後三位數是346,那麼就記錄下來,用346÷8=43餘2,按照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八卦序次,以餘數確定卦象。

餘數是2,那麼就得到一個兌卦,作為下卦,兌 (兌上缺)。為什麼作為下卦呢,因為八卦的六個爻從基本卦理上是從下往上排列的,從下往上,分別是第一爻、第二爻、第三爻……。

繼續,比如,第二個車牌號最後三位數是356,那麼記錄下來,用356÷8=44餘4,按照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卦序,以餘數確定卦象。

餘數是4,那麼就得到一個震卦,作為上卦,震(震仰盂)。

繼續,比如,第三個車牌號最後三位數是589,那麼記錄下來,用589÷6=98餘1,為什麼除以6了呢,因為第三個數是用來確定變爻的,一個八卦是二進位,有6個爻,所以除以六。

按照上卦為震卦,下卦為兌卦,最終得到一個八卦的卦象,上卦為震為雷,下卦為兌為澤,雷澤歸妹,記錄為:

歸妹卦的卦象

為什麼,畫了這麼大一個歸妹卦呢,因為找到了WPS裡面的符號,插入符號無法顯示。無奈,這樣湊合下吧,讀者勿怪。

變爻為第一爻。

那麼翻開《易經》,

歸妹:徵兇,無攸利。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徵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於娣。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按照變爻的爻辭解卦就可以了,當然,解卦需要對易經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傅佩榮先生講:用易經佔問吉兇,儘量不要佔問人的一生,因為一生太長了,中間的變化太大。不要問:我跟張三結婚好不好?可以問:我跟他結婚這件事結果如何?誰也不能保證你一輩子幸福。

傅先生還說,有人曾經問,我生二胎好不好?孩子的一生不可能用好或不好來說明,因為人生的苦樂,好或不好,主要還在於個人的修練。

傅先生還講到三不佔:

不誠不佔,求教於先賢,首重真誠。

不義不佔,不合乎正當性及合理性的問題,不必佔問。

不疑不佔,必須是理性難以測度之事。

相關焦點

  • 納甲起卦法
    因蓍草演卦非常複雜難以掌握,所以古人代之以搖錢法起卦,此為正宗的納甲起卦法。
  • 三個銅錢硬幣起卦法介紹【六爻】
    銅錢起卦法這種起卦方法的優點是穩定,可反覆使用,並且操作起來很方便。但使用這種方法,需注意操作規程。銅錢起卦,特別講究精神狀態,要做到四點: (1)凝神靜思; (2)屏氣息慮; (3)盡排雜念; (4)至誠無戲;
  • 傅佩榮 易經與人生智慧 講座全集
    講師介紹: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
  • 易經學習筆記: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第一集
    傅佩榮老師的詳解易經曾經聽過不少,但沒有系統學習過。於是,決定每天一集或者兩集,再系統學習一遍。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的第一集:包羅萬象,易經的基本概念。一、八卦的來歷1、易經是周朝以前知識的總結。2、易經卦爻辭文字太精簡。易傳是孔子及其門人所作的。3、易理是做人處事的道理,象數是指卦象和佔卦。
  • 傅佩榮: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好就好在這個故事,講出了另一個故事--為什麼美國人很誠實,而中國人很犬儒?中國文化的傳統也是講究「中庸」的,所以這個現象源於自古的傳承,還是現在的經濟社會造成的呢?每個民族都需要找到化解問題的方法,西方人靠宗教;中國人靠家庭親情的力量,一想到上有祖先,下有子孫,做事就收斂了,很難說哪一個比較好或是壞,只能說各有各的傳統。鳳凰網文化:你怎麼看政治對文化的限制?
  • 傅佩榮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傅佩榮:意思不完全一致,但是基本上都是從修養這裡開始的,所有的德行都是內在有德,外在有行。與別人相處有公心跟私心之分,有私心就會妨礙公眾的利益,所以最高境界就是無私。儒家的修養分三個層次,年輕的時候自我中心;進入社會後人我互動;最高境界是超越自我。孔子說仁者可以愛人、可以惡人。
  • 人物 | 傅佩榮:回憶恩師方東美先生
  • 臺灣大學傅佩榮教授答疑「怎樣與自己和諧」
    有一份調查顯示的結果非常可怕,說在都市人群當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有抑鬱或者是焦慮障礙,而眾多名人都紛紛宣稱自己患有抑鬱症,精神抑鬱似乎已經成為了流行病,這該怎麼辦呢?我們還是來請教莊子吧,我們請到的依然是臺灣大學哲學系的傅佩榮教授,教授,您好!傅佩榮:今波,你好!主持人:作為一位哲學研究者,您能不能給我們分析一下,抑鬱症的癥結在哪裡?
  • 傅佩榮:易經修德第一卦,為什麼說通曉這一卦走遍天下都不怕?
    往期精彩回顧:傅佩榮:人一生要經歷兩次誕生,第一次靠父母,第二次則全靠自己傅佩榮:該進取還是該收斂?兩條人生座右銘,我是這樣運用的傅佩榮:人生煩惱皆因執著,如何化解?你需要邁過四道關卡傅佩榮:心裡一旦有這種念頭,就是對父母不孝,做子女不可不反思傅佩榮:什麼樣的人容易被壞人盯上?易經用兩個成語告訴你答案!傅佩榮:碰到小人怎麼辦?這是我知道的對待小人最恰當的態度!
  • 傅佩榮:怎樣檢驗你的信仰是不是迷信?佛與魔的一場對話,你能聽得懂嗎?
    往期精彩回顧:傅佩榮:一場飯局見人品!你是哪種人?你喜歡哪一種人?傅佩榮:這個年齡是人生最苦階段,怎樣度過?最可靠的建議在這裡傅佩榮:懂的人不說,說的人不懂,人間智慧該如何傳遞?我的建議是…傅佩榮:人生迷惑從何而來?怎樣消除迷惑?最關鍵因素就一個!
  • 傅佩榮:我四十歲了,還有誰能教我?倘若你也有這種困惑,點進來吧!
    往期精彩回顧:傅佩榮:命運之外有更強大的力量,找到它的人才能夠贏得人生!傅佩榮:我為什麼決心回歸中國傳統經典?就為了30年前一件小事傅佩榮:假如結局註定失敗,你會如何度過一生?這句話改變了我的生命行程傅佩榮:父母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不知害了多少孩子,補救需要智慧傅佩榮:祭拜祖先,最關鍵要做好兩件事,否則拜了又有什麼用?傅佩榮:一場飯局見人品!你是哪種人?你喜歡哪一種人?
  • 喜馬拉雅發起古籍喚醒計劃 聽餘秋雨、蒙曼、易中天、傅佩榮講經典
    近年來,喜馬拉雅先後推出《餘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易中天說禪》《蒙曼品最美唐詩》《傅佩榮講<道德經>》《錢文忠講佛教十三經》《張其成講<易經>》《復旦陳正宏<史記>精講》《馬瑞芳品讀<紅樓夢>》《復旦名師傅傑的<論語>課》等一大批弘揚傳統文化的精品內容,深受用戶的喜愛。
  • 傅佩榮:孩子成績不好,其實是值得感恩的事,這話你認同嗎?
    2020-12-21 13:30:20 來源: 武漢香如故 舉報   看了一則短視頻,講的是傅佩榮在談到關於孩子教育問題時說
  • 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
    但是,就是這一部奇書卻被很多人運用著,這樣的人大部分都知道,典型人物就是算命先生,他們統一被很多人稱之為「半仙」,每個半仙手裡總有著一本《易經》,帶著小帽,穿個小褂,帶著小墨鏡,經常在橋底或者小巷子出沒。疑問就出來了,易經為什麼可以用來算命?為何我們看不透書中的內容,而算命先生卻可以?
  • 傅佩榮《老莊的智慧》合集
    傅佩榮(1950年12月16日—),漢族,祖籍上海,教授。臺灣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師從餘英時),專攻宗教哲學。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和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
  • 《拍照最常用的剪刀手手勢》沒遮攔-協助拍攝
    拍照最常用的剪刀手手勢【第1幅圖】此作品由紹興攝影愛好者施先生在著名的泰安地區拍攝拍照最常用的剪刀手手勢【第2幅圖】此作品由漳州攝影愛好者昝先生在著名的漳州地區拍攝拍照最常用的剪刀手手勢【第4幅圖】此作品由廊坊攝影愛好者查先生在著名的煙臺地區拍攝
  • 韓語常用語大全
    1. 你好! 您是金先生嗎? 5. . . 是,我是。 6. ? 你好嗎? 7. ( ) . 託您的福,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