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蟄伏七年,發表世界頂級論文的蘭大女博士,如今怎樣

2020-12-28 米醬讀書

做科研不能僅僅有「夏天」的激情,更要耐得住「冬天」的寂寞,只要自信和堅持,「春天」自然到來,「秋天」才會碩果纍纍。——中科大物理學院女教授彭新華

在一直是男性主導的科研領域,如今女性科學家也是層出不窮,在彭新華之後,有一位「女學霸」橫空出世,她就是蘭大女博士馬天瓊。

2年前的7月6日,馬天瓊在美國《Science》(科學)雜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一篇世界頂級論文——有關共價有機框架材料領域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一鳴驚人,震驚了整個科學界。

而為了這一天,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為教授課題組的博士馬天瓊,蟄伏了七年,在實驗室裡默默無聞地研究,在一次次失敗之後,依然鬥志昂揚。

一、蘭大「風雲學姐」

馬天瓊是甘肅省臨夏人,2006年以優異成績考入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學習。

本科四年,馬天瓊是大家口中的「風雲學姐」。她學的雖是物理專業,但不僅學習好,還愛好十分廣泛,是一個溫婉大氣的女主持人,又是思路敏捷的女辯手,也是學生們喜愛的副班主任「馬姐」,更是支持西部兒童教育,教孩子們知識的「馬老師」。

在本科四年中,馬天瓊先後獲得蘭州大學第十二屆「世紀杯」優秀辯手、西北民族大學與蘭州大學「迎新杯」辯論賽冠軍等榮譽;以及「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學生標兵」等榮譽稱號。

2010年本科畢業前,她入選共青團中央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支教一年,同時成為化學化工學院推薦免試研究生,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在榆中縣第二中學支教期間,她不怕辛勞,主動承擔了2個年級5個班的課程。工作量雖然很重,但是她覺得,這正是鍛鍊自己的好機會。

支教結束後,馬天瓊因出色的表現,榮獲「優秀支教生」、全國基礎教育英語綜合能力競賽「優秀輔導教師」等榮譽稱號。

二、蟄伏七年,一舉成名

2011年,馬天瓊完成支教,重新回到了自己喜歡的科研工作中。從此,她在王為教授課題組埋頭科研,蟄伏七年。

2011年,她合成出一例新的COF材料,命名為LZU-111。那時候,大家對這種新材料結構的了解仍然很少,幾乎都依賴於對拓撲的模型的認識、想像和猜測。許多研究者甚至最後放棄對這種未知材料的研究。

然而,在共價有機框架材料領域中的一個重大挑戰:如何獲得大尺寸和高質量的單晶,是馬天瓊認定的研究方向,她不想就此輕易放棄。她相信,只要自己耐得住「冬天」的寂寞,只要自信和堅持,「秋天」就會碩果纍纍。

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在2018年7月6日,她在美國《Science》正式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並一舉成名。

此時,馬天瓊才坦然地參加博士學位答辯,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三、如今怎樣?

一舉成名之後的馬天瓊並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這恰恰是她一個新的開始。她知道科學無止境,她將繼續追尋下一個關於單晶結構的夢想。

於是,在2019年,她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始進行博士後研究,繼續研究單晶的課題,為造福全人類而努力。

四、結語

為了一篇頂級論文上,馬天瓊潛心耗費了七年,才得出成果,讓人敬佩萬分。

其實,許多學術界的研究者何嘗不都是這樣,在默默無聞中,深藏功與名,也許一輩子也研究不出什麼結果,但是他們依然是那麼執著和堅持。

憑藉這股韌勁,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馬天瓊再次驚豔世人。

對於馬天瓊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曾發表10篇論文,26歲當中科大副教授的浙江女孩,如今怎樣了
    如今在科研領域,有越來越多的女孩子身影出現了,如西湖大學的白蕊、萬蕊雪,電子科技大學的劉明偵等,她們都是年輕有為的女科學家。下面,米醬給大家分享一位2次出國留學歸來的浙江女孩的故事。她叫方璐,不僅貌美,而且很有才華。
  • 應用經濟學院教授秦萍在環境與資源經濟學領域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應用經濟學院教授秦萍在環境與資源經濟學領域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來源:應用經濟學院 編輯:劉 曉陽
  • 北大女博士脫口秀《娶妻當娶女博士》,看完五體投地
    這個世界只有征服不了的導師,沒有溝通不了的婆婆。關於怕娶女博士▌我問了大家怕娶女博士的原因,得到的答案是「一般學習好的顏值都不是很高」。顏值這東西,生下來就那樣兒,也不是讀了博士才那樣兒。醜的人,做不做博士都醜,美的人在哪都是winner。
  • 26歲美豔女博士獲聘副教授,美貌與智慧並存,讓其他孩子情何以堪
    26歲美豔女博士獲聘副教授,美貌與智慧並存,陽光與健康同在,讓其他孩子情何以堪?湖南大學最豔、最靚的一朵教師之花進入湖南大學官網,教師信息欄裡有一位年輕、漂亮,靚麗美豔的女博士瞬間會吸引人們的眼球,她就是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 優秀:這位上海大學的博士在Nature子刊上以一作發表論文!
    >用學術力量影響身邊人他是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學生黨員2019級碩博連讀研究生金滔人物名片:金滔,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機械工程專業2019級博士研究生(碩博連讀),中共黨員,發表SCI論文
  • 女博士是草根男的理想擇偶對象?那我勸你娶妻別娶女博士了!
    在CCF A類會議FAST、ATC,CCF B類會議IPDPS、MSST,CCF A期刊TPDS、TOS等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017-2018年在美國天普大學訪學。2019年10月-2020年1月在威騰電子日本研究院實習,任高級研究員。2018年、2019年獲得國家獎學金。
  • 獨家對話第一位軍事學女博士姚雲竹將軍
    她是我國第一位軍事學女博士;她是一位女將軍
  • 北大才子送快遞,端盤子,蟄伏30年後,一舉顛覆數學界 英文紀錄片
    《數學年刊》出了名的嚴格,幾乎所有論文,都要經過1到2年的審核,而張益唐的論文在三個星期後,就被雜誌採納了。他的審稿人是數論界的頂級專家伊萬尼克,他罕見地公開了自己審稿人的身份,高調地表示:「這是一個有歷史性突破的重要工作,文章漂亮極了。」伊萬尼克說:「他的論文將引發持續性的優化和雪崩式的改進。」
  • 發表論文的權威網站
    >主編微信:kittyxier(我的朋友圈經常分享職稱、論文以及各省市相關政策及常識)發表論文的權威網站-我們可以根據期刊權威度,根據以下等級劃分為六大類和其它特殊類別。  一、T類:T類特種刊物論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兩本權威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二、A類:權威核心刊物論文,指被國際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檢索系統所收錄的論文(以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檢索為準),或同一學科在國內具有權威影響的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的論文,論文不含報導性綜述、摘要、消息等。
  • 為什麼學姐的SCI論文這麼高產?答案是……
    省優秀畢業生省「大創杯」創客大賽一等獎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金獎研究生階段共計發表SCI論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ical engineerjournal》和《Carbon》等學術領域頂級期刊發表論文4篇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她說,做科研必須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於是,這個安靜的女孩一步一個腳印
  • 如何看待清華段子手「畢導」畢嘯天至今沒有發表過高質量論文?
    話說,今年 2 月份科技部已經專門下文,要求破除科技評價中的「唯論文」不良導向了,竟然到現在還有人追問什麼「發表過高質量論文」?圖片來源:知乎截圖這個問題引發了很多討論,問題的落腳點在於,發表高水平論文,是否應成為搞科普的充要條件。
  • 起底SCI論文小鋪:買賣論文何以十年不倒,牟利數百萬?
    10年前,有記者曾報導過一名上海工作的博士生在網上售賣論文的新聞。如今,這名博士生已成為「論文寫手」,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廣告中還特意突出了「十年老店」的標籤。
  • 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sci論文發表有失敗和成功之別,拒稿是失敗,那成功呢?發表sci論文過程中要經過多個步驟,什麼狀態下才算是sci論文發表成功了,我們要學會識別標誌。那麼,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卷號和頁碼。卷號和頁碼,是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
  • 首篇論文就登上國際頂級期刊,如今實力保研浙大
    在北京交通大學,有這樣一位學子,他致力於科研項目,申請軟體著作權一項,作為隊長主持一項國家級大創;他積極投身項目實踐,先後獲得國家級競賽一項,省部級競賽四項;他是科研競賽達人,第一篇論文就投稿至國際能源頂級期刊《Nano Energy》並發表;他是交大"英才獎"榮譽稱號獲得者,三年來成績名列前茅,並成功保研至浙江大學!
  • 譽嘉醫學—醫學SCI論文發表後多久可以被檢索?
    許多投稿者會疑惑,我的SCI論文發表後多久才能被檢索到?資料庫檢索需要1-3個月的時間。有些文章可能比較慢,所以你必須耐心等待。對於我們來說,SCI論文發表不是為了達到最終的目標,只有在資料庫中檢索SCI論文才能達到目標。
  • 醫學SCI論文發表秘籍
    如何成功發表一篇醫學SCI論文?這是廣大醫學科研工作者比較關注的一件事。發表SCI論文究竟有多難?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對於那些可以將SCI論文信手拈來的大牛們他們又有哪些經驗呢?
  • 三屆十大歌手畢業季獻歌 |《你曾是蘭大的少年》
    你我都是,蘭大的少年。初次見面 就好像還是昨天過去還稚嫩的臉如今也刻滿了磨練曾經高唱西北的青年 切莫要再耽延勇敢地踏破狼煙青春凝固在 一張張的照片 許多年前 你總喜歡飛奔著向前長大之後 卻也習慣停駐的眷戀用深邃的雙眼 看透自我的變遷飄雪的那瞬間也成了最暖的畫面
  • 直播| 對話 CVPR 2020 最佳論文一作,聊聊頂級視覺計算組的日常
    為此,AI 科技評論邀請到了吳尚哲,將於7月3日(本周五)晚 20:00 整通過直播,來談談在最佳論文以及背後的工作。此外,我們還特邀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李國豪博士生作為主持人。    吳尚哲本科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四年本科生涯後,他以出色的表現接連收到了牛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博士項目全額獎學金錄取,並最終選擇加入世界頂級的計算機視覺研究組
  • 中國團隊首次在《Nature》子刊發表中國AI全景論文,背後有哪些故事?
    來源:一財網在7月9日下午舉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科學前沿全體會議上,中國團隊在《Nature》子刊發表的中國AI全景論文正式發布。這篇於6月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發表的全景論文,名為《Towards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a》(中文譯名:《新一代中國人工智慧》,簡稱「AI in China」),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關於中國AI發展的全景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