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吳慶隆的間奏轉調設計(一)

2022-01-01 爵士雜貨鋪

        最近又一次聽到了陶喆2003年的Soul Power演唱會,再次被吳慶隆大師的編曲和演奏功力所折服,尤其是那首沙灘+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的純鋼琴伴奏,已成為華語流行歌壇的經典,值得當做教科書來膜拜。我除了扒譜分析練習,還有什麼選擇?本期我們研究一下其中的間奏。

        此間奏的一大特點是「頻繁轉調」,讓人感覺好似坐著宇宙飛船在浩渺的時空中穿梭,每一站都只作短暫的停留,你還來不及驚嘆,就繼續奔向宇宙的深處,迎接你的是龐大的未知……。就在你感覺再也回不去的時候,你突然發現,眼前就是可愛的地球。是的,我們又回來了……好了,說乾貨。

        先看譜例,只是寫出了主旋律。

        1 2 3 4 5 6 7表示當前音的首調唱名。括號內的數字表示當前音在轉調前的唱名。        

        歌曲本身是C調,一般情況下,我們想把間奏彈得不那麼初級,會考慮在升小三度的調上進行演奏,只要最後我們落在III級和弦(同時也是原調的V級和弦)上,即可回到原調的I級,歌手繼續演唱。那麼,作為華語歌壇的頂級編曲人之一的吳慶隆當然不會落此俗套。我們來分析一下他的間奏轉調設計。

        首先由原調(C)升高小三度(Eb),然後降低大二度(Db),再降低大二度(B),最後升高小二度回到原調(C)。前面幾次轉調,每個新調的第一個音,也在前一個調內(見括號內唱名),此法為共同音轉調。旋律採用連續的模進,聽起來非常相似,聽起來非常順暢,顯得不那麼突兀。在最後一次轉調(即B轉C)時,升高小二度,沒有共同音,是活生生的硬轉,但仍然使用了模進,這在流行歌曲的高潮部分也很常見,起到進一步推進情緒的作用。但用在間奏,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也許這就是大師思維的獨到之處。

        一個好的設計,大師怎麼能只用一次,下期給大家介紹另一個歌曲裡吳慶隆一模一樣的間奏轉調設計,敬請期待!

        下面是完整錄音,注意此演唱會錄音有兩場,即兩個版本,此版本和上面的錄音、譜例有少許出入。

相關焦點

  • 19、吳慶隆的間奏轉調設計(二)
    上期我們分析了吳慶隆在歌曲沙灘+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間奏中的轉調設計,沒看過的請點擊18、吳慶隆的間奏轉調設計
  • 利用bVIMaj7和弦兩次轉調,莫文蔚《陰天》的採譜分析
    然後曲子就進入到間奏1(Interlude 1),編曲家Mac Chew又玩了同樣的手法,去了Db大調的bVIMaj7(SDM),也就是BbbMaj7,但是我直接寫成AMaj7。這段也很有趣,就是大七和弦的平行移動(Parallel),從AMaj7到GbMaj7到EbMaj7,都設計成小三度相距的,而EbMaj7就是Bb大調的IV級,所以,又回來囉!Bb大調又用Cm9-F9sus4交待清楚。如果你只有聽到上方的電子合成器音色即興,你就聽不到下面的和弦流動,因為編曲者是先設計好和弦進行,再即興的。
  • 什麼是轉調?轉調有哪些方法?
    但,在很多時候,譜子上的調號所標明的調並不是這首歌或曲子通篇使用的調,很多音樂作品都會在中途進行轉調。在一般情況下,古典音樂中的轉調較為頻繁,而流行音樂則比較少涉及到轉調的內容。但,流行音樂中偶爾加入的一些轉調因素往往都會給歌曲增添不少色彩,對加強歌曲的感染力有著不小的幫助。
  • 小白寫歌——轉調之變化音級轉調
    上一章我們講的是調內和弦的轉調方法,調內和弦可以通過共用和弦,轉向它的下屬或屬方向相差一個調號或兩個調號的調式,既可以轉向相關調式的大調式,也可以轉向它們的關係小調。這一章我們來講變和弦的轉調方法,當然包括了調內變和弦與交替變和弦,首先我們來複習一下變和弦。
  • 葫蘆絲轉調表以後再也不擔心轉調的問題啦!
    我們在學習葫蘆絲到達一定階段以後就會接觸到一個問題:轉調。很多同學對此是一頭霧水。之所以要轉調是因為在樂曲無法使用一支葫蘆絲演奏完整曲目的情況下(受葫蘆絲音域的限制),只好採用轉調換指法的形式以達到調性的統一併且還能夠演奏整首曲目。比如《月光下的鳳尾竹》,曲目中包含了高音1,如果單純用一支C調葫蘆絲全按作5是沒法演奏完整的。
  • 《原神》活動攻略——未歸的熄星(間奏)
    在此對凌晨看到文章的小夥伴們說聲抱歉,更新得有些晚,不知道「序曲」和「間奏」屬於完成前章才開啟後章,還是兩活動僅分別在16日和17日開放,了解的小夥伴記得給阿橘留言。書歸正傳,在「序曲」中我們獲得101隕星碎屑,加上隕星的漣漪活動,累計161碎屑。「間奏」仍然是尋找三片區域的碎屑。
  • 劉若英《後來》雙吉他前奏-間奏教學一1
    這期和大家分享一下劉若英的《後來》歌曲的前奏和間奏。《後來》是由施人誠作詞,玉城千春作曲,王繼康編曲,劉若英演唱的歌曲,收錄於劉若英1999年11月1日發行的專輯《我等你》中。《後來》是翻唱自日本組合Kiroro的《未來へ》歌曲的前奏和間奏是由吉他演奏的旋律線條,非常好聽,並且難度不大,適合初中級的吉他愛好者用作歌曲SOLO的練習。最好在練習的時候打開節拍器從慢速開始。先來看看前奏演奏和講解視頻,譜子在後面,請對照譜例觀看講解視頻。
  • 蕭士塔高維奇的賦格進行曲的第三、四次主題,第二間奏到第五間奏
    第二間奏也是從呈示部到中間部的間插段,為第37-48小節,延續了前面最後一次主題出現的四個聲部。此間奏材料以前面第一次間奏為基礎,增加了用對題材料變化而成的兩個聲部。力度上有漸強到漸弱的處理,使情緒有一次較大的起伏。
  • 自然和弦轉調練習題1-1
    因為這一章是調內和弦的轉調,所以所有的題都是要轉調的,轉調需要找一個切入點。一般在轉調的位置,都是大量出現變音符號的地方,當然如果只是極快速的轉調,在轉的位置上的變音符號可能不會很多,但是轉的新調需要穩定調性,所以變調之後的變音符號應該不會很少。所以在尋找切入點時,就找變音符號大量出現的前後位置就可以。
  • 自然和弦轉調練習1-5
    01第10題這段是兩個變音符號的遠關係調,我用了兩步轉調。第1、2小節:在G大調上,先主I,然後下屬進ii,阻礙進vi,屬進V7,擴展到vii,回主到I。02第11題這題雖然音響上還說得過去,但是好像不是很符合一本章「調內和弦轉調」的內容。因為用到了下一章的東西。
  • 義大利的音樂瑰寶,10首旋律優美的間奏曲賞析
    間奏曲(Intermezzo)是一種音樂形態18世紀時發展於義大利地區出現於喜歌劇幕與幕之間大型器樂曲作品樂章與樂章之間樂曲較短間奏曲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歌劇間奏劇,發展於18世紀;一種是器樂曲間奏劇,發展於19世紀,音樂曲態多為變奏曲。早期的間奏曲是指16、17世紀在義大利正歌劇的兩幕之間演出的輕鬆愉快的喜劇表演,後發展為義大利趣歌劇。
  • 根寧說簫·第1期教案·簫轉調的本質和練習方法
    簫轉調的本質轉調的定義轉調,就是對約定的筒音最低音唱名(可稱為筒音配置或筒音選擇)進行改變。比如,規定筒音最低音的唱名是低音1,那麼就是筒音作低音1;規定筒音最低音的唱名是低音5,那麼就是筒音作低音5;等等,依次類推。
  • 間奏是China?《千年等一回》裡,有一個隱藏了26年的秘密!
    《新白娘子傳奇》主題曲《千年等一回》原版創作的間奏,哼的是什麼?
  • 《悅讀中國》作曲家劉禮民又一經典力作
    歌曲《悅讀中國》巧妙地將伴唱與童聲相結合,讓整首歌曲更加豐富多樣,在間奏部分對歌曲主題的變奏融入古詩詞的朗誦,讓觀眾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呈現出豐富多樣的視覺與聽覺的變化,將歌曲的情緒推向高潮,在間奏上通過轉調和色彩的遞進,讓歌曲《悅讀中國》能有大的高潮,在創作手法上具有非常大的創新。
  • 廣播:什麼是前奏間奏與尾奏?
    送琴盒禮包墨芬FENDER芬達0144600/4602/4700/4702墨標電吉他,http://c.vjmj8.com/h.GFm3A8 點擊連結,再選擇瀏覽器打開;或複製這條信息¥o9Od05Wh7aw¥後打開手機淘寶2、間奏
  • 自然和弦轉調練習題1-4
    01第八題這題也是大小調來回換的那種,用到的知識點跟之前的題差不多,都是共有三和弦與減七和弦轉調而且VI級是大小調共用和弦,再加上減七的萬能轉調,直接轉大調。第7小節:大調上的正格進行。第8小節:屬上的導接屬,然後再次利用V跟iii的相似滑入小調。
  • 自然和弦轉調練習題1-2
    第1個變音符號在第6小節的D#處,是#IV級音,可能不是它;第2個變音符號在第7小節的Fx處,是重升的xVI級音,極有可能是它;最後一個是第8小節的D#處,旋律結尾是C#音,旋律是G# D# F# E C#,旋律音程是純四、小三、大二、小三,小三結尾通常是do la,所以最後是c#小調,轉調切入點最起碼要提前一小節以穩定和聲。
  • X Japan - Forever Love 間奏 吉他譜 伴奏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X JAPAN樂隊的Forever Love這首曲子的電吉他間奏。
  • X JAPAN - Rusty Nail 間奏【曲譜 伴奏】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X-JAPAN樂隊Rusty Nail 的電吉他間奏。
  • 電吉他教學 - Beyond 缺口 間奏
    上周我們已經學完這首歌的電吉他前奏,今天我來一起學習這首歌的間奏,相比前奏來講,間奏要更難一些,一些連復段和最後一小節的快速推弦都很考驗我們的演奏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