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龍紋身的女孩》:這是個讓人無法不愛的女孩

2020-12-23 趣事兒八卦說

今天,小編給大家安利一部電影《龍紋身的女孩》。這部大衛·芬奇導演作品,我反覆看過超過十遍。從氣氛營造到解密推理,它都代表了懸疑電影能做到的極致。一個紮實的小說改編犯罪故事,一部大衛芬奇的風格之作,一個全部情商轉化為智商的天才問題少女,一個業務能力突出但已在社會麻木的中年男記者。導演用兩個半小時講清了一個複雜的故事,展示了一個天才問題少女一廂情願想去體會愛和依賴的故事,可惜007克雷格同志的男記者是如此不解風情。

同時,片中的男女主,更是為電影加分:一個是「007」扮演者塑造的調查記者,聰明、專注、行動力強,充滿男性魅力。一個是超酷的龍紋身女孩,電腦天才,而且有仇必報。這兩個人組合在一起,怎麼可能不好看呢?而女主是一個患有AS的女孩,因身體和精神受過創傷,雖已成年,但心理有缺陷且極度缺乏安全感。她利用自己的超高智商從事一些背景調查工作。

後來和自己曾調查過的被陷害記者一起追查另一起跨越50年的失蹤疑案,真相大白,她也對該記者敞開心扉。然而他不過是世俗中一個普通男人,超凡脫俗的女孩終無法接受。而且從來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感,雖然她會有不少過激的行為,但我相信這些只是她用來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沒有人生來就滿懷仇恨的。

因為我欣賞她在受辱之後反而是用更強硬的手段去嚇倒那些禽獸們,而不是只會哭。她獨立,她堅強,只是最後她把信任和愛給錯了人。尤其是《龍紋身的女孩》裡莎蘭德反虐監護人畢爾曼律師的這一段時,實在是大快人心到不行,大衛芬奇電影裡的莎蘭德酷到沒朋友,但也確實想不到同一個演員在《卡羅爾》中塑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傳說中的出身名門的學霸、比你好看還比你努力的真實範例呀。

其實,女孩更像是一個高科技的搜索人才,也總是用她自己習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比如被監護人猥褻,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解決監護問題;比如去警局、檔案館查資料,那種軸起來的勁,千頭牛都拉不住;比如她很酷,內心卻很柔軟。有人說,越是外表堅毅獨立的女孩,越容易被感情俘虜。於是傻姑娘遇上了負心漢。他從來沒有愛過她,可她想愛他。他只是出於本性的接受,她的感情,一直很珍貴。

因為她害怕受傷所以不敢付出,她也不知道怎麼付出。她的表達方式很直接,直接的她忽略了感情是相互的。看似弱小的女主角那不畏強大惡勢力的堅強意志和與道貌岸然權貴鬥智鬥勇的睿智,以及與並肩作戰的男主角之間的,猶如黑暗中盛開的鬱金香的美妙情愫,讓我欲罷不能,並再一次堅定:邪永不勝正!

所以,不得不說,導演絕對有眼光,如此清秀的魯尼竟然可以看中!和之前我看的副作用中的角色天差地別,但是還是有共同點,就是性取向相同,以及要和女神新拍的卡洛爾都是同志片,期待啊!雖說是懸疑片,但劇情並不出挑,反倒是豬腳間的火花很過癮!可是但是竟然最後的結局是如此讓我欲猝!

首先,原著小說與改編電影,真是我的魚與熊掌,不管先入為主哪一版,剩下的必定難逃雞肋的命運。小說《龍紋身的女孩》近500頁的小說,濃縮在三個小時的片長裡,我簡直像在看一場超長快進,難為大衛芬奇一貫凌厲的剪輯與陰鬱了,可我現在無論怎麼感覺都有失偏頗。一貫的黑暗影調、緊湊剪輯,故事節奏依舊吸引眼球。

其中,我最喜愛的一點是對《Rooney Mara》飾演的Beth的刻畫,冷酷但不冷血,即使有著人格缺陷,但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機器。除了女主角的熠熠星輝,兩分多的片頭堪稱藝術品。有著濃厚的歐洲風格:節奏緩慢,充滿著陰冷氣息。開頭有點悶,中部開始漸入佳境,驚悚氣氛相當到位,結尾則顯得虎頭蛇尾。一部需要耐心去看的作品,影片中表露出來的對歷史傷痛的恐懼感,讓人深思。

大概許多人看芬奇版,但我是偏愛瑞典版。勞米·拉佩斯就是原著神還原(美版只有提名而瑞典版能拿獎是有理由的)。瑪拉年輕漂亮,我還是愛勞米的面癱跟偶爾的小表情。薩蘭德這個鮮活的黑暗的,過目不忘的黑客,無堅不摧且有仇必報以百倍,渴望被信任,一生沉在陰影裡拼命保護自己與親密的人。

其次,故事情節絲絲入扣,使讀者有身在其中的感受。雖然各主要角色都和傳統的英雄形象相差甚遠,可是對不公平和強權卻從來沒有妥協過。看似完全沒有關係的兩個人,因為這樣一起調查走到了一起。並且完全沒有共同點的兩個人在調查中產生了相互的愛意。案件成為類似七宗罪一樣的宗教謀殺,但是又不像是之前的電影一樣的明顯。最終人們找到了一個好的結果,女孩得到了金錢,男人獲得了地位。

原本一直對此類得獎之後大炒的片子沒有好感,但看過之後只能大呼精彩,名至實歸。同時也非常驚訝於導演的膽大敢拍,「要想抓住罪犯,首先你要變邪惡」的設計涉及到許多陰暗面,所謂以暴制暴。也許在前面很長一段時間裡,你會茫然不知所講,但跟著劇情的講述和鋪陳,你終究恍然大悟。

其實,世間永遠都沒有解不開的謎題,總有人可以破解所有的謎題。即使是設計的在精巧的謎案也總會有據可循,費盡心機營造的假象只不過能掩蓋普通人的耳目,但再精明縝密從未曾犯錯的偵探也有疏忽大意之時。我們為什麼喜歡這樣的角色,也許通過她表現出這輩子我們都不敢企及的勇氣,藉由她來實現。

總之,好電影會讓人忘記時間,這部片子是2011年大衛·芬奇版本,有空會去找較早的另一部同名電影看看。好故事+好導演+給力的演員,讓人對這部改編自歐洲小說的電影印象深刻,尤其是女主角的表演可以說相當大膽。奧斯卡最佳剪輯獎,說明了一切,這個獎幾乎就等於是最佳影片。

所以,芬奇一如既往的冷靜,情節如抽絲一般逐漸展開,讓人在不緊不慢中被故事所吸引。瑪拉的形象太給力了,完全看不出來她是《社交網絡》裡剛出場的清純女孩。歐版還沒看,也許會有另外的驚喜?你可以用自己的能量去和生活中的艱苦抗爭,你可以用自己的大腦去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你可以用自己的內心去軟化出現的那些雜亂。你其實還是你,願意為他人改變,願意保持自己。

相關焦點

  • 大衛芬奇的電影解析:《龍紋身的女孩》
    可以感受一下,鏡頭的剪輯和光影的變化幾乎與我們的呼吸頻率是一致的,這種情緒同化非常能夠感染人,並且能夠帶來很好的視聽體驗。製造恐怖、陰暗的氛圍可以說是大衛芬奇的拿手絕活了,在《龍紋身的女孩》這部電影裡,大部分場景的建置都是以冷色調為主的,背景音樂的設置也都是低沉和壓抑的,這給電影本身覆蓋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 一部經典的驚悚片《龍紋身的女孩》
    美版電影整體給人「冷令"的感覺,從始至終透露一種殘酷的抽離感。只能說,這一次大衛·芬奇再次奉獻一部合格的驚悚片。而究竟你是更加愛原著,愛瑞典版還是愛美版,只能見仁見智了。美版的整個格局更加忠於原著,一方面這滿足了原著的死忠書迷,另一方面卻不見得有利於電影形式本身,畢竟文學和電影在表達上差異太大。小說可以單線敘事,雙線敘事,甚至多線敘事,但這一點在電影上就會顯得分散且不可理喻。
  • 適合小說未必適合電影《龍紋身的女孩》
    《龍紋身的女孩》裡邊的Rooney Mara面,目,全,非。  但是,Salander不就是這樣嗎。打扮得想讓全世界都遠離自己(repellent),卻還是讓人忍不住被吸引。電影裡的Rooney就是這樣,剛看上去恐怖至極,可是在那針刺一般的外表下你能感到有個柔軟的內核,那一點點無法消解的軟弱(vulnerability)讓人忍不住想一窺究竟。
  • 《蜘蛛網中的女孩》:龍紋身機車酷女孩
    喜歡懸疑電影的小夥伴,對大衛芬奇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吧。他拍的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赫穆蘭道》、《消失的愛人》、《搏擊俱樂部》等等都是他的經典之作,大衛芬奇冷調、緩慢卻又緊湊流暢,慢條斯理卻也爆發力十足。直指人心社會至關黑暗的女性迫害議題、縝密布局推理敘事視野、極度悽慘但是相當立體的角色塑型,在懸疑犯罪電影屆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 龍紋身的女孩丨冷酷與溫情的秒殺
    》中無處不滲透著這位電影鬼才叛逆的個性血脈。緊接著叛逆的黑客女孩,張揚個性的龍紋身,疑團重重的罪案接連登場。《龍紋身的女孩》將暴力犯罪與懸疑推理的心理與視覺衝擊近乎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一切要歸功於這部經典作品與芬奇宿命般的相遇。兩種黑暗的血脈融合成更深的黑色。
  • 《龍紋身的女孩》獲得最佳電影剪輯獎
    《龍紋身的女孩》獲得最佳電影剪輯獎 柯克·巴克斯特、安格斯·瓦爾憑藉《龍紋身的女孩》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獎。兩人去年憑《社交網絡》獲獎。獲獎感言:謝謝組委會。
  • 龍紋身的女孩不同版本比較
    只看片名的時候就覺得這電影吊炸了。你想啊,一個有龍紋身的女孩,那是得多牛逼,多另類,多非主流啊。
  • 《龍紋身的女孩》的續集失去了它最大的優點
    觀看《蜘蛛網中的女孩》時,這種奇異的感覺一直像烏雲一般懸在頭頂,該片圍繞著一位女權主義、哥特風十足的黑客莉絲貝·莎蘭德展開——為了不讓核武器程式落入非法組織手中,而進行了一系列冒險——這多少讓人聯想到90年代《龍膽虎威》裡的情節。
  • 「龍紋身的女孩」最終章《終結狩獵的女孩》
    十多年後這一切紛爭都落幕,最終章《終結狩獵的女孩》跟《以眼還眼的女孩》一樣,由瑞典戴維.拉格朗茲(David Lagercrantz)接手撰寫。戴維.拉格朗茲著有《圖靈的毒蘋果》,他簡潔但優雅的筆觸讓系列作增色不少。 拉格朗茲有個簡單但複雜的任務,他要繼承史迪格.拉森作品中的遺志。不過具體來說那是什麼?
  • 《龍紋身的女孩》與遺囑
    原標題:《龍紋身的女孩》與遺囑日期:[2016-12-01] 版次:[A19] 版名:[國際] 字體:【大中小】 這個令史迪格深愛相守的女人在他去世後,巨額的版權費和其他遺產卻一分也得不到。在斯德哥爾摩這座美麗的城市,有很多獨自生活的人。城中人來人往,每天與多少人擦肩而過,卻依然默默一個人。
  • 《龍紋身的女孩》續集有戲 大衛·芬奇或不再執導
    《龍紋身的女孩》片場照    1905電影網訊 大衛·芬奇執導的《龍紋身的女孩》曾因票房不佳而傳出無法拍攝續集的消息,女主角魯妮·瑪拉也曾證實過續集計劃已流產。不過據最新外媒消息,索尼在一份報告中提到《龍紋身的女孩》續集又有戲了,但給予的拍攝資金要遠低於第一部的金額(第一部成本為9000萬美元),所以有消息稱大衛·芬奇或許不回歸執導。    好萊塢報導者消息,由於《龍紋身的女孩》是三部曲故事,但索尼意欲不準備拍攝三部,直接將《玩火的女孩》和《捅馬蜂窩的女孩》的故事壓縮到續集中。
  • [龍紋身的女孩],人人都愛另類女
    只是瑞典版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2009年在美國公映過,且票房奇佳,男女主演都已殺入好萊塢。既然原版已熱賣,何必趕著跟進翻版?原因很簡單,大把說英語的觀眾不愛看字幕。這在我們這些受盡字幕小組恩惠的觀眾看來,簡直不可理喻。好似[貧民富翁]剛獲奧斯卡,王小丫便獲邀出演山寨版,純屬娛樂。
  • 《龍紋身女孩》兩個坑爹少女,一場亂倫血案.
    《龍紋身的女孩》,2011年上映,現任「007」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男一號,魯妮·瑪拉飾演女一號。在找到了莉絲之後,米克爾決定邀請這名神秘而又十分聰明的女孩一同調查,從而揭開這宗命案背後的謊言和秘密。如果看了《卡羅爾》,你絕對無法想像特芮絲就是《龍紋身的女孩》裡的女主,二者差異太大,風格完全迥異,
  • 今日電影 | 《龍紋身的女孩》:以暴制暴的酷女孩
    《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是大衛·芬奇執導的一部驚悚懸疑電影,該片源於瑞典推理小說名家斯蒂格·拉赫松《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導演芬奇拍這種題材的電影簡直就是信手拈來。信息量很大,故事本身很精彩但也很撲朔迷離,好在芬奇一如既往的沉著冷靜,一刀一刀將謎團剖開。剪輯依舊凌厲,配樂相當出色,魯妮·瑪拉的表演和開場那組抽象鏡頭一樣妖嬈帥氣。對於一個沒讀過原著的人來說,芬奇的改編很令我滿意。
  • 「龍紋身女孩」續集《蜘蛛網中的女孩》曝海報
    「龍紋身女孩」續集《蜘蛛網中的女孩》曝海報 時間:2018.11.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阿宜悠 分享到:
  • 《龍紋身的女孩》她很酷,卻酷得讓你覺得很心痛
    其實早就想嘗試大衛·芬奇的作品,怎奈我是個如此膽小的人,而他拍的東西又如此之重口味,其實本人對犯罪心理學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也想嘗試《七宗罪》、《十二宮》那種,不過…想了想,還是從相對簡單的《龍紋身的女孩》開始吧。
  • 探尋一百多年前的「龍紋身女孩」
    當我們沉醉於《卡羅爾》中凱特·布蘭切特與魯妮·瑪拉溫柔克制而又堅定有力的愛情,直呼已被凱特掰彎時,別忘了劇中清新蘿莉的魯妮·馬拉也是可攻可受的百變女王,在出演大衛·芬奇的《龍紋身的女孩
  • 《龍紋身女孩》續集選中《屏住呼吸》導演
    電影《龍紋身的女孩》根據瑞典作家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同名小說改編。該書有兩部續集,分別是《玩火的女孩》(The Girl Who Played with Fire)、《直搗蜂窩的女孩》(The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 Nest)。這三本書人稱「千禧三部曲」(The Millennium Trilogy)。
  • 《龍紋身的女孩》沒有續集 「三部曲」僅拍一部
    《龍紋身的女孩》沒有續集 「三部曲」僅拍一部 時間:2015.02.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龍紋身的女孩——魯妮·瑪拉
    2011年,演出大衛·芬奇執導的驚悚懸疑片《龍紋身的女孩》,以神秘又獨樹一格的存在感而聲名大噪,並提名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11年,改編自著名「千禧三部曲」小說的《龍紋身的女孩》上映,瑪拉在多位女演員的競爭之下,通過試鏡獲得片中有情緒控制問題的天才女黑客「薩蘭德」一角,並為此片減重、上電腦課、練習滑板、騎重型機車、在身上和臉上穿洞、剪龐克髮型、漂白眉毛、學習方言、適應斯德哥爾摩的生活等。瑪拉在片中的演出獲得好評與各界驚豔,影評亦表示「就像原著一樣,魯妮·瑪拉的薩蘭德毫無爭議地成為本片的中心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