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身的女孩],人人都愛另類女

2021-02-19 看電影一部

[龍紋身的女孩]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導演:大衛·芬奇

主演:丹尼爾·克雷格/魯妮·瑪拉/斯特蘭·斯卡斯加德/羅賓·懷特/克里斯多福·普拉默

類型:劇情/驚悚

出品:美國哥倫比亞/米高梅

片長:158分鐘

推薦指數:★★★☆

好萊塢眼觀四方,搶拍暢銷小說是順理成章,翻拍熱銷外語片是司空見慣,兩者兼備應是理所當然,斯蒂格·拉森的「千禧年三部曲」及其瑞典原產電影版即是佳例。只是瑞典版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2009年在美國公映過,且票房奇佳,男女主演都已殺入好萊塢。既然原版已熱賣,何必趕著跟進翻版?

原因很簡單,大把說英語的觀眾不愛看字幕。這在我們這些受盡字幕小組恩惠的觀眾看來,簡直不可理喻。好似[貧民富翁]剛獲奧斯卡,王小丫便獲邀出演山寨版,純屬娛樂。


當然好萊塢的翻拍並不山寨,製作成本翻了七倍。劇情還是大同小異,有大批死忠粉絲嚴陣以待,脫離原著必招罵名,美版甚至保留了故事背景——白雪皚皚的瑞典(演員操瑞典口音的英語)。致力揭發商業黑幕卻遭反控誹謗,一時灰頭土臉的記者麥克被已退休的範耶爾財團巨頭亨利相中,請他到範耶爾家族居住的小島上調查一樁懸案。

這個大家族裡不乏酒鬼、騙子、納粹,亨利摯愛的侄女海莉四十多年前離奇失蹤,亨利認定是自家人謀害了她,希望麥克能幫忙找到線索。龍紋身的女孩麗思貝絲是半路加入的偵探搭檔,曾經的強姦受害者,針對女性的暴力激起她強烈的使命感。


從劇情來看,拍過[七宗罪]和[十二宮]的大衛·芬奇實為美版導演的理想人選,由他操刀,影片的質量和娛樂性皆有保證。有原版的強大影響力在先,版本之間的比較在所難免。

為此,芬奇一早就宣布,新版結尾和原版不同。如今影片證實了他的說法,結案方式在新版中稍有改動,但相差無幾,芬奇所說的「不同」應是指結案後的尾聲。


改編得失

讀過小說的觀眾會發現,「不同」實際上是忠於原著。原版在改編時做了很多改動,而美版選擇了在最大程度上貼近文學藍本。事實表明,這不見得是明智之選,博貫文學、戲劇、電影的伯格曼曾說:電影和文學沒有任何關係。

小說敘事視點的轉換比電影自由得多,麗思貝絲是黑客高手,任命麥克之前,亨利請麗思貝絲對麥克做了背景調查,在原著前半部分,這是兩個主人公唯一的交集點,但他們從來沒有正面交涉,兩人的故事線平行展開、毫不相干,行到半路才交匯。

這在小說中是可行的,移植到電影就大有問題,前一個小時兩人各幹各的,好像兩部電影硬扯到一起,對不了解劇情的觀眾來說,這樣的交叉敘事沒有任何邏輯性。


瑞典版的編導顯然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讓麗思貝絲做完調查後仍對麥克的行蹤興趣不減,使兩條故事線合理關聯。而且通過黑客手段,麗思貝絲一早就介入麥克的偵查工作,由此免去了小說中的幾個枝節,使敘事更加集中。

美版照搬小說的設計,但在電影有限的篇幅內,很難充分展開兩人之間的情感線。他們直到中間部分才相識,查案多是分開行動。所以到麗思貝絲主動要和麥克上床的時候,顯得有些動機不明,兩個認識不久、交流不多的人突然脫起對方的衣服來,我們只能認為這是電影的慣例,男女主角必須互相吸引。


還有關於「尾聲」,拉森本人和麥克一樣是個記者,因而在偵破故事之外,念念不忘揭黑幕的情節。小說中,海莉失蹤案了結後,還有很長一段描寫麗思貝絲與商業大亨周旋,幫麥克洗脫誹謗罪名。

原版電影對此一帶而過,美版則認真對待,所以結案後影片還繼續綿延了20分鐘。忠於原作是沒錯,可電影有自身的媒介特性,小說的尾聲到了電影中就成了累贅。編劇老將史蒂文·澤裡安([辛德勒的名單]、[點球成金])此次出手如此拘謹,著實有些令人失望。瑞典版的改編靈活得多,麗思貝絲的身世在第二部小說中才展開,但編導在首部曲中即以閃回的形式穿插其間,十分有助於豐富人物。


受傷的女人

渾身刺青、穿孔、哥特風打扮、性開放、憤世嫉俗、天賦異稟、強悍孤傲,麗思貝絲這一形象一入大眾視線即風靡全球,很多人視她為新時代的女權鬥士。拉森生前以女權主義者自居,他透過麗思貝絲傳達的女權意識不容置疑。但個人認為,不經反思即為其歡呼,是以偏概全。拉森的初衷是要為女性維權,但他的性別意識公正與否仍需考量。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國集中出現一批「強姦復仇電影」,以[我唾棄你的墳墓]、[四五口徑女郎]、[撥雲見日]等為代表,和麗思貝絲一樣,這些女主人公先是飽受折磨,然後化身復仇天使,變成色狼剋星。

這類表面上彰顯女權的電影,目標觀眾卻主要是男性。一方面,受害者加霹靂嬌娃的雙重身份能激起男性對女性的幻想;另一方面,色狼是男性觀眾不潔欲望的外化,他們終遭嚴懲,清除了觀眾的罪惡感。釋放深層欲望,隨後轉化欲望,安全返回現實,這是電影最基本的心理功能之一,所以電影中的正邪雙方經常是極為相像的兩個人,就像是同一個人的自我與本我之戰,比如最新一集[福爾摩斯]。

很多男性作者想像出這類受過傷的「女超人」,讓女人自己拯救自己,而男人可以在一邊觀賞。

拉森筆下的麗思貝絲至少有兩點改進,首先,她不是單一化的復仇天使,有小女孩般脆弱的一面。擅長刻畫異類人的芬奇([班傑明·巴頓奇事])理解她冷硬外表下的恐懼、孤獨與渴望,她和[社交網絡]中的馬克一樣,能在電腦上暢遊,卻不懂與人相處。異端的裝扮是對外界的拒斥,但只因她害怕受傷。


有些觀眾不認同美版的處理,因為先前的瑞典版刻意把麗思貝絲打造成冷酷到底的鐵娘子,這一形象已深入人心。但美版更接近小說的描述,個人認為更有血肉,較之改編上的失策,這是美版的得分點。

再者,拉森有意識地想把麗思貝絲拖出「欲望對象」的窠臼。在那些「強姦復仇電影」中,受害者無一例外都是美女,要麼性感,要麼天真,有時還帶點風騷。麗思貝絲另類且中性化,身材近似小男生。有時為了在設圈套時掩人耳目,她會假扮成金髮寶貝招搖過市(拉森仍描寫她是天生麗質),可以說是對「標準美女」的直接嘲諷。

但在第二部小說中,麗思貝絲隆了胸,或許拉森認為這是女性愛美的自由,或者在他想像中,強勢女人還是要有大胸,就像[古墓麗影],可以肯定的是,他絕不會把麗思貝絲想像成肌肉發達的女蘭博。


不可迴避的問題是,是否扯掉傳統的性感標籤,強姦戲就不會流露窺淫色慾?窺淫是電影的本性之一,有沒有可能拍攝反強姦的強姦戲?美版裸戲更多,焦點一如既往是重女輕男,許多人大讚魯妮·瑪拉勇氣可嘉,她在[社交網絡]中還是個鄰家女孩,為了本片三點盡露,勇於獻身。這樣的評語沒有透露窺淫快感?小說首部曲和瑞典版電影的標題都是「憎恨女人的男人」,英文版翻譯成「龍紋身的女孩」,帶有把女性神秘化、情慾化、戀物化的意味。

從裸露的海報設計,到007電影式的絢麗片頭,美版的女權外衣下仍包裹著男性對女性的情慾幻想。


受傷的男人

魯妮·瑪拉在[社交網絡]中只有開頭一場戲,飾演馬克的女友,提出分手前她反唇相譏,說得馬克啞口無言。回到宿舍,馬克立馬整出一個Facemash,調出全校女生的照片,讓男生評比她們的長相(男性對女性的窺淫慾),這一舉動的根源其實是受挫的男性自尊。

挫敗的男性是芬奇電影經常關注的對象,[搏擊俱樂部]中衰男激變猛男,[十二宮]中嫌犯的男性氣概來自犯罪及對成果的自我炫耀。自戀是這些男人共有的特徵,馬克堅稱Facebook唯我獨創,而Facebook本身就是自戀的平臺。本片中的麥克,即拉森自己的代言人(實為第一主角),也是以受傷男人的形象出場,拉森的自以為是在小說中清晰可見。


麥克的女人緣可與007相媲美,都是主動對他投懷送抱。麗思貝絲不是書中唯一的雙性戀女人(男性的性幻想),麥克卻被描寫為「直得不能再直」,其男性尊嚴不容越界。

由丹尼爾·克雷格來扮演麥克,他的表演幾乎是對007的戲仿,儘管沒有還原小說中接二連三的豔遇,此人自信滿滿、昂昂自若,不理解麗思貝絲,也懶得去嘗試。


可以感覺到,芬奇並不喜歡麥克,影片意外地透出一種抽離感,劇情交代、場景調度、氣氛營造都做足功夫,就是沒有情感內核。可能美版一絲不苟、完美主義的精良製作反而使它少了瑞典版質樸的銳氣,也可能對故事的熟知影響了我的判斷。

芬奇在煮好的湯裡仍加了自己的料,但如果他放開手去深究原著中的矛盾聲音,影片會更值得玩味,在筆者看來,拉森的小說遠不是眾人吹捧的「時代新聲」。可惜芬奇更專注於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它是一部稱職的驚悚片,只不過驚悚之餘,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淡漠的冷氣,也許是因為瑞典的雪。(文_曉君(加))


相關焦點

  • 《龍紋身的女孩》她很酷,卻酷得讓你覺得很心痛
    魯妮·瑪拉其實選擇這部電影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女主角魯妮·瑪拉,她在這部劇中的出演和她本來的形象是顛覆性的,不得不佩服她的演技,她塑造的龍紋身女孩比歐版的形象更加另類,給人一種格格不入不得靠近的感覺。如果她僅是這樣的堅強男性化,我倒是覺得這個角色也就罷了,但電影開始她在地鐵的經歷,就說明,這不是一個無堅不摧的「男人」,她也有脆弱。
  • 一部經典的驚悚片《龍紋身的女孩》
    導語:一部經典的驚悚片《龍紋身的女孩》大衛·芬奇的又一力作《龍紋身的女孩》翻拍自瑞典的暢銷小說「千禧年三部曲」,因為一年前在美國公映時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龍紋身的女孩不同版本比較
    你想啊,一個有龍紋身的女孩,那是得多牛逼,多另類,多非主流啊。什麼都不說光想想在身上紋了條龍這女孩得多能忍啊。但實際上這個電影的主要著眼點並不是那個女孩。作為瑞典作家、記者史迪格·拉森執筆的三部曲小說《千禧年》裡的第一部,原作小說名直譯過來其實是叫「憎恨女人的男人」。這是個地道的「爺們戲」。
  • 《龍紋身的女孩》:女主魯尼瑪拉真心是這部戲的靈魂
    本期光影談談大衛·芬奇的《龍紋身的女孩》。該片改編自瑞典小說家斯蒂格·拉爾松(Stieg Larsson)的同名原著,講述了一位金融自由記者和一位患有社交障礙的另類女黑客共同破案的故事。電影裡,這種責任感被削弱了,男主僅僅是出於好奇和利益而破案,關鍵時刻全靠女主救場,最後,名利雙收的男主繼續當他逍遙的小三,留給女主無盡的悲涼和繼續自閉的傾向。諷刺的是,瑞典版電影的結局是,男主上門找女主,被女主酷酷的拒之門外。由此可見,芬奇版的「小龍女」,不過是男導演拍給男觀眾YY的另類角色,不存在女權方面的反思。
  • 電影《龍紋身的女孩》:這是個讓人無法不愛的女孩
    今天,小編給大家安利一部電影《龍紋身的女孩》。這部大衛·芬奇導演作品,我反覆看過超過十遍。從氣氛營造到解密推理,它都代表了懸疑電影能做到的極致。一個紮實的小說改編犯罪故事,一部大衛芬奇的風格之作,一個全部情商轉化為智商的天才問題少女,一個業務能力突出但已在社會麻木的中年男記者。
  • 「龍紋身的女孩」最終章《終結狩獵的女孩》
    今天蔓的香頌,鄧蔓和你分享張茵惠讀「龍紋身的女孩」最終章《終結狩獵的女孩》。 莉絲.莎蘭德天生紅髮,如同火焰。為了隱藏紅髮,她總是染成黑色。西方歷史中,對於紅髮女子有些偏見,正如金髮女子愚蠢、黑髮女子冷酷、棕發女子保守乏味、紅髮女子妖嬈怪異而有罪,紅色是罪惡的顏色,熊熊燃燒著地獄的火。
  • 《龍紋身的女孩》續集將拍 女主選定克萊爾·福伊
    《龍紋身的女孩》續集將拍 女主選定克萊爾·福伊 時間:2017.09.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ki 分享到:
  • 龍紋身的女孩——魯妮·瑪拉
    2011年,演出大衛·芬奇執導的驚悚懸疑片《龍紋身的女孩》,以神秘又獨樹一格的存在感而聲名大噪,並提名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11年,改編自著名「千禧三部曲」小說的《龍紋身的女孩》上映,瑪拉在多位女演員的競爭之下,通過試鏡獲得片中有情緒控制問題的天才女黑客「薩蘭德」一角,並為此片減重、上電腦課、練習滑板、騎重型機車、在身上和臉上穿洞、剪龐克髮型、漂白眉毛、學習方言、適應斯德哥爾摩的生活等。瑪拉在片中的演出獲得好評與各界驚豔,影評亦表示「就像原著一樣,魯妮·瑪拉的薩蘭德毫無爭議地成為本片的中心血脈。
  • 好萊塢大借「北風」 芬奇翻拍「龍紋身女孩」
    好萊塢大借「北風」 芬奇翻拍「龍紋身女孩」 《龍紋身的女孩》創造了瑞典電影的奇蹟         近日,曾有媒體指出《七宗罪》導演大衛·芬奇將會拍攝一部關於西洋棋大師鮑比·費舍的傳記影片《Pawn Sacrifice》,事後經證實是一個烏龍新聞
  • 「龍紋身女孩」未婚先孕,大肚照片曝光,身家億萬卻極其低調
    後來導演在給《龍紋身的女孩》挑選女主角的時候,選角導演提到了魯妮。大衛·芬奇的第一反應就是:魯妮根本演不了。 三 此前,魯妮出演的角色幾乎都是乖乖女形象,在大衛·芬奇看來,魯妮只是個適合演愛情片的漂亮軟妹子。而《龍紋身的女孩》裡的女主角,是個非常特別且複雜的女孩,天賦異稟,但是一身的不良記錄。
  • 「龍紋身女孩」未婚先孕,大肚照片曝光,身家億萬卻極其低調
    後來導演在給《龍紋身的女孩》挑選女主角的時候,選角導演提到了魯妮。大衛·芬奇的第一反應就是:魯妮根本演不了。三此前,魯妮出演的角色幾乎都是乖乖女形象,在大衛·芬奇看來,魯妮只是個適合演愛情片的漂亮軟妹子。
  • 《龍紋身的女孩》你的紋身只是你的保護色?
    不過也沒關係,因為這部片子叫《龍紋身的女孩》,想必芬奇是把重點放在這個女孩身上,那麼我也就跟著他的重點看好了。就像很多人說的,這是一個讓人心疼的女孩。她看上去雷厲風行,實際上卻非常的脆弱。一個奇怪的頭型,一身中性的打扮,一臉花哨的朋克裝飾,看上去就像玩世不恭的叛逆少女。而事實上也是這樣,這樣一個需要保護的女孩從小就一直在更換監護人的日子裡長到這麼大。
  • 探尋一百多年前的「龍紋身女孩」
    當我們沉醉於《卡羅爾》中凱特·布蘭切特與魯妮·瑪拉溫柔克制而又堅定有力的愛情,直呼已被凱特掰彎時,別忘了劇中清新蘿莉的魯妮·馬拉也是可攻可受的百變女王,在出演大衛·芬奇的《龍紋身的女孩
  • 龍紋身的女孩丨冷酷與溫情的秒殺
    緊接著叛逆的黑客女孩,張揚個性的龍紋身,疑團重重的罪案接連登場。《龍紋身的女孩》將暴力犯罪與懸疑推理的心理與視覺衝擊近乎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一切要歸功於這部經典作品與芬奇宿命般的相遇。兩種黑暗的血脈融合成更深的黑色。
  • 《龍紋身的女孩》續集最新消息 魯妮·瑪拉願回歸
    《龍紋身的女孩》續集最新消息 魯妮·瑪拉願回歸 時間:2015.11.1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分享到:
  • 「龍紋身女孩」續集《蜘蛛網中的女孩》曝海報
    「龍紋身女孩」續集《蜘蛛網中的女孩》曝海報 時間:2018.11.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阿宜悠 分享到:
  • 《龍紋身的女孩》與遺囑
    原標題:《龍紋身的女孩》與遺囑日期:[2016-12-01] 版次:[A19] 版名:[國際] 字體:【大中小】 這個令史迪格深愛相守的女人在他去世後,巨額的版權費和其他遺產卻一分也得不到。在斯德哥爾摩這座美麗的城市,有很多獨自生活的人。城中人來人往,每天與多少人擦肩而過,卻依然默默一個人。
  • 《龍紋身的女孩》獲得最佳電影剪輯獎
    《龍紋身的女孩》獲得最佳電影剪輯獎 柯克·巴克斯特、安格斯·瓦爾憑藉《龍紋身的女孩》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獎。兩人去年憑《社交網絡》獲獎。獲獎感言:謝謝組委會。
  • 美版「龍紋身女孩」登《W》 拍攝重口味寫真
    大衛-芬奇翻拍版《龍紋身的女孩》女主角魯妮-瑪拉(Rooney Mara)登上了最新一期的《W》雜誌,剪了誇張短髮的她為該雜誌拍攝的照片頗為重口味,流血的手指、臀部和脖子上的紋身以及面部的穿孔。25歲的魯妮-瑪拉談起本片的拍攝過程時說:「他們每天都有新的要求。
  • 《龍紋身的女孩》的續集失去了它最大的優點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僅僅是好萊塢改編「龍紋身的女孩」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所以本不該讓人覺得沒有新意。必須承認的是,已經有三部瑞典電影是根據斯蒂格·拉赫松的「千禧年」三部曲(譯者註:三部曲按先後順序為《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捅馬蜂窩的女孩》)改編的(斯蒂格原本打算寫10部,但他2004年完成了系列第三部小說後就去世了)。